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我国能源消耗情况
• 人均能源资源和消费量不足 • 能源资源分布不均
– 80%以上的资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 能源构成以煤为主
–煤炭资源居世界第三位(开采量世界第一),石油 资源居第九位
• 工业部门消耗能源比例较大
-反映我国工业生产工艺设备落后、能源利用率低、 能源管理水平低
• 农村能源短缺,以生物质能为主
14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 • • • • 水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 水资源浪费严重 地下水严重超采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 农业缺水和城市缺水是中国缺水的两大主 要表现
15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形势
• 人均量只有世界均值的1/4,且分布不均;目 前缺水城市已达300余个,114个严重缺水。 • 随着人口剧增和经济高速发展,水的供求矛盾 已成为制约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瓶颈。 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期。
11
二. 水资源
•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分布很广泛,全球约有3/4 的面积覆盖着水,因而地球有“水的行星”之 称。地球上的水的储量约140亿立方千米,其 中94%分布在海洋中,不可能直接为人类生活 与生产所利用。 • 据联合国1977年的统计,全球的淡水储量仅3.5 亿立方米,分布在南北两极与高山冰川积雪、 永冻土底冰层及深层地下水等难以利用的淡水 占淡水总量的99.66%,因此,只有占淡水总量 的0.34%的淡水才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它们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0.007%。
17
三.土地资源
• 世界平均:人均可耕地0.45—0.53hm2,人 口倍增期40-45年。 • 中国:人均耕地不足0.10hm2,以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 耕地不足是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
18
世界耕地需求未来趋势
19
四. 能源
• 是指一切能量比较集中的含能体(如煤 炭与天然气)和能量过程(如风与潮汐) • 能源的重要性: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能源是左右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 之一。
3
第一节 资源问题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资源及其分类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能源 矿产
4
一、资源及其分类 (一)自然资源的定义
是指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并用于人 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 分。通常包括:土壤、水、空气、森林、 草地、湿地、海域、动植物、微生物及 矿物等。
–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我 国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水量在中等干 旱年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总量6670亿立方米,缺 水318亿立方米。这表明,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 入严重的缺水期。 –这份报告还称,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亿立方米 至500亿立方米,缺水高峰将会出现。
22
我国能源问题
• 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制 造业占中国经济的比重高达54%,制造业能耗 高,使我国产业发展能源的需求对进口依赖程 度越来越大。2003年起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 油进口国和消费国,2003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量 主要来自中国,占41%。 • 尽管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仍停留在粗放 式增长方式上,呈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 低效率的特点。 • 目前中国正面临二十多年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 电荒、煤荒、油荒相继爆发。
• 世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耗水量急剧增加;城 市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饮用水大幅度增加, 致使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很多国家要 闹水荒。 • 1997年6月,联合国第二次全球环境首脑会议 提出警告:“地区性的水危机可能预示着全球 性危机的到来”
13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 中国是典型的贫水国 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 人均仅为234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量的1/4,排在 110位,属于世界13大贫水国之一。 •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占80%,耕地只占30%, 70%~90%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且多发生于 南方。季节性缺水。
24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 城市大气污染
CO、CO2、NO2、尘及多种芳烃化合物
• 增加了大气中的CO2的积累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对全球环 境、生态、经济、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 酸雨 SO2、NOx • 核废料问题
25
五. 矿产资源
• 特点
– 不可再生和可耗竭性 – 区域分布不均 – 动态性
(1)非耗竭性资源:又称无限资源,如太阳能、 空气、风、降水、气候等。这类资源随着地球 形成及其运动而存在,基本上是持续稳定产生 的。 (2)耗竭性资源:又称有限资源。这种自然资 源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质 与量是有限定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
7
耗竭性资源的分类
可更新资源,又称为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是指 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 运行力量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动物资源、植 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只要 开发强度不超过承载力,这些资源从理论上讲是可 以永续利用的。 不可更新资源,又称非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一般是 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 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 物、化石燃料等。这些矿物都是由古代生物或非生 物经过温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因而它的储量是固 定的,在开发利用中,只能不断地减少,无法持续 利用。
12
• 淡水资源虽然有限,但绝对数量还是不少,人 均占有量也有几百万立方米之多。但是,淡水 资源在全球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多水的地区,如东亚、南亚、大量的雨水转化为地 表径流,白白流归大海; –而干旱的荒漠地区则极度缺水,如埃塞俄比亚、苏 丹、南非、肯尼亚等地区。 –以我国而言,内蒙及大西北是极度干旱地区,黄淮 地区也是十分缺乏水资源的地区。
• 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互不匹配。
–由于地质成矿条件不同,矿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 差异,一些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超大型矿区,主 要分布于西部边远地区与国民经济生产力布局互不 匹配。
28
第二节 环境污染
29
主要内容
一、水污染 二、大气污染 三、土壤污染 四、固体废弃物及化学品危害 五、噪声及其它物理污染
• 支柱性矿产在世界上地位偏低,部分用量不大 的矿产则具有较强竞争力。
–我国铀、铁、锰、铬、铜、铝土矿、金、银、硫、 钾盐等矿产的保有储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较低 –钨、锡、钼、锑、稀土、萤石、重晶石等矿产的保 有储量居世界前列。
27
• 支柱性矿产资源贫矿和难选矿多。
