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

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

小结
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HA 往往是由多种分离纯化方法联合完成的,单一的分离 纯化方法并不能达到很高的纯化程度,并且每种分离纯化方法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 如:在乙醇分离法中,乙醇用量是HA 溶液体积的2 倍,当用于大规模生产时 处理量非常大,进行乙醇分离的车间及设备要采取防爆措施,这势必增加了操作的 危险性和生产成本,因此尚需找到一个替代或减少乙醇用量的更好的方法。 又如:CPC、CTAB 等季铵盐用于直接沉淀发酵液,用量大,成本高,也容易 引起其它多糖和蛋白质的沉淀,影响产品纯度。 因此,只有根据制备目标选择适宜的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工艺过程进行优化, 才能获得高纯度、高分子量的HA。
微生物发酵法
生物发酵法具有产品不受原料资源限制、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等特点, 是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发酵法采用的菌种多为兽疫链球菌、马链球菌等, 基因工程菌发酵也见诸报道。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HA ,其产品的质量和数 量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菌种的选育,二是培养基的优选及发酵工艺的优 化,三是HA 的分离纯化。
壳聚糖分离利用壳聚糖带相反电荷的吸附作用将ha分离下来的方法纯化工艺季铵盐纯化酶解纯化过滤法纯化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凝胶过滤柱层析纯化季铵盐纯化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是一种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它能与黏多糖分子中的聚阴离子形成络合物此络合物在低浓度盐溶液中产生沉淀而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逐渐解离引起ha与cpc复合物解离所需的盐浓度远比其它黏多糖与cpc复合物解离所需浓度要低利用此性质可达到纯化ha的目的
预处理
预处理是在分离纯化前对发酵液进行灭酶、灭菌、除菌的工艺。 对于一些非透明质酸酶缺陷型菌株发酵所得的发酵液,通过预处理可以 杀灭透明质酸酶,减少HA 分子量的降低。 杀灭发酵液中的菌体通常加入杀菌剂,常用的杀菌剂包括三氯乙酸、氯 仿等。 通过有效除菌可以改善分离效果,使HA 分离得率提高,同时也可以去除 部分杂蛋白。

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生物活性物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不仅能促进植物根部的发育,还能促进植物的逆境耐受能力。

此外,它还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因此,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

一、透明质酸的组成透明质酸是一种多糖体,主要由半乳糖、糖类、半糖、芳香糖、醛糖、醇糖、交联糖、硫醇等组成。

其中,主要由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酰乙酸、林糖和半乳糖组成。

这些糖类结构形式不一,配体结构也不同,大体可分为普通糖和交联糖两大类。

二、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工艺1、液体色谱法采用液体色谱技术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透明质酸进行分离纯化。

液体色谱技术采用不同浓度的氯仿溶液,在不同梯度条件下沉淀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糖类。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从葡萄糖中有效地分离出半乳糖、糖类和半糖,而且可以分离出高纯度的交联糖的浓缩物。

2、层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纯化透明质酸的有效方法,主要采用不同溶剂和不同浓度的饱和醇溶液来分离纯化作物中的透明质酸。

在这种方法中,根据不同的溶解度,将葡萄糖、半乳糖、糖类和醇糖分为不同的层,再分别纯化。

3、反渗透膜法反渗透膜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透明质酸的方法。

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通过反渗透膜将葡萄糖、半乳糖、糖类和半糖分离出来,从而实现质量高的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

三、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工艺也得到了改善。

目前,液体色谱法、层析法和反渗透膜法是三种常用的分离纯化透明质酸的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在分离纯化透明质酸中都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但仍需要深入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精细化工领域。

发酵液中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方法

发酵液中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方法

发酵液中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方法摘要: 微生物发酵法是生产透明质酸的主要方法,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液中往往都含有蛋白质、核酸等杂质[1],分离纯化是发酵法制备高分子量、高纯度透明质酸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分离纯化。

只有高纯度的透明质酸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工业效用,但是分离纯化的方法却多种多样。

目前主要方法有过滤法、凝胶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等,而不同的方法又将导致操作、成本、和纯度的不同。

因此本文将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分析各种透明质酸分离纯化方法。

本文探讨了透明质酸发酵液的特性和分离纯化过程中工艺条件对透明质酸分子量和结构的影响[2],对预处理、分离、纯化各阶段的工艺方法进行了系统比较和分析[3],指出了透明质酸分离纯化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分离纯化研究的重点关键词:透明质酸;发酵液;分离纯化工艺一、透明质酸介绍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简称HA)又名玻璃酸,是一种由D-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为结构单元的酸性高分子粘多糖。

HA具有许多天然多糖共有的性质:呈白色,为无定形固体,无臭无味,有强吸湿性,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它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生物大分子保湿剂,用于眼科显微手术、关节炎治疗、高档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二、透明质酸的作用1、在临床医学方面(1)眼科由于透明质酸分子为高分子化合物,不具抗原性,不致敏,不发生免疫反应,无热原性,无色透明,无胶质渗透作用,具有高赫性和高弹性,理化性质稳定透明质酸可广泛的应用于滴眼液、干眼病的治疗、青光眼的手术、白内障的手术、泪道探通术和一些眼外伤手术[4]。

