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四章 环境分析中的色谱法 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相为液体:Liquid–liquid Chromatography
• 流动相为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 气固(液固)色谱的固定相: 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颗粒。 固体吸附剂对试样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不同。
• 气液(液液)色谱的固定相: 由担体和固定液所组成。
• 1941年,他们提出了用气体代替流体做流动相的可能性,
发展了完整的气液色谱法之后,得到了1952年的诺贝尔化 学奖。
• 1957年,Golay发展了开管柱气相色谱。
•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高压泵和键合相固定相结合,出
现了高效液相色谱。 • 接着,出现了色谱法和其他检测技术的联用,例如GC-
MS、 GC-IR等。
导出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公式,作为柱效的评价指标。 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n 越大(塔板高度 H 越小 ) ,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 得色谱峰越窄。
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
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 质。
塔板理论的局限: 塔板高度H是一个抽象的物理量,对实验指导意义有限。 有些假设不合理,没有考虑纵向扩散对色谱分离的影响。 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 分配系数K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 分离。 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的实 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
结构上有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也有差异。因此
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 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有 长有短,按先后不同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 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 与检测。
三、色谱法的发展
•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T.swett命名自己发明的分离植物 色素的新方法为色谱法。 • 1931年,德国的Kuhn和Lederer重复了T.swett的实验,得 到很好的结果,色谱法因此得到很大的推广。 • 1940年,Martin和Synge提出了液液分配色谱法,又把塔 板的概念引入色谱法中,初步建立了塔板理论。
固定液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
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越大,出峰越慢; 试样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 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 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
某组分的K = 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
分配比k:又称为容量因子、容量比、分配容量,是指在 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平衡状态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量与 在流动相中的量之比值。 相比β:色谱柱内流动相和固定相体积之比,是柱型及 结构的重要特性。
n是峰相对展宽的量度
n是柱效的量度,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n是常数时,Y与tR成正比
n越大,表明组分在柱中达到的分配平衡次数越多,
对分离越有利,但还不能预言各组分有被分离的可能性。
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组分在死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
需引入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分配系数、分配比都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随柱温及柱压的变化而变化。分配比还与相比有关。
滞留因子: Rs=us/u
us: 组分在柱内的线速度 u: 流动相在柱内的线速度
滞留因子也可以用质量分数表示
假设色谱长度为L 则组分和流动相通过色谱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
由上各式可知
故k可有实验测得。
固定相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
保留指数(I):表示物质在固定相上的保留值行为。规定正 构烷烃的保留指数是其碳数的100倍,其它物质的保留指数在
实际色谱条件下测定。选取与被测物相邻的两种正构烷烃做
参照系,其中一种碳数为Z,另一种为Z+1,被测物的保留指 数由下式计算
3、关于分配平衡 分配系数K: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平衡状态下,组分在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不足之处:
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六、色谱相关术语
1、关于色谱峰
2、关于保留值 3、关于分配平衡
1、关于色谱峰
色谱图和色谱峰:若干物质通过色谱柱的流出曲线,在不同时间 上的浓度或响应的大小。 基线:在色谱操作条件下,没有被测组分通过鉴定器时,记录器 所记录的检测器噪声随时间变化图线称为基线。 峰面积:流出曲线(色谱峰)与基线构成之面积称峰面积。 峰高:由色谱峰的浓度极大点向时间座标引垂线与基线相交点间 的高度称为峰高。 色谱峰底宽W :由色谱峰的两边拐点做切线,与基线交点的距离 半峰高宽度W½ :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峰宽。也称为色谱峰半高宽 度 标准偏差: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峰底宽、半峰宽及标准偏差的关系:W= 4σ,Wh/2=2.354 σ
七、色谱分析法基本理论 • 研究理论的目的 解决色谱峰的分离问题 • 三个色谱基本理论问题 色谱热力学问题——发展高选择性色谱 色谱动力学问题——发展高效能色谱 分离条件的最解决的问题: 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影响分离及
柱效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柱效与分离度的评价指
固定相颗粒越小 dp↓ ,填充的越均匀, A↓ , H↓ ,柱效 n↑ 。 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峰较窄。
② B/u —分子扩散项 B=2γdg γ: 弯曲因子,填充柱色谱,γ<1。; dg: 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 s-1) 由于分子的纵向扩散造成的色谱峰展宽。由于试样组 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色谱柱的 很小的一段空间中,由于在塞子前后存在浓度梯度,因此 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引起色谱峰扩展。 (1) 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中的色谱法
第一节 色谱 (chromatography)
一、色谱法
茨维特: 俄国植物学家,主要从事植物色素的研究工作, 在1906年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色谱的概念。
茨维特的实验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 也就是试样中各组分在称之 为色谱分离柱中的两相间不
断进行着的分配过程。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 固定相;
标及其关系。
组分保留时间为何不同?色谱峰为何变宽?
