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通史讲座3 当今世界文明的多元化 精品
[பைடு நூலகம்段特征]
十月革命打断了帝国主义链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两种社 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一战后到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 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 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
上 篇 专题纵横
必修系列
通史贯通
模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通史讲座之三——当今世界文明的多元化
栏
目 导 航
02
中 外 关 联
01
通 史 整 合
01
通 史 整 合 一、中国现代史 1.改革开放前:成功与失误相伴 [阶段特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了摆在中
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曲折的探索。这 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并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 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的历史时期。中共未对社会主
口普查办法》,决定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B)
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
C.为三大改造做准备 D.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解析:计划生育政策正式执行于 20世纪80年代而非建国之初,故A项错误;当
时的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在筹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进行全国人口
[具体表现] 政治 十月革命使俄国在人类历
史上首次成功建立了社会 主义政权,开辟了新的发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1讲 建通史
国民革 命时期
1924~ 1927年
孙中山将 三民主义 发展为新 三民主义
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 • 历史
阶段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毛泽东提 出“工农 武装割 据”;毛 泽东思想 开始形成 毛泽东思 想成为党 的指导思 想
三者关系
国民政府统治 时期,中国共 产党探寻“工 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道路, 在毛泽东思想 指引下,经过 抗日战争、解 放战争,中国 人民赢得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 的伟大胜利。 这一时期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 在夹缝中求生 存,在斗争中 求发展
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 • 历史
阶段 时间 政治领域 鸦片战争 和《南京 条约》; 第二次鸦 19世 片战争; 纪中 三元里人
经济领域 自然经济 解体;商 品输出; 洋务企业 出现;中 国民族资
文化领域
三者关系
列强入侵,一方面使中国
抵抗派, “师夷长 技以制 夷”;洋 务派, 社会沉沦,面对民族危机, 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技
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 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 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
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 • 历史
阶段
新民主 主义革 命的兴 起
“师夷长
技以自 强”“中
宗棠收复
新疆
饮、住宅
传入
体西用”
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 • 历史
通史体系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觉醒与探索是甲午战争后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主 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 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 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 济、文化的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时期。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 第1讲 2
[解析] 本题考查《东南保护约款》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东 南互保,又称东南自保,是中国清朝末年光绪朝庚子事变期间,中 国各地总督公然违背清朝政府的命令, 不向外国开战, 以保全自己 的行政区之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学教材没有讲述, 但却是大学 课程的必学内容。
[答案] B
(2)超越教材的片面观点(中学教科书中阐释片面、观点陈旧的 内容、学术热点等。) (2011· 全国新课标卷,28)1871 年 4 月,巴黎公社发布 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 下劳动者, 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 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 把劳动工具给 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2.重视大学课程知识及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 历史课程知识与历史主干知识的区别在于, 前者是针对高中阶 段尚未涉及, 但将来会是大学教学内容的部分历史现象及史学研究 方面的热点等。
(1)与大学课程重点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 (2011· 新课标全国卷,31)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 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 月 26 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 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 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 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
(2) 重大历史现象:历史现象说简单点就是历史本质的外在表 现,比如某一段历史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同研究历史所常说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看到的历史事件都是历史现象,这里所说 的历史现象多是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反 映出来的重大历史表现,高考命题一般是从历史结论、历史因果关 系角度进行考查。如 2017 年全国Ⅲ卷第 32 题对雅典民主政治中的 诸多宣誓现象的考查、 2016 年全国Ⅰ卷第 28 题对 19 世纪中期以后 中国市场上洋货日益增多现象的考查、2015 全国Ⅰ卷第 25 题对两 汉外戚干政现象的考查等。中国经济发展历程重大历史现象举例如 下: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018届《高考调研》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1-第6讲
答案 解析
A 本题考查 1954 年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个宪
法”是指 1954 年宪法。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由社会主义经济 性质所决定的,而 1954 年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还没完成,中 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故 A 项正确,C、D 两项错 误; B 项是 1954 年建立的,制定了这部宪法。
第10页
高考调研 ·二轮重点讲练 ·历史
经济文明 1. (2017· 海南 )如图是创作于 1950 年的宣传画《拖拉机》 , 该作品反映出 ( )
第11页
高考调研 ·二轮重点讲练 ·历史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第13页
高考调研 ·二轮重点讲练 ·历史
2. (2017· 课标全国 Ⅱ · 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
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 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 令; 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 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 年, 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 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 煤铁” 极多, “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 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 „„ 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 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 铁事宜” 。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第28页
高考调研 ·二轮重点讲练 ·历史
通 史 串 讲
第29页
高考调研 ·二轮重点讲练 ·历史
一、过渡时期 (1949-1956 年 )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1)民主政治建设:创建了人民代表大会 (1)恢复国民经济:土地改 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革、没收官僚资本,建立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具有临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等 时宪法性质的 《共同纲领》和 1954 年宪 (2) 制 定 过 渡 时 期总 路 线 法 和一五计划 毛泽东思 想 继续发展 ; 提 出 “ 双 百”方针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人教版:专题六 中国现代史
专题六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1949—1978年)一、考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文化大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间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二、知识构建三、阶段特征总体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1)政治: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立足国情,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系。
“文革”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2)经济:过渡时期,中国人民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进行“一五”计划建设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全面建设时期,中共八大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但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在经济建设中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劫难。
(3)社会生活: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生活水平总体较低。
与此同时,新中国的交通、通讯工具集大众传媒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服装呈现明显的时代特色。
(4)思想: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技术—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弹一星”使我国的科技和国防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在杂交水稻、计算机及生物科学方面也取得居世界前列的成就。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现代史部分总结优选PPT课件
1 要点知识定位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 1914~ 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945年 诞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主义诞生、
新经济政策、“斯 量子力学、相
大林模式”、1929 对论、印象主
~1933年资本主义 义绘画、现代
