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
学时:32学分学分:2分
适用对象:资源环境科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左建主编,《地质地貌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
宋春青,邱维理,张振春主编,《地质学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杨景春,李有利,《地貌学原理》(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四号黑体、下同)
《地质地貌学》是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发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地貌学》是资源环境科学等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一门引入专业学习的课程。该课程重点地介绍了地球基本特性、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形成及特征,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过程及相应的沉积物和地貌、地质与地貌学和农业生产、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地质地貌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结合专业特点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从而为学生对环境地质、环境保护等专业课和实际工作中利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演化过程和主要大地构造学说;
2.在野外能够识别主要的矿物、岩石;
3.系统地掌握地貌学的基本理论;
4.弄清各种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及演化趋势;
5.在野外能够识别主要的地貌类型,掌握利用地貌形态判断环境演变的基本原理。
6.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学时分配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1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2 2第二章地壳的组成物质2 3第三章地质构造6 4第四章风化作用1 5第五章重力地貌1 6第六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2 7第七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地貌特征1 8第八章风的地质作用及地貌特征3 9第九章冰川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1 10第十章冻土地貌的形成及特征1 11第十一章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1 12第十二章自然旅游地学资源1 13第十三章土壤的形成与特征1 14第十四章植被对环境的影响1 15第十五章环境地质问题6 16第十六章“数字地球”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应用示范2
合计3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是学习后续各专业课必备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环境保护等专业课程打好一定的地学基础,同时也是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能否具备全面、良好的专业素质。
在教学中,运用传统的“启发式、参与式、提问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课程特点,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旅游式教学:通过积累长期教学经验,探索并实践了“旅游式”教学法。旅游是人类高层次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的需要。特殊的地质地貌构成了旅游资源。运用旅游式教学,学生在学习中“旅游”,在“旅游”中学习,实现“双赢”。
“四位一体”教学:由课堂授课、室内实验、野外实习及网络浏览“四位”构成教学体系,实现了室内外教学及网络教学的统一。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认知教学:学生通过矿物、岩石、构造标本及野外地貌的直观认识,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实践式教学:该课程包含了大量的课堂实验、校外实习,巩固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
五、教学内容
绪论
1.基本内容:
地质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地质地貌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地质地貌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掌握地质地貌学的研究方法。
3. 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树立地质与地貌学的“时空观”
地质与地貌学和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关系
重点:理解地质与地貌学的含义及其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4. 教学建议:
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地球的结构
第四节地壳及地质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地球大小、形状、磁场、温度及其地质意义;理解地球内部、外部圈层构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地质作用的含义及其分类。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外部圈层构造;地质作用的含义及其分类。
难点:四大圈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影响;地壳运动是内力地质作用的主导因素。4.教学建议:
第二章:地壳的组成物质
1. 基本内容:
第一节矿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矿物的分类和主要矿物
第三节矿物的识别和利用
第四节岩浆岩(火成岩)
第五节沉积岩
第六节变质岩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矿物的含义及其成因;了解矿物的分类;掌握矿物的认识方法及常见矿物的典型特征;理解三大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了解岩石的分类;掌握岩石的认识方法及常见岩石的典型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矿物的认识方法及常见矿物的典型特征;三大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岩石的认识方法及常见岩石的典型特征。
难点:解理产生的实质;矿物的晶体构造及其对矿物性质的影响;三大岩石的结构与构造特征;岩浆岩的生成环境与结构构造的关系。
4.教学建议:
第三章:地质构造
1. 基本内容:
第一节地壳运动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地层年代和岩层产状
第三节褶皱构造
第四节断裂构造
第五节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与特征
第六节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第七节地震
第八节地质构造与土壤、水土保持的关系
第九节地质图的阅读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地壳运动的一般特征;了解地质年代确定方法;理解地层含义及地质年代;掌握地壳运动及其对我国地质地貌产生的影响;理解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掌握各种地质构造特征及构造地貌;学会分析构造现象及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的关系。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壳运动及其对我国地质地貌产生的影响;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各种地质构造特征及构造地貌。
难点:各种构造现象的分析;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的关系。
4. 教学建议:
第四章:风化作用
1. 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