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幕切迹疝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图解脑疝 -优秀医学PPT课件
![图解脑疝 -优秀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e1129bcc7931b764ce1527.png)
别名
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下降疝 脚间池疝 环池疝,四叠体疝
3.小脑幕孔中心疝
4.小脑幕孔上疝
小脑幕上疝
疝入脑组织命名 扣带回疝
颞叶钩回疝 海马回疝
间脑 小脑蚓部疝
5.枕骨大孔疝
小脑扁桃体疝
示意图
解剖关系
解剖关系
F CC
lv Sp
P O
F
lv
CC
Sy
s T
s
3v Mb
Qc O
解剖关系
F
T
s
Mb
Uncal herniation
s q
Acute infarction 1st day
Acute infarction 4th day
Uncal herniation
Before surgery, a big GBM in the left temporal lobe with uncal herniation.
The suprasellar cistern
&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The midline sagittal MRI scan shows the levels of the axial diagrams.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is located above (anterior to) the "Q" in the highest cut shown (number 9).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is formed by the superior colliculi (c). Image 8 (lower cut) also shows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In this case, its anterior border is formed by the inferior colliculi (c). This gives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the appearance of a "baby's bottom". The quadrigeminal plate is comprised of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colliculi.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is posterior to this quadrigeminal plate, thus its anterior border may be formed by the inferior or superior colliculi.
脑疝分类及影像学表现图解最新版本ppt课件
![脑疝分类及影像学表现图解最新版本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ddc291767f5acfa0c7cdae.png)
小脑幕切迹疝 b.前疝:也称颞叶沟回疝,是颞叶沟回疝于脚间池及 环池的前部;②后疝:颞叶内侧部疝于四叠体池及环池的后部;f.小 脑幕切迹上疝:后颅凹占位病变时,小脑上蚓部可向上疝入小脑幕切 迹的四叠体池。
c.中心疝:幕上压力增高,致使大脑深部结构及脑干纵轴牵张移位。 d.颅外疝: 脑组织通过颅外缺损疝出。 e.枕骨大孔疝 : 后颅凹占位病变时,可致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 g.蝶骨嵴疝:颅前凹和颅中凹的占位病变,由于病变部压力相对高一
最新版整理ppt
4
类型
脑疝部位命名
1.大脑镰下疝 2.小脑天幕疝
前疝 后疝
3.小脑幕孔中心疝
4.小脑幕孔上疝
别名
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下降疝 脚间池疝 环池疝,四叠体疝
小脑幕上疝
疝入脑组织命名 扣带回疝
颞叶钩回疝 海马回疝
间脑 小脑蚓部疝
5.枕骨大孔疝
小脑扁桃体疝
最新版整理ppt
5
示意图
最新版整理ppt
最新版整理ppt
10
The suprasellar cistern
&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The midline sagittal MRI scan shows the levels of the axial diagrams.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is located above (anterior to) the "Q" in the highest cut shown (number 9).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is formed by the superior colliculi (c). Image 8 (lower cut) also shows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In this case, its anterior border is formed by the inferior colliculi (c). This gives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the appearance of a "baby's bottom". The quadrigeminal plate is comprised of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colliculi.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is posterior to this quadrigeminal plate, thus its anterior border may be formed by the inferior or superior colliculi.
c.中心疝:幕上压力增高,致使大脑深部结构及脑干纵轴牵张移位。 d.颅外疝: 脑组织通过颅外缺损疝出。 e.枕骨大孔疝 : 后颅凹占位病变时,可致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 g.蝶骨嵴疝:颅前凹和颅中凹的占位病变,由于病变部压力相对高一
最新版整理ppt
4
类型
脑疝部位命名
1.大脑镰下疝 2.小脑天幕疝
前疝 后疝
3.小脑幕孔中心疝
4.小脑幕孔上疝
别名
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下降疝 脚间池疝 环池疝,四叠体疝
小脑幕上疝
疝入脑组织命名 扣带回疝
颞叶钩回疝 海马回疝
间脑 小脑蚓部疝
5.枕骨大孔疝
小脑扁桃体疝
最新版整理ppt
5
示意图
最新版整理ppt
最新版整理ppt
10
The suprasellar cistern
&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The midline sagittal MRI scan shows the levels of the axial diagrams.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is located above (anterior to) the "Q" in the highest cut shown (number 9).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is formed by the superior colliculi (c). Image 8 (lower cut) also shows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In this case, its anterior border is formed by the inferior colliculi (c). This gives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the appearance of a "baby's bottom". The quadrigeminal plate is comprised of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colliculi.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is posterior to this quadrigeminal plate, thus its anterior border may be formed by the inferior or superior colliculi.