世界经济危机、罗 立体画派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 计算机研制工作,“两 弹一星”研制成功、人 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袁
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中 国民经济遭到严重 隆平杂交水稻、北京电
1966~ 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 破坏、周恩来调整 视台试播,“文化大革
1976年 复、中美关系正常化、 经济、邓小平全面 命”中教育、文艺都出
中日建交
20世纪
导弹危机、不结 列日涅夫改革、主要资本主 大规模普及,
60~70年代
盟运动兴起
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互联网产生
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 东欧剧变,苏联
由贸易区、欧盟和欧元 20世纪 解体,“冷战”
的诞生、区域集团化和 80年代至今 结束,和平与动
经济全球化、戈尔巴乔 荡并存
夫改革、世界贸易组织
整顿经济
现了曲折
1976~ 1978年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 粉碎“四人帮”,“文 化大革命”结束
党和国家的经济工 作在徘徊中前进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恢 复高考
2 跨模块结合点
1.1949年至1978年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间的联系 (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建设中国特色三大政治 制度,宪法建设等。政治建设为经济、外交、文化科教提供安定的环境。 (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政治建设,文化科技发展的前提。 (3)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为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提供良好 的外部环境。 (4)文化科教:“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 “双百”方针等政策为文化领域繁荣提供保障。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第1部分 模块3 通史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 精品
世界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
西方模式(英国) 所有制 所经历工业化 道路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 有制成分并存
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农庄(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表 政治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 现 文明 主选举制度等,构成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走上世界 舞台,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环境
(1)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 表 思想 现 文明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教育、 文艺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第三次科技 革命迅猛发展,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现代主义文学、 美术、 音乐得到 一定程度的发展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高度集中的计划 体制 经济体制
从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 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 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将政 机制的调节作用,限 特点 府干预与市场自发调节 制商品货币关系,用 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 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具有僵化性、封闭性
肯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 制的作用, 利用计划和市 场两种经济手段; 具有开 放性
[史实定位] 1.政治上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后世以借鉴,成为 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 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而缜密的法律, 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经济上 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为古希腊民主、罗马法的发展完善提供了经济基础和 社会条件。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模块02+高考命题研究1
建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文化及教育(现代教 育的发展)
思想
1.下表是 1845~ 1856年英国对上海的羽毛纱的输入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C ) A.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B.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C.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实业救国的探索初显成效
考查的知识点 农村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2016·丙
2015·Ⅰ 2015·Ⅱ
《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新名词 近代思想解放、清朝“新政”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北洋军阀的 统治 想的态度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遭到清政府 康有为的思想、清政府对维新思 禁毁
2014·Ⅰ
2014·Ⅱ
梁启超等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考查的知识点 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 洋务运动的军事企业 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来源的变化反映了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
年份·卷别 2016·甲 2016·丙 2015·Ⅰ 2015·Ⅱ 2014·Ⅰ
试题主干 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 运往伦敦生丝以曼彻斯特棉布包裹
上
篇
通史融合 高频突破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模块高考命题研究
一、中国近现代史高频考点突破——研高考、拓视野
1.近几年高考全国卷选择题,中国近现代史考点分布在: 28、29、30、31题
28题考查的知识点:
年份·卷别 2017·Ⅰ 2017·Ⅱ 2017·Ⅲ 2016·乙
试题主干
李鸿章奏准为开平煤矿减税的目的 1879年前后,福州船政局造船费用
2018届《精准高考》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23现代中国通史整合 课件(25张)
• 材料三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 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 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 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 则。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 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 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 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
• 3.思想:毛泽东思想继续完善发展,主要体现在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科教文化取得突出成就。 • 4.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确立,新中国外交走 上世界舞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 策的成熟;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
•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振与辉煌(1978年—至今)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政治:重建和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基层民主 选举制度;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积极落实 “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2.经济: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步确立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 深,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3.思想: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 科技、教育、文艺全面繁荣;思想开放、生活时尚、竞争 意识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流。 • 4.外交: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奉行不 结盟政策;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致力于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二轮专版复习三维课件: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第1步+一二轮衔接
一、中国近现代 史“政治线索” 回顾练 二、中国所现代 史“经济线索” 回顾练
三、中国近现代 史“文化线索” 回顾练
专题贯通(一)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返回
理清发展线索
返回
发展历程 《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①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甲午中日战争 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 (1894~1895年) 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②影响: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阻碍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内容:赔款本息合计 9.8亿两白银;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 (1900~1901年) 国驻兵保护;惩办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员;总理衙门改为 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②影响:巨额赔款加深了人民苦难;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大本 营,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返回
2.如图为1854年的一段公告,当时正值太平军威胁上海,清朝海关瘫痪。以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谨告在华美国商人:签名于此的金能亨副领事奉命告知在上海的 美国公民,他从美国驻华公使馆获得指令:鉴于目前的形势,只要清 国允许其他国家的船只自由出入港口而无需交纳海关税,那么,美国 船只也只需在出发港提交文件,而无需出具清国的海关结关证明。 A.美国此举进一步损害中国关税主权 B.清政府授予列强进出口免税特权 C.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返回
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
从 纵 向 上 理 清 历 史 发 展 线 索
专题贯通(一)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专题贯通(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贯通(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 专题贯通(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 外交成就 专题贯通(五)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专题贯通(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现 代中国的科教与文艺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通史融会贯通(二)