(2)骨科HA在骨科领域主要应用在关节疾病中。

[5]HA是构成关节软骨和滑液的主要成分,关节中的HA主要是由滑膜细胞及单核吞唆细胞合成[6]。

(4)药物透明质酸与甲壳素制成缓释、控释材料既具有透明质酸的豁膜薪附作用,同时有甲壳素的渗透促进效果[7,8]。

它们联合使用在体外试验中表现出缓释和促进药物吸收利用的特点[9,10,11]2、在化妆中的应用透明质酸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最多可以持水6L/g,因而是一种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

发酵液中分离提纯透明质酸

发酵液中分离提纯透明质酸

发酵液中分离提纯透明质酸摘要: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液中往往都含有蛋白质、核酸等杂质,因此需要分离纯化。

只有高纯度的透明质酸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工业效用,但是分离纯化的方法却多种多样。

目前主要方法有过滤法、凝胶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等,而不同的方法又将导致操作、成本、和纯度的不同。

因此本文将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分析各种透明质酸分离纯化方法。

关键词:透明质酸多糖发酵分离提纯过滤凝胶层析离子交换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简称HA)又名玻璃酸,是一种由D-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为结构单元的酸性高分子粘多糖。

HA 具有许多天然多糖共有的性质:呈白色,为无定形固体,无臭无味,有强吸湿性,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它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生物大分子保湿剂,用于眼科显微手术、关节炎治疗、高档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1]。

1 分离提纯透明质酸发酵法生产的HA具有分离精制容易,保湿性强,品质稳定,产量大等优点,目前已得到广泛使用,并已成为研究HA生产的主要方向。

由于微生物发酵液中提取的透明质酸粗品都含有菌体,杂蛋白、核酸等杂质,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

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工业上常用的发酵液中透明质酸的分离提纯的方法。

1.1 过滤法过滤法分离纯化发酵液中的HA是一种简单有效并可以规模化生产HA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以有效地除去菌体和杂蛋白,对分子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邓禹等[2]采用25g/L三氯乙酸灭活菌体并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以发酵液质量 1.2%的混合硅藻土为过滤助剂,过滤温度为60℃,pH为7.0的透明质酸发酵液预处理工艺,完全去除了透明质酸发酵液中的菌体和蛋白质等杂质。

采用这一工艺得到的成品透明质酸中葡萄糖醛酸含量达46.39%,蛋白质含量仅为0.047%,分子量为190万,提取收率为91.3%。

这种方法利用三氯乙酸灭活菌体并使蛋白质变性沉淀,然后以硅藻土作为过滤助剂吸附、截留蛋白质和菌体的透明质酸发酵液预处理方法。

关于透明质酸纯化分离的研究

关于透明质酸纯化分离的研究

关于透明质酸纯化分离的研究作者:杨洋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第12期摘要:透明质酸是具有良好保水性的物质,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化妆品级、食品级等不同等级透明质酸,可广泛应用于美容化妆领域、医药领域和保健品,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对此,本文对透明质酸纯化技术展开研究。

关键词:透明质酸;纯化技术;研究透明质酸又被称为玻璃酸,在动物的组织细胞中产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牛眼玻璃体首次分离透明质酸,其结构为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在医学领域、化妆品领域、石油化工领域等广泛应用。

透明质酸在提取过程中,主要采取纯化技术,能获得出纯度高及分子量大的透明质酸,对此,本文对透明质酸纯化技术展开分析。

1 透明质酸纯化特性自发酵液纯化分离透明质酸与动物体分离方式类似,但发酵液具有特性,能满足分离纯化工艺标准。

透明质酸发酵液结构相对复杂,多项相体系在固体及胶体物质中能有效压缩,被称为非牛顿液体。

发酵液悬浊物包括菌体及发酵产物透明质酸、杂蛋白等。

发酵液相对粘稠,将其与透明质酸快速分离较为困难,发酵菌体会产生透明质酸酶,导致透明质酸降解,分子量降低的情况下,透明质酸的价值也会降低,还需在分离纯化过程中适当稀释发酵液,实现灭菌及除菌处理。

2 透明质酸纯化技术2.1 季铵盐纯化技术该技术利用季铵盐及透明质酸处于低盐情况下转化为沉淀性化合物,通过发酵液进行纯化分离,并利用浓度较高的盐溶液进行分解,从而获得分子量较高的透明质酸。

部分研究中,通过微生物发酵液结合乙醇、季铵盐等对透明质酸进行提纯,此实验的最佳温度为30℃,pH值为7。

也有研究将青霉素作为原料,通过溴化十六烷获得透明质酸与其的沉淀物,使透明质酸进一步纯化,此方法获得的透明质酸蛋白质含量为0.168%。

在研究过程中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原料,在发酵液中提取透明质酸,在提取过程中,提取液需经过稀释,pH为6.5,CTAB添加量为12%,此种纯化工艺下,透明质酸的收获率为97%。