脑疝护理查房【神经外科】 ppt课件
![脑疝护理查房【神经外科】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ebe0030066f5335a81215a.png)
ppt课件
15
潜在并发症:
肺炎、压疮、泌尿道感染、口腔炎等。
护理措施: 1. 保持头部与躯体在同一轴线上,有利于口腔分泌 物自然引流。加强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炎。 2. 保持皮肤清洁,加强护理,防止发生压疮。 3. 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吸 入导致窒息,预防肺炎的发生。 4. 眼睑闭合不全者,涂以眼药膏或用眼罩保护,以 防暴露性角膜炎。 5. 严格按无菌操作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定时开放。 6. 保持功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定时做肢 体、关节被动活动。
ppt课件
20
引流管的护理
防止引流管脱出是脑室引流成功的关键,对于清醒 者应向其解释与指导取得合作,对于意识障碍者可 用约束带在其胸部或四肢适当加以约束。引流管穿 出头皮堵塞处要用缝线固定且松紧适宜,过紧会影 响引流,过松则易脱出。局部覆盖的敷料也应用胶 布牢靠固定,勿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头,以免头部转 动时引流管拔出。一旦引流管脱出切不可将其插回 脑室内,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 理。
紧急做术前特殊检查和手术准备。
ppt课件
8
病史汇报
患者,男,25岁,因高处坠落致意识障碍3小时于2015年12月9日 141:2入院。入院时昏迷状,GCS3分,两侧瞳孔对称等大约6cm, 对光反应灵,两鼻腔有血迹,双眼眶青紫肿胀,测Bp75/50mmHg 多巴胺升压药物应用,P150次/分,呼吸机辅助呼吸,T36.8℃。 CT示:右颞部左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于12月10日在全麻下行颅 内血肿清除+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ppt课件 12
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与意识不清有关 护理措施: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调节呼吸机 参数、吸痰或辅助呼吸。 3. 定时协助翻身、拍背。 4. 注意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 5. 保持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温度32~34℃、湿 度40~60%。 1. 2.
脑疝PPT课件
![脑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46dc10ed630b1c59eeb5ee.png)
正确答案: A
29/ 52
单选练习题 8、 小脑幕裂孔疝与枕骨大孔疝的根本区别是 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B、生命体征改变 C、意识障碍发生较早 D、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正确答案: C
30/ 52
单选练习题 9、 最易形成小脑幕裂孔疝的是:( )
A、额叶肿瘤 B、颞叶肿瘤 C、顶叶肿瘤 D、枕叶肿瘤
12/ 52
13/ 52
脑疝示意图
大脑镰疝 小脑膜裂孔疝 枕骨大孔疝
14/ 52
病因
颅脑外伤
颅内血肿:硬膜外、 下血肿,脑内血肿
严重脑挫裂伤
常 见 高血压脑出血 病 颅内肿瘤 因 颅内脓肿
寄生虫及肉芽肿性变
ICP↑腰穿时放液过多或过快
15/ 52
病理
脑疝时,移位的脑组织压迫脑干(中脑内网状结构 和大脑脚),脑干受压变形移位,严重时发生血管 受牵拉,甚至断裂引起脑干缺血、水肿、出血、 坏死、昏迷。 疝出的脑组织受挤压缺血,发生水肿坏死。 通过孔隙的神经(Ⅲ)受到压迫、牵拉,导致神经麻 痹。 大脑脚、传导束受挤压造成对侧肢体瘫痪、感觉 障碍。 脑疝时,CSF传到通路受阻,产生梗阻性脑积水, 是ICP进一步增高,形成恶性循环。
正确答案: C
33/ 52
单选练习题 12、 颅高压的容积代偿(即空间代偿)主要依靠:
() A、脑组织的压缩 B、颅腔的扩大 C、脑脊液被排出颅腔 D、脑血流量的减少
正确答案: C
34/ 52
单选练习题
15. 颞叶钩回疝早期的临床表现是 A 意识丧失,呼吸次数减少 B 双侧瞳孔扩大 C 一侧瞳孔扩大,对侧肢体瘫痪 D 双侧瞳孔散大,意识丧失 E 意识丧失,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
49/ 52
29/ 52
单选练习题 8、 小脑幕裂孔疝与枕骨大孔疝的根本区别是 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B、生命体征改变 C、意识障碍发生较早 D、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正确答案: C
30/ 52
单选练习题 9、 最易形成小脑幕裂孔疝的是:( )
A、额叶肿瘤 B、颞叶肿瘤 C、顶叶肿瘤 D、枕叶肿瘤
12/ 52
13/ 52
脑疝示意图
大脑镰疝 小脑膜裂孔疝 枕骨大孔疝
14/ 52
病因
颅脑外伤
颅内血肿:硬膜外、 下血肿,脑内血肿
严重脑挫裂伤
常 见 高血压脑出血 病 颅内肿瘤 因 颅内脓肿
寄生虫及肉芽肿性变
ICP↑腰穿时放液过多或过快
15/ 52
病理
脑疝时,移位的脑组织压迫脑干(中脑内网状结构 和大脑脚),脑干受压变形移位,严重时发生血管 受牵拉,甚至断裂引起脑干缺血、水肿、出血、 坏死、昏迷。 疝出的脑组织受挤压缺血,发生水肿坏死。 通过孔隙的神经(Ⅲ)受到压迫、牵拉,导致神经麻 痹。 大脑脚、传导束受挤压造成对侧肢体瘫痪、感觉 障碍。 脑疝时,CSF传到通路受阻,产生梗阻性脑积水, 是ICP进一步增高,形成恶性循环。
正确答案: C
33/ 52
单选练习题 12、 颅高压的容积代偿(即空间代偿)主要依靠:
() A、脑组织的压缩 B、颅腔的扩大 C、脑脊液被排出颅腔 D、脑血流量的减少
正确答案: C
34/ 52
单选练习题
15. 颞叶钩回疝早期的临床表现是 A 意识丧失,呼吸次数减少 B 双侧瞳孔扩大 C 一侧瞳孔扩大,对侧肢体瘫痪 D 双侧瞳孔散大,意识丧失 E 意识丧失,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
49/ 52
脑疝的急救与护理PPT参考课件
![脑疝的急救与护理PPT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be3b4943323968011c92c4.png)
w病情的观察 昏迷评分标准
特重度昏迷 重度昏迷
5分~3分 8分~5分
中度昏迷
9分~12分
轻度昏迷
15分~13分
正常
15分
➢用格拉斯哥( Glasgow )昏迷评分法来判断病人的意识情况,比较客观。昏迷程度以睁眼反
