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肉牛业发展现状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具体措施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fe3e1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8.png)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具体措施肉牛产业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们的肉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肉牛的养殖和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以下将对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具体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在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肉牛养殖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效益也较低。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肉牛养殖面临的生命周期长、养殖成本高、市场调节能力差等问题,导致养殖户难以获得稳定的收益。
其次,肉牛品种多样性有限,品种改良缓慢,高品质种源供应不足,限制了肉牛产业的高效发展。
再次,肉牛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养殖模式单一,科技创新不足,影响了养殖效益和质量。
此外,肉牛养殖在一些地方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避免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首先,加强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加大对肉牛养殖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农民发展肉牛养殖业,提高养殖户的人均收入。
其次,加强种源改良和品种培育,提高种牛的品质。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肉牛培育力度,提供高质量的种牛供农户选用。
再次,加强科技创新和传播,提高肉牛养殖的效益和质量。
推广适宜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引导农民增加附加值,提高养殖效益。
此外,加强养殖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力度,严格监督和管理养殖废弃物的处理,推广环保养殖模式和技术。
最后,加强市场调节和资源整合。
促进肉牛养殖与屠宰、加工、销售环节的协同发展,加强肉牛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市场规模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之,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品种改良、环境保护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推动我国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13c15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7.png)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的增加,中国肉牛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本文将从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业现状1. 产业规模扩大:中国肉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肉牛养殖国家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肉牛养殖户数量逐年增加,养殖面积和养殖头数也在不断提升。
2. 技术水平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中国肉牛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养殖户采用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和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法,提高了养殖效益和肉牛的品质。
3. 品种改良成效显著:中国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了肉牛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增强了产业的竞争力。
4. 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中国对肉类的需求在持续增加。
肉牛产业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需求的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动力。
二、发展趋势1. 绿色养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养殖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养殖户将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规模化养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技术的提升,规模化养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大规模养殖可以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3. 优质肉牛品种培育: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肉牛品质,肉牛品种培育将继续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引进和培育高产、高品质的肉牛品种,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4. 养殖业与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养殖业与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养殖户将与种植户、饲料企业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5. 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育种技术和管理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6. 市场多元化发展: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肉牛产业将朝着市场多元化发展。
2023年我国肉牛产业现状及热点透析
![2023年我国肉牛产业现状及热点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19552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2.png)
我国肉牛产业现状及热点透析我国肉牛产业进展中存在的问题1.肉牛选育改良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部署,肉牛良种掩盖率低,个体贡献率不高。
2.基础母牛群缺乏爱护措施,“杀青弑母”现象较为严峻。
3.产业化组织体系不健全,肉牛生产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偏低。
4.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和消费水平有待提高,加之牛肉品质、分级标准、追溯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优质优价的市场基础尚未形成。
5.牛肉供应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中低档牛肉产品居多,高档牛肉所占比率不足5%,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6.肉牛企业普遍起点不高,产业与金融资本缺乏结合点,市场拉动作用还没有上升为产业进展的主导力气。
2022 年9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均患病了严峻冲击。
我国虽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以及猪肉和鸡肉价格的回落,对牛肉价格也造成了肯定的负面影响,消失了小幅振荡。
据笔者对全国部分肉牛重点产区市场调研结果显示,活牛收购价下跌了约5个百分点。
上述状况说明,我国肉牛产业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产业化程度较低,组织体系尚不完善,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技术升级缺乏必要的支持,社会认知度较低,影响市场的力量有限。