透明质酸制备工艺进展(1)(2) (1)

透明质酸制备工艺进展(1)(2) (1)

透明质酸制备工艺进展摘要透明质酸,又名玻璃酸,是一种独特的。

它是由线性大分子酸性粘多糖葡萄糖醛酸和N—乙酞氨基葡萄糖的双糖单位重复连接形成的。

透明质酸广泛分布于高等动物的细胞外基质、结缔组织和器官中。

透明质酸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在机体内显示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润滑关节,促进创伤愈合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HA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作为药物载体和组织工程材料,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学领域。

透明质酸还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是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保湿性最好的物质,被誉为最为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已作为化妆品及使用保健品中的保湿添加剂使用。

文章讨论了透明质酸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在医药、化妆品、保健食品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线性大分子酸性多糖;天然保湿因子;保湿添加剂;相溶性;可降解性Hyaluronic acid preparation processAbstractHyaluronic acid, also known as hyaluronic acid, is a unique. It is composed of linear macromolecular acid mucopolysaccharide glucuronic acid and N - acetyl glucosamine disaccharide repeating units are connected to form a. Hyaluronic aci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higher animal cells, extracellular matrix of connective tissues and organs. Hyaluronic acid with its uniqu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 vivo shows many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lubrication of joints, promote wound heal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medicine. HA and its derivatives have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has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can be used as drug delivery and 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biomedical field. Hyaluronic acid also has a special role in water retention, is the moisture of nature found in the best material, known as the most 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 ideal, as cosmetics and health care products in the use of moisturizing additiv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the prepar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and reviews its application in medicine, cosmetics, health food and other fields.Keywords:Linear macromolecules of acidic polysaccharides; 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 hydrating additives; miscibility; biodegradability目录引言 (1)第一章透明质酸的简介 (1)第二章透明质酸的制备及原理 (2)2.1组织提取法 (2)2.2微生物发酵法 (2)2.3人工合成法 (2)第三章透明质酸在实际中的应用 (3)3.1药物缓释体系中及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3)3.2使用保健品中的应用 (3)3.3化妆品中的应用 (3)第四章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4)结论 (4)参考文献 (6)谢辞 (7)引言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又名玻尿酸,是一种酸性黏多糖,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结缔组织中。

生物法制取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

生物法制取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
f l s Th s p p r r v e h r g e s o y l r n c a i , s e i l n s r i r e i g, e me t t n i d . i a e e i ws t e p o r s n h a u o i cd e p c a l o t an b e d n f r n a i e y o t c n l g s p r t n a d p rfc t n a d f r c s sf t r e e r h te d e h o o y, e a a i n u i a i , n o e a t u u e r s a c r n . o i o Ke r s y l r n c a i y wo d :h au o i cd;s r i r e ig;f r n t n t c n lg ;s p r t n a d p r f a i n ta n b e d n e me t i e h oo y e a a i n u i c to a o o i
透 明质酸 ( ylrnc c , A 又名 玻璃 酸 , H auo iA i H ) d 是一 种 由 Ⅳ一 酰氨 基 葡 萄糖 与 葡 萄 糖 醛 酸 为双 乙 糖单 位 聚 合 而 成 的 酸 性 黏 多 糖 。H 存 在 于 鸡 A 冠 、 带、 骨、 脐 软 皮肤 、 玻璃体 、 节润滑 液等 中, 眼 关 由于其 特有 的流变 学性 质 以及 较强 的保水 性 和润 滑性 , 已被广 泛应 用于 医药 、 妆 品和食 品领域 。 化
第 1卷 2
第2 期
上 海 应 用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然 科 学 版) 自
J OUR NALOF S HANGHAII TI NS TUTE C OFTE HN0L DGY( NATURAL S ENC CI E)

微生物来源的透明质酸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微生物来源的透明质酸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微生物来源的透明质酸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秦天礼;王能武;常亮;宋淑亮;吉爱国
【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
【年(卷),期】2013(029)009
【摘要】从噬尼古丁节杆菌的发酵液中初步分离纯化出透明质酸酶,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使用6000分子量的中空纤维膜将粗酶液超滤浓缩脱盐,冷冻干燥成粉末状,得到透明质酸酶;对粗酶液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测定粗酶液和纯化酶的活性.该透明质酸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从噬尼古丁节杆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透明质酸酶,其性质稳定、活性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易于分离纯化,为透明质酸酶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总页数】4页(P901-903,906)
【作者】秦天礼;王能武;常亮;宋淑亮;吉爱国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山东威海264209;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山东威海264209;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山东威海264209;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山东威海264209;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925+2
【相关文献】
1.微生物来源的透明质酸酶 [J], 王娜;郭学平;栾贻宏;石艳丽
2.微生物来源的透明质酸酶 [J], 王娜;郭学平;栾贻宏;石艳丽
3.人胎盘来源的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J], 邹黎明;徐军;罗阳;伊德林;曾艳;潘晓蔚;王嘉伦
4.海洋来源褐藻胶裂解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J], 韩伟;许鑫琦;叶秀云;林娟
5.中国黑白花优良种公牛精子透明质酸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透明质酸的研究现状综述

