基础钢筋配筋原理
基础混凝土配筋设计

基础混凝土配筋设计一、前言基础混凝土配筋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配筋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注意事项和实例分别进行阐述。
二、基本原理基础混凝土配筋设计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基础的受力情况和工作条件,通过计算、分析和比较,设计出适当的钢筋布置方案和钢筋数量,使基础在承受荷载时达到安全可靠的要求。
三、设计流程1、确定基础尺寸和荷载情况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图纸和地质勘探报告,确定基础的尺寸和荷载情况。
同时,还需考虑到基础的工作条件和施工过程中的安排等因素。
2、计算基础承载力根据已确定的基础尺寸和荷载情况,计算出基础的承载力。
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经验公式、理论计算和试验等方法。
3、选定钢筋型号和规格根据基础的受力情况和承载力要求,选定适当的钢筋型号和规格。
同时,还需考虑到钢筋的可供性和成本等因素。
4、确定钢筋布置方案和数量根据基础的尺寸、荷载和钢筋的型号和规格,确定钢筋的布置方案和数量。
钢筋的布置方式一般有直筋和弯钩筋两种方式,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绘制配筋图和计算书根据确定的钢筋布置方案和数量,绘制出配筋图和计算书。
配筋图需要包括钢筋的位置、长度、间距和弯曲部位等信息,计算书需要列出计算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四、注意事项1、钢筋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同时还需考虑到钢筋的可供性和成本等因素。
2、钢筋的布置方案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同时还需考虑到基础的受力情况和工作条件等因素。
3、钢筋的数量应根据基础的承载力要求和钢筋的型号和规格进行计算,不能过多或过少。
4、配筋图和计算书需要认真绘制和编制,确保准确无误。
五、实例以某一工业厂房的基础为例进行说明。
基础尺寸为6m×8m,荷载为500kN,基础采用C25混凝土,选用HRB400钢筋。
根据计算,基础的承载力为1200kN。
选用钢筋的规格为Ф16,采用直筋布置方式。
根据钢筋的受力情况和间距要求,确定钢筋的布置方案如下:沿长边方向:中间3根钢筋间距为400mm,两侧各2根钢筋间距为800mm;沿短边方向:中间2根钢筋间距为400mm,两侧各1根钢筋间距为800mm。
基础钢筋配筋原理

基础钢筋配筋原理基础钢筋配筋原理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根据设计要求和力学原理,合理选择和布置钢筋的过程。
钢筋配筋原理的核心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能够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和使用要求,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首先是根据结构设计荷载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基础的尺寸和截面形状,进而确定基础的截面面积。
然后根据基础尺寸和截面面积,根据承载力计算原则确定基础的抗弯强度和承载力要求。
承载力计算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梁或板的受拉区验算原则进行的。
根据基础受力特点,一般采用受拉区宽度或折减宽度法计算截面的受拉承载力。
接下来是根据荷载和基础卸载面积确定截面上受压区域的面积分配。
根据结构设计荷载和基础尺寸,确定基础上的受压区域面积。
一般情况下,将基底承载力作为截面受压均布荷载,以确定受压区域面积。
基础受拉、受压区域的布置和间距,直接关系到基础抗弯强度和承载力。
常见的布置方式有等间距布置、等效间距布置和层间距不等布置。
基础受拉、受压区域的布置一般按照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荷载要求进行确定。
根据基础的尺寸和截面形状,基础的荷载、受力分布和变形要求,进行钢筋数量的确定。
钢筋数量的确定主要依据基础抗弯强度和承载力、钢筋的受拉、受压产生的抗剪力和剪切力、以及满足变形限值等因素进行。
在钢筋配筋过程中,要根据基础的受力特点和荷载要求,确定钢筋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常用的钢筋形式有直筋、螺旋筋和肋筋等。
根据不同的受力和截面形状,采用不同的钢筋布置方式和钢筋直径,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在配筋过程中,还要根据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要求,确定钢筋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
保护层厚度越大,可以有效提高钢筋的防腐蚀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一般情况下,钢筋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最小要求。
总之,基础钢筋配筋原理是根据结构设计荷载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要求,以及混凝土的受拉、受压承载力计算原则,合理确定基础的尺寸和截面形状,以及钢筋数量、布置方式和钢筋直径等参数。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筋工艺及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筋工艺及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见的地面铺设材料,其采用配筋工艺可以有效增强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筋工艺及要求。
一、配筋工艺的基本原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筋是指在混凝土铺面中加入钢筋或其他配筋材料,以提高路面的抗裂和承载能力。
配筋工艺的基本原理是结合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特性,形成一种互相配合、协同作用的结构体系。
二、配筋工艺的要求1. 配筋设计:根据路面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进行合理的配筋设计。
配筋的主要参数包括钢筋种类、直径、间距等,需要考虑路面的荷载要求、使用寿命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
2. 配筋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钢筋材料,一般采用冷拉钢筋或热轧钢筋,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性,能够满足路面的使用要求。
3. 配筋施工工艺:按照设计要求,将钢筋按照规定的位置和间距布置在路面内部。
在铺设混凝土之前,需要先制作好配筋网格,并进行必要的加固和固定。
4. 配筋布置要求:配筋的布置要均匀、紧凑,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充分的黏结。
钢筋的长度和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应避免出现过长或过短的现象。
5. 配筋保护层:为了保护钢筋免受外界的腐蚀和损坏,需要在钢筋周围设置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
保护层的厚度一般为钢筋直径的1.5倍以上,以确保钢筋的持久性和耐久性。