2022年度我国肉牛产业热点透析冰雪灾难对肉牛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2年初,我国大部分地区患病了一场特大的冰雪灾难,雪灾对养牛业影响特别严峻,华南、中南、西南、西部地区近9万头肉牛被冻死、砸死、饿死,大面积牧草被冻死,大量牛舍被压塌,不但给广阔农牧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我国的肉牛产业也产生了肯定的负面影响。
很多养牛场(户)或小区的设施也在雪灾中遭到破坏,运动场和牛舍地面被冰雪掩盖,牛因滑倒导致骨折而致死的现象屡屡发生,很多养殖场(户)和小区也因低温发生了临时性的供水困难。
由于大雪困扰,煤电供应紧急,饲料原料、能源等价格上涨,肉牛生产成本猛增。
加之大路大量积雪、结冰,致使交通运输堵塞和行驶困难,使部分地区的饲料等原料难以准时供应。
国内肉牛养殖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肉牛养殖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7ffa0e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06.png)
国内肉牛养殖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录一、报告说明 (2)二、国内肉牛养殖市场格局 (2)三、近年来肉牛存栏量与产量的增长趋势 (5)四、主要养殖区域及分布特点 (7)五、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10)六、规模化与分散化养殖现状对比 (13)一、报告说明近年来,中国肉牛存栏量总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13年至2022年,中国牛存栏量从8985.76万头增长至10215.85万头,增量达1230.09万头,增幅为13.6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3%。
尽管在2024年上半年,全国牛存栏量略有下降,降至10204万头,同比减少了2.9%,但这可能是受到养殖成本上升、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反映长期趋势。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二、国内肉牛养殖市场格局(一)市场集中度与竞争格局1、市场集中度较低中国肉牛养殖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中小企业占据市场的较大份额。
这表明,当前肉牛养殖市场尚未形成具有全国优势的大型农牧集团,市场竞争相对分散。
2、竞争格局多元化在肉牛养殖市场中,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大型企业正在通过并购、自建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凭借自身的灵活性和地域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此外,随着智能化养殖和数字化管理的应用,一些企业开始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二)区域分布与主产区分析1、区域分布广泛中国肉牛产区遍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但产量分布相对集中。
2022年,中国牛肉产量排名前十的省域依次是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北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云南省、四川省、河南省、辽宁省,这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产量合计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67.93%。
2、主产区特点鲜明各主产区在肉牛养殖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肉牛产业发展推进情况汇报
![肉牛产业发展推进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7d9a6e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3.png)
肉牛产业发展推进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下面我将就肉牛产业发展推进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肉牛产业在种畜禽良种繁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选育出高产、优质的肉牛品种,提高了肉牛的育肥速度和肉质品质,满足了市场对优质肉牛产品的需求。
同时,加强了对种畜禽的保护和管理,有效提高了种畜禽的成活率和繁殖率,为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养殖技术和管理方面,我国肉牛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肉牛养殖的效益和产能,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者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了对养殖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有效减少了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在市场开发和营销方面,我国肉牛产业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通过拓展肉牛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肉牛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肉牛产品的市场份额。
同时,加强了对肉牛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测,保障了肉牛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提升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最后,我国肉牛产业在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出台一系列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制定了肉牛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为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肉牛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看,我国肉牛产业在种畜禽良种繁育、养殖技术和管理、市场开发和营销、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我国肉牛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肉牛产业迈上新的台阶,为我国肉牛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9bfc3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f.png)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产业概况肉牛产业作为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人们对优质肉制品需求的增加,肉牛产业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2019年,中国肉牛存栏数达到了1.2亿头,总产量达到了500万吨。
然而,与其他畜牧业相比,我国肉牛产业的综合技术水平和配套服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发展现状1.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数量逐渐增加,有些地区还出现了专业肉牛养殖场。
而且,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投入肉牛养殖领域,推动了产业规模化发展。
2.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尽管肉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行业内的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肉牛的繁殖、喂养、疾病防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
3. 整合资源加强产业链在一些地区,肉牛产业链条相对完善,包括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但是,整体上仍需要加强产业链的整合,提高产业效益。
三、发展趋势1. 提高科技含量未来,肉牛产业发展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包括优良肉牛品种的培育、饲养技术的提高、疾病防控等方面。
同时,智慧养殖、农机化养殖等新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随着人们对肉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来肉牛产业需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打造优质肉制品,拓展国内外市场。
3. 加强标准化管理和环保意识未来肉牛养殖将更加注重环保理念,推行标准化养殖管理,减少养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四、发展建议1. 提高技术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
