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完

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完
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完

编制单位: 编制人:编制日期: 质

缺陷处

目录

-、工程概况 (02)

二、............................................ 报验制度02

三、一般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法...................... 02-22

1钢筋缺陷分析及处理.......................... 02-03

2、混凝土缺陷分析及处理 ..................... 03-07

3、砌体质量缺陷分析及处理 ................... 07-10

4、墙抹灰缺陷分析及处理 ..................... 10-13

5、楼地面质量缺陷分析及处理 ................. 13-19

6、防水灰缺陷分析及处理 ..................... 19-20

7、涂料缺陷分析及处理 ....................... 20-21

一般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9#、10#楼建筑面积m2 ,11#楼建筑面积川,车库川,总计川。建筑高度:9#、10#楼士二,地上26F地下3F,高,标准层层高3m 11#楼士二,地上22F地下1F,高,标准层层高3m本工程士当于绝对标高,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

二、报验制度

施工中,对发现的一般质量缺陷汇报于监理及建设单位,经监理及建设单位现场实体考察,确认处理方案后方可进行缺陷处理工作,处理完毕后报请监理、建设单位到现场对处理结果进行验收。

三、一般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法

1、钢筋

(1)电渣压力焊接头偏移、夹渣等。

原因分析:(1) 焊接时上下钢筋未对中。(2) 焊接时药渣未摇均匀达到熔点后操作时压力不够。

处理措施: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大于1/10 钢筋直径,超过

2mn者,接头处弯折大于4时和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将其切除重焊。

(2)钢筋绑扎接头不规范:

原因分析:制作及安装时操作因素。

处理措施: 1. 检查已安装的钢筋构件,各种规格钢筋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如有不符之处,要及时加固处理,

或拆除后更换合格钢筋;如无法更换时改加电弧焊接方法。 2. 检查I 级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是否有弯钩,如没有弯钩,必须用

电弧焊补焊。 3. 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相互错开,绑扎接头的搭

接长度的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为: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如有超过以上规定必须设法错开。

(3) 柱墙钢筋错位:原因分析:砼浇筑时护筋不到位,定位筋为加设。处理措施: 1. 在楼、地面上弹柱模板位置线,发现钢筋凸出模板时须及时纠正; 2. 如偏位大于钢筋直径时,则要将上部竖钢

筋加直角弯钩到混凝土面,再将偏位钢筋纠正后焊牢,严格督促施工。

2、混凝土

(1)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的空隙。

原因分析: 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 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浇灌上层混凝土。

处理措施:1.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 : 2或1 :水泥砂浆

抹平压实; 2. 较大蜂窝,凿去蜂窝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

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3. 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原因分析: 1. 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 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处理措施: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露。

原因分析:1.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 混凝土离析,

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 混凝

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

孔洞。 4. 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