透明质酸的研究现状综述

透明质酸的研究现状综述宋磊;王腾飞【摘要】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简称HA)是由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胺为双糖单位交替连接而成的粘多糖物质。

本文论述了透明质酸的特性、应用、制备等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Hyaluronic acid(HA)is a linear polysaccharide chain composed of alternating glucuronic acid(GlcA) and N-acetylglucosamine(GlcNAc)moieties.In this paper,We described the current reasearch of hyaluronic acid in its production.In addition,the main problems in HA productionwere also discussed and the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research.Moreover,the prospect of this research was proposed.【期刊名称】《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26)002【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透明质酸;兽疫链球菌;发酵法【作者】宋磊;王腾飞【作者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353;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3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Abstract:Hyaluronic acid(HA)is a linear polysaccharide chain composed of alternating glucuronic acid(GlcA)and N-acetylglucosamine(GlcNAc)moieties.In this paper,We described the current reasearch of hyaluronic acid in its production.In addition,the main problems in HA produc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and the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research.Moreover,the prospect of this research was proposed.Key Words:hyaluronic acid;Streptococcuszooepidemicus;fermentation method透明质酸又名玻尿酸,是由(1-3)-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通过β-1,4和β-1,3糖苷键与(1-4)-O-β-D-葡萄糖醛酸反复交替连接而成粘性多糖物质[1]。

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王姜玲;冉维志【摘要】在透明质酸发现的早期,该材料在医学领域中主要用于皮下软组织充填,为透明质酸在临床上的应用开创了新的领域.但是,近十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大,包括医疗、化妆品、保健食品以及美容注射发面的应用,但不同的用途对HA的含量也有不同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近五年来有关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主要从透明质酸及其钠盐的结构和理化性质,透明质酸的制备,透明质酸的纯化,透明质酸的应用,不同交联剂的选择,以及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的发展前景等6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今后进行该方面研究的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37)006【总页数】2页(P117-118)【关键词】透明质酸;衍生物;交联剂【作者】王姜玲;冉维志【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4;O636.9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又称玻璃酸,是由N—乙酰胺基葡萄糖酸和D—葡萄糖醛酸二糖单位为基本结构单元构成的的高分子多聚糖[1]。

美国教授Karl Meyer及其助理于20世纪30代年中期首次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该物质,并为其命名,随后人类又分别在皮肤、软骨、关节滑液、眼玻璃体、鸡冠、鸡胚、血浆、动脉及静脉血管壁、淋巴系统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都提取到了HA,其中在新生儿的脐带、公鸡冠、关节滑液与眼玻璃体中的含量最高,在玻璃体、骨关节腔中,HA 几乎都以纯胶态的形式独立存在,而在人体其他部位的HA 常与各种蛋白纤维结合,并于多种粘多糖嵌合共存,以一种流体态存在。

1 透明质酸及其钠盐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研究进展在二十世纪50年代卡尔·迈耶实验室通过微观实验终得到了透明质酸的化学结构:其是先由D-葡萄糖醛酸二糖及N-乙酰胺基酸糖通过β-1,3-配糖键相连形成双糖单位,双糖单位之间再由β-1,4-配糖键相连的高分子的直链糖胺黏聚糖。

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透明质酸( hyaluronic acid,HA)是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水溶性多糖,它有着特殊的生物活性特点,是目前最有前景的生物活性聚合物之一,具有广泛的制药、医疗、农业、食品和个人护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透明质酸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高纯度的透明质酸产品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分离纯化是HA的高度纯化工艺的一部分。

HA的分离纯化具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主要包括抗凝剂提取法、膜分离法以及色谱分离技术等。

抗凝剂提取法是HA的传统分离纯化技术,其工艺程序主要包括:(1)对拆解物进行水解,以产生透明质酸;(2)把生产的HA水悬液与一定浓度的乙醇混合;(3)使用静电分离技术将水悬液和乙醇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分离开,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双相混合物;(4)收集上层的固态及溶解性HA混合物;(5)对质量进行检测,以确保含量符合要求。

膜分离技术是HA的传统分离纯化技术,其工艺程序主要包括:(1)将HA水悬液中的不同物质进行析出,以使得HA水悬液中的HA比例增加;(2)在分离室中建立压力差,将杂质融性物质吸附在膜表面,HA聚集在较大的反渗透浓缩面板对面;(3)一次通过膜表面大量收集HA,然后用冷冻离心分离技术对HA进行细化;(4)冷冻离心出液收集后经过评估,确定HA收集量。