• 组分保留时间: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控制; (组分和固定液的结构和性质)
• 色谱峰变宽: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控制;
(两相中的运动阻力,扩散)
1、色谱动力学理论 研究流出曲线展宽的本质及曲线形状变化的影响因素 (1)塔板理论 将色谱柱比作精馏塔,将连续的色谱分离过程分割成多次的 平衡过程的重复,通过概率理论的到流出曲线方程
(2)速率理论 运用流体分子规律研究色谱过程中产生色谱峰展 宽的因素,导出理论塔板高度与流动相线速度的关系, 揭示了影响塔板高度的动力学因素。
H=A+B/u+Cu
H:理论塔板高度,
u:载气的线速度(cm/s)
减小A、B、C三项可提高柱效;
存在着最佳流速; A、B、C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 A-涡流扩散项 A=2λdp λ: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
• 当t=tR,C=Cmax,峰高正比与进样C0,是峰高定量的理论基础 • n越大,σ越小, Cmax越大,即保留时间一定时,塔板数 越多,峰越高。 • n一定, Cmax反比于tR, tR越小, Cmax越大,保留时间小的组 分 高且窄。tR越大, Cmax越小,保留时间大的组分峰低且宽。
柱效参数: 由流出曲线方程导出
3、按分离原理分类
• 吸附色谱(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吸附剂对被分离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
• 分配色谱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
• 离子交换色谱(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势不同 • 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
保留体积(VR):从注射样品到色谱峰值出现时,通过色谱系
统的流动相的体积。用保留时间乘流动相线速度得到。 调整保留体积(V’R):用调整保留时间乘流动相线速度得到。
相对保留值(ri,s):以一种物质作为标准,而求出其他物质
的保留值对此标准物的比值,称为相对保留值。该值只与柱 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
过此固定相的流体(气体或 液体),称为流动相。
•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方法。 —它的特点是:有两相,一是固定相,一是流动 相,两相作相对运动。
• 将色谱法用于分析中,则称为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是一种分离、分析法。
二、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过固定相时, 就会与固定 相发生作用(力的作用)。由于混合物种各组分在性质和
固定液对试样中各组分的溶解能力的不同。 • 气固(液固)色谱的分离机理: 吸附与脱附的不断重复过程; • 气液(液液)色谱的分离机理: 两相间的反复多次分配过程。
2、按固定相形式分类 • 柱色谱 (Column Chromatography) 将固定相装在色谱柱内 • 纸色谱(Paper Chromatography) 用滤纸做固定相或固定相载体的色谱 • 薄层色谱(Thin Lay Chromatography) 固定相均匀涂在玻璃板或塑料板上
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
由不等路径造成的色谱峰展宽。由于柱填料粒径大 小不同,粒径分布范围不一致及填充的不均匀,形成宽
窄、长短不同的路径,因此流动相沿柱内各路径形成紊
乱的涡流运动,有些溶质分子沿较窄且直的粒径运行, 以较快的速度通过色谱柱,发生分子超前,反之,有些
分子发生滞后,从而使色谱峰发生扩散。
拖尾峰:前沿陡峭,后沿较平缓的不对称峰。 伸舌峰:前沿平缓,后沿较陡峭的不对称峰。 鬼峰、假峰:在谱图中出现的一种有规律的峰,规律性强, 间隔均匀,不易消除,并非由试样所产生的峰。 基线噪声:由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波动。
基线漂移:单方向的,固定斜率的基线变化。正漂移、负漂移。
谱带扩张:指试样组分在色谱柱内移动过程中谱带宽度增加的现象。
tR 2 tR 2 n理 5.54( ) 16( ) Y1 / 2 Wb
' ' tR t n有效 5.54( ) 2 16( R ) 2 Y1 / 2 Wb
H 有效
L n有效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塔板数。
塔板理论的贡献:
有助于形象的理论色谱的分离过程。
导出色谱流出曲线方程,符合高斯分布与实验现象相吻合
被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和在填料上渗透程度的不同
• 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y) 生物大分子和固定相表面存在特异性亲和力不同
4、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
• 淋洗法(elution method)
流动相与固定相的结合比样品与固定相的结合弱,分为等 度淋洗和梯度淋洗。是目前色谱中最普遍的方法。 • 臵换法(displacement method) 流动相与固定相的结合比样品与固定相的结合强。 • 前沿法(frontal method) 样品本身就是流动相,固定相上吸附或者溶解力最弱的最 先流出,后面的就是混合物了。
五、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
(2) 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 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 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毛细管电泳出现,此后得到长足的发 展,并不断出现新的模式。
四、色谱法的分类
1、按流动相状态分类 • 流动相为气体: 固定相为固体:Gas–solid Chromatography 固定相为液体:Gas–liquid Chromatography • 流动相为液体: 固定相为固体:Liquid–solid Chromatography
2、关于保留值
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停留时间的数值,通
常用时间或用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流动相的体积来表示。
死时间(tM):不被保留的样品通过色谱柱的时间。 保留时间(tR):样品注入到色谱峰顶出现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保留时间减去死时间等于调整保留时间
死体积(VM):不被保留的样品通过色谱柱所消耗的流动相的 体积。死时间与流动相线速度的乘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