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区域经济增长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刘易斯的二元理论 刘易斯的二元理论包括“最低生存费部门” 和“先进部门”,这一理论准确地表示了工业 化产生、发展的条件。认为不发达部门(最低 生存费部门)才是产生过剩劳动力的根源,不 发达部门向先进部门提供廉价、丰富的劳动力 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刘易斯理论的概要 刘易斯(W.A.Lewis)把不发达部门叫做“最 低生存费部门”,他把最低生存费叫“传统的 工资”。刘易斯认为,最低生存费部门的实体 是农业部门。农业的边际生产力为零或近乎于 零,构成这个部门的成员享受平均的收入分配, 与边际生产力无关。
刘易斯认为,在这种“传统的工资”水平 下,无论多少劳动力,最低生存费部门 都能提供。以图5-3的曲线WP表示劳动力 供给,即在传统的工资率为OW的水平下, 无论多少劳动力,农业部门都能提供。
(二)刘易斯的两部门概念
他关于两部门发展理论为了追求理论 的明确性,采用的是农业和工业两概念, 因为农业和工业在经济理论上的特征比 农村和城市更清楚。但在劳动力转移问 题上,刘易斯本人明确地划分为农村部 门和城市部门。就是说,他已注意到了 农村与城市间的劳动力转移,不同于农 业和工业间的劳动力转移。
第五章 区域经济增长分析
第一节 总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G=s/C I=S 为凯恩斯的投资等于储蓄公式。
(二)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多马模型与哈罗德模型基本相同,区别仅 在于用资本生产率来代替资本-产量比率 C。 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G=sδ 式中:G为收入增长率;s为储蓄率; δ为资本生产率亦称投资效率 I=S 为凯恩斯的投资等于储蓄公式。
第三节 二元经济理论
库兹涅兹、配蒂等通过观察,发现人 均国民收入之所以增加是由于经济活动 的重心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商业、服务 业而引起的,于是为了分析产业结构的 变化和人均国民收入上升的机制就出现 了二元理论。 二元理论认为,经济是由农业和工业两个 部门构成的。工业部门的比重在这两个 部门中的增大过程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 工业化引起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
3.经济中长期波动的原因。 哈罗德在论述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上, 又引进了劳动力增长与技术进步两因素, 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及 其原因,在分析这一问题时,提出自然 增长率Gn。 所谓自然增长率是指人口增长和技术 进步所允许达到的长期最大增长率 。一 般有三种可能:第一,Gw>Gn,出现长 期停滞趋势。第二, Gw<Gn,出现长期 繁荣的趋势。第三,Gw=Gn,这表明社 会全部劳动力和生产设备在既定的技术 水平下得到充分利用。
(一)农业部门的性质
拉尼斯-费景汉理论假定农业部门不使用资本,而是以劳 动力和土地为主要投入要素进行生产。他们假想农业劳动 的总生产力曲线的形状如图5-4的OM曲线所示。 劳动力投 入在OQ以下时,边际生产力为正,一旦劳动力投入量超过 OQ,边际生产力便为零,即QP的劳动力对生产毫无贡献。 从这一意义出发,他们叫做剩余劳动力。图上S点右侧的劳 动力,其边际收入小于平均生产力,这部分劳动力总称为 过剩劳动力。在此,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即最低生存费, 其值为斜率PM/OP,称其为制度性固定工资水平。
(三)两个转换点 在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从OP减少到OQ之前,边 际生产力为零,平均农业剩余量等于制度性固 定工资,因此能保证向流入工业部门的人们提 供制度性固定工资和同等的粮食。拉尼斯-费 景汉把这一时期叫做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 。 图上的N点是边际生产力从零到正的分界点, 平均农业剩余量开始小于制度性固定工资,因 此,工业部门的人均粮食消费开始出现不足, 拉尼斯-费景汉称N点为粮食不足点,在未达到 R点时,边际生产力还是比制度性固定工资小, 因此劳动力无限供给仍然继续,这个时期为经 济发展的第二阶段。
(五)农工部门的相互关系
在图5-6(b)上,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流 出量AD,在达到粮食不足点之前的第一 阶段,劳动力供给工资是制度性固定工资, (CIW=AX/OA),在图5-6(a)上, CIW=OS,在从粮食不足点(图5-6(b) 的C点)到商品化点(图5-6(b)的R点) 的第二阶段,农业边际生产力为正,但比 CIW小,劳动力供给价格为CIW。但是, 因为农产品的相对价格由于粮食供给的不 足而上涨,所以用农产品评价的工业的实 际工资上涨。在图5-6(b)上,一旦农业 劳动力流出AP,进入第三阶段,来自农业 的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就由农业的边际生产 力决定,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拉尼斯-费景汉理论是用劳动力需求 曲线不变动来表示工业化程度的,而工业 化程度是由技术进步决定的。由此可以推 出,工业化成功的条件是高速增加工业劳 动力需求。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具体分析 1.劳动力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 2.资本(包括土地)在数量上的增加。 3.资源配置的改善。 4.规模的节约。