2. 完善肉牛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本土化优良品种。
3. 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肉牛饲养等技术的培训力度。
本报告分析了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发展建议,希望能为我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b474a8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0.png)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1. 引言1.1 肉牛养殖的重要性肉牛养殖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肉牛不仅能提供高品质的肉类产品,还能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肉牛也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其粪便可以作为优质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促进作物生长,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肉牛养殖,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养殖效益,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
肉牛养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和食品安全方面,更体现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
随着全球肉类消费需求的增加,肉牛养殖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加强肉牛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1.2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意义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意义在于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意义越发凸显。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肉牛养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遗传改良、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体重,提高肉质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肉牛的需求。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还能促进畜牧业的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还在于推动畜牧业向更加科学、现代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肉牛养殖技术的现状肉牛养殖技术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的阶段。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肉牛产品需求的增加,肉牛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目前,我国肉牛养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也逐步完善。
在肉牛养殖技术方面,近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肉牛品种的优化和改良,通过选择性繁殖和基因改良,培育出适应性更强、生长速度更快、繁殖率更高的肉牛品种。
中国肉牛肉羊养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肉牛肉羊养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4a966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d.png)
中国肉牛肉羊养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肉牛肉羊养殖产业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加,肉牛肉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肉牛养殖牧场的规模化程度较高,养殖面积大、养殖数量多。
2.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养殖业采用了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高效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
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养殖效率和养殖品质。
3. 品种结构调整:养殖业逐渐向肉牛和优质肉羊品种转变,以适应市场需求。
优质的肉牛和肉羊品种对肉质、繁殖能力和抗病性能都有特殊要求。
4. 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业逐渐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
农民通过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投资养殖项目。
养殖企业也通过与养殖户签订合同,提供种苗、饲料和技术支持,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5. 绿色发展凸显: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养殖模式得到重视。
养殖场积极开展粪污处理、节能减排等环境保护措施。
养殖产业发展趋势如下:1. 提高肉牛肉羊品质:消费者对健康、营养和安全的肉制品的需求增加,养殖业需要放眼于提高肉牛肉羊品质。
通过优质种苗的选育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肉牛肉羊的瘦肉率和肌肉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 提高养殖效率:提高养殖效益是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利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管理手段,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3. 发展绿色养殖: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
加强废弃物处理、循环利用等环境保护措施,提高养殖场的环境整体效益。
4. 加强养殖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养殖标准化建设,建立规范的养殖业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总体而言,中国肉牛肉羊养殖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技术化、绿色化、高品质方向发展,提高产业效益和竞争力,满足人民对肉制品的需求。
调研肉牛产业建设情况汇报
![调研肉牛产业建设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b4f97f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f.png)
调研肉牛产业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肉牛产业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进行汇报。
一、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肉牛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改良和科技创新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目前,我国肉牛产业已经形成了以黄牛、瘤牛、荷斯坦牛等为主要品种的养殖体系,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养殖规模和技术水平。
同时,肉牛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肉牛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养殖场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其次,肉牛品种改良和疾病防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另外,肉牛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养殖场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推动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品种改良和疾病防控的投入,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三是加强肉牛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建设,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建设情况展望。
