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沈云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如何判断“可疑”
“阳性”在理论上的概念是“存在”,然而在实践中, 因其受方法、灵敏度、精密度、种族、社会环境的 影响,所以具有相对性(5ng、2ng、0.5ng)

阈值附近理论上是个盲区,不易截然分为阴性和阳 性。国外厂家均要求对这部分可疑标本进行奇数次 复查,以次数多者为准(通常3次),但实际上是 难定的,只能判为可疑。美国联邦药品食品管理局 (FDA)规定阈值±0.05均判为可疑。我国临检中 心亦有阴、阳、可疑三种判断结果。我们目前的办 法是建议追踪观察。
6) 交叉反应物质 某些药物可导致非特异性吸附。 类地高辛、类AFP样物质等,是与靶抗原有交叉 反应的物质。在用多抗测定抗原时对测定结果 影响不大,但在用单克隆抗体测定抗原时,如 果交叉抗原决定簇正好是所用单克隆抗体相对 应的靶决定簇时,也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7) 标本中其它成分的影响 血清脂质过高、胆红 素、血红蛋白及血液粘度过大等,均对ELISA测 定结果有干扰作用。在报告单上注明标本的状 态是可取的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的 质量保证
沈云松
几个概念
� � � � � �
质量保证 室内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评价 准确度 偏差 精密度
室内质量控制

� �
一、测定前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的环 境、设施和设备 二、理想的测定试剂和方法 三、人员培训
统计学质量控制


