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中学数学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山东莱西第一中学王铭霞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能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还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灌输课本的知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吸收数学知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就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面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断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新教育理念和老教育理念相互交错,彼此干扰的局面,使教师无所适从。
(二)学生学习方面
新课改更加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课本都产生了极大的依赖,这就进一步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从单纯的“学会”转换为“会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时,笔者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直接“灌输”学生知识的教学模式,而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新知。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然后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一:同学们观察的棱柱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问题二: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各棱柱的不同点对不同棱柱进行分类呢?
问题三:请同学们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问题四: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呢?
问题五:棱柱的任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问题六: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课堂上,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他们自主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
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数学本身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门学科,其发展是源自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探索。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在课下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不但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充分激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数学中的黄金分割后,我让学生在课下去测量一下雕塑家、画家在设计塑像或人像时,是否按照0.618:1,设计下半身与身高的比例的呢?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利用黄金分割的实例,如舞台报幕员也决不是站在舞台中央报幕,而是站在舞台约0.618 的位置最好;摄影师取景时,特别重视0.618 的运用;建筑设计师设计窗框的宽与长的比越接近0.618 越好看,进入屋内的光线也最多……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注意过这些现象吗?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探究,不仅做到了学以致用,还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的教学改革,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深入理解教学改革的本质,抓住教学改革的契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真分析并改正当前数学教学中的弊端与不足,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董禄谈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
[2].杨才英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成才之路,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