随着对策的实施,我们对肉牛产业的建设情况充满了信心。
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肉牛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关注肉牛产业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对策,推动我国肉牛产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对肉牛产业建设情况的调研汇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肉牛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牛肉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牛肉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a647b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1.png)
2024年牛肉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牛肉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丰富的食品,在人们的餐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牛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本文将对当前牛肉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牛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牛肉消费量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亚洲地区的牛肉市场尤为突出。
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都是牛肉市场的重要消费国,这些国家的中产阶级人口增多和西式饮食的流行是牛肉市场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产业链状况牛肉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
牛肉产业链包括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当前,育种技术和肉牛品种的改良为牛肉市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产品供给。
养殖环节得到了更高的关注和投入,牛只饲养环境和饲料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在屠宰和加工环节,现代化设备和高效生产工艺的应用提高了牛肉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销售环节则更加注重市场营销和渠道拓展,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牛肉品种和产品多样化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关注度提高,消费者对牛肉的品牌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当前,市场上的牛肉品种和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红瘦牛肉之外,还出现了优质稀有品种的牛肉,如和牛、黑毛和乌苏里牛等,这些牛肉因其独特的肉质口感和品质而备受关注。
同时,牛肉产品的加工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如火锅片、牛排、牛肉干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牛肉市场竞争形势随着牛肉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牛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不仅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还有国际贸易上的厮杀。
世界各大牛肉生产国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和推动贸易自由化,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新兴的肉类替代品也对牛肉市场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如植物肉和人造肉等。
因此,牛肉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盈利模式创新在牛肉市场发展的背景下,牛肉企业也在不断创新盈利模式。
传统的牛肉销售途径主要通过超市、肉类市场和餐饮行业等传统渠道进行销售。
2023年肉牛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肉牛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8272d7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0.png)
2023年肉牛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类消费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肉牛养殖是国内畜牧业中颇受关注的一个细分领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将简单分析当前肉牛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大,需求增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肉类消费量呈上升趋势,肉牛养殖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在我国畜牧业中,肉牛养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据统计,我国肉牛养殖面积维持在4000-6000万平方米之间,年饲养量约在1.1-1.4亿头左右。
具体来看,各省份肉牛养殖市场规模有所不同。
以人均肉牛养殖头数计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养殖量最大的省份。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饲养技术的发展,肉牛养殖行业市场需求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根据国内相关报告显示,我国肉牛养殖市场总体需求呈现出较为饱和的趋势,尽管在一些地区仍存在着一定的需求缺口,但总体上行业的需求已经相对稳定。
二、技术水平提高,品质更加优化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肉牛的生长发育、饲养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均需要不断优化和精细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肉牛养殖技术是保障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其中涵盖着肉牛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
当前,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技术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养殖管理标准化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
细心的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应用各种高-tech工具,从而为肉牛养殖行业带来更为优秀的品质。
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肉牛养殖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相应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各大牧场都在以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争夺市场份额。
而竞争最激烈的时期往往会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只有运用最前沿的科技、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才能胜出。
四、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当前,肉牛养殖行业已逐渐成熟,国内外企业加速进入,加强投资发展自有品牌,从而进一步驱动着肉牛养殖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国内外肉牛养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肉牛养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13b6db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1.png)