色谱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纯化工艺,其工艺程序主要包括:(1)将带有粘性的HA水悬液通过柱式色谱柱,以产生不同导化物分子量的HA分子;(2)色谱柱通过流动梯度调节系统将不同导化物与HA分子分离;(3)使用HPLC检测仪测量纯度,以确定不同导化物的筛选分布;(4)使用高纯度组分进行纯化,最终得到所需组分。

以上是透明质酸分离纯化工艺的基本流程,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其中抗凝剂提取法和膜分离法是HA的传统分离纯化技术;色谱分离技术是一种分离纯化技术,其特点更加精细,纯度也更高。

根据特定应用的要求,利用这些分离纯化技术可以制备高品质和高性能的透明质酸产品。

透明质酸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透明质酸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单 , , 连海 2 熊雄 2 郭海霞 , 1南 通 学 学 ,川 眉62: 南 通 学 物 程 院四 成 l33 N . 交 大 药 院四 峨 lo2 交 大 生 工 学 ,川 都6o ;  ̄ 3( 西 42. 西 ol. N
通大学高教研究所 , 四川峨眉 64 0 ) 1 2 2
摘 要 透 明 t H a rn ai ,  ̄( y l o i c 简称 H , 国际上 公认 的一种 生物 大分 子保 湿 剂 , 用 于眼科 显 微 手 术 、 节 炎治 疗 、 档化 妆 u c d A)是 常 关 高 品 、 物添加 剂等 领域 。综 述 了 目前 国 内外对 透 明质酸 的化 学结构 、 食 理化 性质 以及 生产 方 法等 方面 的研 究进展 。 关 键词 透 明质酸 ; 提取 法 ; 酵 法 发 中图分类 号 Q 3 文 献标识 码 A 59 文章 编号 0 1— 6 l20 )10 100 5 7 6 1(0 7 l- 35 — 2
at rt , o mei n o d a di v s rh i c s t a d fo d t e .Re e r hprge si h mia tu t e, y ia ndc e c lp o risa d p o cinmeh fHA t i s c i s ac o r s nc e c lsrcur ph sc la h mia rpe e n rdu t to o t o d a h mea da ra r e iwe nt i pe. o n b o dweerve di hspa r
2 . 菌种 。 .1 2 目前所 用 菌种 主要有兽 疫链 球 菌 、 马疫 链球 菌 和类 马疫 链球 菌等 。 现有 的菌 种大 多数 都产生 透 明质酸 酶 , H A发 酵产率 低 。发酵 产率较 高 的菌种 一般 经诱 变得 到 , 诱 变 的方 法 为紫 外 线照 射或 诱 变 剂 处理 。 日本 专 利 报道 , 用 N G N 甲基 . 硝 基 . 硝基 胍 ) 变法 得 到 了不 产生 透 T(. N N亚 诱 明质 酸 酶的 菌株 。该 菌株 发酵 产率 为 6 矶 ,分 子 量 ≥2 . 7 × 1 0。而未 经诱 变的 原菌 种发酵 产率 仅 为 2 /, 子量 为 3 L分 g ×

透明质酸酶的研究进展_苏康

透明质酸酶的研究进展_苏康
蝎毒、蜜蜂毒液、虎头蜂毒液和胡蜂毒液中的 透明质酸酶是使人体产生 IgE 介导的致命过敏反应 的过敏原。毒液中透明质酸酶的结构分析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为毒液螫入人体产生病理学反应提供 治疗依据。
1.3 微生物透明质酸酶
透明质酸裂解酶是微生物致病过程中的毒力因 子,通常与宿主组织直接接触或使病菌逃过其防卫 机制。透明质酸裂解酶降解宿主基质中的透明质酸, 使得宿主易患气性坏疽、脑膜炎、滑膜炎、增生、肾炎、 霉浆菌症、牙周疾病、乳腺炎、肺炎、败血症、梅 毒及毒性休克综合症等病症[21-23]。宿主体内的高分 子量透明质酸参与免疫调节且具有抗炎活性,而微 生物产生的透明质酸裂解酶将其所含高分子量透明 质酸裂解成寡聚透明质酸,成为诱导炎症反应的因 子,在宿主体内为微生物的生长塑造环境。
众多毒液来源的透明质酸酶中关于蜜蜂毒液透 明质酸酶(Bee venom hyaluronidase,BVH)的研究
2014年第3期
苏康等 :透明质酸酶的研究进展
17
较早且较为深入,究其缘由是因为蜜蜂毒液中透明 质酸酶的含量相对较高。BVH 是首个经 cDNA 克隆 于大肠杆菌表达所得的真核生物来源的透明质酸酶, 是一种透明质酸 4-糖苷裂解酶(E.C.3.2.1.35),归属 于糖苷裂解酶 56 家族,作用终产物为四糖[13]。该 酶是由 349 个氨基酸组成的 40.746 kD 的糖蛋白,糖 含量在 7%,蛋白结构中有 4 个半胱氨酸构成的二硫 键和 3 个糖基化位点[14]。Markovic-Housley 等[15]将 BVH 与 HA 四聚体合成结晶,晶体分析显示蛋白进 行(β/α)7 折叠而非常规的(β/α)8 折叠,酶与 HA 结合位点位于保守氨基酸丰富的 C 末端,催化过程 中谷氨酸为质子给予体,HA 结构中的羧基基团为亲 核体。除蜜蜂外,来自于虎头蜂、黄蜂等其他蜂类 的透明质酸酶也有所研究。虎头蜂毒液中的透明质 酸酶经 cDNA 克隆序列测定 :含 331 个氨基酸,与 BVH 有 56% 的 序 列 相 似 性[16]。SDS-PAGE 以 及 质 谱分析鉴定到黄蜂 P.paulista 毒液中有 4 种不同分子 结构的透明质酸酶,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已将其中 含量最高的 Hyal III 进行测序,建构 3D 结构。Hyal III 含有 288 个氨基酸,分子量在 44.340,pI 9.50[17]