6. 配筋施工控制:在配筋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施工质量。
对于配筋的清理、布置、焊接等工序,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确保配筋的质量和精度。
三、配筋工艺的优点1. 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通过合理的配筋设计和施工,可以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交通压力。
2. 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配筋可以有效地抵抗路面的裂缝产生和扩展,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3. 提高路面的平整度:配筋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平整度的持久性,使路面更加平稳和舒适。
4. 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合理的配筋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路面的变形和沉降,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原理

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原理一、概述混凝土梁是建筑物结构中常见的承重构件,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
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是梁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梁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原理。
二、梁的受力分析梁在受到荷载作用后,会发生弯曲变形。
根据弯曲理论,梁的弯曲矩与曲率成正比,而曲率又与梁截面惯性矩成反比。
因此,为了增加梁的承载能力,需要增加梁的惯性矩。
在混凝土梁中,钢筋起到的作用就是增加梁的惯性矩。
钢筋的强度和刚度远高于混凝土,能够承受拉力、剪力和弯曲力,从而使梁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就是为了增加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三、钢筋配筋原则1. 梁的受力特点混凝土梁在受荷载时,会产生切线应力、压应力、弯曲应力和剪应力。
因此,在进行钢筋配筋时,需要考虑钢筋的受力特点,以使钢筋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2. 钢筋的布置钢筋的布置应该均匀,以保证整个梁的受力均匀。
同时,应该避免钢筋集中于梁底板,以免出现“底死顶活”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布置应按照设计图纸中的要求进行。
3. 钢筋的直径和间距钢筋的直径和间距是影响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钢筋的直径越大,承载能力越高,但是也会导致混凝土的渗透性降低。
钢筋的间距应根据受力情况和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进行确定。
4. 钢筋的保护层钢筋的保护层是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距离。
保护层的大小会影响梁的耐久性和变形性能。
一般来说,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钢筋不被腐蚀和损坏。
5. 钢筋的弯曲和连接在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中,钢筋需要进行弯曲和连接。
钢筋的弯曲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弯曲半径的大小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以保证钢筋的连接强度。
四、结论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是梁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梁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和耐久性。
在进行钢筋配筋时,需要考虑梁的受力特点、钢筋的布置、直径和间距、保护层的大小、钢筋的弯曲和连接等因素。
混凝土配筋原理及应用

混凝土配筋原理及应用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基础和桥梁等领域的材料。
在混凝土工程中,配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承载能力,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配筋的原理和应用。
二、混凝土配筋原理1. 引入混凝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压缩强度,但其抗拉强度却很低,所以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受拉承载能力。
配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承载能力,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抗风性和抗变形性。
2. 配筋原理混凝土配筋的原理是将钢筋嵌入混凝土中,钢筋和混凝土共同承担受力作用,利用钢筋的高强度和混凝土的高承载能力,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结构。
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起着增强混凝土抗拉强度和承载能力的作用,混凝土则起着钢筋保护和传递受力的作用。
3. 配筋分类根据钢筋的位置和方向,混凝土配筋可以分为纵向配筋和横向配筋。
纵向配筋主要是为了增强混凝土的抗拉承载能力,一般采用直径较大的圆钢筋或螺纹钢筋。
横向配筋主要是为了加强混凝土的抗剪承载能力,一般采用直径较小的圆钢筋或带肋钢筋。
三、混凝土配筋应用1. 配筋设计混凝土配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配筋设计中,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强度,以及结构的受力情况和使用要求等。
配筋设计需要根据结构的不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合理的钢筋数量和位置,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配筋施工混凝土配筋施工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要环节。
在配筋施工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加工和安装,保证钢筋的质量和位置准确无误。
同时,还需要注意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以及钢筋的防锈处理和保护,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 配筋检验混凝土配筋检验是混凝土结构验收的重要环节。
在配筋检验中,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以确认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数量和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钢筋的质量和强度是否合格。
