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老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老王》。这是八年级上册,以“爱”为主题的单元,《老王》安排在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李森祥的《台阶》之后,余秋雨的《信客》之前。写作训练要求是:叙事要详略得当;综合性学习是:《让世界充满爱》。我准备分四个大块进行述说:说教材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目标
《老王》一文中的主人公,老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无论是在物质上、生理上,还是精神上,老王都是一个彻底的“不幸者”。作者杨绛是一个有着社会良知的高级知识分子,老王的死,促使她“一再追忆”老王生前留下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自己对他的“谢意”,可杨绛得到的却是“心上不安”。这样的“不安”,不停地拷问着她的灵魂,使她顿然了悟:自己既往与老王之间的点点滴滴,是那样的不公平;自己对老王“钱”的回报与老王对自己“心”的付出相比较,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我想,这大概也就是杨绛所说的“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真正原因吧。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杨绛的作品就这一篇,而杨绛散文有明显的特点: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教学目标可定位:
1、结合选文理解老王的不幸与善良。
2、细读品味杨绛文学语言沉定简洁的特点。
3、领会作者追求的基于尊重平等上的大爱。
教学的重难点:品味语言,领会大爱。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自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的学法:
1、填表清障法。通过填写老王人生简历,理解老王的“苦”和“善”。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2、对比阅读法。通过老王简历与杨绛基本信息的对比以及他们各自为对方所做事情的对比,明确他们之间相识的不平等。学生自己的个性阅读和感悟,加深其对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3、批注交流法。通过写批注让学生突破领悟杨绛散文语言特点的难点,在经过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学生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优势互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
三、说教学过程
一、走进人物
导入:板书后提问:老王能说成王老吗?学生得出:不能。老王是个普通人,只有做出突出贡献,受人尊敬的人才能称什么老的。
【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为下面的理解老王的不幸做准备。】
1、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给老王填份简历表。
学生填写表格的过程,也是熟悉课文,初步感知老王不幸的过程。
交流表格内容,重点结论:(1)无论是在物质上、生理上,还是精神上,老王都是一个彻底的“不幸者”。(2)通过讨论: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得出:老王是一个是善良的人。
进一步深入文本读出老王善良的几个方面,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1)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2)送冰车费减半;(3)给平板三轮周围加高半寸;(2)送香油和鸡蛋表示感谢。
【填表后再讨论,这个环节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又紧扣文本,且加深了学生对老王这一形象的理解。】
投影基本资料:杨绛,钱钟书夫人,杨荫杭之女,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出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剧本《弄假成真》,《称心如意》。
2、根据多媒体提供的信息填表,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明确杨绛一家善良的表现:
(1)常坐老王三轮;(2)送鱼肝油;(3)送冰照价给钱;(4)送钱先生看病给应得的钱;(5)给香油鸡蛋的钱。
3、从老王的简历以及杨绛的基本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明确:阶层悬殊严重。老王身份低微,生活凄苦,是位来自生活最底层三轮车夫,而杨绛则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这样的相识注定是不平等的。
再从双方为各自所做的事中,你发现了什么?
老王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而杨绛的善良更多的是金钱与物的资助。
【安排了两个对比环节,既可以归纳出文章的重点,又可以降低交流讨论的难度。】
二、品味人生
问:你们觉得用心的善良与用钱的善良相等吗?这是不平等的善良,这种不平等作者琢磨出来了吗?她是怎样把这种相识的不平等表现出来的。
1、他蹬,我坐。
2、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3、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
4、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5、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
补充:如《丙午丁未年纪事》中有一句话:“登台就有高帽子戴。”批注:这句话,我们通常也许会说“登台就得戴高帽子”,因这分明是被迫。但杨绛这句话说得有点喜气洋洋的气氛,令人想起“拜年就有压岁钱”之类。这与当时的环境完全不合拍,只好当成一句反话来读:不仅表现出作者身处其境的哭笑不得的无奈心情,也隐含了她对待那时环境的解构态度。平平八个字,平静中有抗议,调侃中有悲哀,很有韵味。
这就是杨绛的文学语言特点: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写批注既是对教学重难点的一个突破,也是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更是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读杨绛的兴趣。】
三、关注弱小
问题一作者在文中称自己为幸运者,“幸运”一词在文中可以怎样理解。
1、杨绛遇到老王这样善良的人是幸运的。
2、知识分子精神的自省,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幸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