论文: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

论文: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

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摘要: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简称HA)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生物大分子保湿剂,用于眼科显微手术、关节炎治疗、高级化妆品等领域。

目前,透明质酸的生产方法逐渐由动物组织提取法转向微生物发酵法.。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培养条件选择pH6.5、摇速100次/分、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48小时,添加生产因子,透明质酸产量增加近一倍。

关键词: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培养条件,生产因子,影响微生物发酵的因素,透明质酸的应用前景透明质酸(HA)又称玻璃酸钠,由β–D葡萄糖醛酸和β–D–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双糖单位反复交替连接而成的高分子物质,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胞外酸性粘多糖,是构成皮肤真皮层的物质,广泛应用于脊椎动物的各种组织间质中。

自20世纪30年代Mayer首次从动物眼玻璃体中提取得到HA后,HA的生产和应用研究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

HA有独特的黏弹性和生理功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具有保水、润滑、调节渗透压等作用,可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毒性细胞、自由基等的侵袭,并可影响细胞增生、分化等。

因此,HA广泛用于骨科、眼科、妇科、外科手术后防粘连、整形美容及保健食品等领域。

近年的研究结果展示了HA有许多新的应用领域,并出现了新的衍生物,为开发HA的新用途奠定了基础。

1.目前HA的工业生产有两种方法:即提取法和发酵法。

提取法主要利用鸡冠、人脐带、牛眼的玻璃体等为原料,进行生产,而且组织必须是新鲜采集,这样不但动物组织来源困难,且价格昂贵,成本高,这给HA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发酵法生产HA,是利用链球菌将廉价的葡萄糖转化为HA,不依赖于动物器官,产量不受限制,成本也低,发酵液中的HA易于分离纯化,产品纯度高,但发酵法HA的产量不高。

为此,我们对发酵法制备HA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提高HA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1).透明质酸的动物组织提取方法:以公鸡鸡冠为原料、以黄牛眼睛为原料和以人脐带为原料提取透明质酸。

发酵液中透明质酸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

发酵液中透明质酸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

发酵液中透明质酸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作者:宋磊孟国庆郭燕风王传宝王宜磊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7年第03期摘要:本研究利用乙醇初步提取发酵液中透明质酸,确定最佳提取方案为乙醇体积分数60%,洗涤次数为两次。

然后,以透明质酸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根据Box-Behnken原理设计的响应面法优化透明质酸纯化工艺。

方差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表明,最佳纯化工艺为NaCl浓度45 g/L,温度55℃,pH值9.6,在此工艺条件下,透明质酸含量为93.71%。

本工艺所生产的透明质酸纯度較高,符合化妆品、医药行业标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透明质酸;发酵液;分离纯化;响应面中图分类号:TS218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3-0134-06AbstractIn this research, the hyaluronic acid was preliminarily extracted from fermentation broth using alcohol. The best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ethanol volume fraction of 60% and washing for two times. Using the content of hyaluronic acid as indicator,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hen the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based on Box-Behnken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carried out to optimize the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hyaluronic acid. Through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interaction, the optimal purification process was NaCl additive amount of 45 g/L, temperature of 55℃ and pH value of 9.6.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actual content of hyaluronic acid reached up to 93.71%. By this process, the content of hyaluronic acid was higher, which conformed to the stands of cosmetic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so it had extensive applicationvalue.KeywordsHyaluronic acid; Fermentation broth;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Response surface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高分子量的酸性黏多糖,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通过β-1,4和β-1,3糖苷键反复交替连接而成[1],由于其独特的流变学特性、黏弹性、保湿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透明质酸在化妆品、医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沈自慧(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烟台264005)摘要:综述了透明质酸的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介绍了透明质酸的生产工艺,对预处理、分离、纯化各阶段的工艺方法进行了系统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透明质酸;生产工艺;分离纯化Research progress 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hyaluronic acidSHEN Zi-hui(School of Life Sciences,Yantai University,Yantai 264005)Abstract: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hyaluronic acid have been reviewed. Techniques of production have also been introduced. Techniques in pretreatment,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stages have been analyzed systematically.Key words:hyaluronic acid; separation; purification透明质酸(玻璃酸)(Hyaluronic Acid,HA) 是一种由β-D-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基-D-氨基葡糖交替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线性多糖。