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三者分数相加来评估,得分值越高,提示意识状态越好,分数越低则意
识障碍越重。
3
脑疝的病因
• 最常见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占位病变如颅内赘瘤、脓 肿、肉芽肿、囊肿等
• 颅脑损伤如颅内血肿、严重脑挫裂伤、广泛性颅骨骨折、 手术严重创伤等
• 急性脑血管病如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 • 颅内炎症如脑炎、脑膜炎等 • 其他 脑缺氧、中毒等
4
脑疝的分类
• 小脑幕疝 ➢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天幕裂孔疝、颞叶钩回疝 ➢ 小脑幕正中疝 • 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疝 • 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
19
20
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2 除去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附加因素: ①迅速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
氧气供给,防止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等加重缺氧; ②做好血压、脉搏、呼吸的监测。血压过高或过低对患者的
病情极为不利,故必须保持正常稳定的血压,从而保证颅 内血液的灌注; ③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解除紧张,使之配合抢救,同时采 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抢救措施的落实; ④高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均可进一步 促使颅内压升高,也应给以重视。
22
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 4 昏迷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排痰困难者, 可行气管切开,防止二氧化碳蓄积而加重颅内压增高。观 察电解质平衡的情况,严格记录出人液量。患病3d后不能 进食者可行鼻饲,并做好胃管的护理,留置胃管后应每日 2次口腔护理,定时翻身,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保持 床铺平整、干净、柔软,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预防褥疮发 生。对有脑室穿刺引流的病人,严格按脑室引流护理。大 便秘结者,可选用缓泻剂疏通,有尿潴留者,留置导尿管, 做好尿、便护理。
特重度昏迷 重度昏迷
5分~3分 8分~5分
中度昏迷
9分~12分
轻度昏迷
15分~13分
正常
15分
➢用格拉斯哥( Glasgow )昏迷评分法来判断病人的意识情况,比较客观。昏迷程度以睁眼反
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三者分数相加来评估,得分值越高,提示意识状态越好,分数越低则意
识障碍越重。
3
脑疝的病因
• 最常见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占位病变如颅内赘瘤、脓 肿、肉芽肿、囊肿等
• 颅脑损伤如颅内血肿、严重脑挫裂伤、广泛性颅骨骨折、 手术严重创伤等
• 急性脑血管病如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 • 颅内炎症如脑炎、脑膜炎等 • 其他 脑缺氧、中毒等
4
脑疝的分类
• 小脑幕疝 ➢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天幕裂孔疝、颞叶钩回疝 ➢ 小脑幕正中疝 • 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疝 • 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
19
20
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2 除去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附加因素: ①迅速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
氧气供给,防止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等加重缺氧; ②做好血压、脉搏、呼吸的监测。血压过高或过低对患者的
病情极为不利,故必须保持正常稳定的血压,从而保证颅 内血液的灌注; ③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解除紧张,使之配合抢救,同时采 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抢救措施的落实; ④高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均可进一步 促使颅内压升高,也应给以重视。
22
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 4 昏迷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排痰困难者, 可行气管切开,防止二氧化碳蓄积而加重颅内压增高。观 察电解质平衡的情况,严格记录出人液量。患病3d后不能 进食者可行鼻饲,并做好胃管的护理,留置胃管后应每日 2次口腔护理,定时翻身,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保持 床铺平整、干净、柔软,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预防褥疮发 生。对有脑室穿刺引流的病人,严格按脑室引流护理。大 便秘结者,可选用缓泻剂疏通,有尿潴留者,留置导尿管, 做好尿、便护理。
小脑幕切迹疝ppt课件
![小脑幕切迹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c4c1e3a32d7375a51780bf.png)
[3] 王忠诚 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3: 395
[4] 王忠诚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 社 2005.3:381
[5] 方乃成,赵明,金星火,等.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 减压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脑疝病人[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6,22(4) 612—613。