一、室内质控样本的选择:基质效应, 浓度水平,稳定,无已知传染危险性, 靶值已定,容易获得,价格可以接受。 二、质控物浓度的选择:3SD>1也即2-4 倍cutoff值浓度作为室内质控管理体系, 另选择S/CO=1.5左右作为测定下限。
内源性物质
有人认为大约40%的人血清标本中含有非特异性干 扰物质,可以不同程度影响检测结果。常见的干扰 物质有:类风湿因子、补体、嗜异性抗体、嗜靶抗 原自身抗体、医源性诱导的抗鼠Ig(s)抗体、交 叉反应物质和其它物质等。
1) 类风湿因子 人血清中IgM、IgG 型类风湿因子 (RF)可以与ELISA系统中的扑获抗体及酶标 记二抗的FC段直接结合,从而导致假阳性。解 决该情况的办法是:(1)用 F(ab)2 替代完 整的 IgG;(2)标本用联有热变性(63℃, 10min)IgG的固相吸附剂处理(将热变性IgG加 入到标本稀释液中同样有效);(3)检测抗原 时,可以用2-巯基乙醇等加入到标本稀释液中, 使RF降解。
4) 标本凝集不全 在没有促凝剂和抗凝剂存在的 情况下,正常血液采集后1/2~2h开始凝固, 18~24h完全凝固。临床检验工作中,有时为了 争取时间快速检测,常在血液还未开始凝固时 即强行离心分离血清,此时的血清中仍残留部 分纤维蛋白原,在ELISA测定过程中可以形成肉 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块,易造成假阳性结果;这 类情况于次日复查时因血凝已完全,血清中不 在有纤维蛋白原存在,故复查结果变为阴性。 为避免上述干扰作用,解决的办法最好是血液 标本采集后必须使其充分凝固后再分离血清, 或标本采集时用带分离胶的采血管或于采血管 中加入适当的促凝剂。
综上所述,对临床检验ELISA测定中出现 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在考虑试剂因素和操 作因素之的外,更多应从标本因素方面进行分 析并应采取相应措施排除干扰作用,从而为临 床提供正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三、影响EIA重复性的因素
一、目视试剂盒的不准确性 阳性对照浓度太高(-、+之间反差 大)界于-、+之间飘忽不定致使忽-忽+ 若以临界值5ng/ml或2ng/ml做阳性 对照,目视分辨率不高,受主观影响大, 精密度不高,为Lab之大忌
3. 漏加酶标二抗、底物显色剂或作用时间不够, 作用温度不够等均可导致假阴性。 4. 试剂质量不佳,保存不当,超失效期了,运输 不当(温度、湿度、运期)蒸馏水质不纯。尤 为在不设阳、阴性对照的情况下,极易报出假 阴性。 5. 大批量样本的检测情况下,先加显色剂的孔呈 色较早,由于工作量大,观察结果时超过了时 间,或由于工作疏乎错过观察时间,这样对于 易褪色的反应造成假阴性,反之致假阳性。
ELISA测定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 �
七、读取吸光度 八、结果判定 九、结果报告及解释
乙肝标志物临床常见模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S + + — + — — — — —
抗 S — — — — — + + + —
e
+ — — — — — — — —
抗 e — + + — — + — — —
一、造成假阴性的原因
1.
2.
产试剂的厂家资金不足,设备落后,尤 为在人工包被的情况下,生物活性材料 不同于普通试剂。发生“漏包”现象或包 被的抗原(抗体)活性不足或失活。 漏加样品或加样量不足,(尤为在阈值 左右的)。ELISA 法只用微量样品,少 加或多加 1μl样品就会导致处于临界值 的标本忽阴忽阳,因此加样技术是关键。
二、造成假阳性的原因:
1. 吸附作用:自身免疫病(SLE、类风湿)患者的血清中 某些特殊组分,例如:IgG抗体,属抗抗体,也会对包被 板轻微吸附,因聚苯乙烯板对蛋白质吸附是非特异的, 致一些阴性标本显色。以HCV抗体检测为例:包被基因 工程抗原和合成肽成分,基因工程抗原多为融合蛋白。 个别标本中的IgG对融合蛋白轻微吸附,经反应而呈色。 因此间接ELISA法通过提高阈值的方法来排除非特异性 反应。国内外丙肝试剂盒的阈值一般在0.20~0.45之间。 Abbott公司定在0.32。事实上显色值在0.15±时,目视到 可见颜色了。即:间接ELISA法,由于方法学本身的限 制(不如双特异性的双抗夹心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阴 性标本的显色情况。不能一显色就判为阳性,否则就叫 假阳性。
抗c + + + + + + + — —
出现率 %
说明 急肝,慢性活动期,有传染性 慢性携带者,弱传染性 恢复期,弱传染性 急肝或慢性HBsAg携带者 急性窗口期或既往感染过 康复期 既往感染过,仍有免疫力 康复期,主动、被动免疫后 未感染过HBV
30+ 10+1010+10510+ 5+10+-
常见造成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
4) 嗜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胰岛 素等嗜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有时能与靶抗原结 合形成复合物,在ELISA方法中均可干扰抗原抗 体测定结果。为避免以上情况出现,解决的办 法是:测定前需用理化方法将其解离后再测定。
5) 医源性诱导的抗鼠Ig(s)抗体 临床开展的用 鼠源性CD3等单克隆抗体治疗,用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鼠源性抗体的影像诊断及靶向治疗等新技 术,均有可能使这些病人体内产生抗鼠抗体; 另外,被鼠等 齿类动物咬伤的病人体内也可以 产生抗鼠Ig(s)抗体。这些病人ELISA测定时 均可产生假阳性。解决的办法是:测定抗原 时,在标本中加入足量的正常鼠Ig(s),从而 克服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假阳性。
4、底物被污染(批或个别孔吸管头不洁净)或 底物受光照时间过久(加前5分钟现配,提前10分 钟从冰箱取出)是导致假阳性的常见原因。
5、实验操作时差的影响 定义:加入样品、试剂及混匀时间的差异称为操作时 差。 操作时差在每个试验中都存在,尤为手工操作更著, 对结果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Elisa常用项目,例如:乙肝两对半,多是成批检测。 从加第一个样本到最后一个样本,包括中间换吸管尖 的工作,需数十分钟;加试剂及混匀也同样存在着前 后的时间差异,致使抗原抗体反应和酶促反应时间上 的不一致,对竞争法模式的项目影响更大。若不注意 操作,时差会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5) 标本管中添加物质的影响 抗凝剂(如肝素, EDTA)、酶抑制剂(如NaN3可抑制ELISA系统中辣根 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快速分离血清的分离胶等均对 ELISA测定有一定干扰作用。
2、处于临界值的样品,加样量多了
3 、冲洗不当,邻近的强阳性标本的扩散污染。 洗涤不充分,样品中其它成分残留或酶残留
三、操作环节

� � � � �
1.样品数时多时少,加样时间与流程用 时长短不一,为手工法之缺陷 2.加样后未混匀 3.不同批号间的试剂不要混用(批间差) 4.试剂瓶盖张冠李戴 5.冒名顶替 6.保温的温度与时间、洗涤方法、显色 条件不一致