–我国稀土矿、钨矿、锡矿、钼矿、铌矿、菱镁矿、 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 等矿产,不仅已探明储量可观,人均占有量居世界 前列,且资源质量高,开发 利用条件好,在国际 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用量大的支柱性重要矿 产,如铁、锰、铝、铜、铅、锌、硫、磷等,或贫 矿多或难选矿多,开发利用条件较差。
5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 地理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组合状况、分布规 律及其与地理环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分为六大 类: 矿产资源(岩石圈) 土地资源(土壤圈) 水利资源(水圈) 生物资源(生物圈) 气候资源(大气圈) 海洋资源
6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 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产生渊源及其可利用 性分为:
第三章
资源短缺与环境问题
1
本章主要内容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资源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全球环境问题
2
问题思考
1 根据自然资源的产生渊源及可利用性可将其分为哪两 类?举例说明何为再生资源、何为非再生资源? 2 什么是生态环境承载力?它与环境问题的出现/资源短 缺之间有何关联? 3 我国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作简要分析。 4 能源利用对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 5 水环境污染物主要以哪些指标来表征? 6 何为点源污染?何为面源污染? 7 我国地面水质标准分为哪五类?试说明各类水质的主 要功能。 8 说明伦敦型烟雾和洛杉叽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原因。
8
(三)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 2 3 4 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各类资源总体组合较好 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资源质量差别悬殊
9
(四)环境承载力
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 是指在某一时期,在维持环境相对稳定的前 提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包括:生态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人 口承载力、旅游资源承载力等等 环境问题的出现,大多是人类活动与环 境承载力之间出现冲突的表现。
20
能源分类
•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 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煤、天然气 • 一次能源:直接利用,未经加工或转换 的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 • 二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成另一种形 态的能源,如电能、氢能 • 常规能源:化石燃料、水流能、风能等 • 新能源: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 能等
32
水体的分类
水体可按“类型”区分,也可按“区域”区分。
按“类型”区分时,可分为海洋水体和陆地水
体。陆地水体又可分为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
按区域划分的水体,是指某一具体的被水覆盖
的地段,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是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同 的水体,但按陆地水体类型划分,它们同属于湖 泊;又如长江、黄河、珠江,它们同为河流,而 按区域划分,则分属于三个流域的三条水系。
• 我国状况
–已发现矿产168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矿种153种, 矿产地(点)20多万处,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和20多 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 富矿少,贫矿多 – 地区分布不平衡(中部或西部地区) – 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26
•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铁集中于东北、华北和西南; –铜矿以长江中下游最为重要; –磷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 –钨、锡、锑等优势资源则主要分布在湘、赣、桂、 滇等省(区)。
21
世界能源消耗
• 主要来自一次不可再生能源
– 石油的比例大,但逐步下降 – 煤、天然气的比例逐渐上升
• 能源消耗水平差异甚大
– 发达国家(1/4)消耗能源总量3/4,中国的 消耗量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
• 世界能耗在继续增长
– 发达国家能耗强度(能源消耗/GDP)降低, 但世界平均能耗强度仍然增长
30
一.水污染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
– 水污染即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 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 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 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31
水体污染和重要污染物
水体污染 (1)水体概念 水体含义:水体系河流、湖泊、沼泽、水库、 地下水、冰川和海洋等“贮水体”的总称。 在环境科学领域中,水体不仅包括水,而且 还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及水中生物等。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水体是指地表水被覆 盖的自然综合体。
10
生态环境承载力
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 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容量以及生态系统可维 持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 的人口数量。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理论之一,它的核心是根据自然资源与环境 的实际承载能力,确定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 展速度,从而更好地解决资源、环境、人口 与发展的问题,实现环境与生态系统的良性 循环以及人与自然协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16
• 从人口的增长上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 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比目前减少 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 • 从经济增长上看,到21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 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较大幅 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开源节 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 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化率 将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更加尖锐; • 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上看,2050年前, 我国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400亿公斤以上, 这意味着农业灌溉总用水量必须增加,北方地 区的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33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 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 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 生物特性发生不良的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 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 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 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 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 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我国能源消耗情况
