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一种高级的知觉能力。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有助于中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更好地认识世界。
一、观察和观察力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过程包含积极的思维活动、稳定的有意注意,并借助过去经验来组织知觉,因而观察是一种系统的、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它不只是单纯的知觉问题,而是包含着理解、思考以及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人的多种感知觉的综合。观察力最可贵的品质是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表面上貌似无关的东西中发现相似点或因果关系。人们在观察力的发展水平上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凡是在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物,如科学家、发明家、教育家、作家和画家等,他们的观察力发展水平都比平常人高。人们的观察力还在类型上有个别差异,如有的人视觉敏锐、有的人听觉敏锐、有的人嗅觉和味觉观察敏锐等。这种类型上的差异,并不影响他们都有可能成为观察力高度发展的人。
二、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婴儿对事物的知觉是不随意的或随意性较低,其观察的对象多半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性所引起的,缺乏目的性,更没有计划性,感知过程的理解也受到认识的局限,是低水平的。小学生观察活动中表现出知觉因素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明显影响,同时也有较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而中学生由于心理活动的目的性快速地发展,做事情的计划性增强,思维水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观察力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具体表现为:
1.目的性强。初中生的观察常常是在成人的要求下进行的,观察的任务和计划也是在成人的帮助下完成的。高中生则不同,他们的自觉性增强,常常自觉确定目的,主动积极地制定观察计划,长时间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有意识地克服困难,并不断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观察行为。
2.准确迅速。初中生已经能够尽量在观察中做到观察不遗漏主要细节,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微小差别,能快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表面现象中发现隐藏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还有限,发展还不稳定,因教育不同,个体差异很大。高中生绝大多数都能在观察活动中全面而细致地观察事物的细节,并能把这些细节和整体联系起来,深入理解对象的本质特征,也能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叙述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3.长期坚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意志力发展表现在观察上,是他们能坚持不懈地完成观察的任务。其中,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排除干扰,这对于年龄小的儿童是办不到的。这种坚持性不仅与中学生的意志有关,还与中学生在观察中勤于思考、注意力集中有关。
4.正确理解。观察是思维的知觉,观察的目的不仅是要了解事物的表面特征,更主要的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内部联系。所以,不同的理解力便决定了观察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观察的快慢。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其一般思维能力已和成人相差无几,已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分析综合和抽象概况能力也比较强,在观察中一般善于发现本质特征并具有概括性。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观察理解具有局限性。
三、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根据青少年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主要包括:
1.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活动是观察力发展的基础。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可以向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难易不等的观察训练要求。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让中年级学生观察比较熟悉的、特点比较明显的人和事物,写简单的观察日记。让高年级学生观察特点不外露、需要仔细钻研的人和事物,写比较复杂的观察日记或记叙文。或者训练中学生学会对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对人、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就会逐步地发展起来。
2.明确观察任务。观察的效果决定于观察任务明确到何种程度。观察的任务越明确,观察者对知觉对象的反映就越完整、越清晰,因而观察的效果就越好;反之,观察任务不明确,学生就会东看看,西望望,抓不住要领,得不到收获。比如,每个人都无数次地观察过天安门或它的图片,但如果请你说出城楼上的正面有多少根大立柱,多数人都说得不大准确。这是因为以前谁都没有给自己规定过这方面观察任务的缘故。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预先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地球上的五带)地图。在观察前,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说明所要观察的对象是地球五带的划分及其在地球上的大致位置,从而形成空间分布概念。如果教师不提前向学生讲明观察的对象,学生很难明确课程内容。又如,对月相的观察,要讲清观察时间,注意月相圆缺形状、升起方向等。学生知道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就会因目的明确而发挥主动性,不至于无所事事或观察后不知所云。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观察的敏锐性。
3.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兴趣可以通过郊游、参观、访问等多种途径来培养。例如,在郊游、参观访问的过程中,教师讲解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这就会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现象产生观察兴趣。
4.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时候,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观察前的知识准备越充分,观察的效果就越好;相反,观察效果一定不好。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中学生往往容易为对象中的强烈刺激或他们感兴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制定好观察计划,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计划,有系统、有步骤地观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辨多思。良好的观察品质是善于发现细小的但很有价值的事实。观察不等于消极的注视,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注意搜寻每一个细节,不要放过例外的情况,向他们提出问题并试图解答问题。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观察告一个阶段后要总结。总结时,学生可以检查观察的任务是否完成。总结的形式有书面的或口头的。通过总结不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能提高言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