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

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RC)是一种由普通混凝土和钢筋组合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高抗压强度和较高的抗拉强度。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力。
配筋原理是指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布置和确定钢筋的数量、位置和直径,以满足结构在弯曲、剪切、抗震等工作状态下的受力要求。
钢筋混凝土配筋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弯承载原理:钢筋混凝土中主要通过钢筋来承受弯矩作用。
混凝土具有比较大的抗压能力,但较弱抗拉能力。
通过在受拉区域内设置钢筋,可以增加结构的抗弯刚度和强度。
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形成抗弯的合力。
2.抗剪承载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能力主要依靠混凝土的黏聚力和内张应力的抵消。
通过在受剪区域设置适量的剪力筋,使得混凝土将抗剪力传递到钢筋上,以增加结构的抗剪能力,并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承载力。
3.钢筋的受力状况:在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主要承担拉力,混凝土主要承担压力。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着良好的黏结力,通过混凝土的保护层,可以防止钢筋氧化和腐蚀。
4.布箍钢筋原理:布置在柱、梁和墙体等构件中的箍筋,主要起到约束混凝土、抵抗混凝土波动和控制纵向钢筋的作用。
通过合理设置箍筋的间距和直径,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并防止混凝土产生严重的开裂。
5.受力分析: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时,通常采用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进行计算。
根据结构的受力状态和要求,合理设置钢筋的断面位置和数量,以保证结构在设计荷载下的安全可靠性。
6.构造与施工要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结构的受力要求,遵循相应的构造与施工规范。
确保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以满足结构的使用要求和使用寿命。
总之,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是根据结构的受力要求和使用要求,通过合理设置钢筋的位置、数量和直径,以增强结构的抗弯、抗剪、抗震能力,并满足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和承载能力要求。
基础梁配筋讲解

基础梁配筋讲解一、什么是基础梁配筋1. 基础梁呢,就像是房子的脚脖子上的筋一样重要。
基础梁是基础结构里的一种梁,它承担着把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地基的重大任务哦。
那配筋呢,就是在基础梁里面放置钢筋。
这钢筋就像是梁的骨头,给梁提供力量,让它能稳稳地承担起各种压力。
2. 基础梁配筋可不是随随便便放几根钢筋就行的。
它得根据很多因素来确定,比如说梁的跨度有多大呀,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有多重呀,还有地基的承载能力怎么样等等。
就好比给一个人量身定制衣服,得根据他的身高、体重、身材比例来做,基础梁配筋也得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来安排钢筋的数量、型号、布置方式等。
二、基础梁配筋的类型1. 纵筋纵筋就是沿着梁长度方向布置的钢筋。
纵筋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梁的拉力。
比如说,当基础梁上面的建筑物有重量往下压的时候,梁会有弯曲的趋势,这个时候纵筋就像拔河比赛里的队员一样,紧紧地拉住梁,不让它被拉断。
纵筋的直径和数量都得经过精确的计算。
如果直径太小或者数量太少,就像拔河比赛里的人太少或者力气太小,梁就容易被拉坏;如果直径太大或者数量太多呢,又会造成浪费,就好比用大材小用的感觉。
2. 箍筋箍筋就像给纵筋戴的一个个小箍箍。
它的作用可不小呢。
箍筋主要是用来约束纵筋的,防止纵筋在受力的时候发生偏移。
同时,箍筋也能承担一部分剪力。
就像我们把一群小朋友用小绳子圈起来,让他们在一个范围内活动,箍筋就是这样把纵筋固定在合适的位置,让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箍筋的间距也是有讲究的,间距太大了,就不能很好地约束纵筋了;间距太小呢,又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和成本。
三、基础梁配筋的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这是最最首要的原则。
基础梁配筋得保证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不会破坏。
就像我们建一座桥,得确保不管多少车辆在上面行驶,不管刮多大的风,桥都不会塌。
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配筋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然后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来计算钢筋的用量和布置方式。
比如说,在地震多发的地区,基础梁的配筋还得考虑到地震荷载的影响,要让梁在地震的时候也能稳稳当当的。
倒梁法基础配筋

倒梁法基础配筋一、什么是倒梁法配筋?倒梁法配筋是一种常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一种配筋方法。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通过先倒模浇筑梁,然后在梁内部钢筋施工完毕之后将其倒置至原位的施工方式。
这种施工方法与常规的梁配筋施工方式相比,有着一些独特的优势。
二、倒梁法配筋的优势1.施工效率高:倒梁法配筋通过先倒模浇筑梁,可以减少因为钢筋施工和混凝土施工同时进行而带来的相互干扰。
倒梁法的施工方式使得施工进度更加高效。
2.节约材料:倒梁法配筋使得混凝土和钢筋的使用更加省材料。
在传统的配筋方式下,由于需要暴露出梁的底面进行钢筋绑扎,不仅增加了工程量,同时也会导致材料的浪费。
而倒梁法配筋可以将钢筋隐藏在梁内部,更好地实现了材料的有效利用。
3.施工质量可控:倒梁法配筋使得钢筋的施工更加简单和精确。
因为钢筋在模板中进行施工,可以更好地控制钢筋的位置和间距,避免了传统配筋方式下可能出现的人工测量误差,进而提高了施工质量。
三、倒梁法配筋的施工过程1.模板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模板用于梁的浇筑,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制作模板,并确保其能够承受混凝土的压力。
2.钢筋施工:在模板中施工钢筋,在梁顶面和两侧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进行后续的混凝土浇筑。
3.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倒入模板中,确保混凝土均匀分布,并使用振动器进行密实。
4.养护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处理,以防止由于过快干燥而导致的龟裂和不均匀收缩等问题。
