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一、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二、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6.活动的艰辛性
三、活动方式:(活动实施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
●形式上分
1.个别访问
2.开座谈会
3.现场观察
4.参加会议
5.蹲点
6.查阅资料
7.改写
8.问卷
9.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及时)
10.网络采访
主要形式:
1)直接信息
2)组织网络调查
3)通过、博客、MSN交流
4)查阅资料(真实性)
●性质上分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2.突击采访(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
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新闻报道策划
一、缘起
1.1993年以来“策划”概念为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媒介所推行
2.1993年,探讨新闻策划的文章纷纷出现在新闻学术刊物上。1993年11期《新闻
战线》、《中国记者》刊载《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报纸策划:当代新闻学新课题》等论文
3.1994年,地方报协会举办“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
4.1995年,奉策划为“报纸灵魂”《华西都市报》创立、推出大量策划案例、理论界
研讨开始集中
5.1996年,“新闻”和“策划”相提并论,并形成争论
6.1997年,《新闻记者》连续9个月推出“新闻策划”之讨论,业界对新闻报道策划
的研讨全面展开,“走进新闻策划”成为共同要求。
二、定义: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
三、作用
(3“是”、2“标志”、3“有利于”)
三个“是”
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
2.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3.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两个“标志”
1.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
2.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
2.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
3.有利于促进新闻导向正确
四、分类
两类:
第一类: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狭义:价值显露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
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共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
第二类: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含义: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五、流程
(一)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1.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
A.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策划
B.题材涉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报道策划
2.从报道主体(媒体)来看(报道时机、方式、人员组成三方面)
3.从报道表现形式来看(何种体裁或手段)
(二)就媒介实践而言,策划主要针对的题材
1.战役性、阶段性报道
(国企改制、文明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目标明确、规模较大、时间长、可
分解为若干次小策划。)
2.重大新闻事件报道
(影响大、要求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
3.人物典型报道
(注意:
①选题准、选位低、切口小
②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
③谨防过度介入
④不能滥用到新闻活动报道的一切方面
⑤必须符合实际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流程
1.目标锁定
2.制定方案
3.落实措施
4.目标校正
新闻采访前期活动
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
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
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
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
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
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
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
第八节访问条件的创造
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第一节提问技能的掌握
第二节调查座谈的主持
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
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
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
新闻采访后期活动
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
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
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
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
新闻采访前期活动
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
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一、新闻敏感的主要容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的受众
3.迅速透过一般规律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二、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2.立足全局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