升高,体温稍 上升
锥体束征: 由于同侧大 脑脚受压, 出现对侧上 下肢瘫痪
晚期症状
意识障碍: 意识呈深昏 迷,对一切 刺激尚有均 无;
瞳孔变化: 双侧瞳孔均 明显散大, 对光反射消 失,眼球固 定不动,多 呈去脑强直 状态;
生命体征改 变:生命中 枢开始衰竭, 出现潮式或 叹息样呼吸
文献报道脑损伤致颅内高压双侧瞳孔散大持续1.5h是接近意识恢复不可逆 的时间极限,双侧瞳孔散大持续3h是接近呼吸功能恢复不可逆的时间极限。
而转为嗜睡、进而逐渐开 意识朦胧或 始散大,对
浅昏迷 光反应迟钝
生命体征改 变:呼吸深 而慢,脉搏 慢而有力, 血压升高, 体温稍上升
中期症状
意识障碍进 行性加重, 由嗜睡转入 半昏迷状态 眼球内斜, 对呼唤已无 反应,但强 刺激尚有反 应;
瞳孔改变: 生命体征改 同侧的瞳孔 变:生命体 散大,对光反 征出现Cus 射消失,对 hing反应, 侧瞳孔大小 呼吸深而慢 正常,但对 ,脉搏慢而 光反射减弱 有力,血压
护理要点
1观察有无剧烈头痛:头痛是 进行性加重,且伴恶心、呕 2观吐察,瞳可孔考变虑化为:脑观疝察。两侧瞳
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 3观察意的识灵情敏况度:。通过谈话、 疼痛刺激及肢体活动情况来
4观判察断生意命识体障征碍:程血度压。升高、 脉搏变慢、呼吸深慢,是颅
[4] 王忠诚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 社 2005.3:381
[5] 方乃成,赵明,金星火,等.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 减压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脑疝病人[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6,22(4) 612—613。
升高,体温稍 上升
锥体束征: 由于同侧大 脑脚受压, 出现对侧上 下肢瘫痪
晚期症状
意识障碍: 意识呈深昏 迷,对一切 刺激尚有均 无;
瞳孔变化: 双侧瞳孔均 明显散大, 对光反射消 失,眼球固 定不动,多 呈去脑强直 状态;
生命体征改 变:生命中 枢开始衰竭, 出现潮式或 叹息样呼吸
文献报道脑损伤致颅内高压双侧瞳孔散大持续1.5h是接近意识恢复不可逆 的时间极限,双侧瞳孔散大持续3h是接近呼吸功能恢复不可逆的时间极限。
而转为嗜睡、进而逐渐开 意识朦胧或 始散大,对
浅昏迷 光反应迟钝
生命体征改 变:呼吸深 而慢,脉搏 慢而有力, 血压升高, 体温稍上升
中期症状
意识障碍进 行性加重, 由嗜睡转入 半昏迷状态 眼球内斜, 对呼唤已无 反应,但强 刺激尚有反 应;
瞳孔改变: 生命体征改 同侧的瞳孔 变:生命体 散大,对光反 征出现Cus 射消失,对 hing反应, 侧瞳孔大小 呼吸深而慢 正常,但对 ,脉搏慢而 光反射减弱 有力,血压
护理要点
1观察有无剧烈头痛:头痛是 进行性加重,且伴恶心、呕 2观吐察,瞳可孔考变虑化为:脑观疝察。两侧瞳
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 3观察意的识灵情敏况度:。通过谈话、 疼痛刺激及肢体活动情况来
4观判察断生意命识体障征碍:程血度压。升高、 脉搏变慢、呼吸深慢,是颅
脑疝PPT演示课件
![脑疝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403e8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b.png)
• 颅腔与脊髓腔相连处的 出口称为枕骨大孔。延 髓下端通过此孔与脊髓 相连。小脑蚓锥体下部 两侧的小脑扁桃体位于 延髓下端的背面,其下 缘与枕骨大孔后缘相对
解 剖 学 基 础 图 示
枕骨大孔
解剖学基础 图示
枕骨大 孔
小脑幕裂孔
大脑镰
两种脑疝示意图
小脑幕切迹 疝
枕骨大孔疝
定义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 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 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 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 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 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 被挤人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 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 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brain hernia)
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
多由于后颅窝占位病变,使小脑扁桃 体经枕骨大孔,疝入颈椎椎管内,压迫延 髓呼吸心跳中枢。
由于颅后窝容积小,对颅内高压的代 偿能力较差,病情进展快,病人常表现剧 烈头痛,反复呕吐,颈项强直,强迫头位, 瞳孔早期无改变,意识障碍出现较晚,个 别病人甚至到临终前仍呼之能应。
枕骨大孔疝的尸解图片
小脑幕切迹疝
临床表现
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与进食无关的频繁的喷射 性呕吐。头痛程度进行性加重伴烦躁不安。急性脑庙患者视神经 乳头水肿可有可无。
小脑幕切迹疝
临床表现
• ②瞳孔改变
• 病初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导 致患侧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
• 随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 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 对光反射均消失,并性病变发展到严重程度均可导致颅内各分 腔压力不均而引起脑疝。常见病因有:
① 外伤所致各种颅内血肿, 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 血肿及脑内血肿;
病因
②颅内脓肿
病因
③颅内肿瘤尤其是颅后窝、中线部位及大脑半球 的肿瘤;
解 剖 学 基 础 图 示
枕骨大孔
解剖学基础 图示
枕骨大 孔
小脑幕裂孔
大脑镰
两种脑疝示意图
小脑幕切迹 疝
枕骨大孔疝
定义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 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 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 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 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 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 被挤人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 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 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brain hernia)