5.梁倒置:经过足够时间的养护后,梁开始具备足够的强度,可以进行倒置操作。
此时需要注意倒梁的安全,并确保梁的结构完整性。
四、倒梁法配筋的注意事项1.梁倒置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梁结构的损坏。
2.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设计和需求,在施工前充分沟通、协商,并确保配筋方案满足设计要求。
3.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
4.在进行梁倒置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养护处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理与计算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理与计算方法一、前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是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原理入手,详细介绍钢筋配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二、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原理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的复合材料结构,其力学性质与各个组成部分的力学性质密切相关。
混凝土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其中抗压强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配合的水泥、砂子、石子的品种、配合比、养护条件等因素有关。
钢筋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其中抗拉强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
钢筋的抗拉强度与其材质、直径、表面处理、拉力等因素有关。
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分析主要涉及到静力学和力学平衡原理。
在静力学分析中,通常采用弹性理论或塑性理论,以确定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状态。
在力学平衡原理的应用中,通常采用受力平衡和变形平衡两个原理,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钢筋配筋的基本原理钢筋配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合理地设置钢筋,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
其基本原理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钢筋,以利用钢筋的高强度、高韧性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承载能力等。
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受力状态,钢筋配筋可以分为受拉区钢筋、受压区钢筋、抗弯钢筋、抗剪钢筋等不同类型。
其中,受拉区钢筋主要用于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受压区钢筋主要用于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抗弯钢筋主要用于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弯强度,抗剪钢筋主要用于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剪强度。
钢筋配筋的设计应满足以下基本原则:1. 钢筋应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区域内,以发挥钢筋的最大强度和韧性;2. 钢筋应按照一定的间距和排布方式设置,以保证钢筋的均匀分布和最佳利用;3. 钢筋应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方向上,以发挥其最大的强度和韧性;4. 钢筋应与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以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充分粘结。
混凝土配筋计算原理

混凝土配筋计算原理一、前言混凝土配筋计算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通过对混凝土的强度、应力等进行分析,确定混凝土配筋的数量和位置,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混凝土配筋计算原理、计算方法和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混凝土配筋计算原理混凝土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内部应力,而混凝土的强度有限,因此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等材料来提高其承载能力。
混凝土配筋计算的原理是通过对混凝土结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确定混凝土中钢筋的数量、位置和直径等参数,使得混凝土结构在受力时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三、混凝土配筋计算方法1. 弯曲构件配筋计算弯曲构件受到的外力作用会产生弯曲应力和剪切应力,因此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来增加其承载能力。
弯曲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计算弯矩和剪力弯矩和剪力是确定弯曲构件配筋的重要参数,需要通过对受力状态的分析来计算。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采用荷载分析法、静力分析法或有限元分析法等方法来计算。
(2)计算钢筋截面积钢筋截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弯矩、剪力、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As=Mr/fyjd其中,As为钢筋截面积,Mr为弯矩,f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jd为钢筋的附加深度系数。
(3)确定钢筋直径和数量钢筋的直径和数量需要根据钢筋截面积来计算,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As=πd^2/4*ρ其中,d为钢筋直径,ρ为钢筋配筋率。
2. 压力构件配筋计算压力构件受到的外力作用会产生压应力和剪应力,因此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来增加其承载能力。
压力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计算设计压力设计压力是确定压力构件配筋的重要参数,需要通过对受力状态的分析来计算。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采用荷载分析法、静力分析法或有限元分析法等方法来计算。
(2)计算钢筋截面积钢筋截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设计压力、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As=P/fy其中,As为钢筋截面积,P为设计压力,f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
