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元法(高中数学思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
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
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
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
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
过变形才能发现。
例如解不等式:4x+2x-2≥0,先变形为设2x=t(t>0),而变为熟悉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
如求函数y=x+1-x的值域时,易发现x∈[0,1],设x
=sin2α,α∈[0,π
2
],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
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
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
如变量x、y适合条件x2+y2=r2(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rcosθ、y=rsinθ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换元,如遇到x+y=S形式时,设x=S
2
+t,y=
S
2
-t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
如上几例
中的t>0和α∈[0,π
2 ]。
Ⅰ、再现性题组:
1.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2.设f(x2+1)=log
a
(4-x4) (a>1),则f(x)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数列{a
n }中,a
1
=-1,a
n+1
·a
n
=a
n+1
-a
n
,则数列通项a
n
=___________。
4.设实数x、y满足x2+2xy-1=0,则x+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5.方程13
13
+
+
-x
x
=3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6.不等式log
2(2x-1) ·log
2
(2x+1-2)〈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简解】1小题:设sinx+cosx =t ∈[-2,2],则y =t 22+t -1
2,对称轴t =-1,
当t =2,y max =1
2
+2;
2小题:设x 2+1=t (t ≥1),则f(t)=log a [-(t-1)2+4],所以值域为(-∞,log a 4]; 3小题:已知变形为
11
a n +-
1a n =-1,设b n =1
a n
,则b 1=-1,b n =-1+(n -1)(-1)=-n ,所以a n =-1
n
;
4小题:设x +y =k ,则x 2-2kx +1=0, △=4k 2-4≥0,所以k ≥1或k ≤-1; 5小题:设3x =y ,则3y 2+2y -1=0,解得y =
1
3
,所以x =-1; 6小题:设log 2(2x -1)=y ,则y(y +1)<2,解得-2<y<1,所以x ∈(log 25
4,log 23)。
Ⅱ、示范性题组:
例1. 实数x 、y 满足4x 2
-5xy +4y 2
=5 ( ①式) ,设S =x 2
+y 2
,求1S max
+
1S min
的值。
(9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
【分析】 由S =x 2+y 2联想到cos 2α+sin 2
α=1,于是进行三角换元,设
x S y S ==⎧⎨
⎪⎩⎪cos sin α
α
代入①式求S max 和S min 的值。
【解】设x S y S ==⎧⎨⎪⎩
⎪cos sin αα代入①式得: 4S -5S ·sin αcos α=5
解得 S =
10
852-sin α
;
∵ -1≤sin2α≤1 ∴ 3≤8-5sin2α≤13 ∴
1013≤1085-sin α≤103
∴
1S max
+
1S min
=
310+1310=1610=8
5
此种解法后面求S 最大值和最小值,还可由sin2α=810
S S
-的有界性而求,即解不等式:|
810
S S
-|≤1。
这种方法是求函数值域时经常用到的“有界法”。
【另解】 由S =x 2+y 2,设x 2=
S 2+t ,y 2=S 2-t ,t ∈[-S 2,S
2
], 则xy =±S t 224-代入①式得:4S ±5S
t 2
24
-=5,
移项平方整理得 100t 2+39S 2-160S +100=0 。
∴ 39S 2-160S +100≤0 解得:
1013≤S ≤10
3
∴
1S max
+
1S min
=
310+1310=1610=8
5
【注】 此题第一种解法属于“三角换元法”,主要是利用已知条件S =x 2+y 2与三角公式cos 2α+sin 2α=1的联系而联想和发现用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值域问题。
第二种解法属于“均值换元法”,主要是由等式S =x 2+y 2而按照均值换元的思路,设x 2
=S 2+t 、y 2
=S 2
-t ,减少了元的个数,问题且容易求解。
另外,还用到了求值域的
几种方法:有界法、不等式性质法、分离参数法。
和“均值换元法”类似,我们还有一种换元法,即在题中有两个变量x 、y 时,可以设x =a +b ,y =a -b ,这称为“和差换元法”,换元后有可能简化代数式。
本题设x =a +b ,y =a -b ,代入①式整理得3a 2
+13b 2
=5 ,求得a 2