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
多由于后颅窝占位病变,使小脑扁桃 体经枕骨大孔,疝入颈椎椎管内,压迫延 髓呼吸心跳中枢。
由于颅后窝容积小,对颅内高压的代 偿能力较差,病情进展快,病人常表现剧 烈头痛,反复呕吐,颈项强直,强迫头位, 瞳孔早期无改变,意识障碍出现较晚,个 别病人甚至到临终前仍呼之能应。
枕骨大孔疝的尸解图片
小脑幕切迹疝
临床表现
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与进食无关的频繁的喷射 性呕吐。头痛程度进行性加重伴烦躁不安。急性脑庙患者视神经 乳头水肿可有可无。
小脑幕切迹疝
临床表现
• ②瞳孔改变
• 病初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导 致患侧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
• 随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 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 对光反射均消失,并性病变发展到严重程度均可导致颅内各分 腔压力不均而引起脑疝。常见病因有:
① 外伤所致各种颅内血肿, 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 血肿及脑内血肿;
病因
②颅内脓肿
病因
③颅内肿瘤尤其是颅后窝、中线部位及大脑半球 的肿瘤;
脑疝PPT课件
![脑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a7d328eefdc8d376ee329a.png)
• 其他
穿颅疝
8
• 临床以小脑天幕疝和枕骨大孔疝多见,尤以小脑幕切 迹疝最常见;
• 大脑镰疝也颇多见,但临床症状不重,影响不大,所 以不被临床重视 • 小脑幕裂孔上疝少见,但一旦发生可严重危害生命
• 蝶骨嵴疝极罕见,且无严重临床表现,因此临床意义 不大
• 以上四类脑疝有时可以二种或二种以上疝同时形成产 生所谓“复合脑疝”
9
高颅压形成的规律
弥漫性颅内压增高,脑疝一般发生于中线部位
一侧性颅压增高(如颅内占位病变),通常脑疝 发生于病变所在的一侧 位于前方的占位病变,脑疝一般发生于后方 位于后方的占位病变,脑疝可发生于前方,也可 发生于后方
10
高颅压形成的规律
小脑幕上的病变常引起小脑天幕疝;但也可单独引起
或同时引起枕骨大孔疝 小脑幕下的病变,多引起枕骨大孔疝,偶可引起小脑 幕裂孔上疝 以上为一般性规律,却非绝对
11
小脑幕裂孔疝
12
• 临床解剖与发病机理 由硬脑膜构成的小脑幕,其游离缘与鞍背 围合成一个前宽后窄的裂孔 此裂孔正常生理可通过: (1)大脑后动脉与中脑动脉, (2)脚间池、环池和四叠体池
Central herniation
19
临床表现
20
• 瞳孔散大及瘫痪
早期
小脑幕上方的组织突入裂孔后,
首先引起中脑被挤压和推移 (1)由于病侧的动眼神经(Ⅲn)轻度受压或被牵扯产生 脑疝侧瞳孔缩小(但历时极为短暂),很快由于Ⅲn不全 麻痹引起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因此,早 期瞳孔散大伴光反射迟钝的一侧一般提示为病灶侧,具 有定位价值。脑疝衰竭期则双侧瞳孔散大 (2)同侧大脑脚受压引起对侧上下肢轻瘫;少数可将脑 干对侧挤压使对侧大脑脚受损,出现同侧上下肢瘫痪。
小脑幕切迹疝
![小脑幕切迹疝](https://img.taocdn.com/s3/m/7d1a1f5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c.png)
手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
术后应保持安静,避免搬动及剧烈晃动;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 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 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
注意事项
术后需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伤口感染、皮下积液等;根据患者病因及病情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同时,针对患者及家属可能 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06
研究和前景
小脑幕切迹疝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回顾
小脑幕切迹疝最早由法国神经学家Gilles de la Tourette于 1886年描述,是临床最常见的脑疝类型之一,约占所有脑疝 的60%-70%。
步骤2
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 MRI,观察是否有小脑幕切迹疝。
步骤3
观察脑脊液循环是否受阻,以及脑 室是否存在扩张。
步骤4
了解病史,查看是否有引起小脑幕 切迹疝的原发病灶,如颅脑损伤、 颅内肿瘤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脑部疾病的区别
与颅内肿瘤鉴别
颅内肿瘤引起的症状通常是小脑幕切迹疝的早期表现,应通过影像学检查观 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以便进行鉴别。
小脑幕切迹疝的分类
1
根据发病原因,小脑幕切迹疝可分为外伤性和 非外伤性两类。
2
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多见于颅脑外伤、颅内肿 瘤和颅内出血等。
3
非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多见于颅内肿瘤、颅内 感染、脑血管疾病等。
小脑幕切迹疝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小脑幕切迹疝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未经及时治疗的小脑幕切迹疝死亡率较高,但若治疗及时,死亡率可明显降低。
Get清风外伤性脑疝 ppt课件
![Get清风外伤性脑疝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7fadcf5727a5e9846a6126.png)
枕骨大孔疝
枕下疼痛、颈项强直或强迫头位。疝出 组织压延颈上部神经根,或因枕骨大孔 区脑膜或血管壁的敏感神经末梢受牵拉, 可引起枕下疼痛。为防止延髓受压加重, 机体发生保护性或反射性颈肌痉挛,病 人头部维持在适当位置。
