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物在皮肤科的应用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胺
组胺是经典的致痒介质,皮内注射组 胺引起瘙痒并伴有充血、风团、红斑三联 反应,即荨(qian)麻疹症状。用抗组胺药通 常能减轻瘙痒,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组胺, 引起的反应降低,即脱敏现象。
5-羟色胺
人的血小板中含5-羟色胺,当血小板 聚集时释放。5-羟色胺皮内注射引起的瘙 痒较组胺弱,但与前列腺素混合应用时瘙 痒强烈。
(1) 原2、发性代皮谢肤淀性粉样疾变病瘙痒的:瘙是由痒于淀机粉制样蛋白沉
积于真皮乳头,刺激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及其周围而引 起剧烈瘙痒。
(2)糖尿病瘙痒:是糖尿病病人的皮肤中糖含量高于 正常人,而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同时由于多尿使体内 水分大量丢失,致使皮肤干燥而致痒。
(3)皮肤卟啉病瘙痒:卟啉是人体一种内源性光敏物, 有吸收波长为400nm左右的光谱的能力,所以卟啉病 的患者对波长400nm左右最敏感。光能激发卟啉产生 光动力作用和氧存在下形成单线态氧和过氧化物等自 由基,导致炎症介质如组胺和缓激肽的释放产生炎症 性光感性皮损而导致皮肤瘙痒。
鸦片样肽
(1)鸦片样物质的外周作用
吗啡是组胺释放剂,皮内注射吗啡可引 起皮肤瘙痒和充血、风团、红斑。内源性鸦 片样肽如脑啡肽和β-内啡肽皮内注射也可引 起风团和红斑。
(2)鸦片样物质的中枢作用
注射少量鸦片样物质于脊髓腔或硬膜外 能减轻疼痛,其副作用是瘙痒,它不局限于 痛觉缺乏阶段,还经常向面部特别是鼻孔传 播瘙痒,瘙痒部位没有红斑或风团,提示无 组胺释放。
(4)免疫抑制剂。主要对机体免疫功能具 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 应均有效,但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 性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器 官移植等。这类药源自文库主要有肾上腺皮质 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环磷 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由于其不 良反应较重,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中药类药。有甘草、五味子、麻黄、柴胡、 熊胆、辛荑、黄柏、黄连、苦参等。实验研究 表明,这些中药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作用抗过敏。
抗过敏药物在皮肤科的应用
瘙痒原因
[几个有关的概念]
一、介质 贮存于细胞内或体液内的非活性物质
或属于酶的前驱物。免疫反应~介质激 活(释放)~效应细胞受体~生理反应 或组织损伤。
[几个有关的概念]
类症反应介质分为六类 • (一)生物胺:组胺、五羟色胺等。 • (二)蛋白酶类、多肽:激肽。 • (三)补体系统:包括多种血浆蛋白成分。 • (四)类脂质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等。 • (五)溶酶体酶 • (六)淋巴因子
5、妊娠瘙痒的机制
由于妊娠而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及免疫状 态发生变化,皮肤也随之产生一系列变化而 瘙痒。
抗过敏药物分类
• (1)抗组胺药物 •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 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还具有抗胆碱 能作用。
– 如扑尔敏、多虑平、赛庚啶、苯海拉明、异丙嗪等
•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 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 用
(6)其他。维生素C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 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保护人体组织细胞免受 自由基的破坏和损伤。辅酶Q10属自由基清除 剂,能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线粒体的过
氧化,从而保护细胞膜功能,减轻或避免
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稳定剂
• 曲尼司特
• 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释放化学介质、降低血 清中IgE水平、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减少外周血 嗜酸细胞绝对数
神经肽
在皮肤感觉神经中有神经肽,如:P物 质、神经激肽A、神经肽Y,这些肽在神经 细胞内形成,引起血管舒张和炎症。将P物 质和其他神经肽皮内注射,引起伴有风团 和潮红的瘙痒反应,即可推测神经肽引起 的瘙痒是有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所致。
淋巴因子
许多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或扁平台蘚, 其表皮和真皮上部有淋巴细胞集聚,即靠近 于痒受体。皮损处的淋巴细胞通过产生有 致痒能力的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直接作 用于痒受体或者引起其他细胞释放介质间 接作用于痒受体而引起瘙痒。
• 可调节胶原合成代谢过程、抑制生长因子释放--治疗瘢痕
• 酮替芬
• 兼有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和抑制过敏反应介质 释放作用
• 不得与口服降血糖药并用
抗白三烯药物
• 白三烯(1eukotriene。LT)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的代 谢产物,在体内有A4、B4、C4、D4和E4共5种形式
– 常用的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阿 司咪唑、依巴斯汀等。
•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也称为肥大 细胞稳定剂。这类药物主要有酮替芬、 曲尼斯特、色甘酸钠、色羟丙钠等。主 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
• (3)钙剂。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 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 解过敏症状。常用于治疗尊麻疹、湿疹、 接触性皮炎、血清病。
3、肾功能衰竭的瘙痒机制
慢性肾衰病人皮肤神经支配衰减,也可 能是神经病变的原因。尿毒症时由于皮肤神 经末端数量减少,皮肤表面含氮物质沉积引 起瘙痒。尿毒症时有尿素从汗液中析出,在 皮肤上形成结晶(尿毒症霜),刺激皮肤引 起瘙痒。
4、肝胆疾病的瘙痒机制
由于胆汁淤积或肝胆管阻塞,影响胆红 素的排泄而导致全身黄染,刺激皮肤引起瘙 痒。乙肝表面抗原和相应的抗体形成的免疫 复合物引起补体血症荨麻疹而致全身瘙痒。
几种瘙痒与全身性疾病
1、肿瘤瘙痒的发病机制 2、代谢性疾病的瘙痒机制 3、肾功能衰竭的瘙痒机制 4、肝胆疾病的瘙痒机制 5、妊娠瘙痒的机制
1、肿瘤瘙痒的发病机制
肿瘤所引起的瘙痒可能是肿瘤细胞或细 胞碎屑引起的免疫反应,也可能是自身免疫 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细胞溶解而释放致痒物质。 脑部的肿瘤引起的瘙痒可能是瘙痒中枢去抑 制所致,肿瘤切除后,症状缓解。(何杰金 病、蕈xun样肉样肿)
• LT是众多炎症反应的最终直接效应物质,但在不同的疾病和不同 的组织细胞,它们所发挥的生物学活性却相去甚远.这与其受体 的分布与功能有关。 主要包括收缩平滑肌、引起支气管收缩、增 加气道和黏膜分泌物,增加血管通透性。皮下注射LT可以引起风 团及潮红反应,表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活化,且其 引起风团的反应强度是组胺的10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