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26: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冷战

(一)冷战的发生

1.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

(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以及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认为它的民主制度和自由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美国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2)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表现:

杜鲁门主义

出台概况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马歇尔计划

推行概况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二)德国的分裂

1.背景:纳粹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2.“柏林危机”:

(1)背景: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2)爆发: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

(3)结果:当时,苏联没有封锁空中通道,美、英通过空运向西柏林供应物资。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解除苏联对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留有余地。11个月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3.分裂:

(1)标志: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2)影响: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成立:

(1)背景: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

(2)成立: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磋商,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3)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2.华约成立:

(1)成立: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2)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3.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1.西欧经济的繁荣:

(1)时间:20世纪50—70年代。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2.欧洲共同体成立:

(1)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2)过程:

①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作用: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欧洲联盟成立:

(1)时间: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2)作用: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3)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日本的崛起:

(1)经济的发展:

①原因: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B.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C.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表现: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建立:

(1)美国:

①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

②20世纪50年代,美国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2)欧洲: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②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2.内容: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3.完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4.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5.局限性: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经互会建立:

(1)背景: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2)建立:随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