枕骨大孔疝
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剧烈、呕吐频 繁。
生命体征改变:急性脑疝者生命体征改 变显著,迅速发生呼吸和循环障碍,先 呼吸减慢,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很快 出现潮式呼吸和呼吸停止,如不采取措 施,不久心跳也停止。
出院指导
加强营养,多食健脑、促进神经功恢复的食 品,如:动物脑、栗子、核桃等。
外伤性癫痫者,不能单独外出、不宜登高、 骑车、驾车、游泳等。坚持长期、定时口服 抗癫痫药物,癫痫完全控制后,继续服药1~ 2年,逐渐减量后才能停药,突然中断服药, 常时癫痫再次发作的诱因。
颅骨缺损者应注意保护缺损区,外出时可戴 平安帽,手术后半年可考虑行颅骨修补术。
小脑幕切迹疝
运动障碍:由于患侧大脑脚受压,表现 为病变对侧肢体的肌力减弱或麻痹,肌 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脑疝进展时 可致双侧肢体自主活动消失,严重时可 出现去脑强直发作,表现为头颈后仰, 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 这是脑干严重受损的信号。
小脑幕切迹疝
生命体征改变:由于脑干受压,脑干内 生命中枢功能紊乱或衰竭,可出现生命 体征改变。表现为心率减慢或不规那么, 血压忽高忽低,呼吸不规那么,体温可 高达41℃以上或体温不升,最终因呼吸 循环衰竭而致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心 脏停搏。
小脑幕切迹疝
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加重、呕吐频 繁、躁动不安,急性脑疝患者视神经乳 头水肿可有可无。
意识改变:由于脑干内网状上行激活系 统受累的结果,病人随脑疝进展可出现 嗜睡、昏睡、浅昏迷至深昏迷,对外界 的刺激反响迟钝或消失。
急性脑疝ppt课件
![急性脑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dbe1c4aaea998fcc220ee8.png)
2.枕骨大孔疝: 压迫延髓 呼吸循环衰竭骤然发生。
四.临床表现clinic presentation: (一) 小脑幕切迹疝: 1.高颅压病症:猛烈头痛,频繁呕吐,焦躁不安。 2.认识妨碍:嗜睡 昏迷 3.瞳孔改动: 开场:略小,光关反射愚钝。 随后:散大,略不规那么,直接或间接反射消逝, 眼睑下垂,眼球外斜。 晚期:双侧瞳孔散大。 4.运动妨碍:病变对侧肢体少动,少数为同侧,晚 期呈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 5.生命体征紊乱:血压,呼吸,脉搏等极度紊乱。
(1) 脑室外引流 (2) 减压术 (3) 脑脊液分流 (4) 内减压术:切除部分脑组织。
第二节 急 性 脑 疝 acute brain hernia
一.解剖学根底the basis of anatomy: 1.硬膜在颅腔前后位构成大脑镰, 程度位构成小脑幕, 中间围成小脑幕切迹。
大脑镰和小脑幕将颅腔分为: 幕上腔:左右大脑半球。 幕下腔:小脑,桥脑,延髓。
2.小脑幕切迹附近的构造: 海马回,钩回,动眼神经,中脑。
三.病理pathology:
1.小脑幕切迹疝:
(1) 中脑受压
昏迷
(2) 动眼神经受压 瞳孔散大,眼球外展位。
(3) 锥体束受压:直接或间接受压,对侧或同侧瘫 。
(4) 阻塞脑脊液通路,中脑导水管闭塞。
(5) 脑干受压 内部血管受压,牵拉引
起脑干出血、切迹缘上致枕叶坏死。
(二) 枕骨大孔疝: 特点:1. 头痛,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出现早; 2. 颈项强直,认识妨碍出现晚; 3.呼吸骤停而无瞳孔改动。
(三)大脑镰下疝: 脑坏死 对侧运动妨碍,尿便妨碍。
五.治疗therapy: 1. 立刻给予脱水剂,缓解病情。 2. 进展必要检查,明确病因。 3. 去除病因治疗:一时不能确诊或暂无法治疗时,行 姑息性手术缓解颅高压。
脑疝护理幻灯片PPT课件
![脑疝护理幻灯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5b6e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e.png)
研究展望
01
脑疝的预防
针对脑疝的成因,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颅脑外伤的预防
和救治、早期发现和治疗颅内肿瘤等。
02
脑疝的治疗
目前脑疝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新
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
03
脑疝患者的康复
脑疝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专业的康复医生和护理人员
病理
脑疝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脑组织移位、脑血流 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等。这些病理改变会导致神经功能 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脑疝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瞳孔改变等。其 中,小脑幕切迹疝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瞳孔缩小等;枕骨大 孔疝主要表现为枕部疼痛、颈项强直、瞳孔忽大忽小等。
防止并发症
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 血等。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平稳过渡。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维持营养供给
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预防并发症
注意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再出血等。
04
脑疝护理案例分析
Chapter
案例一
脑疝护理幻灯片ppt课件
目录
• 脑疝概述 • 脑疝护理原则 • 脑疝患者护理实践 • 脑疝护理案例分析 • 脑疝护理经验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脑疝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类型
定义
脑疝是指颅内压异常增高导致脑组织在颅内产生移位,使脑组织、血管和脑 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到压迫,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脑疝汇报ppt课件