• 人均能源资源和消费量不足 • 能源资源分布不均
– 80%以上的资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 能源构成以煤为主
–煤炭资源居世界第三位(开采量世界第一),石油 资源居第九位
• 工业部门消耗能源比例较大
-反映我国工业生产工艺设备落后、能源利用率低、 能源管理水平低
• 农村能源短缺,以生物质能为主
14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 • • • • 水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 水资源浪费严重 地下水严重超采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 农业缺水和城市缺水是中国缺水的两大主 要表现
15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形势
• 人均量只有世界均值的1/4,且分布不均;目 前缺水城市已达300余个,114个严重缺水。 • 随着人口剧增和经济高速发展,水的供求矛盾 已成为制约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瓶颈。 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期。
11
二. 水资源
•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分布很广泛,全球约有3/4 的面积覆盖着水,因而地球有“水的行星”之 称。地球上的水的储量约140亿立方千米,其 中94%分布在海洋中,不可能直接为人类生活 与生产所利用。 • 据联合国1977年的统计,全球的淡水储量仅3.5 亿立方米,分布在南北两极与高山冰川积雪、 永冻土底冰层及深层地下水等难以利用的淡水 占淡水总量的99.66%,因此,只有占淡水总量 的0.34%的淡水才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它们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0.007%。
17
三.土地资源
• 世界平均:人均可耕地0.45—0.53hm2,人 口倍增期40-45年。 • 中国:人均耕地不足0.10hm2,以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 耕地不足是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
18
世界耕地需求未来趋势
19
四. 能源
• 是指一切能量比较集中的含能体(如煤 炭与天然气)和能量过程(如风与潮汐) • 能源的重要性: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能源是左右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 之一。
3
第一节 资源问题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资源及其分类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能源 矿产
4
一、资源及其分类 (一)自然资源的定义
是指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并用于人 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 分。通常包括:土壤、水、空气、森林、 草地、湿地、海域、动植物、微生物及 矿物等。
–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我 国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水量在中等干 旱年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总量6670亿立方米,缺 水318亿立方米。这表明,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 入严重的缺水期。 –这份报告还称,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亿立方米 至500亿立方米,缺水高峰将会出现。
22
我国能源问题
• 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制 造业占中国经济的比重高达54%,制造业能耗 高,使我国产业发展能源的需求对进口依赖程 度越来越大。2003年起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 油进口国和消费国,2003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量 主要来自中国,占41%。 • 尽管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仍停留在粗放 式增长方式上,呈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 低效率的特点。 • 目前中国正面临二十多年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 电荒、煤荒、油荒相继爆发。
• 世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耗水量急剧增加;城 市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饮用水大幅度增加, 致使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很多国家要 闹水荒。 • 1997年6月,联合国第二次全球环境首脑会议 提出警告:“地区性的水危机可能预示着全球 性危机的到来”
13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 中国是典型的贫水国 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 人均仅为234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量的1/4,排在 110位,属于世界13大贫水国之一。 •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占80%,耕地只占30%, 70%~90%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且多发生于 南方。季节性缺水。
24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 城市大气污染
CO、CO2、NO2、尘及多种芳烃化合物
• 增加了大气中的CO2的积累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对全球环 境、生态、经济、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 酸雨 SO2、NOx • 核废料问题
25
五. 矿产资源
• 特点
– 不可再生和可耗竭性 – 区域分布不均 – 动态性
(1)非耗竭性资源:又称无限资源,如太阳能、 空气、风、降水、气候等。这类资源随着地球 形成及其运动而存在,基本上是持续稳定产生 的。 (2)耗竭性资源:又称有限资源。这种自然资 源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质 与量是有限定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
7
耗竭性资源的分类
可更新资源,又称为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是指 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 运行力量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动物资源、植 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只要 开发强度不超过承载力,这些资源从理论上讲是可 以永续利用的。 不可更新资源,又称非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一般是 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 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 物、化石燃料等。这些矿物都是由古代生物或非生 物经过温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因而它的储量是固 定的,在开发利用中,只能不断地减少,无法持续 利用。
12
• 淡水资源虽然有限,但绝对数量还是不少,人 均占有量也有几百万立方米之多。但是,淡水 资源在全球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多水的地区,如东亚、南亚、大量的雨水转化为地 表径流,白白流归大海; –而干旱的荒漠地区则极度缺水,如埃塞俄比亚、苏 丹、南非、肯尼亚等地区。 –以我国而言,内蒙及大西北是极度干旱地区,黄淮 地区也是十分缺乏水资源的地区。
• 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互不匹配。
–由于地质成矿条件不同,矿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 差异,一些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超大型矿区,主 要分布于西部边远地区与国民经济生产力布局互不 匹配。
28
第二节 环境污染
29
主要内容
一、水污染 二、大气污染 三、土壤污染 四、固体废弃物及化学品危害 五、噪声及其它物理污染
• 支柱性矿产在世界上地位偏低,部分用量不大 的矿产则具有较强竞争力。
–我国铀、铁、锰、铬、铜、铝土矿、金、银、硫、 钾盐等矿产的保有储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较低 –钨、锡、钼、锑、稀土、萤石、重晶石等矿产的保 有储量居世界前列。
27
• 支柱性矿产资源贫矿和难选矿多。
