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真可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么进行朗读训练,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交给正确的朗读方法

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读。这是大纲对朗读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用普通话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和做到“四个不”(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这是朗读的重要环节。因此预习课文时必须字字入目,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去理解。由于学生的资质不同,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有些同学总把声母“zh、ch、sh”读成“z、c、s”,把“j、q、x"又读成“z、c、s”把前韵母“an”读成后韵母“ang”把后韵母“eng”读成前韵母“en”把“in”又读成“ing”到最后都分不出哪个是“x”,哪个是“c”,哪个是“s”,哪个是“sh”,哪个是“eng”哪个“en”这样的混乱根本达不到正确地读的要求,更谈不上流利,有感朗地读。在教学中我就先把这些声母发音的部位告诉学生,然后做示范,最后一遍一遍地教,让他们一遍一遍地读。通过耐心的教导和严格的训练,他们能正确地读课文,这为朗读课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其次是流利地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对一些难读或学生不易把握的句子,老师要做好示范,指导学生,做到不多字、漏字、不唱读等等、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时爱一字一拍拖拉调地唱读,有时只注意读准字音,而忽略词和词、词与句之间的联系。所以在讲读低年级的课文时可让学生自行拿出铅笔试着划出词,再进行朗读。各种标点符号都有着不同的读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最后是有感情地读。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使学生知道停顿、轻重、语气等在朗读中的变化,培养学生朗读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耀的句子,读得音调略高;表示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小稻秧脱险记》,杂草威胁小道秧交出营养时,一群杂草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气势汹汹”显示了杂草非常凶,“嚷”说明声音很大,因此这句话不但要读得快而且声音较大有力。由于小道秧寡不敌众,营养都被蛮不讲理的杂草给抢了,“小道秧气得脸色腊黄,当场就病倒了”“病倒了”一词要读得轻一些。后来喷雾器大夫来了“一颗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警觉”一词表明杂草发觉情况有变,这个句子要读得惊讶和快些,。“我是喷雾器大夫。”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这要读得快些,语气要肯定。“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啦。”不一会儿,杂草纷纷倒了下去”从“有气无力”可以感受到杂草已经奄奄一息了,读时低沉些,缓慢些。小道秧获救后“高兴得跳起舞来”读这句时音调略高,这样才能读出小道秧获救后的高兴。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启发学生领悟情感,而且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激发朗读兴趣

(一)结合生活,激起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在教学中我经常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指导朗读,这样使学生由开始的“不想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的受教育者。如教学《拉萨的天空》一课时我采用的导语是质疑激趣法,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对天空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尽情地说)那么拉萨的天空和我们这里的天空一样吗?同学们想知道的话请打开课文,大声朗读,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这样通过老师的提问,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要去了解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又如教学《哪吒闹海》这一课时,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同学们所认识的大海是

怎样的?(学生作答)大海这么大,哪吒是用什么法宝闹海的?他又为什么要去闹海?结果又是怎样的?通过老师这样的抛砖引玉,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就会捧起书本津津有味地朗读课文,这样一来就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典型的情境,加上抑扬顿挫的朗读,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文中蕴含的情感,陶冶情操,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草原》一课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在朗读中,我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丽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感受出了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又感受到了热情友好的蒙古情操。有了这种体会,就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气氛渲染,唤起兴趣

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同时由于他们的阅历、认识理解能力的欠缺,有时学生即使能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但朗读中难以真切地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对此,在教学中我往往不作过多讲述,不作过多指点,而是通过情境创设,气氛渲染,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似见其景的心理图像,再让学生设身处地,朗读表达,其效果颇好。如:教学《二泉映月》4、5自然段我是这样指导朗读的——师:同学们,4、5两个自然段写得最美、最动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二胡曲深受我国人们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声盛誉。下面请听一听阿炳的《二泉映月》曲,我想大家一定也会感受到阿炳一生的不平凡。听过之后,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有感情。(老师放《二泉映月》,学生静静地听着。)师:多优美的曲子!大家听过之后,一定会把4、5两个自然段读得声情并茂。(生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读得很有感情。)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感情很投入。我都被你们有声有色的朗读陶醉了。试想,对于《二泉映月》产生的美妙想像仅靠语言的点拨,学生朗读是难以到位的,而以美妙的音乐渲染气氛,听其乐,见其景,生其情,学生朗读课文就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稳定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便能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特别是克服了许多困难之后,获得的成功,其喜悦之情更是难以表达。利用这种心理状态进行朗读训练,收到的效果是你无法想象。如《二泉映月》中有这么一句话:“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对于这句话,表现了阿炳对音乐和生活的爱,因此朗读时要注意词语的重音、低音和语气的快慢。在教学中,有一位平时不爱举手的中下生举了手,我就让他来尝试,结果没能读出感情,他自已觉得很不好意思,我忙鼓励他,并让其他同学给于指导:“久久地”要用重拖音。“动人心弦”“告诉”“而又”、“他爱”、这些词要读重音,“舒缓”、“恬静”可读得稍低一些,“回响”“起伏”“一生”可读得稍慢,“美丽富饶的”“惠山的”“支撑他度过苦难”要读得稍快些。在同学的指导下,那位同学再次站起来朗读,当他刚读完,教室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我也给予他肯定的点评,他会心的一笑。从此以后这位学生经常举手,成绩也提高了。可见老师在指导朗读时对中下生和差生要多鼓励,并实事求是加以分析开导,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稳定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者范读引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那么要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认为教师的范读引读很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读不到位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而且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如教学《水》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是以读代讲的方法,我先对难读的语句、段落进行范读,再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一句,学生朗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字“渴望”,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锁”,这一句话说明了家乡是多么的缺水,水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珍贵。这就要求教师先范读,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好这句话。这样学生就进入了文中的情境,体会到水的珍贵,今后要珍惜水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