7.边缘效应致四角周边孔较中央孔为深 (受光不同) 8.污染(吸头、板、样本、试剂、震荡 溅出) 9.阈值附近时阴时阳,重复奇数次,以 偶数结果为准
2) 标本受细菌污染 因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辣 根过氧化酶,因此,被细菌污染的标本同溶血 标本一样,亦可产生非特异性显色而干扰测定 结果。
3) 标本保存不当 在冰箱中保存过久的标本,血 清中IgG可聚合成多聚体、AFP可形成二聚体, 在间接法ELISA测定中会导致本底过深、甚至造 成假阳性;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如一天以 上),有时抗原或抗体免疫活性减弱,亦可出 现假阴性。为克服上述干扰,ELISA测定的血清 标本宜为新鲜采集;如不能立即测定,5天内测 定的血清标本可存放于4℃,1周后测定的血清 标本应低温冻存;冻存后融解的标本,蛋白质 局部浓缩,分布不均,应充分混合后在测定, 但混匀时应轻柔,不要强烈振荡。
确立靶值、控制线
� �
一、OCV 二、Rபைடு நூலகம்V
失控分析


系统误差:22s ,41s ,10X 仪器、试剂 随机误差: 12s , 13s , R4s 操作中
EQA
操作客观 及时回报 符合要求 清楚明白
ELISA测定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 � � � �
一、临床标本的收集和处理 二、试剂准备 三、加血清样本及反应试剂 四、温育 五、洗板 六、显色
2) 补体 ELISA系统中固相一抗和标记二抗过程 中,抗体分子发生变构,其FC段的补体C1q分子 结合位点被暴露出来,使C1q可以将二者连接起 来,从而造成假阳性。解决的办法是:(1)用 EDTA稀释标本;(2)用53℃,10min加热血清 使C1q灭活。
3) 嗜异性抗体 人类血清中含有能与啮齿类动物 (如鼠等)Ig(s)结合的天然嗜异性抗体,可 将ELISA系统中一抗和二抗连接起来,也能造成 假阳性。解决的办法是:可在标本稀释液中加 入过量的动物Ig(s),但加入量不足或亚类不 同时无效。
使用酶标仪的优点是可以分段记录这部分可疑结 果,但解释起来颇费口舌。 国外第一次阳性报:Reactive 国外第二次阳性报:Repeat Reactive 国外第三次阳性报:Positive
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几种罕见模式

外源性物质

外源性物质常常是由于用于ELISA测定的 血标本的采集、 存等不当所致。如标本 溶血、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储存过久、 标本凝集不全和采血管中添加物等影响。
1) 标本溶血 由于各种人为原因引起的标本溶血, 均可因红细胞破坏溶解时释放出大量具有过氧 化物酶活性的血红蛋白,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 为标记的ELISA测定中会导致非特异性显色,干 扰测定结果。为克服上述干扰作用,标本采集 时必须注意避免溶血。
二、器具、仪器的因素
� �
� � �
1.酶标板——材质、厚度、划痕、水汽 2.加液器——准确性、精密度、定期校 正、吸管头之匹配 3.洗板机的必要性 4.酶标仪——光源 ——λ Range
� � � �


——A Range ——测A方式(单、双) ——线性 ——精密度(机械定位的重复性、持久性) CV<1% ——λ准确性(干涉滤光板的峰值λ和半带 宽)将影响TEST的灵敏度。错用对灵、精都有 影响 ——零漂(稳定性)ΔA≤0.005A/h ——分辨率(灵敏度)0.001A
6. 样品加Na2N3防腐抑制了酶活力 7. 目前多数厂家所提供的阳性对照为使阴、阳性分 明,采用高浓度、强阳性。这是造成假阴性的主 要原因。因此了解流行病学是重要的。重复性好、 灵敏度低的倾向应引起关注。有的试剂盒可漏掉 5%的阳性率。故建议:检测HBsAg时,2IU/ml、 1IU/ml的临界值血清是必须要做的。这是目视法 不准的主要所在,所以必须使用酶标仪来判读结 果。 8. 洗涤冲击力过大,洗涤液浸泡时间过久或洗涤次 数过多,可以导致假阴性,因此洗板机的配套是 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