配筋的计算方法

配筋的计算⽅法配筋的计算原理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本层净⾼HN/3+⾸层楼层净⾼HN/3+与⾸层纵筋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层:柱纵筋长度=⾸层层⾼-⾸层净⾼HN/3+max(⼆层净⾼HN/6,500,柱截⾯边长尺⼨(圆柱直径))+与⼆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层层⾼-max(⼆层层⾼HN/6,500,柱截⾯尺⼨(圆柱直径))+max (三层层⾼HN/6,500,柱截⾯尺⼨(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弯锚,柱纵筋伸⾄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直锚:柱纵筋伸⾄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筋,b边⼀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筋,b边⼀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

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
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钢筋来增加其强度和耐久性的方法。
配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拉筋与受压区配筋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而钢筋主要承受拉力。
为了增加结构的抗拉能力,钢筋主要布置在受拉区域,如梁的底部和柱的四角。
2. 受弯构件配筋原理:在受弯构件中,如梁和板块,钢筋应按照受力要求布置在受拉和受压区域。
在梁中,钢筋主要布置在底部受拉区域,以承受弯矩产生的拉力。
在板块中,钢筋主要布置在受拉区域,以增加结构的抗弯能力。
3. 剪力墙配筋原理:剪力墙是一种承受水平荷载和抗剪力的结构构件。
在剪力墙中,钢筋主要布置在剪力墙的竖向构件(墙柱)中,以增加结构的抗剪能力。
4. 柱配筋原理:柱是支撑整个结构重力和水平荷载的竖向构件。
在柱中,钢筋应布置在受拉和受压区域,以增加结构的抗弯和抗压能力。
5. 基础配筋原理:基础是承受结构重力并将其传递到地基的构件。
在基础中,钢筋主要布置在受拉区域,以承受由结构重力引起的拉力和水平荷载引起的剪力。
以上是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的基本要点。
通过合理的配筋设计和施工,可以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独立基础顶部配筋构造及计算

独立基础顶部配筋构造及计算独立基础是建筑物承重结构的基础部分,其作用是将建筑物的重力和其他荷载传导到地基上,并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独立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地基的承载能力、周边土体的稳定性和地震等因素。
在独立基础的构造中,顶部配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顶部配筋主要用于增加独立基础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从而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配筋的选择应根据基础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配筋。
在设计独立基础的顶部配筋时,首先需要确定基础的受力情况。
基础受到的主要荷载包括建筑物自重、活荷载、地震荷载等。
根据这些荷载的大小和作用位置,可以计算出基础的受力大小和分布情况。
根据基础的受力情况和土壤的承载能力,可以确定基础的尺寸和形状。
一般来说,基础的尺寸越大,承载能力越大,但施工难度和成本也会增加。
因此,在确定基础尺寸时需要考虑经济性和施工性。
确定了基础的尺寸和形状后,可以进行顶部配筋的计算。
计算时需要考虑基础的受力情况、配筋的抗弯和抗剪强度以及弯矩、剪力和轴力的作用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计算出需要的配筋数量和直径。
一般来说,配筋数量越多,基础的承载能力越大,但施工难度和成本也会增加。
在设计和计算独立基础的顶部配筋时,需要遵循相关的国家和行业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其中规定了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复杂性和特殊要求,如地震区域的设计要求等。
总之,独立基础的顶部配筋是基于结构设计的需要和土体承载能力来确定的。
在进行设计和计算时,需要考虑基础的受力情况、配筋的抗弯和抗剪强度以及配筋数量和直径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遵循相关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基础的稳定和安全。
基础钢筋配筋原理

第一章钢筋的计算原理第一节平板式筏形基础一、平板式筏形基础标注现阶段图纸经常出现的平板式筏基有两种标注方式,传统标注方式和平法标注方式,下面分别讲解。
(一)、传统标注方式平板式筏基传统标注如图1.1.1所示:图1.1.1:(二)、平法标注方式平板式筏基平筏标注如图1.1.2所示:图1.1.2:解释:图中BPB表示平板式筏基平板,h表示平板的厚度,X表示x方向的钢筋,Y表示y方向的钢筋,B表示底部贯通纵筋,T表示顶部贯通纵筋,4B 表示x方向有4跨,两端均有外伸,3B表示y方向有3跨,两端均有外伸。
二、平板式筏形基础要计算哪些钢筋平板式筏形基础要计算的钢筋量如图1.1.3所示:图1.1.3:平板式筏基要计算的钢筋类型三、平板式筏形基础钢筋的计算原理(一)、基础端部外伸情况基础端部外伸情况包括底筋、面筋和马凳,下面分别讲解。
1、底筋:底筋又分为x方向和y方向,我们先来讲x方向的底筋计算。
(1)、x方向1)、长度计算长度计算分三种情况,无封边构造、u形封边构造和交错封边构造三种情况,下面分别介绍。
a、无封边情况无封边情况构造如图1.1.4所示:图1.1.4根据图1.1.4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无封边构造底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如表1.1.1所示:底筋公式推导过程底筋x方向长度=满基x方向外边线长度-底筋侧面保护层厚度×2+弯折长度×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备注满基x方向外边线长度底筋侧面保护层厚度弯折长度搭接长度(绑扎)=ξLaE(La)ξ为搭接搭接长度修整系数,与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的百分率%有关,取值如下搭接个数1、焊接或机械连接情况下搭接长度按0计取2、如果底筋用的是光圆钢筋,底筋长度应该加两个弯勾Lx C侧12d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的百分率%≤25 50 100钢筋计算总长(不含搭接)/定值长度(如8米一个搭接)=nξ 1.2 1.4 1.6n搭接长度=ξLaE(La)底筋x方向长度=Lx-2C侧+12d×2+ξLaE(La)×n侧面公式x方向侧面构造纵筋长度=满基x方向外边线长度+搭接长度-底筋侧面保护层厚度×2+弯勾长度×2思考与练习: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x方向的底筋长度(按定尺钢筋8000计算搭接)。
钢筋混凝土梁配筋设计方法

