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兹策建筑奖历届获奖名单及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获奖名单
1979年第一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
1980年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
1981年第三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
1982年第四届凯文·洛奇Kevin Roche 美国
1983年第五届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国
1984年第六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
1985年第七届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 奥地利
1986年第八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
1987年第九届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
1988年第十届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美国和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巴西
1989年第十一届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 美国
1990年第十二届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意大利
1991年第十三届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
1992年第十四届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 葡萄牙
1993年第十五届槙文彦Fumihiko Maki 日本
1994年第十六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
1995年第十七届安藤忠雄Tadao Ando 日本
1996年第十八届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
1997年第十九届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
1998年第二十届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
1999年第二十一届诺曼·福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 英国
2000年第二十二届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荷兰
2001年第二十三届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 瑞士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
2002年第二十四届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亚
2003年第二十五届约翰·伍重Jorn Utzon 丹麦
2004年第二十六届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
2005年第二十七届汤姆·梅恩Thom Mayn 美国
2006年第二十八届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2007年第二十九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
2008年第三十届让·努维尔Jean Nouvel 法国
2009年第三十一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士
2010年第三十二届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日本和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
2011年第三十三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
迄今为止在33届颁奖中,共有36人获奖。

Philip Johnson 美国
基本资料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
埃森曼称他为美国建筑界的“教父”。

于1906年7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
俄州克利夫兰,2005年1月25日去
世。

他最初在哈佛大学学哲学,但自
从读了密斯·凡·德·罗、勒·柯
布西耶和沃尔特·格罗佩斯等建筑大
师的相关文章之后,他就固执地转了
专业。

33岁的时候,他获得了哈佛大
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学士学位,1927
年毕业。

后同建筑史家H·R·希契
科克(Henry Russell Hitchcock)游历
欧洲,结识了许多现代派建筑师。


国后于1932年任纽约市现代艺术博
物馆(MOMA)建筑部主任,同年与
希契科克合著《国际式风格》一书,并举办展览,首次向美国介绍欧洲现代主义建筑。

同时,他又与建筑史家H·R·希契科克(Henry Russell Hitchcock)一起撰写关于“建筑国际风格”的相关著作,该计划中有多名伟大建筑师参与。

1939年进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从师M·布劳耶学习,但其真正的导师是密斯·范·德·罗。

1943年获得建筑学位。

1945年开设设计事务所,1946-1954年重任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部主任。

他的专著《密斯·范·德·罗》于1947年出版,颇负盛名。

1949年设计了自己的住宅,确立了他作为建筑师的声望。

约翰逊与对他有巨大影响的密斯·凡·德·罗一起工作,并将其看作是最高明的建筑师。

约翰逊早期的工作深受到密斯的影响,甚至他自己的家也在相当程度上有着密斯的影子。

尽管他把密斯看作天才,但是他也在逐渐抱怨传统的风格,他表明:“我的宗旨是明确的、不同于传统”。

1967年起,约翰逊与约翰·伯奇(John Burgee)一起工作至1991年,他们能够将简单的几何图形浇铸成一种新颖而且
不可思议的模型。

曾于1980年获得普林茨凯奖的墨西哥建筑师巴拉甘(Luis Barragán,1902~1988)在拉丁美洲现代园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巴拉甘的作品,将现代主义与墨西哥传统相结合,开拓了现代主义的新途径。

他的作品规模都不大,以住宅为多,常常是建筑、园林连同家具一起设计,形成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统一和谐的整体。

巴拉甘的园林以明亮色彩的墙体与水、植物和天空形成强烈反差,创造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心灵的庇护所。

巴拉甘的作品独立于国际建筑和园林的主流风格之外,具有鲜明的墨
西哥地方特色。

James Stirling 英国
詹姆斯·斯特林堪称那个时代
的天才人物。

在英国、德国和美国这
三个国家,斯特林通过设计高质量的
作品影响着建筑的发展。

它是现代主
义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促使了建筑风
格向新的方向转变。

这种新的风格既
让人辨认其历史根源,又能与其周围
的建筑物产生密切的关系,成为了一
种新的设计准则。

这个新的设计准则
的源泉就是斯特林的独创性。

在旧“现
代主义”中,整体和部分被分割开来;
而今天,它使真正的古典主义和19世
纪风格获得了令人吃惊的整合和变
换。

斯特林奖得名于他,为英国皇家
建筑师学会始自1996年的一项年奖,
表彰过去一年完成的最优秀的英国建
筑。

英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在这里留下了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斯图加特的新国立美术馆,他也因此获得1981年普利策奖。