国内外肉牛养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养殖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肉牛养殖。
大家可能会想,肉牛养殖这块咋就这么热呢?其实原因也简单,吃肉的需求大啊,大家都爱吃牛肉嘛。
不光是我们这儿,全球的肉牛养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让养殖变得更科学、更高效。
别说,肉牛的养殖技术走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饲料和圈舍那么简单了,真的是越来越讲究了。
回到国内,咱们的肉牛养殖这几年来也是有了不少的变化。
以前我们养牛,多少都是靠经验,靠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
有些人搞养殖就是看着牛吃饭、喝水,照顾得很细心,结果牛也长得肥胖,到了卖牛的时候,肥得不行。
可是这个做法,也并不见得能事半功倍,反而有时候就是“看似美好,实则没啥效果”。
如今,咱们不光是要“养得好”,更要“养得巧”。
有了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后,养殖户可以精准控制牛的饮食和运动量,甚至连牛的健康状况都能实时监测。
靠科技提高效率,咱们的牛肉市场也能稳步增长。
比如像现在流行的“智能化养殖”,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养殖场里的温湿度、饲料的种类都能一键掌控,让牛牛们的生活环境更舒适,长得也更快。
说到国外,肉牛养殖技术就更牛了。
人家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做“精细化管理”,就拿美国来说吧,他们的牛肉生产一直很先进。
不仅是在品种改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还开发出了超高效的饲料配方。
美国的养殖场,几乎每只牛都能得到个性化的照顾,甚至连牛的心理健康都能监测呢。
想想看,养牛养到这种程度,牛也能过上“贵族”生活了吧?国外的养殖场还十分注重环境的保护。
比如,澳大利亚那边的养殖业很重视自然草场的保护,避免过度放牧让草原退化,牛肉的生产方式也更绿色环保。
像这种多方位的技术提升,真的是在肉牛的品质和产量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说回来,国内虽然起步相对晚一些,但发展速度也是不容小觑。
咱们越来越注重“种牛育种”了,不再单纯地以数量为目标,而是通过选育优质品种来提高肉牛的质量。
你看,现在的肉牛不比以前了,个个都是大块头,肉质又嫩又多,咱们吃到嘴里的牛肉都快能做“品鉴”了。
肉牛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肉牛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8f4f0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5.png)
肉牛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1.肉牛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当前,我国肉牛养殖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
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肉牛养殖业面临市场需求短缺、低效益经营等问题,需要加强科技投入、加强品牌建设、推进产业集群等多种手段去解决。
在技术方面,现代科技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肉牛养殖的各个环节,如良种选育、养殖管理、疾病防控、肉品质量控制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改进肉牛养殖的产业链,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方面,由于消费者对肉制品的品质、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肉牛养殖企业必须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加强肉制品的安全控制,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总的来说,肉牛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需要政府、企业和专业人士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产业健康、稳健、可持续发展。
2.肉牛养殖的优势和发展趋势肉牛产业具有以下优势:(1)适应性强,牛肉是四大肉类中营养价值最高的肉类之一,由于其营养丰富,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牛肉的健康价值,因而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2)养殖成本较低,境内外粗饲料资源丰富,可以降低养殖成本。
(3)多用途性强,除了肉品,还可以用作牛奶、皮革、肥料等多个方面。
肉牛产业发展的趋势:(1)绿色养殖。
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使得养殖业发展导向向着绿色、环保、低碳的方向转变。
(2)品种改良。
加强优良品种选育、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提高牛的遗传优势和生产性能,为养殖业提供更好的高品质生产资源。
(3)加强科技投入。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肉牛养殖业将更加依赖科技的支持和帮助,如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先进的饲料栽培技术、疾病防控等。
(4)加大品牌建设。
品牌是养殖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品牌的建设需要长期、耗费力量,养殖企业应该积极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3a391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9.png)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肉牛产业是现代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我国肉牛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肉牛产业现状当前我国肉牛产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增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量不断增加,对高品质肉牛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其次是资源禀赋的优势。
我国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丰富的副产品资源,有着发展肉牛产业的独特优势。
再次,政策的支持也是肉牛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资金补贴、技术支持等,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肉牛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品种问题。
传统的本地肉牛品种虽然适应性强,但生长速度慢、肉质差,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是养殖技术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肉牛养殖户技术水平有限,缺乏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法,导致养殖效益低下。
再次是市场问题。
我国肉牛市场存在着割裂的局面,一方面是供需不平衡,另一方面是价格波动大,养殖户的市场风险较大。
二、肉牛产业发展趋势肉牛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品种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肉牛品种优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选育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的高品质肉牛品种,提高肉牛的产出效益。
其次是养殖技术的提升。
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养殖设备将会进一步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益,减少养殖成本。
再次是产业链整合。
未来肉牛产业将更加注重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
此外,绿色养殖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肉牛产业的对策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肉牛产业,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是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对肉牛品种、饲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是加强政策引导。
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养殖户更加积极地投入肉牛产业。