二、新古典学派的增长模型 (一)新古典经济模型的假定 1.假定有资本和劳动力两个生产要素,这 两个要素是能互相替换的,即能以可变 的比例组合。 2.假定在任何时候,劳动力和资本都可以 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生产要素的闲置。 3.假定经济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本和 劳动力都按照各自的边际生产力而分得 相应的产量。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划分 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中 属于生产要素投入量方面的有: 1.劳动力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 2.资本(包括土地)在数量上的增加; 属于生产要素生产率方面的有: 3.资源配置的改善; 4.规模的节约; 5.克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确定经济增长中来自于生产率的提高和来源 于投入量的增加占多大比重,以考察生产率的 提高(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 肯德里克用的是全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即 产量和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部要素投入量 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三大类 。 肯德里克也分析了影响生产率提高的因素, 主要有:无形投资(对研究、发展、教育、训 练的投资)的增加,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及其适 应经济变化的速度,技术革新的扩散程度,生 产规模的变动,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固有的质 量等。
(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 由哈罗德-多马模型出发,可以推论出下述 三点: 1.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Gw= sa/ Cr Gw是有保证的增长率,即能使投资者感到 满意并准备继续维持下去的产量增长率; sa为合意的储蓄率; Cr为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
2. 经济中短期波动的原因。经济中短期波 动的原因在于实际收入增长率不等于有 保证的增长率。如果实际的增长率不等 于有保证的增长率,经济中就会出现波 动。如果G<Gw,就意味着实际储蓄率 低于合意储蓄率,形成累积性的投资缩 减引起经济收缩;如果G>Gw,就意味 着实际投资率大于合意储蓄率,形成累 积性的经济扩张 。
(三)二元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增长率,劳动力 增长率,而且还取决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 以体现于物质资本之上,也可以体现于劳动者 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只要技术进步是正数,它 对经济增长总是有利的。 三、新剑桥增长模型 通过增加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减少 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来提高储蓄率。反之,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则可以 通过减少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增加工资 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来减少储蓄率。
左边指国民收入增长率减去劳动力增长率, 即平均每人的收 入增长率。 公式右端(ΔK/K- Δ L/L)指资本增长率减 去劳动力增长率,即平均每个工人使用的资本 的增长率。 如果把一定的经济增长率ΔY/Y作为目标, 要么控制劳动力 认输的增长率Δ L/L,要么提 高资本生产率,否则就只好降低平均每人的消 费水平。
(二)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和农业剩余的产 生 在制度性固定工资和同等的低工资水平 下,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输出大量的剩 余劳动力,只要农业人口不少于OQ,农 业总产量就不会改变。如果有QP的农业 劳动力流入工业部门,那么农业的边际 生产力便由零变为正,但直到R点,边际 生产力还是比制度性固定工资小。因此, 在农业部门人口还未减少到OS时,农业 部门依然在制度性固定工资水平下无限 制地向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
(四)工业部门的劳动力需求
如果在同一图上表示上述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现象,就出 现了高度为OP(CIW)的水平型劳动力供给工资曲线。相对 于工业的总产量OQP0L0,支付工资的部分为OPP0L0,产生的 利润是PQP0。通过利润的再投资,资本额增加,劳动力供给 函数移到M1的位置,其结果,吸收了农业部门更多的劳动力, 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农业部门的商品化点来临,工资就会随 着就业量的增大而上升。
二、拉尼斯-费景汉的二元理论 拉尼斯-费景汉(G.Ranis and J.Fei) 的二元理论是对刘易斯理论的改良精确 化。拉尼斯-费景汉的两部门概念由最低 生存费部门和资本主义部门构成(以下 分别简称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他 们指出,发展中经济的特征就在于广大 的农业与小而有希望的工业并存。农业 人口的增长率大,劳动力大量过剩。于 是那些过剩劳动力便从农村流向城市, 由此而引起的经济重心的移动——工业 化就是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