建筑各个细部颇有James Sterling五六十年代追随高技派的痕迹。

而各种相异的成分相互碰撞,各种符号混杂并存,体现了后现代派追求的矛盾性和混杂性。

英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在这里留下了可能是他一
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斯图加特的新国立美术馆,他也因此获得1981年普利策奖。

1982年第四届凯文·洛奇Kevin
Roche 美国
凯文·罗奇(KEVIN ROCHE)1922年
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48年移民到美国,
1964年成为美国公民。

他到美国的时刻,
也就是其10年世界旅程的开始,每一年和
一个不同的建筑师一起工作。

第一站是在伊
利诺斯州立工学院研究生学习,是从于密
斯·凡·德·罗。

后者埃罗·沙里宁和阿
尔瓦·阿尔托都是他的偶像。

当罗奇生活
窘迫的时候,他加入沙里宁位于密歇根州的
公司。

他未来的合作者约翰·丁克路也在
1951年的同一时间进入该公司。

从1954
年直到1961年沙里宁去世,罗奇是其主
要设计助手。

沙里宁去世以后,罗奇和丁克
路完成了10项重要工程,包括:圣路易
斯拱门、[BAIKE]纽约JFK国际机场TWA
候机楼[/BAIKE]、杜勒斯国际机场、伊利诺
斯州MOLINE DEERE公司总部、纽约CBS
总部。

沙里宁去世后,罗奇的第一个设计是奥
克兰博物馆。

该城计划设计一座纪念性建筑以收藏其自然历史、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珍贵物品。

罗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构思:一系列底层混凝土建筑占地四个街区,分为三层,每一层的平台是其下一层的屋顶。

这座新颖的花园屋顶博物馆成为罗奇的设计商标。

在《当代建筑家》杂志中,C. 史密斯(C.SMITH)这样评论罗奇:“他示范了根据特定情况进行特殊设计的方法,因而其设计作品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多样的风格”。

此外,他称罗奇和丁克路: “在以政府、教育和商业机构为业主的当代美国建筑师中,他们是最大胆和善于创新的。

” 罗奇坚信:建筑师不应该落入僵硬的设计框架中。

他拒绝别人给其作品贴标签或分类。

谈起他最近的设计: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总部(纽约),罗奇说:“它既不是后现代或前现代的,只不过是一项再简单明显不过的设计。

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中心。

设计应需要而生,它为工作者提供了很合适的环境。

我认为它将获得公众的认可。


C. 道格拉斯·狄龙(C. DOUGLAS DILLON), METROPOLITAN艺术博物馆馆长,在接受AIA会刊的采访时说:“他们为博物馆所设计的增建工程是完美的艺术品,是他们天才的体现。


罗奇最受赞誉的设计之一是福特基金会大楼(纽约)。

这座建筑由玻璃、锈色钢筋和暖褐色大理石构成,宽敞的中庭高达12层。

在过去的20年里,罗奇总共主持了51项重要工程。

《纽约时报》的建筑评论家保罗·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在《旅行与休闲》(TRAVEL & LEISURE)杂志中称罗奇是“20世纪最有创造性的玻璃建筑设计家”和“令人注目的创新设计家,他的作品没有落入僵硬的设计框架中”。

早在10年前,沃尔夫·冯·埃卡特(WOLF VON ECKARDT)在《地平线》(HORIZON)杂志上这样评价罗奇和丁克路:“他们领导的建筑艺术不追求形式化和未来化,而着眼于将我们这个时代的城市变得更适宜居住和富有吸引力。


1983年第五届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国
贝聿铭(Ieoh Ming Pei)(汉语拼
音:bei yu ming) 美籍华人建筑师,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1917年4月26
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
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
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其父是中
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
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
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
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
1990年退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
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
的建筑师。

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贝
聿铭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
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
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

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还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

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

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

”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

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

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

贝聿铭还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仑广场的卢浮宫的扩建设计。

使这个拥有埃菲尔铁塔等世界建筑奇迹的国度也为之倾倒。

这项工程完工后,卢浮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人们赞扬这位东方民族的设计师,说他的独到设计“征服了巴黎”。

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耶Richard Meier 美国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
白色派的重要代表。