再次是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对肉牛市场的监管,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并加强市场预警机制的建设。
肉牛业的发展现状
![肉牛业的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6e425e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f.png)
肉牛业的发展现状
肉牛业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加,肉牛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但同时也面临着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品质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目前,肉牛业的主要生产区域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其中河北、内蒙古、新疆等省市肉牛养殖业规模较大。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扶持肉牛产业,推动肉牛产业转型升级。
在市场方面,肉牛业市场逐渐规范化,农村个体户逐渐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得到了更多的市场认可。
同时,大型超市、餐饮企业等对肉牛肉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肉牛业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肉牛养殖过程中存在着治理不严、环境污染等问题,给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此外,肉牛品质安全问题也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一些不良商家重利益、忽视食品安全等问题也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总之,肉牛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相信肉牛业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 1 -。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940b3a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5.png)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肉牛产业可谓是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也给食物供应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肉牛产业技术向前发展,养殖技术不断进步,改善了肉牛的生产环境,提高了肉牛的营养状况,使肉牛肉质更加优质。
其次,肉牛产业的市场开发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全球肉牛销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形式的肉牛销售和消费活动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带动了肉牛产业的发展。
肉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肉牛产品质量更加优良,价格也相对低廉,更易于进入国际市场,使肉牛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中更加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在未来,肉牛产业将受到更多的重视,技术和营养方面的改进将更加突出,以提高肉牛的健康状况和产量,在提高肉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将采取更多的措施,以缩小肉牛产业与国际市场的差距,更好地满足国际消费者的需求。
肉牛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未来肉牛产业将更加发达,消费者将继续享受到优质的肉牛产品。
2023年肉牛屠宰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肉牛屠宰行业市场规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65e64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0.png)
2023年肉牛屠宰行业市场规模分析肉牛屠宰行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当前,我国的肉牛屠宰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趋势稳定,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主要企业、政策环境等几方面分析肉牛屠宰行业的市场规模。
一、市场规模据统计,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牛肉消费国家之一,现在全国的肉牛屠宰量大约在5500万头左右,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2015年全国农村牛肉总消费量为6,033.92万吨,预计2020年将达到7,799.92万吨,年均增长率为5.5%。
据了解,2019年我国肉牛屠宰量突破1200万头,同比增长近10%。
二、主要企业目前,我国的肉牛屠宰企业大多数为小规模、农民自建自用的生产模式。
但在近年来的市场竞争中,各种规模较大的肉牛养殖场和屠宰企业逐渐形成。
在领先的肉牛养殖大省黄河流域,尤其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已经形成了多个中型、大型肉牛屠宰企业集群。
主要的肉牛屠宰企业有中粮集团、温氏集团、新希望、泰森等,这些大型企业规模较大,生产技术和质量有保障,有着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三、政策环境我国政府以及各级政府对肉牛屠宰行业的支持政策力度逐年加大。
在政策方面,我国不断加大肉牛屠宰行业的投资力度,推动肉牛屠宰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生产正规化、标准化和科技化水平,同时鼓励多元化发展。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对肉牛屠宰行业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了对肉牛屠宰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保障了肉类的质量安全和消费者的利益。
综合来看,我国的肉牛屠宰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发展前景看好。
随着我国畜产品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提升,肉牛屠宰行业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但是,也需要注意解决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肉牛屠宰生产环节的标准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良好的生产规范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同时要关注环保和动物福利问题。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4ccf1e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7.png)
3、肉牛消费习惯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牛肉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牛肉 及其制品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冷冻牛肉、熟食牛肉等不同形态和口感的牛 肉产品不断涌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消费者对牛肉的安全、卫 生和口感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二、肉牛产业发展趋势
1、肉牛养殖业未来趋势
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饲养模式将是未来肉牛养殖业的主要趋势。通过 提高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牛肉品质和生产效率,以实现肉 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肉牛养殖业将逐渐实现信息化 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式优化生产和管理流程。
2、肉牛加工业未来趋势
未来肉牛加工业将朝着深加工、精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 加工技术和设备,开发新产品和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 肉牛加工业将逐渐实现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提高我国肉牛产业的 国际影响力。
3、肉牛贸易和物流配送未来趋 势