∈[0,
53
],所以S =(a -b)2+(a +b)2=2(a 2
+b 2
)=
1013+2013a 2∈[1013,10
3
],再求1S max +1S min 的值。
例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满足:A +C =2B ,
1
cos A +1cos C
=-2cos B ,求
cos
A C
-2
的值。
(96年全国理) 【分析】 由已知“A +C =2B ”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性质,可得
A C
B +=⎧⎨⎩12060°=°;由“A +
C =120°”进行均值换元,则设A C =°α
=°-α
6060+⎧⎨
⎩ ,再代入可求cos α即cos
A C
-2。
【解】由△ABC 中已知A +C =2B ,可得 A C B +=⎧⎨⎩
12060°
=°,
由A+C=120°,设
A
C
=°α
=°-α
60
60
+
⎧
⎨
⎩
,代入已知等式得:
1 cos A +
1
cos C
=
1
60
cos()
︒+α
+
1
60
cos()
︒-α
=
1
1
2
3
2
cos sin
αα
-
+1
1 2
3
2
cos sin
αα
+
=
cos
cos sin
α
αα
1
4
3
4
22
-
=
cos
cos
α
α2
3
4
-
=-22,
解得:cosα=
2
2
,即:cos
A C
-
2
=
2
2。
【另解】由A+C=2B,得A+C=120°,B=60°。
所以
1
cos A
+
1
cos C
=-
2
cos B
=-22,设
1
cos A
=-2+m,
1
cos C
=-2-m ,
所以cosA=
1
2
-+m
,cosC=
1
2
--m
,两式分别相加、相减得:
cosA+cosC=2cos A C
+
2
cos
A C
-
2
=cos
A C
-
2
=
22
2
2
m-
,
cosA-cosC=-2sin A C
+
2
sin
A C
-
2
=-3sin
A C
-
2
=
2
2
2
m
m-
,
即:sin A C
-
2
=-
2
32
2
m
m
()
-
,=-
22
2
2
m-
,代入sin2
A C
-
2
+cos2
A C
-
2
=1整理
得:3m4-16m-12=0,解出m2=6,代入cos A C
-
2
=
22
2
2
m-
=
2
2。
【注】本题两种解法由“A+C=120°”、“
1
cos A
+
1
cos C
=-22”分别进行均
值换元,随后结合三角形角的关系与三角公式进行运算,除由已知想到均值换元外,还要求对三角公式的运用相当熟练。
假如未想到进行均值换元,也可由三角运算直接解出:由A+
C=2B,得A+C=120°,B=60°。
所以
1
cos A
+
1
cos C
=-
2
cos B
=-22,即cosA+
cosC=-22cosAcosC,和积互化得:
2cos A C
+
2
cos
A C
-
2
=-2[cos(A+C)+cos(A-C),即cos
A C
-
2
=
2
2
-2cos(A-C)
=
2
2
-2(2cos2
A C
-
2
-1),整理得:42cos2
A C
-
2
+2cos
A C
-
2
-32=0,
解得:cos A C
-
2
=
2
2
例3. 设a>0,求f(x)=2a(sinx+cosx)-sinx·cosx-2a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设sinx+cosx=t,则t∈[-2,2],由(sinx+cosx)
2=1+2sinx·cosx得:sinx·cosx=t21 2 -
∴ f(x)=g(t)=-1
2
(t-2a)2+
1
2
(a>0),t∈[-2,2]
t=-2时,取最小值:-2a2-22a-1 2
当2a≥2时,t=2,取最大值:-2a2+22a-1
2
;
当0<2a≤2时,t=2a,取最大值:1
2。
∴ f(x)的最小值为-2a2-22a-1
2
,最大值为
1
2
2
2
222
1
2
2
2
2
()
()
<<
-+-≥
⎧
⎨
⎪⎪
⎩
⎪
⎪
a
a a a。
【注】此题属于局部换元法,设sinx+cosx=t后,抓住sinx+cosx与sinx·cosx 的内在联系,将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值域问题,使得容易求解。
换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的参数的范围(t∈[-2,2])与sinx+cosx对应,否则将会出错。
本题解法中还包含了含参问题时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即由对称轴与闭区间的位置关系而确定参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般地,在遇到题目已知和未知中含有sinx与cosx的和、差、积等而求三角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题型时,即函数为f(sinx±cosx,sinxcsox),经常用到这样设元的换元法,转化为在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的研究。
例4. 设对所于有实数x,不等式x2log
241
()
a
a
+
+2x log
2
2
1
a
a+
+log
2
()
a
a
+1
4
2
2
>0
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87年全国理)y
【分析】不等式中log 241()a a +、 log 221
a
a +、log 2()a a +1422
三项有何联系?进行对数式的有关变形后不难发现,再实施换元法。
【解】 设log 2
21a a +=t ,则log 241()a a +=log 2812()a a +=3+log 2a a
+1
2=3-log
2
21a a +=3-t ,log 2()a a +1422
=2log 2a a
+1
2=-2t , 代入后原不等式简化为(3-t )x 2+2tx -2t>0,它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所以:
3048302
->=+-<⎧⎨⎩
t t t t ∆(),解得t t t <<>⎧⎨⎩306或 ∴ t<0即log 221a a +<0 0<
21
a
a +<1,解得0<a<1。
【注】应用局部换元法,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
为什么会想到换元及如何
设元,关键是发现已知不等式中log 241()a a +、 log 221
a
a +、log 2()a a +1422三项之间的联
系。
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时,使用了“判别式法”。
另外,本题还要求对数运算十分熟
练。
一般地,解指数与对数的不等式、方程,有可能使用局部换元法,换元时也可能要对所给的已知条件进行适当变形,发现它们的联系而实施换元,这是我们思考解法时要注意的一点。
例5. 已知sin θx =cos θy ,且cos 22θx +sin 22
θy =10
322()x y + (②式),求x y 的
值。
【解】 设
sin θx
=cos θy =k ,则sin θ=kx ,cos θ=ky ,且sin 2θ+cos 2θ=k 2
(x
2
+y 2
)=1,代入②式得: k y x 222+k x y 222=10322()x y +=1032k 即:y x 22+x y
22=10
3
设x y 22=t ,则t +1t =103
, 解得:t =3或1
3 ∴x y =±3或±33
【另解】 由x y =sin cos θθ=tg θ,将等式②两边同时除以cos 22
θ
x ,再表示成含tg θ
的式子:1+tg 4θ=()()110311
22+⨯
+
tg tg θθ
=
103
tg 2
θ,设tg 2θ=t ,则3t 2—10t +3=0,
∴t =3或1
3
, 解得x y =±3或±33。
【注】 第一种解法由
sin θx
=cos θy 而进行等量代换,进行换元,减少了变量的个数。
第二种解法将已知变形为
x y =sin cos θ
θ
,不难发现进行结果为tg θ,再进行换元和变形。
两种解法要求代数变形比较熟练。
在解高次方程时,都使用了换元法使方程次数降低。
例6. 实数x 、y 满足()x -192+()y +1162
=1,若x +y -k>0恒成立,求k 的范围。
【分析】由已知条件()x -192+()y +116
2=1,可以发现它与a 2+b 2
=1有相似之处,
于是实施三角换元。
【解】由()x -192+()y +1162=1,设x -13=cos θ,y +1
4
=sin θ,
即:x y =+=-+⎧⎨⎩
1314cos sin θ
θ 代入不等式x +y -k>0得:
3cos θ+4sin θ-k>0,即k<3cos θ+4sin θ=5sin(θ+ψ) 所以k<-5时不等式恒成立。
【注】本题进行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或者是解析几何问题)化为了含参三角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再运用“分离参数法”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从而求出参数范围。
一般地,在遇到与圆、椭圆、双曲线的方程相似的代数式时,或者在解决圆、椭圆、双曲线等有关问题时,经常使用“三角换元法”。
本题另一种解题思路是使用数形结合法的思想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不等式ax +by +c>0 (a>0)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ax +by +c =0所分平面成两部分中含x 轴正方向的一部分。
此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化为图形问题:椭圆上的点始
终位于平面上x +y -k>0的区域。
即当直线x +y -k
=0在与椭圆下部相切的切线之下时。
当直线与椭圆相
k 平面区域
切时,方程组
16191144
22
()()
x y
x y k
-++=
+-=
⎧
⎨
⎩
有相等的一组实数解,消元后由△=0可求得k
=-3,所以k<-3时原不等式恒成立。
Ⅲ、巩固性题组:
1.已知f(x3)=lgx (x>0),则f(4)的值为_____。
A. 2lg2
B. 1
3lg2 C. 2
3
lg2 D. 2
3
lg4
2.函数y=(x+1)4+2的单调增区间是______。
A. [-2,+∞)
B. [-1,+∞) D. (-∞,+∞)
C. (-∞,-1]
3.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1
2
,且S
100
=145,则a
1
+a
3
+a
5
+……+a
99
的值为
_____。
A. 85
B. 72.5
C. 60
D. 52.5
4.已知x2+4y2=4x,则x+y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a≥0,b≥0,a+b=1,则a+1
2+b+1
2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6.不等式x>ax+3
2
的解集是(4,b),则a=________,b=_______。
7.函数y=2x+x+1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
8.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
+a
2
+…+a
10
=2,a
11
+a
12
+…+a
30
=12,求a
31
+a
32
+…+a
60。
9.实数m在什么范围内取值,对任意实数x,
不等式sin2x+2mcosx+4m-1<0恒成立。
10.已知矩形ABCD,顶点C(4,4),A点在曲线
x2+y2=2 (x>0,y>0)上移动,且AB、AD
始终平行x轴、y轴,求矩形ABCD的最小面积。
y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