(三)“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 1.林则徐、魏源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著《海 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 步。 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并以此为指导掀起了洋务运动,但仍然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的 层次上。
从横向上 把 脉 历 史 相 互 联 系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阶段特征] 1.历史时期:1840~1895年。 2.特征概述: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 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 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 征体现最明显。
[史实定位] (一)列强侵华加剧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 1.深重的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 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 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 理人。 2.义和团运动 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 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3.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剧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 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 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此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先后进 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与生活 1.外国资本入侵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 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并发展;中华民国的建立极大鼓舞了民 族资产阶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社会生活的变迁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 化方向发展,近代中国的交通、通讯事业也已起步。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3 板块总结提升3
解析:选 D。据材料“1955 年,中国与印尼签署了两国间《关 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 ,条约规定华侨放弃中国国籍”,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干涉内政,故 D 正确。新中国参加万隆会议,与双重国籍问题没有直接联系,故 A 排除。1955 年中国没有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故 B 错误。C 项不符合中国外交的目的故排除。
3.思想文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 的社会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科技、 教 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 貌的主要特色。
[即时训练] 1.(2017· 西工大附中适应训练)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外交主要 涉及政治领域,但进入 80 年代,双方签订经贸协定,互办贸易展 览会,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这主要适应了当时我国( A.经济体制的改革需要 C.全面进行拨乱反正 B.外交政策的调整 D.工作重心的转移 )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今)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 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新时 期,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 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外交领域成就突出, 为我国的社 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 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板块总结提升(三) 中国现代通史整合
通史分期概览
通史融会贯通
通史模拟训练
一、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 年)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1949~1978 年)是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曲折前进 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并 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以民主集中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文化大革命”期 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 新道德等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第6讲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点二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 主干知识排查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统治危机。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3.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C.倡导变法维新
解析
《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才
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
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
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
解析 答案
考向预测2 维新变法时期的“古为今用”
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同时期的谭嗣
2 热考重点深化
1.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 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 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2)表现 ①第一次高潮: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 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②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 的兴办,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 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资产阶级
建设新文化 救亡图存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8讲 精品
目的
维护国家独立,巩固新 生的民主政权;打破封 锁、孤立,恢复发展经 济;加强国防安全
20世纪 50年代
两极格局对峙;②以美国
“一边倒” 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
孤立、封锁;③中国需要
和平的建设环境
20世纪
①朝鲜战争后美国利用台湾
50年代 “一大片”,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中苏 中期至 反对美苏争 关系恶化,外交环境恶化; 60年代 霸 末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更多 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
解析 答案
3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22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不足 例题 (2010· 课标全国卷,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
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 年中苏
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
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
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解析 答案
考向预测1 中美关系的改善对冷战格局的冲击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开始向正常化的方向发展。苏联领导人认为, 中国真的是想要进攻自己,所以苏联停止了一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计划,一切的财政都为了巩固国防。材料表明中美关系的改善
A.是不同意识形态相互对立的结果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是引起冷战格局瓦解的原因之一 √
D.有助于苏联的经济发展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7讲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 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 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造成民主与法制的践 踏。
(1)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3) 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真题例证1 新中国成立前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3· 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 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 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 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四、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
1.成就: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
案,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
层民主建设,建立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2.意义:维护了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政
治保障,提高了公民的民主法律意识。
真题例证2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2· 江苏单科, 10)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4讲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2.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进的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
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对中国而言,客观上推动
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最主要的,我们应看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和落后的根源。
真题例证1 鸦片战争时清政府的外交观念
(2014· 江苏单科,5)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
真题例证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
(2015· 江苏单科,2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
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 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 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 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 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 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 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
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
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