![脑疝汇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a2d88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5.png)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和颅内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和种类,避免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的 发生。
手术治疗时机和方式选择
手术时机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脑疝对脑组 织的压迫。
手术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去骨瓣减压术、内减压术 、脑脊液引流术等。
局限性
MRI检查时间较长,对于急性脑疝患者可能难以耐受。同时,MRI对钙化、骨 化等结构的显示不如CT清晰,可能影响对病变的全面评估。
DSA在评估血管受压情况中作用
01
DSA检查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清晰显示
脑血管走行、分布和形态。
02
血管受压评估
DSA能够准确评估病变对血管的压迫情况,如血管狭窄、闭塞或移位等
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预防脑疝的关键
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降低颅内压的措施,如使用脱水 剂、利尿剂等药物,或进行手术治疗,以预防脑疝的发生。
03 影像学检查在脑 疝诊断中应用
CT检查方法及技巧
CT扫描技术
采用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等技 术,获取高质量的颅脑CT图像。
窗宽窗位调整
术后护理和康复措施
术后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生命 体征和颅内压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和预防感染。
康复措施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进行康复训 练和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 、心理治疗等,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 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 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关系探讨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
药物治疗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和颅内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和种类,避免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的 发生。
手术治疗时机和方式选择
手术时机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脑疝对脑组 织的压迫。
手术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去骨瓣减压术、内减压术 、脑脊液引流术等。
局限性
MRI检查时间较长,对于急性脑疝患者可能难以耐受。同时,MRI对钙化、骨 化等结构的显示不如CT清晰,可能影响对病变的全面评估。
DSA在评估血管受压情况中作用
01
DSA检查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清晰显示
脑血管走行、分布和形态。
02
血管受压评估
DSA能够准确评估病变对血管的压迫情况,如血管狭窄、闭塞或移位等
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预防脑疝的关键
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降低颅内压的措施,如使用脱水 剂、利尿剂等药物,或进行手术治疗,以预防脑疝的发生。
03 影像学检查在脑 疝诊断中应用
CT检查方法及技巧
CT扫描技术
采用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等技 术,获取高质量的颅脑CT图像。
窗宽窗位调整
术后护理和康复措施
术后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生命 体征和颅内压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和预防感染。
康复措施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进行康复训 练和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 、心理治疗等,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 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 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关系探讨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发现脑疝先兆的症状,立即告知医师,同时予脱水 药物(20%甘露醇)快速滴入,以降低颅内压力 2.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停 止者立即行气管插管,以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
3.协助做好手术准备:根据医嘱立即备皮、备血,行 药物过敏试验,准备术前和术中用药等。
4.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或脓肿部位已确定的病人,情 况紧急时配合医师先做穿刺临时降低颅内压。
5.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解除紧张,使之配合抢救, 同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抢救措施的落实
? 如何及时发现和应急处理
1.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理论及操作培训。 2.组织专题查房及病例讨论,安排讲授本专业常见病知识。 3.掌握各种应急预案流程 4.掌握专科治疗仪器的使用(心电监护、呼吸机、输液泵等) 5.掌握本专业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方案及用药。 6.定期考核,提高护士自身理论及操作水平
问“该患者出现了什么病情变化?
