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07-12-25] ·来源: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渝北区土壤肥料站李建平

摘要: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沼气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在沼气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部门扶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加大培训力度,严把建池质量关,保障建后沼气池正常运行等四个方面的建议。这对当前我区正在实施的沼气建设项目,极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沼气建设、生态环境、问题建议

2000年,农业部提出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几年来的推广实践证明,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把“大力普及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列为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

一、认识新形势下沼气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沼气项目的实施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农民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和自然规律的协调,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沼气项目的实施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牧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多、数量大。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既是宝贵的农业资源,又是严重的污染源。处理不好将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处理并利用农业废弃物,达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对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生产,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沼气项目的实施是开发农村,缓解农村能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可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不仅能为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而且能改善环境,增收节支,而且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有着较为现实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t4\y~ Q <

我区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农村沼气建设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经济能力支撑的建池户比较多。根据重庆市建设标准要求,沼气池建设必须与厕所、猪(牛)圈、厨房的改造相结合,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因此要求农户投入的资金量是比较大的。前几年渝北区沼气建设主要在经济状况好,交通方便的镇(街)和村社进行实施,而且有条件的农户基本都完成了“一池三改”建设任务。目前沼气池的推广已开始转向偏远、经济条件较差的镇(街)和村社。由于这部分地区农户的经济收入能力有限,要进行“一池三改”,除国家现行补助标准1000元外,据调查,还需投入1500元以上,这对一般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

(二)沼气综合利用工作基本停留在自发阶段。虽然各地在沼气的综合利用上作

了一些试验示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少地方对沼气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炊煮、照明)的单一利用上,在探索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系统的、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大多数地方没有进行正规的对比实验,缺乏有科学依据的原理和数据,尤其是在沼液喂猪、浸种、叶面喷洒杀虫等利用方式上,亟待农业技术部门和相关部门大力参与、立题立项,进行系统研究,否则难以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t4\y~<

(三)建材物资涨价,工程费用增加。近年来,由于钢材、砂石等建材物资上涨幅较大,如石子、河沙、水泥等等;据调查,今年新修一口沼气池,材料费又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40元左右,而且技工工资也随物价水平的提高相应提高,造成沼气池建设成本增加。现行的财政补助标准较之建设成本明显偏低,存在农户资金投入,沼气池建设的双重压力。同时部分地方农户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对沼气池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t4\y~

(四)沼气综合示范点投入不足。项目建设初期,我区重点在示范点建设上进行资金投入,由于项目组装较少,加之宣传力度有限,致使“好酒巷里香”,综合效应的辐射作用还不够理想。要完成“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建设任务,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有相关部门的配合,集中投入,不断丰富示范点建设内容,以形成合力,提高沼气建设的综合示范效应。

(五)技术培训亟待加强,人力、财力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整个区内从事能源工作的专业人员很少。业务水平也有待提高。各镇街的专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更少,理论水平也更低、实践经验不足,对当地沼气建设的指导与管理能力较弱,致使对技工建池中存在的质量隐患难以发现、排除。二是建池技工数量严重不足。我区已获得国家“沼气生产工”证书的技工90名,因各种原因而实际从事该工作的还不到40%,其技术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对于认真负责、口碑好的技工,建池农户争抢,反之,农户则不愿接受。技工数量不足,技能欠佳,已成为完成沼气建设任务的瓶颈之一。培训、轮训、复训大批合格技工的工作亟待加强,特别是当地乡土人才的培训显得尤为迫切。三是对农户的培训有待加强。建沼气农户普遍对科学管理和综合利用知识了解少,安全意识差,致使相当数量沼气池达不到最佳产气效果。目前,区里虽设有农村能源办事机构,但工作人员不足10人,镇(街)一级现在还没有专业的农村能源办事机构,

是由当地农业服务中心明确1—2人兼管此项工作,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和管理。沼气建设工作繁重,要建好一口沼气池,农技人员通常要跑上五趟以上,又缺乏相应的经费和条件。特别是今年,由于财政体制改革后,全区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由中央、市通过国债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扶贫资金等直接投入补助农户,没有任何工作经费可提取;多数镇(街)工作经费无法保证,农业部门为了开展好此项工作,不得不挤占其它经费来艰难维持运转。t4\y~

(六)后续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病废池数量逐步增多。由于体制不顺、资金不足、服务对象不集中等问题,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建池农户得不到快捷的有效服务,使部分已建池户不能正常使用,进而挫伤农户建池积极性,影响了沼气池建设的进度与推广应用。 t4\y~ Q <

三、对策与建议 t4\y~ Q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沼气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纽带,既能提供生活用能,又可提供优质肥料,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和领导应从建设小新农村的高度,把沼气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成立或调整充实各级沼气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协调关系,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区、镇(街)、村三级都应建立农村能源机构,明确性质、职能、职责,增加人员,以适应沼气工作的发展需要。

(二)部门扶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与沼气是基础设施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按照部门职责,对口帮扶方式,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目前农村沼气建设正从交通方便、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向边远山区、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发展,工作难度日益加大,建池工作经费亦需相应增加。一是要提高农户建池的补助标准。针对农户经济投入困难,在提高项目建设标准的同时,必须提高沼气池建设的财政补助水平。建议将“一池三改”的一池由现行补助标准1000元提高到1800 元。“三改”(改圈 300元/间,改厕 600元/座,改厨 300元/间),则由地方政府和农户共同分担,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户的自筹。二是各级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增加投入,改善工作条件,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