随着肉牛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肉牛贸易和物流配送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 势。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提高贸易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肉牛 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同时,冷链物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也将逐渐应用到 肉牛贸易和物流配送中,以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肉牛养殖技术和模式,提高肉牛养殖技术水平和管理 水平。同时结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3.加强肉牛 市场监管和品牌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和品牌建设体系,严格打击私 屠乱宰、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优秀企业利益。
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产业链整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 竞争力。 4.深化与国际市场交流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引进国 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肉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提高我国肉牛及其制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加强人 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肉牛养殖和技术人才,推动肉牛产业的可 持续发展。同时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肉 牛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肉牛产业情况汇报
![肉牛产业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1d948a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3.png)
肉牛产业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肉牛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的重要支撑。
下面就我国肉牛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
类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肉牛养殖规模也随之扩大。
据统计,我国肉牛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养殖户数量和养殖头数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其次,肉牛品种改良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国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显
著成效,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改良育种,肉牛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为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肉牛养殖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肉牛养殖技术也在不断
创新和提高。
新型的养殖模式、饲养管理技术和疾病防控技术的应用,使肉牛的养殖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养殖户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最后,肉牛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尽管我国肉牛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养殖成本的上升、市场竞争的加剧、环境保护的压力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
未来,我国肉牛产业将继续朝着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养殖效益,推动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肉牛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
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我国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相关部门和养殖户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我国肉牛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ttle-caaa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由从事养牛相关产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组成的全国性行业联合组织,是中国畜牧业协会的分支机构,是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
近年来,为了促进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各地区也陆续加大扶持力度推进肉牛产业战略转型,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牛肉产量689万吨,比上年增长2.4%,牛肉产量增速高于肉类总体增速(2.0%)。
1 当前肉牛业发展新趋势及特点1.1 散户退出加快,规模化比重增大近年来,随着中央财政对牛羊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对于规模化养殖的资金倾斜,散户退出加速,规模养殖企业不断涌现,规模化生产比重快速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散养户比重持续下降,年末相比年初约减少1.5个百分点。
2004-2013年,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比重由13.2%增加到27.3%,提高了14个百分点,增长了1.1倍。
据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分析团队2014年对多家肉牛企业进行调研,大多数肉牛养殖企业认为未来肉牛市场价格稳定上涨,养殖利润有望增加,肉牛行业在畜牧业领域俨然成为大家眼中的“朝阳产业”。
1.2 单一育肥利润缩减,自繁自育利润稳定近年来,我国能繁母牛基数在下降,犊牛、架子牛供货紧张。
据多家企业调研,2014年育肥牛胴体价格同比持平,架子牛销售价格同比增加。
育肥牛与架子牛价格倒挂现象突出,使育肥效益大幅度降低,单一育肥企业利润缩减。
据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分析团队赴内蒙古实地调研,2014年单只育肥牛养殖效益比2013年减少2000多元。
随着犊牛、架子牛需求增加,能繁母牛养殖利润出现好转,自繁自育企业利润稳定。
随着国家对能繁母牛养殖的扶持,未来能繁母牛存栏量预期将有所增长。
1.3 消费略有下降,高档产品消费低迷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自2012年底开始餐饮业进入了寒冬期,市场总体消费力低迷,特别是高端餐饮跌入谷底。
作为中高档肉类消费主体的牛羊肉消费有所下降。
据对新发地等17家大型批发市场监测,2014年前10个月牛肉交易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7%,羊肉交易量下降了19.2%。
受中央八项规定三公消费削减影响,高档肉类产品销售量下降,据调查节日期间肉制品礼盒类商品消费预冷,商家、超市纷纷促销降价。
1.4 进口预计四连增,但增幅缩小由于国内供给不足,近年来我国牛肉的进口可谓是“井喷式”增长。
2011年我国牛肉进口只有2万吨,而2013年牛肉进口量增加到29万吨以上,同比增长3.8倍,是近年来进口增幅最大的一年。
2014年牛肉进口量继续增加,但进口增速缩小到1.3%,相比前两年增速明显下降。
2015年1-5月,牛肉进口量14.30万吨,同比增8.4%,可以预期今年牛肉进口量将超去年,但不会出现大幅增长。
牛肉进口四年连续增加,说明我国牛肉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但随着肉牛生产方式转变,母牛存栏逐渐恢复,供需缺口有望缩小。
2 存在问题2.1 生产方式落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我国肉牛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专业化、产业化生产模式,总体上仍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饲养为主,散养模式生产占出栏总数的60%左右。
我国良种化程度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品种盲目改良,导致一些优良地方品种资源退化甚至流失。
我国肉牛生产科技落后,缺乏饲养管理技术,繁殖率低,育肥速度慢,生产水平落后于世界养牛业发达国家。