1935年,理
查德·迈耶出生于美国新泽西东北
部的城市纽华克,曾就学于纽约州
伊萨卡城康奈尔大学。

早年曾在纽
约的S.O.M建筑事务所和布劳耶
事务所任职,并兼任过许多大学的
教职,1963年自行开业。

大学毕
业后,麦耶在马塞尔·布劳耶
(Marcel Breuer)等建筑师的指导
下继续学习和工作,他还是“建筑
界5巨头”之一。

由于受到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影响,其大部分早期的作品都体现出了勒·柯布西耶的风格。

1963年,麦耶在纽约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其独创能力逐渐展现在家具、玻璃器皿、时钟、瓷器、框架以及烛台等方面。

风格
麦耶设计的产品都颇为简练,既包括居家设计也包括商用设计。

他设计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永远有自己的特性而不是在风格上受别人的影响而迷惑。

由于其大胆的风格和值得称颂的忠诚,麦耶创造出颇为独特的粗壮风格。

为了在展示方面做得更好,他将斜格、正面以及明暗差别强烈的外形等方面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这种强健的设计呈立方体状,似在召唤一种超现实主义的高科技仙境,其中包含着纯洁、宁静的简单结构。

建筑的视觉感相当强大,也暗指所包括的空间。

麦耶注重立体主义构图和光影的变化,强调面的穿插,讲究纯净的建筑空间和体量。

在对比例和尺度的理解上,他扩大了尺度和等级的空间特征。

麦耶着手的是简单的结构,这种结构将室内外空间和体积完全融合在一起。

通过对空间、格局以及光线等方面的控制,麦耶创造出全新的现代化模式的建筑。

他曾经说:“我会熟练地运用光线、尺度和景物的变化以及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关系。

建筑学是一门相当具有思想性的科学,它由运动的空间和静止的空间组成,这其中的空间概念宛如宇宙中的氧气。

虽然我所关心的一直是空间结构,但是我所指的不是抽象的空间概念,而是直接与光、空间尺度以及建筑学文化等方面都有关系的空间结构”。

特点
麦耶的作品以“顺应自然”的理论为基础,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绿色的自然景物衬托,使人觉得清新脱俗,他还善于利用白色表达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

在建筑内部,他运用垂直空间和天然光线在建筑上的反射达到富于光影的效果,他以新的观点解释旧的建筑,并重新组合几何空间。

麦耶说:“白色是一种极好的色彩,能将建筑和当地的环境很好地分隔开。

像瓷器有完美的界面一样,白色也能使建筑在灰暗的天空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风格特征。

雪白是我作品中的一个最大的特征,用它可以阐明建筑学理念并强调视觉影像的功能。

白色也是在光与影、
空旷与实体展示中最好的鉴赏,因此从传统意义上说,白色是纯洁、透明和完美的象征。


斯·霍莱因Hans Hollein 奥
地利
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霍莱因的话:“建筑
是一种由建筑物来实现的精
神上的秩序。

……建筑活动
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这
种需求首先并不是体现在建
立保护性的屋顶,而是体现
在创造神圣的建筑和预示人
活动的焦点——城市的兴起。

一切建筑都是有宗教意义的。


汉斯·霍莱因,1934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曾就读于维也纳艺术学院、芝加哥伊利诺斯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自他早期求学期间,就表现出绘画天份,但他最终选择了建筑作为他的职业,而他的艺术作品也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公共场合,相当一部分被私人纳入珍藏。

他除了建筑师外曾被形容为艺术家、老师、作家以及家俱与银器设计师。

在工作于瑞典与美国的建筑公司之后,他定居于维也纳。

1965年得到他的第一个委任案,而此案被ARCHITECTURALFORUM杂志形容为“即使比大部分的第一个委任案小,有一间工厂和一间陈列室,但这为他带来了一个热诚的业主和一个把设计放置流行时髦的维也纳街头显著的位置的机会”,随后他以RETTICANDLESHOP著名,而这个小委任案的完成竟然为他带来国际上的注意,包括把瑞诺兹纪念奖收入囊中。

一切皆为建筑汉斯·霍莱因知道应该怎样对不同的事物进行不同的处理。

维也纳人喜欢戏剧,因为它不同于其它的艺术,戏剧处于现实和幻觉的交叉点上。

所有的建筑,事实上包括我们的全部生活,最终证明都只是一场舞台上的表演而已。

霍莱因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功能主义者,但是他的功能主义观点从本质上汉斯·霍莱因来说是经过扩展了的,事实上他一直反对的是传统意义诠释的功能主义。