钢筋混凝土梁配筋设计方法一、概述钢筋混凝土梁是结构工程中常用的梁型结构,其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和桥梁工程中。
配筋是钢筋混凝土梁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合理的配筋可以有效地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本文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设计方法。
二、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设计原理是根据结构力学原理,通过对受力分析和受力计算,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和受力状态,再根据钢筋的强度和混凝土的强度,确定梁的钢筋配筋量和布置方式。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受力分析:根据受力分析原理,确定梁的受力状态和荷载情况。
2.截面尺寸计算:根据受力分析结果,按照强度设计原则,计算出梁的截面尺寸。
3.钢筋配筋量计算:根据梁的截面尺寸和受力状态,按照钢筋强度设计原则,计算出钢筋配筋量。
4.钢筋布置方式:根据梁的受力状态和钢筋配筋量,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
三、配筋设计流程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受力状态:根据梁的荷载情况和支座情况,确定梁的受力状态。
2.截面尺寸计算:按照强度设计原则,根据受力状态计算出梁的截面尺寸。
3.钢筋配筋量计算:按照钢筋强度设计原则,根据梁的截面尺寸和受力状态计算出钢筋的配筋量。
4.钢筋布置方式:根据梁的受力状态和钢筋配筋量,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
5.验算:对所得到的配筋方案进行验算,检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四、配筋设计方法1.截面尺寸计算梁的截面尺寸计算主要是根据强度设计原则,按照受力平衡和变形限制原则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根据受力平衡原理,计算出梁截面的受力状态,包括弯矩、剪力和轴力等。
2)根据变形限制原则,计算出梁截面的变形状态。
3)根据受力状态和变形状态,计算出梁截面的尺寸,包括宽度、高度和有效高度等。
2.钢筋配筋量计算钢筋配筋量计算主要是根据钢筋强度设计原则,按照强度平衡和变形限制原则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根据强度平衡原理,计算出钢筋的配筋量,包括主筋配筋量和箍筋配筋量等。
基础各构件结构钢筋配筋(图解)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基础各构件结构钢筋配筋(图解)1、普通阶形独立基础DJj
2、普通坡形独立基础DJp
3、杯口阶形独立基础BJj
4、杯口坡形独立基础BJp
5、基础梁JL
6、条形基础坡形底板TJBp
7、条形基础阶形底板TJBj
8、梁板式筏板基础主梁(柱下)JL
9、梁板式筏板基础次梁JCL
10、梁板式筏板基础平板LPB
11、平板式筏板基础柱下板带ZXB
12、平板式筏板基础跨中板带KZB
13、平板式筏板基础平板BPB
14、灌注桩GZH
15、扩底灌注桩GZHk
16、独立阶形承台CTj
17、独立坡形承台CTp
18、承台梁CTL
19、基础连系梁JLL
20、基础后浇带HJD
21、上柱墩SZD
22、下柱墩XZD
23、基坑(沟)JK
24、窗井墙CJQ
25、防水板FBPB。
1A411032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原理及构造要求

1A411032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原理及构造要求1a411032 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原理及构造要求(1) 适筋梁正截面受力阶段分析,见图la411032-1。
第i阶段:m很小,混凝土、钢筋都处在弹性工作阶段。
第1阶段结束时拉区混凝土到达ft,混凝土开裂。
第ⅱ阶段:m增大,拉区混凝土开裂,逐渐退出工作。
中和轴上移。
压区混凝土出现塑性变形,压应变呈曲线,应力刚到达屈服时,ⅱ阶段结束。
此阶段梁带裂缝工作,这个阶段是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变形和裂缝宽度的依据。
第ⅲ阶段:钢筋屈服后,应力不再增加。
应变迅速增大,混凝土裂缝上移。
中和轴迅速上升,混凝土压区高度减小,梁的挠度急剧增大。
当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时,混凝土被压碎,梁即破坏。
第ⅲ阶段是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计算的依据。
例题:在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原理及构造要求中,关于适筋梁正截面受力阶段分析,作为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变形和裂缝宽度的依据的阶段是()。
a、第i阶段b、第ⅱ阶段c、第ⅲ阶段d、第ⅳ阶段答案:b分析:适筋梁正截面受力阶段分析,见图la411032-1。
第ⅱ阶段:m增大,拉区混凝土开裂,逐渐退出工作。
中和轴上移。
压区混凝土出现塑性变形,压应变呈曲线,应力刚到达屈服时,ⅱ阶段结束。
此阶段梁带裂缝工作,这个阶段是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变形和裂缝宽度的依据。
(2)梁的正截面受力简图,见图1a411032-2。
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是依靠上述第ⅲ阶段的截面受力状态建立的。
为了简化计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用一等效矩形应力图形代替。
同时引入了截面应变保持平面的假定及不考虑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假定。
例题:在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原理及构造要求中,关于适筋梁正截面受力阶段分析,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是依靠()的截面受力状态建立的。
a、第i阶段b、第ⅱ阶段c、第ⅲ阶段d、第ⅳ阶段答案:c分析:适筋梁正截面受力阶段分析,见图la411032-1。
第ⅲ阶段:钢筋屈服后,应力不再增加。
应变迅速增大,混凝土裂缝上移。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技术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技术一、前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而钢筋配筋技术则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钢筋配筋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钢筋配筋技术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钢筋配筋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钢筋配筋的种类和对混凝土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本原理钢筋配筋技术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通过钢筋的数量、位置和布置方式等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钢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混凝土的拉力强度和抗弯强度,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