什么是小脑幕切迹疝?
小脑幕切迹疝是由于幕上一侧的病变,使颞 叶内侧的海马钩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 裂孔,压迫小脑幕切迹内的中脑、动眼神 经、大脑后动脉和中脑导水管,由此产生 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和后果。
解剖结构
分类
脑疝部位命名
别名
疝入脑组织命名
1、大脑镰下 疝
2.小脑天幕 疝 前疝 后疝
——神将外科二病区
主要内容
小脑幕切迹疝的相关概念
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征兆
小脑幕切迹疝护理要点
总
结
前言
脑疝是神经外科最危急、最常见的一种 并发症,严重的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医务 人员掌握脑疝的观察要点及抢救流程是非 常必要的。脑疝的分类有很多,但临床上 最多见的是小脑幕切迹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例分析
患者,男性,23岁,诊断为“左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 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正常,双侧瞳孔等 大,对光反射灵敏,直径约2.5mm。T:37 P:78次/分 R:17次/分 BP:110/89mmHg。入院后2小时,患者头疼 逐渐加重,伴呕吐、烦躁不安,进而出现意识障碍。查血 压160/100mmHg,双瞳不等大,左侧瞳孔5mm,右侧瞳孔 3mm,左侧瞳孔对光反应消失,右侧瞳孔迟钝。右侧肢体 活动障碍。
护理要点
1观察有无剧烈头痛:头痛是 进行性加重,且伴恶心、呕 2观吐察,瞳可孔考变虑化为:脑观疝察。两侧瞳
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 3观察意的识灵情敏况度:。通过谈话、 疼痛刺激及肢体活动情况来
4观判察断生意命识体障征碍:程血度压。升高、 脉搏变慢、呼吸深慢,是颅
内压增高的早期症状。
急救护理措施
升高,体温稍 上升
锥体束征: 由于同侧大 脑脚受压, 出现对侧上 下肢瘫痪
晚期症状
意识障碍: 意识呈深昏 迷,对一切 刺激尚有均 无;
瞳孔变化: 双侧瞳孔均 明显散大, 对光反射消 失,眼球固 定不动,多 呈去脑强直 状态;
生命体征改 变:生命中 枢开始衰竭, 出现潮式或 叹息样呼吸
文献报道脑损伤致颅内高压双侧瞳孔散大持续1.5h是接近意识恢复不可逆 的时间极限,双侧瞳孔散大持续3h是接近呼吸功能恢复不可逆的时间极限。
而转为嗜睡、进而逐渐开 意识朦胧或 始散大,对
浅昏迷 光反应迟钝
生命体征改 变:呼吸深 而慢,脉搏 慢而有力, 血压升高, 体温稍上升
中期症状
意识障碍进 行性加重, 由嗜睡转入 半昏迷状态 眼球内斜, 对呼唤已无 反应,但强 刺激尚有反 应;
瞳孔改变: 生命体征改 同侧的瞳孔 变:生命体 散大,对光反 征出现Cus 射消失,对 hing反应, 侧瞳孔大小 呼吸深而慢 正常,但对 ,脉搏慢而 光反射减弱 有力,血压
小结
脑疝死亡率高达50-80%,尽早处理是关键 大多数留下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 时间就是生命
参考文献
[1] [德] M S.格林伯格 赵继宗 译 神经外科学手册[M].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7:380
[2] 张远征等 急性颅高压瞳孔散大后意识和呼吸功能不可逆 的时限实验研究[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7,3:214
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下降 疝 脚间池疝 环池疝,四叠体疝
扣带回疝
颞叶钩回疝 海马回 疝
3、小脑幕中 心疝
间脑
4、小脑幕孔 上疝
5、枕骨大孔 疝
小脑幕上疝
小脑蚓部疝 小脑扁桃体疝
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 中期症状 晚期症状
早期症状
颅内压增高: 意识障碍: 瞳孔变化: 出现剧烈头 患者意识进 瞳孔两侧 痛、频繁呕 行性加重, 不等大,出 吐、躁动不 安静转为烦 现一过性的 安等表现 躁不安,进 瞳孔缩小,
[3] 王忠诚 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3: 395
[4] 王忠诚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 社 2005.3:381
[5] 方乃成,赵明,金星火,等.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 减压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脑疝病人[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6,22(4) 61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