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营水稻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地水稻良种繁育与示范推广
项目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长营种业有限公司
二00八年一月
《寒地水稻良种繁育与示范推广》是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的实施为可以引领改进水稻优良品种生产模式,整合市场,提高水稻生产良种化率,为水稻优质、稳产、高产奠定基础,也为我市水稻产业化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逐步实现以农产品产业化链条带动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建设以生产发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项目计划三年完成,在改造建设优质水稻良种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加强寒地水稻良种繁育,扩大良种种植面积;建设优质米加工厂,回收优质稻谷,形成供种、生产、定单收购、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建设5000亩良种繁育基地,每年可扩繁五优稻3号、垦稻12号、龙稻7号、龙稻3号和北稻2号等优良寒地水稻品种275万公斤。可以为第一、二积温带的140万亩水田提供良种。
二00八年的工作任务为提供100万公斤优良寒地水稻品种,可以为第二积温带的50万亩水田提供良种。
一、项目主要推广技术内容
繁育五优稻3号、垦稻12号、龙稻7号、龙稻3号和北稻2号等优良寒地水稻品种,为第一、二积温带的水田提供良种。
五优稻3号:生育日数为130~132天,主茎13叶,活动积温2500度左右,株高95厘米,穗长17.5~19.5厘米,平均97粒/穗,千粒重26.0克,活杆成熟,分蘖力强,耐寒,抗病性强,抗倒伏,公顷产量7500~
8500公斤,适合第一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垦稻12号:生育日数为130天,主茎13叶,活动积温2480度左右,株高90厘米,穗长17.2~19.0厘米,平均90粒/穗,千粒重26.2克,活杆成熟,分蘖力强,耐寒,抗病性强,抗倒伏,公顷产量7500~8500公斤,适合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龙稻7号:生育日数为132天,活动积温2550度左右,主茎13叶,株高96厘米,穗长18.0厘米,平均90粒/穗,千粒重26.5克,长粒型,分蘖力强,耐寒,抗病性强,抗倒伏,公顷产量8000~9000公斤,适合第一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龙稻3号:生育日数为130天,活动积温2500度左右,主茎13叶,株高95厘米,穗长18.0厘米,平均90粒/穗,千粒重26.0克,活杆成熟,分蘖力强,耐寒,抗病性强,抗倒伏,公顷产量7500~8500公斤,适合第二积温带种植。
北稻2号:生育日数为128天,活动积温2450度左右,主茎12叶,株高90厘米,穗长18.0~20.0厘米,平均95粒/穗,千粒重26.0克,活杆成熟,分蘖力强,耐寒,抗病性强,喜肥,公顷产量7500~8500公斤,适合第二积温带种植和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二、项目实施计划
1、项目实施地点:
项目实施地点为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长营村位于尚志市一面坡镇西部,距尚志市2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8°2'50'',北纬
45°5'45'';滨绥铁路、301国道和铺道在长营村附近穿过,交通便利;长营村总面积11679亩,其中,林地面积8874亩,耕地面积2745万亩(旱田1465亩,水田1280亩);计划租赁邻村水田3720亩,统一种植管理,形成标准的水稻良种生产基地5000亩。
2、项目实施流程:
良种繁育 示范种植 科技培训
良种推广 田间标准化管理 稻谷回购
加工包装 销 售
3、项目技术依托:
主要技术依托为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东北农业大学和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并聘请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李茂生研究员、东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金正勋、邱太权两位教授及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12位专家为技术总指导。
4、项目实施内容:
(1)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建设优质水稻良种生产基地5000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360亩,租用水田3600亩,整修灌水渠4000米,整修U形渠2200米,修建农田路10公里,购置整地等农用机械设备12台(套)。
(2)育苗设施建设:建设育苗塑料大棚3万平方米,购置育苗钵体盘1万个。
(3)检验设施建设:改建种子检验检测室160平方米,购置相关仪器设备28台(套),修建库房600平方米,购置种子烘干精选设备等3台(套)。
(4)基础培训:培训参与良种繁育生产农户9000人次。
5、项目实施管理措施:
建立领导机构,保证项目实现预期指标,保障项目有序进行。
建立项目主持人负责制,项目的副主持人和执行人各负其责,并将项目的任务进行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将项目的试验、示范的技术内容落实到具体人,将示范区建设、辐射区带动等落实到县;每年进行相关检查,对不称职人员进行及时撤换。
多方筹集资金,通过技术示范,用直观、真实的现场带动农户正确投入农业生产成本,引导农户的生产资金流向先进技术的实施方面。
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项管理,指定专业财务人员负责,严格执行农业部、黑龙江省有关项目建设投资核算办法,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实行报帐制,以发挥资金的有效作用。
本着“双增双节”的原则,遵循预算程序,严格按着确定的项目、内容、规模、额度,专款专用,避免超计划、超标准、超规模和无效投
资。
切实加强项目资金使用和物资采购等方面的检查和审计工作,堵塞一切漏洞,杜绝挪用、串项以及其它违反财经纪律现象发生,切实把全部投资足额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