这种意义上的功能主义多半是局限于一些物质现象和关于建筑可量化的方面,而没有考虑到他所说的建筑的非量化因素,比如气氛或舒适度这样的概念。

霍莱因在芝加哥伊利诺斯理工大学学习的时候,曾经询问过密斯·范·德·罗尔(一位伟大的现代主义大师)有关“教堂”和“酒吧”的问题。

的确,那些建造任务需要考虑到很多建筑的非量化因素:如何营造酒吧的气氛?如何创造教堂那独特的抽象魅力?在法国奥弗涅的多姆山山脚下,霍莱因建造了一座火山博物馆,该馆在国际比赛中获奖。

这座博物馆嵌入泥土之中,就像一艘没入水里的远洋巨轮。

博物馆的核心是一个陷入地下的圆锥体。

锥体表面饰以当地黑色的火山岩,内侧嵌入金属箔。

这一空间从形式到材质、再到色彩的转换都给人以身处炽热火山口的感觉。

博物馆突出反映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意在使人从中得到启示,了解自然规律。

博物馆的入口大厅是一个总高度近22M的锥体,又是地下呈放射状布局的展厅的组织枢纽。

进入博物馆,人们将会沿着楼梯向地心走去。

霍莱因的这个建筑构想来自于但丁的著作《炼狱》和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

Boehm 德国
戈特弗里德•玻姆
(Gottfried Boehm)是德国
建筑师。

1920年1月23日
出生建筑师世家。

父亲
Dominikus Böhm,建
有几个著名教堂在德国。


父也是建筑师。

戈特弗里德
•玻姆(Gottfried Boehm)毕
业之后,慕尼黑技术大学在
1946他学习雕塑。

1947年
后,他的父亲工作,直到
Böhm后者于1955
年去世。

Böhm后接
手公司。

1951年,他赴
NewYorkCity 他在那里工
作了6个月的建筑设计。

在未来数十年,戈特弗里德•
玻姆(Gottfried Boehm)许
多建筑物建造在德国各地,
包括教堂、博物馆、文娱中
心、办公大楼、住宅、公寓。

他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表现
后包浩斯建筑师,但他宁愿
确定自己是建筑师创造了"关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世界的思想和物质世界之间的城市建设和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始终着眼于颜色、形式、材料、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他早先项目大多在具体塑造,但最近他开始用玻璃钢和他比较大,但由于双方在技术进步的材
料。

在他的许多项目中,他关心城市规划。

1987年第九届丹下健三
Kenzo Tange 日本
生平
丹下健三(KenzoT ange)1913
年生于大阪,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
系毕业,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
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
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下健三强调建筑的人性,他说:“虽
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
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
人心的力量。

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
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

”1987
年他获得成为普利兹克建筑奖。

顶峰之作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
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
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
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
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离世
在第2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出炉的同时。

2005年3月22日,亚洲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的家中离世,终年91岁。

创作生涯
丹下的建筑创作生涯长达60余载,不仅作品颇丰,在建筑教育方面的贡献也丹下健三是有目共睹。

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

而日本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稹文彦(FumihikoMaki,1993年得主),以及目前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ArataIsozak-i)、黑川纪章(KishoKurokawa)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1988年第十届戈登·邦夏和奥斯卡·尼迈耶
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美国
人。

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年表:
1909年5月9日诞生于纽约州,
水牛城,
1929~35年就读于麻省理工学
院,先后获得学士与硕士之学位。

~46服役于陆军的工程部,
1943年与Nina Elizabeth
Wayler结婚。

1935~37年游学于欧洲、北非;
1937年~42年,1946~49年为
纽约分公司的首席设计师。

1940~4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当
客座教授;
自1949年与史基摩(Louis
Skidmore) ,欧文士(Nathaniel
Owings)和梅里尔(John Merrill)等建
筑师们,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
等合伙工作。

1954~60年在哈佛大学、麻省大学当客座教授;
1959~62年在耶鲁大学当客座教授;
1962年时成为水牛城艺术学院(Buffalo Fine Arts Academy )的名誉院士;
1963~72年担任艺术委员会(Pvesident? Commission on The Fine Arts)的主席;
自1975年为纽约现代美术馆中的理事委员;
1977为匹兹堡的卡内基美仑大学理事委员又为秘鲁首都利马Universidad Nacional Federico Villareal 名誉教授。