2. 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和变形,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 均匀分布荷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4. 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钢筋的配筋方式主要有两种:正筋和箍筋。
正筋主要用于增强混凝土的拉力强度和抗弯强度,箍筋主要用于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和变形。
在具体的钢筋配筋设计中,需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钢筋配筋方式。
三、设计流程钢筋配筋技术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混凝土结构的荷载和受力情况。
2. 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荷载情况,计算出混凝土结构的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承载力等参数。
3. 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计算结果,确定钢筋配筋的方案和具体要求。
4. 进行钢筋配筋的细节设计,包括钢筋的数量、直径、间距、位置和布置方式等。
5. 完成钢筋配筋的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制。
6. 检查和验收钢筋配筋的施工质量。
四、钢筋配筋的种类根据钢筋的直径、间距和位置等不同,钢筋配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等间距配筋:即钢筋的间距相等。
这种配筋方式适用于受力较小的混凝土结构,如墙体和地板等。
2. 不等间距配筋:即钢筋的间距不相等。
这种配筋方式适用于受力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如梁和柱等。
3. 对称配筋:即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呈对称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钢筋的计算原理
第一节平板式筏形基础一、平板式筏形基础标注
现阶段图纸经常出现的平板式筏基有两种标注方式,传统标注方式和平法标注方式,下面分别讲解。
(一)、传统标注方式
平板式筏基传统标注如图1.1.1所示:
图1.1.1:
(二)、平法标注方式
平板式筏基平筏标注如图1.1.2所示:
图1.1.2:
解释:图中BPB表示平板式筏基平板,h表示平板的厚度,X表示x方向的钢筋,Y表示y方向的钢筋,B表示底部贯通纵筋,T表示顶部贯通纵筋,4B 表示x方向有4跨,两端均有外伸,3B表示y方向有3跨,两端均有外伸。
二、平板式筏形基础要计算哪些钢筋
平板式筏形基础要计算的钢筋量如图1.1.3所示:
图1.1.3:平板式筏基要计算的钢筋类型
三、平板式筏形基础钢筋的计算原理
(一)、基础端部外伸情况
基础端部外伸情况包括底筋、面筋和马凳,下面分别讲解。
1、底筋:
底筋又分为x方向和y方向,我们先来讲x方向的底筋计算。
(1)、x方向
1)、长度计算
长度计算分三种情况,无封边构造、u形封边构造和交错封边构造三种情况,下面分别介绍。
a、无封边情况
无封边情况构造如图1.1.4所示:
图1.1.4
根据图1.1.4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无封边构造底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如表1.1.1所示:
思考与练习:
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x方向的底筋长度(按定尺钢筋8000计算搭接)。
b、u型封边情况
U型封边构造如图1.1.5所示:
图1.1.5
根据图1.1.5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u型封边构造底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如表1.1.2所示:
表1.1.2:平板式筏基u型封边构造底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
思考与练习:
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u形封边筋的长度。
c、交错封边情况
交错封边构造如图1.1.6所示:
图1.1.6
根据图1.1.6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交错封边构造底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如表1.1.3所示:
表1.1.3:平板式筏基交错封边构造底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
思考与练习:
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交错封边情况x方向底筋的长度。
2)、根数计算
平板式筏基底筋的根数计算和底筋的起步距离有关,起步钢筋距离基础外边线不同时,底筋的根数计算也会不同,起步钢筋距基础外边线有三种情况,分别是起步钢筋距离基础边50mm、基础保护层和底筋间距的一半S/2,下面分别讲解。
a、起步筋距基础边50mm
X方向底筋起步筋距离基础边50mm如图1.1.7所示:
图1.1.7
根据图1.1.7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底筋x方向根数计算公式,如表1.1.4所示:
表1.1.4:平板式筏基底筋x方向根数计算公式(起步筋距基础边50mm)
思考与练习:
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交错封边情况x方向底筋的根数(按照起步距离50计算)。
b、起步筋距基础边为一个保护层
X方向底筋起步距离为一个保护层如图1.1.8所示:
图1.1.8
根据图1.1.8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底筋x方向根数计算公式,如表1.1.5所示:
c、起步筋距基础边为间距的一半S/2
X方向底筋起步距离为一个保护层如图1.1.9所示:
图1.1.9
根据图1.1.9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底筋x方向根数计算公式,如表1.1.6所示:
(2)、y方向
底筋y方向长度根数计算方法和x方向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2、面筋:
面筋的计算方法和底筋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只是有些传统算法面筋的弯折长度为15d,我们在公式里把弯折长度替还成15d就可以了。
3、马凳:
(1)、马凳长度计算
1)、马凳的形状
常见的马凳形状有以下几种,如图1.1.10~12所示:
图1.1.10~12
2)、马凳直径的确定
马凳各段直径一般按左式取值:二级12≤马凳直径≤面筋直径3)、马凳长度计算
马凳各段长度往往根据工地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如图1.1.13、14所示:
图1.1.13、14
根据图1.1.13、14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马凳长度的计算公式如表1.1.7
思考与练习:
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Ⅱ型马凳的L2值(按照马凳放在上排底筋上计算)。
2、马凳的L3值由哪些因素决定的?L1一般取多少?