–我国稀土矿、钨矿、锡矿、钼矿、铌矿、菱镁矿、 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 等矿产,不仅已探明储量可观,人均占有量居世界 前列,且资源质量高,开发 利用条件好,在国际 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用量大的支柱性重要矿 产,如铁、锰、铝、铜、铅、锌、硫、磷等,或贫 矿多或难选矿多,开发利用条件较差。
5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 地理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组合状况、分布规 律及其与地理环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分为六大 类: 矿产资源(岩石圈) 土地资源(土壤圈) 水利资源(水圈) 生物资源(生物圈) 气候资源(大气圈) 海洋资源
6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 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产生渊源及其可利用 性分为:
第三章
资源短缺与环境问题
1
本章主要内容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资源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全球环境问题
2
问题思考
1 根据自然资源的产生渊源及可利用性可将其分为哪两 类?举例说明何为再生资源、何为非再生资源? 2 什么是生态环境承载力?它与环境问题的出现/资源短 缺之间有何关联? 3 我国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作简要分析。 4 能源利用对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 5 水环境污染物主要以哪些指标来表征? 6 何为点源污染?何为面源污染? 7 我国地面水质标准分为哪五类?试说明各类水质的主 要功能。 8 说明伦敦型烟雾和洛杉叽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原因。
8
(三)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 2 3 4 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各类资源总体组合较好 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资源质量差别悬殊
9
(四)环境承载力
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 是指在某一时期,在维持环境相对稳定的前 提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包括:生态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人 口承载力、旅游资源承载力等等 环境问题的出现,大多是人类活动与环 境承载力之间出现冲突的表现。
20
能源分类
•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 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煤、天然气 • 一次能源:直接利用,未经加工或转换 的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 • 二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成另一种形 态的能源,如电能、氢能 • 常规能源:化石燃料、水流能、风能等 • 新能源: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 能等
32
水体的分类
水体可按“类型”区分,也可按“区域”区分。
按“类型”区分时,可分为海洋水体和陆地水
体。陆地水体又可分为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
按区域划分的水体,是指某一具体的被水覆盖
的地段,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是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同 的水体,但按陆地水体类型划分,它们同属于湖 泊;又如长江、黄河、珠江,它们同为河流,而 按区域划分,则分属于三个流域的三条水系。
• 我国状况
–已发现矿产168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矿种153种, 矿产地(点)20多万处,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和20多 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 富矿少,贫矿多 – 地区分布不平衡(中部或西部地区) – 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26
•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铁集中于东北、华北和西南; –铜矿以长江中下游最为重要; –磷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 –钨、锡、锑等优势资源则主要分布在湘、赣、桂、 滇等省(区)。
21
世界能源消耗
• 主要来自一次不可再生能源
– 石油的比例大,但逐步下降 – 煤、天然气的比例逐渐上升
• 能源消耗水平差异甚大
– 发达国家(1/4)消耗能源总量3/4,中国的 消耗量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
• 世界能耗在继续增长
– 发达国家能耗强度(能源消耗/GDP)降低, 但世界平均能耗强度仍然增长
30
一.水污染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
– 水污染即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 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 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 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31
水体污染和重要污染物
水体污染 (1)水体概念 水体含义:水体系河流、湖泊、沼泽、水库、 地下水、冰川和海洋等“贮水体”的总称。 在环境科学领域中,水体不仅包括水,而且 还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及水中生物等。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水体是指地表水被覆 盖的自然综合体。
10
生态环境承载力
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 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容量以及生态系统可维 持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 的人口数量。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理论之一,它的核心是根据自然资源与环境 的实际承载能力,确定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 展速度,从而更好地解决资源、环境、人口 与发展的问题,实现环境与生态系统的良性 循环以及人与自然协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16
• 从人口的增长上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 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比目前减少 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 • 从经济增长上看,到21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 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较大幅 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开源节 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 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化率 将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更加尖锐; • 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上看,2050年前, 我国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400亿公斤以上, 这意味着农业灌溉总用水量必须增加,北方地 区的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33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 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 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 生物特性发生不良的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 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 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 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 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 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