据统计,美国每头牛平均胴体重为329公斤,而我国只有143公斤,产肉率只有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57%。
2.2 比较效益低,引发牛源紧张虽然近年来牛肉价格居高不下,但是相比其他行业,养牛投入高、风险大,收益比不上进城务工挣钱多,散户退出较多。
高档牛肉比较效益虽高于普通品种,但是由于资金门槛高,及高端消费市场空间有限,收益极不稳定。
另外,我国牛只副产物利用差,牛皮和内脏等副产物均廉价处理,加工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导致收益单一,养牛比较效益较低,养殖数量下降。
2006年以来,很多地区出现母牛和肉牛存栏严重下滑现象,引发牛源紧张,快速发展的肉牛产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2.3 草畜平衡问题突出,草食畜牧业发展瓶颈从全国来看,由于我国饲草生产水平不高,草场载畜量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据农业部草原监测报告,全国90%以上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
国家虽实施了一系列禁牧休牧轮牧等保护草原生态的措施,但恶化趋势并未得到彻底扭转。
南方草山草坡虽蕴藏较大开发潜力,但其改良开发程度不足5%。
目前,草畜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2.4 规模养殖面临用地难、融资难随着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养殖用地需求与日俱增,虽然国家在养殖用地方面给予了一定支持,但由于目前土地供应及管理严格,养殖用地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据调研大量具有经济实力的农户和企业虽有养殖热情,却只能望地兴叹。
同时,一些中小型规模的养殖户遭遇融资困境。
由于无力抵押,养殖企业想扩建养殖规模,却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制约了肉牛养殖的扩大再生产能力。
资金和土地问题成为肉牛产业扩大再生产的关键性因素。
2.5 疫病防控形势严峻,产品质量问题突出随着肉牛规模化的不断推进,肉牛集约化生产多以舍饲半舍饲为主,饲养密度高,肉牛极易受到疫病的侵袭。
近年来口蹄疫等动物疫病对我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较为突出。
当前我国肉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仍不够完善。
以农户为主的散养方式从饲养到屠宰阶段随意性较大,产品不能完全实现可追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近年来,“注水牛肉”、“僵尸肉”等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也映射出我国肉牛市场监管防控体系的不完善。
3 不确定性因素3.1 规模化加快发展带来牛业新问题随着肉牛规模化的不断推进,规模化养殖相对于传统散养方式具有一定优势,但养殖方式的转变也将带来新的问题。
规模化发展必需以加强牲畜防疫为前提。
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科学制定免疫计划,常年开展疫病免疫工作,杜绝疫病发生及蔓延。
再者,规模化饲养过程中牲畜排泄物、气味、药残、加工废弃物等集中排放,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针对畜牧业集约化养殖特点,规模化养殖场应严格遵守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污染,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生态养殖,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2 进口不断增加对国内市场有一定冲击随着国内市场对牛肉需求的明显增加,牛肉进口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
随着中澳协议的签署,牛肉产品关税逐渐调减,进口来源国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主要牛肉进口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有所增强。
目前,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市场价格,中国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牛羊肉等一般消费品进口的政策措施。
短期内进口的增加,会对国内养殖业造成一定冲击。
长期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日渐融合也将倒逼中国肉牛产业尽快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4 发展对策4.1 从政府角度4.1.1 加强对草食畜牧业的支持力度发达国家建设草食畜牧业的通常做法是给予生产者补贴,除了直接补贴政策以外,还有储存补贴和出口促进补贴。
从补贴范围来看,几乎涵盖了生产、储存、销售等整个环节,补贴种类繁多,形成了多手段强大的畜牧业支持体系。
我国近年来开始对肉牛、羊产业进行扶持,针对母畜和规模化发展都有所倾斜,但与其他产业相比,其支持手段和力度都有待提高和加强。
4.1.2 发展人工草地,保障牧草供应优质丰富的饲草料是草食畜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发达国家人工草地面积占天然草地面积的10%左右,比完全依靠天然草的生产力增加一倍以上,而我国人工草地面积只占2%,在草地经营上,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兴建优质高效的人工草地,严格实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定时施肥,建立科学草地利用制度,提高草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保障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牧草需求,保障粮食安全。
4.1.3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引导草畜和谐发展美国农业部实施专门的法案用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现金补贴和技术援助的方式,补贴生产者,目前我国针对草原保护也有生态补贴,但是由于补贴金额太少,牧民收入受损,养殖热情削减。
据调研,牧民所期望的生态补贴金额要提高至少一倍以上,才能有效弥补减畜损失。
2015年草原奖补政策五年周期已到,政府应考虑适当提高生态保护补贴标准,特别是贫困地区牧民的补贴额度,真正做到“减畜不减收”。
4.1.4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确保牛业稳定发展建立和完善草食畜禽养殖业生产、价格、销售等监测预警分析系统,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及时发布草食畜产品生产工艺和饲料级原料供求市场信息,指导生产,帮助规避风险,积极推动期货市场建立,利用远期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稳定生产。
在现有监测预警体系上,注重产区、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监测预警的信息服务、决策参考、趋势判断功能。
4.1.5 牛肉供给主要依靠国内,利用贸易政策调控市场中国是牛肉第三大生产国,随着进口的增加,我国已成为牛肉主要进口国。
按照FAO数据统计,中国牛肉进口占世界牛肉进口量的八分之一。
但我国牛肉供给主要依靠国内,自给率达到90%以上。
适度的牛肉进口有利于满足国内消费的增长,抑制价格高涨,调节市场供需平衡,减少饲料粮的需求增速,缓解草原载畜压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4.2 从产业角度4.2.1 加快南方牛产业发展步伐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具有未开发的草山草坡,丰富的农作物副产品和秸秆资源,人工种草、草田轮作的有利条件,以及各具特色的地方牛羊品种资源,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据专家测算,我国南方的有效资源理论上的载畜量与我国整个北方相当。
大力发展南方草食家畜资源,促进南方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是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4.2.2 利用奶牛业增加牛肉产量在国外养牛业发达国家,奶牛群已经成为牛肉的主要来源,荷兰牛肉主要来源奶公牛犊育肥,日本、欧盟、美国牛肉一半来自奶牛。
我国奶公牛犊70%以上均是以提供犊牛血清的形式,落地后三天内就被杀掉,奶公犊的资源被极大的浪费。
我国奶牛饲养业每年公犊牛数在200万头以上,又具备较为成熟的奶公犊育肥技术,如能推广生产小牛肉,不仅可以增加养牛户的经济收入,对缓解肉牛资源紧张压力,提升养牛综合效益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2.3 推行“牧繁农育”战略自2003年我国实行了以禁牧为主的草原保护政策,我国草原牧区和半牧区的牛羊存栏量逐步下降。
今后牛业发展要在稳定牧区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农区的优势,实行“牧繁农育”,提高产量。
牧区充分利用饲草优势,调整畜群结构,加快肉牛品种改良和推广,进行繁育,重点为农区提供犊牛和架子牛,解决牛源不足的问题;农区要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丰富,推广秸秆青贮技术,从牧区购买架子牛,重点进行育肥,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