他曾经为国际设计学院的艺术院会员,之后参加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会员(地址:400 Park Avenue ,New York,New York 10022# U.S.A.) ;
1990年去世。

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建筑成就:
193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
1955年获国际文艺学会(National Institue of Arts Letters)所颁Brunner Aword 奖项。

1961年获美国建筑师公会Monor 奖章
1969年获水牛城的大学Chancelior Norton 奖章
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主要作品:
利华大厦
玻璃摩天楼
耶鲁大学善本书图书馆
沙特阿拉伯国家商业银行等优秀建筑等
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巴西建筑师。

拉丁美洲现
代主义建筑的倡导者。

1907
年12月15日生于里约热内
卢。

1934 年毕业于里约热
内卢国立美术学院建筑系。

1932 年起在巴西现代建筑先
驱者L.科斯塔的事务所工
作。

1936~1937 年参加巴
西教育卫生部大厦的设计,并
继科斯塔之后任设计组负责
人。

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担任这个工程的顾问,尼迈耶
直接受到他的影响。

巴西教育
卫生部大厦被认为是巴西第一
座重要的现代建筑。

1937年
尼迈耶在里约热内卢开设事务
所。

1939 年与科斯塔合作
设计了纽约世界博览会的巴西
馆。

1941年承接帕普哈建筑群
的规划和设计工作,这个项目
因其中许多建筑物采用了自由曲线而闻名。

1947年他作为巴西代表参加了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的十人规划小组。

1956~1961 年他参加巴西新都巴西利亚的建设工作,设计了三权广场以及广场上的总统府、巴西议会大厦和大教堂等建筑。

1989年第十一届弗兰
克·盖里Frank O. Gehry
美国
弗兰克·盖里
(Frank Owen Gehry)1929
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
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
亚,成为当代著名的解构
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
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
般外观的建筑而著弗兰
克·盖里称。

他现在归化
于美国籍,并且生活在洛
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
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modernism),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位于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有着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

1929年,弗兰克·盖里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后转入加利佛尼亚州,并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城市规划。

于1962年建立他自己的公司——Frank O.Gehry and Associates, Inc.之前,他随着洛杉矶的Victor Gruen (1953-1954)与Pereira & Luckman (1957-1958),及巴黎的Andre Re-mondet等建筑师见习。

他曾在南加州大学(1972-1973)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988-1989)担任助理教授及哈佛大学(1983)、莱斯大学(Rice,1976)及加州大学(1977-1979)客座评论师。

1982、1985、1987、1988及1989年,他拥有耶鲁大学建筑系之Charlotte Davenport 教授的职位。

1984年,担任哈佛大学Eliot Noyes讲座。

1986年弗兰克·盖里作品10月,由沃克(Walker)艺术中心主办一场有关他的作品的重要回顾展,此展览由明尼阿波里斯巡回至亚特兰大、休士敦、多伦多及洛杉矶,闭幕于纽约的美洲艺术惠特尼(Whitney)博物馆。

1974年,他被遴选为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学院会员。

他于1987年成为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之一员,1991年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的一员。

1989年,他获得普利策(Pritzk-er)建筑奖,同年被提名为在罗马的美国建筑学会理事。

1992年,他获得Wolf建筑艺术奖,并被提名为1992年建筑界最高荣誉奖的领奖人,此荣誉奖由日本艺术协会颁发。

1994年,他成为Lillian Gish Award 的终生贡献艺术奖项的第一位得奖人。

同年,他被国家设计学院授予院士头衔。

他获得加州艺术技术学院、Nova Scotia技术大学、罗德岛设计学校、加州艺术学院、及Parsons设计学校Otis艺术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

他同时也是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Arnold W.Brunner建筑纪念奖的得奖人。

盖里的作品相当独特,极具个性,他的大部分作品中很少掺杂社会化和意识形态的东西。

他通常使用多角弗兰克·盖里平面、倾斜的结构、倒转的形式以及多种物质形式并将视觉效应运用到图样中去。

盖里使用断裂的几何图形以打破传统习俗,对他而言,断裂意味着探索一种不明确的社会秩序。

在许多实例中,盖里将形式脱离于功能,所建立的不是一种整体的建筑结构,而是一种成功的想法和抽象的城市机构。

在很多时候,他把建筑工作当成雕刻一样对待,这种三位结构图通过集中处理就拥有了多种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