HA主要存在于鸡冠、软骨、脐带、皮肤、眼玻璃体、关节润滑液等中,由于其特有的保水性、润滑性和流变学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妆品等领域[1,2]。

1 透明质酸的生产工艺HA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一类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相比较见表1.表1提取法与发酵法生产HA的比较Tabl .The comparison of extraction method and fermentation method 项目提取法发酵法存在状态在原料中与蛋白质和其他多糖形成复合体,分离精制复杂在发酵液中游离存在,分离精制容易品质与产量取决于动物的品质和数量品质稳定,产量大分子量与保湿性<10×105Da, 保湿性差>15×105Da, 保湿性强价格高低应用范围较小广其中从动物组织提取的工艺已相当成熟,但迫于组织来源困难价格昂贵,且得到的动物生化产品存在病毒交叉感染的风险性,目前发酵法生产HA替代组织培养提取法已成为趋势。

尽管近年来发酵法生产HA发展迅速,但我国目前的HA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高分子量的药物级别HA更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急需解决提高HA产量和分子量的问题。

2 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分离纯化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纯度较高的HA,目前国内外一般以葡糖醛酸含量表示HA 的纯度,保健食品及化妆品级HA的葡糖醛酸含量为35%~45%,药用级为42%~48%[2]。

生物发酵法制得的药用级HA蛋白质含量不应大于0.1%(质量分数),细菌内毒素限量应小于1 EU/mg,溶血率应不大于5%[3]。

针对HA发酵液的特性,分离纯化方法很多在不同阶段所适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分离纯化工艺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流程:发酵液→预处理→分离(初步纯化)→纯化→干燥→成品2.1 发酵液的预处理HA发酵液粘稠,不易将HA与菌体快速有效地分离,而菌本身产生的透明质酸酶,会使HA降解,从而降低HA的分子量。

因此在从发酵液中提取HA之前,需要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使其中的透明质酸酶失活,防止HA分子量损失。

预处理是在分离纯化前对发酵液进行灭酶、灭菌、除菌的工艺。

2.1.1 灭酶史鹏等[4]采用两种预处理方式进行灭酶,热处理方式为发酵液在70 ℃下保温1 h,静置5 h;酸处理方式为发酵液用三氯乙酸调pH值至4.5,1 h后回调至6.0,静置5 h,其中酸处理能更有效的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

2.1.2 灭菌杀灭发酵液中的菌体通常加入杀菌剂,常用的杀菌剂包括三氯乙酸、氯仿等。

三氯乙酸可以溶解细胞上的脂类物质,使细胞破坏,从而起到灭菌和抑制酶活力的作用。

氯仿和三氯乙酸的作用类似,能够使HA逐渐从细胞膜上脱落[5],使蛋白质变性沉淀,并能渗入细胞膜,除去细菌内毒素等致炎物质,使HA产品安全性提高[6]。

采用加热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一般为75~80 ℃[7]。

2.1.3 除菌除菌的方法较多,邓禹等[8]采用25 g/L三氯乙酸灭活菌体并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以混合硅藻土为过滤助剂,再配以特定的后处理工艺,所得成品透明质酸中蛋白质含量仅为0.047%。

郭育涛等[5]采用发酵液中加入2倍体积的氯仿除菌体的方法,在28 ℃、pH值为7.0的条件下搅拌60 min,离心后,HA提取率达97.5%,纯度达97.3%。

盛瑞堂等[9]采用过滤法除去菌体,并发现使用硅藻土作吸附剂时的滤液浊度和终滤液HA收率优于活性炭。

过滤法除菌体是物理过程,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并且容易在工业化生产中应用。

2.2 分离纯化工艺2.2.1 过滤法过滤法纯化是一种简单有效并可以规模化生产HA的纯化方法,能有效去除菌体和杂蛋白,对分子量影响相对要小。

邓禹等[8]将发酵液经过前处理后,以发酵液质量 1.2%的混合硅藻土为过滤助剂,过滤温度为60 ℃,pH值为7.0,再配以酒精沉淀、气浮、酒精造粒的后处理工艺,得到的成品透明质酸中葡萄糖醛酸含量达46.39%,蛋白质含量仅为0.047%,相对分子质量为190万,提取收率为91.3%。

这种方法利用三氯乙酸灭活菌体并使蛋白质变性沉淀,然后以硅藻土作为过滤助剂吸附、截留蛋白质和菌体的透明质酸发酵液预处理方法。

2.2.2 乙醇沉淀法乙醇沉淀是分离各种多糖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使HA有效脱水、脱色,从而提高HA 产品品质[7]。