(2)、马凳个数计算
1)、Ⅰ型马凳个数计算
Ⅰ型马凳属于点式布置马凳,布置在面筋纵横筋的交错位置,经常出现两种布置方式,矩形布置和梅花型布置。
a、平板式筏基马凳矩形布置情况
平板式筏基Ⅰ型马凳矩形布置情况如图1.1.15所示:
图1.1.15
根据图1.1.15我们推导出平板式筏基Ⅰ型马凳矩形布置情况个数计算公式如表表1.1.8
表1.1.8:平板式筏筋马凳矩形布置个数计算表
b、平板式筏基梅花形布置情况
平板式筏基Ⅰ型马凳梅花形布置情况如图1.1.16所示:
图1.1.16
根据图1.1.16我们推导出平板式筏形基Ⅰ型马凳梅花形布置个数计算公式如表1.1.9 表1.1.9:平板式筏基马凳梅花形布置个数计算公式
思考与练习:
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Ⅰ型马凳梅花形布置马凳的个数
c、梁板式筏基矩形布置情况
梁板式筏基Ⅰ型马凳矩形布置情况如图1.1.17所示:
图1.1.17
根据图1.1.17我们推导出梁板式筏基Ⅰ型马凳矩形布置情况个数计算如表1.1.10
表1.1.10:梁板式筏基Ⅰ型马凳矩形布置情况个数计算表
d、梁板式筏基梅花形布置情况
梁板式筏基Ⅰ型马凳梅花形布置情况如图1.1.18所示
图1.1.18
根据图1.1.18我们推导出梁板式筏基Ⅰ型马凳梅花形布置情况个数计算如表1.1.11
表1.1.11:梁板式筏基Ⅰ型马凳梅花形布置情况个数计算表
2)、Ⅱ、Ⅲ型马凳个数计算
a、平板式筏基情况
平板式筏基Ⅱ、Ⅲ型马凳在实际施工中只取一个方向(x方向或y方向)布置马凳如图1.1.19所示:
图1.1.19
根据图1.1.19我们推导出平板式筏基Ⅱ、Ⅲ型马凳个数计算如表1.1.12
表1.1.12:平板式筏基Ⅱ、Ⅲ型马凳个数计算表
思考与练习:
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Ⅱ型马凳的个数(按照马凳排距为1000计算)
b、梁板式筏基情况
梁板式筏基Ⅱ、Ⅲ型马凳在实际施工中布置马凳如图1.1.20所示:
图1.1.20
根据图1.1.20我们推导出梁板式筏基Ⅱ、Ⅲ型马凳个数计算如表1.1.13
(二)、基础端部无外伸情况
1、底筋:
(1)、x方向
1)、长度计算
a、墙身或柱宽范围内
墙身或柱宽范围内x方向贯通纵筋构造如图1.1.21所示:
图1.1.21
根据图1.1.21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底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如表1.1.14所示:
b、非墙身或柱宽范围内
非墙身或柱宽范围内x方向底筋长度的计算方法和基础端部外身情况相同。
2)、根数计算
非墙身或柱宽范围内x方向纵筋根数计算方法和基础端部外伸情况相同。
(2)、y方向
底筋y方向纵筋长度计算方法和x方向相同。
2、面筋:
(1)、x方向
1)、长度计算
a、墙身或柱宽范围内
基础端部无外伸情况墙身或柱宽访范围内面筋x方向构造如图1.1.22所示:
图1.1.22
根据图1.1.22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面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如表1.1.15所示:
b、墙身或柱宽范围内
计算方法同基础端部外伸情况。
2)、根数计算
计算方法同基础端部外伸情况。
(2)、y方向
计算方法同x方向。
3、马凳:
马凳的计算方法同基础端部外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