为了使HA完全沉淀,溶液中应有足够的离子强度,常加入浓度为1%左右的NaCl或NaAc以达到适宜的离子强度。

乙醇添加量一般为发酵液体积的2倍[5],如果乙醇添加量足够大,HA浓度低至0.1%也可沉淀完全[10]。

HA溶液具有较高的黏度,乙醇沉淀时如果HA浓度过高,沉淀趋向于糖浆状而难以分离;如果浓度过低,所需乙醇量偏大,不利于降低成本[6]。

预处理时由于发酵液黏度较高,离心或过滤前往往要对发酵液进行稀释,HA 常因稀释而浓度较低,直接采用乙醇沉淀会消耗大量乙醇,而浓缩可以减少乙醇用量。

盛瑞堂等[9]采用超滤法对过滤后的发酵液进行浓缩,使HA溶液体积减少了67.1%,相应的乙醇用量降低了67.1%。

在浓缩发酵液的同时,超滤还可以去除一些小分子杂蛋白,有利于后期的纯化。

盛瑞堂等[9]采用超滤除去杂蛋白总量的53.9%。

可见,在乙醇沉淀前采用膜技术进行浓缩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后期纯化。

2.2.3 酶解法加入蛋白酶能够使HA与蛋白质的络合状态解除,HA更多地游离于溶液中,使其易于纯化。

常用的蛋白酶有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链酶蛋白酶等,链酶蛋白酶对接近糖蛋白质链肽键上的作用效果优于木瓜蛋白酶,而胃蛋白酶的水解作用不够彻底,往往需要配以其它酶才能见效。

赵亚玲等[11]提出酶解结合氯仿去除蛋白质较氯仿单独作用时,透明质酸产量及纯度均有一定提高,再经氯代十六烷吡啶分级分离后,可得纯度为71.5%、蛋白质质量分数2.8%、产量0.747 g/L、相对分子质量7.25×105的透明质酸产品。

2.2.4 季铵盐法CPC(全名氯代十六烷基吡啶)是一种季氨盐,在水溶液中带正电荷,而HA在水溶液中带负电荷,在低盐浓度下HA能特异性地与CPC络合沉淀,高盐浓度下HA-CPC络合物解离并溶解,利用HA这一性质可以将其先络合沉淀,与其他杂质分开,然后在高盐浓度下在将其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纯化HA的目的。

洪水声等[12]向HA粗品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4%的CPC溶液,形成絮状物后静置1 h,再离心分离,沉淀溶于1.5 mol/L的NaCl 溶液中,离心除去不溶物。

丁霞[13]将HA粗品溶于0.15 mo1/L NaCl中得到0.25%的HA溶液,1倍体积10% CPC加入8倍体积的0.25%的HA溶液中,通过离心分离CPC沉淀,用0.15 mol/L NaCl洗涤,得到较纯的HA溶液。

黄小红等[14]在温度30 ℃,pH 为7的提取条件下,采用乙醇和CPC相结合的办法来提取HA,提取率较高;采用CPC进行纯化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但CPC回收困难,单位价格较高,所以应用成本较高。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纯化HA的作用机制与CPC相似,但成本相对较低。

盛瑞堂等[9]用CTAB沉淀法从发酵液中分离HA,将发酵液稀释至4.5倍,调节pH值至6.5,加入发酵液体积12%的CTAB溶液,HA的收率可高达97.0%,与乙醇法相比,CTAB法HA的收率提高了2.1%,HA沉淀中杂蛋白的质量分数降低了2.4%,与CPC法相比成本降低了45.2%。

可见,采用CTAB法对HA进行分离纯化具有明显优势和很好的应用前景。

2.2.5 离子交换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具有选择性吸附的特点。

与化学方法相比,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条件温和,不引起分子结构的变化,己经成为分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有效方法。

倪航生等[15]采用强酸型阳离子树脂为交换剂的离子交换柱,和经组氨酸基团修饰的强碱型阴离子树脂为交换剂的离子交换层析柱串联。

选择以氯化钠溶液为洗脱剂,在优化的洗脱条件下,对HA粗品进行分离纯化,纯化重量收率为58%~61%,分子量近100万。

HA粗品溶液先通过交换柱,其中主要杂质蛋白质是两性物质,在偏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能与强酸型阳离子发生交换吸附而被纯化。

刘骥翔等[16]利用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填柱,实现HA 和杂蛋白分离,制得HA产品蛋白含量为0.057 %,H A平均相对分子量大于1.1×106 Da,符合医用级别的标准。

2.2.6 凝胶过滤柱层析法凝胶过滤层析常在纯化阶段的后期被采用,需要根据不同分离纯化目的和HA分子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分子筛。

丁霞[13]采用Sephadex G-25凝胶过滤柱层析分离HA溶液中残留的CPC及其它杂质。

洪水声等[12]将发酵液经过氯仿与正丁醇混合液除蛋白、季铵盐(CPC)复合物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后制得的样品,配成质量分数为0.5%的溶液,采用Sephadex G-75凝胶过滤柱进行层析纯化,进样量为2.0 mL,用蒸馏水进行洗脱,洗脱速度为6 mL/h,收集洗脱峰并冷冻干燥,HA总收率为59.65%,蛋白质含量为0.075%。

吴华昌[17]等采用葡聚糖凝胶G-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