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
第11章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1.试述最优通货区理论单一指标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答:(1)最优通货区理论主要研究如何给通货区确定一个最佳范围,即具有什么样特性的国家或地区相互之间可以结合成为一个通货区,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加入通货区是利大于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加入通货区是利小于弊。

单一指标分析法,是试图找出单一标准去界定恰当的通货区范围。

(2)具体而言,单一指标分析法对最优通货区的标准确定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①要素流动性分析
罗伯特·蒙代尔提出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他认为,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需求转移,浮动汇率只能解决两个不同通货区之间的需求转移问题,而不能解决同一通货区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转移问题。

这只能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解决。

因此,若要在几个国家之间保持固定汇率并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必须要有一个调节需求转移和国际收支的机制,这个机制只能是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

蒙代尔的理论试图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适应需求的转移来保持同一通货区内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但他也忽视了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有可能使穷国在经济增长上的损失超过在贸易上的收益,造成穷国愈穷,富国愈富。

其次,蒙代尔也没有认识到区分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性。

劳动力迁移只能影响一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而不能成为解决国际收支短期波动的一个机制。

总之,当国际收支平衡时,资本高速流动可能是非均衡性的。

至于劳动力的高度流动,有迁移费、语言等原因,也不可能成为调节国际收支的一个机制。

②经济开放度分析
罗纳德·麦金农提出用经济高度开放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一个标准。

他强调:假定一国经济完全开放,汇率波动就会引起国内成本与物价的同比例变动,汇率的调节功能就会完全丧失,因此,这些国家应组成通货区。

麦金农理论的缺陷首先在于他以世界其他各国物价稳定为前提来考察汇率变动的后果。

其次,其考察的主要是经济高度开放的小国,其开放性指标对于大国而言意义不大。

最后,麦金农的重点放在贸易收支上,忽略了资本流动对汇率制度和国内经济的影响。

③产品多样性分析
彼得·凯南提出以低程度的产品多样化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其理论也是建立在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的需求波动这一假设上的。

产品多样化国家可以容忍固定汇率的后果,它们应是一个采用灵活汇率的独立货币区。

凯南的基本出发点是按国际货币的被动性权力来划分最适度货币区,其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国际货币的主动性权力,即迫使别人采取符合自己愿望的行为能力。

另外,该理论还忽略了资本移动对国际货币被动性权力的影响。

④金融一体化程度分析
詹姆斯·英格拉姆提出用金融一体化作为一个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伊格拉姆认为,一个区域内各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同资金的流动状况有关。

如果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是不充分的,那么各国长期利率结构发生明显的差异,将导致汇率波动。

如果国际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国际收支失衡导致的利率差异,会引起均衡性资本流动,从而使汇率避免波动。

英格拉姆提出的金融一体化标准只强调了资本要素的流动,忽视了对经常项目的考虑,而且,资本流动不一定成为一种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⑤通货膨胀相似程度分析
哈伯勒和弗莱明则提出用通货膨胀相似性作为标准。

其实际含义是: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果区域中各国的通货膨胀率趋于一致,便可避免汇率波动。

把通货膨胀率差异作为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与现实不完全相符,因此,以它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唯一标准是缺乏根据的。

2.试述最优通货区理论成本—收益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答:早期的理论用某一指标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惟一标准,已被实践证明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但是若把几项指标综合起来,则可对许多实践加以圆满的说明。

因为,只有在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判断某一地区是否适宜实行货币一体化,而是否加入通货区,必须要综合分析加入通货区的收益和成本。

(1)经济一体化与固定汇率区的收益分析
固定汇率安排的最主要收益是可以简化经济活动中的计算步骤,方便交易的顺利实行,并给人们提供一个较浮动汇率条件下更容易进行预测的决策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国加入一个实行固定汇率安排的通货区的收益就等于参加国对浮动汇率安排下各种不确定性、混乱、计算及交易成本的节约。

虽然我们在实践中很难对加入通货区的收益得出一个确切的数值,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这一收益一定高于该国在不加入通货区的条件下与通货区成员国进行贸易的收益。

而且,如果生产要素在通货区成员国间是自由和大规模流动的话,这种收益会更高。

由此可以认为,一国与一个实行固定汇率安排的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该国通过其货币与通货区内其他货币汇率实行固定安排所得到的货币效率收益也就越大,而且这一收益与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正相关关系。

可以借助收益曲线GG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1-5所示)。

图11-5GG曲线
GG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反映了一国同实行固定汇率安排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与其加入通货区的货币效率收益之间的关系。

曲线斜率为正,表示如果该国与通货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则其加入通货区的收益也随之上升。

以上分析隐含了如下假设,即通货区规模越大,其价格水平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也越高。

因为在通货区内价格水平稳定且固定汇率的承诺有保证的前提下,参加国能从固定汇率安排中获益,而且各国市场的联系越紧密,这种货币效率收益也越高。

此外,一国与一个低通胀通货区的结合程度越高,其国内低通胀的目标越容易实现,从中获得的货币效益收益也越高。

(2)经济一体化与固定汇率区的成本分析
加入通货区后,一国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这在低通胀通货区中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因为一国在加入通货区时,必须放弃其运用汇率工具和货币政策实现稳定国内产出和就业目标的一部分自主权。

这种因固定汇率安排而产生的不稳定性被称作经济稳定性损失。

而一国与一个通货区保持较高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可以保证该国在加入通货区后的经济稳定性损失得以降低。

从图11-6中可以看到,LL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这就表明一国加入通货区的经济稳定性损失与它同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

例如,假设一个通货区参加国面临着总需求下降的局面,如果区内其他参加国的需求曲线同时向右移动,那么就等同于成员国货币对区外国家货币的联合贬值,令通货
区的稳定性得以实现;但是,如果通货区内其他参加国不采取货币贬值措施,那么面临总需求下降的那个国家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高成本经济衰退,而经济衰退的程度,则取决于该国与通货区内其他成员国的经济一体化水平。

一体化水平越高,该国经济衰退的幅度越小,而且其对应于总需求变化的调整成本也越低。

图11-6LL曲线
(3)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
将GG曲线和LL曲线像图11-7那样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看到一国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定是怎样形成的。

图11-7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
根据图11-7,一国在其与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高于(至少等于)水平1θ时,才会决定加入通货区。

因为其经济一体化程度小于水平1θ,LL曲线位于GG曲线上方,加入通货区所经历的产出与就业的不稳定性损失就高于获得的收益,该国会留在通货区之外;若经
济一体化程度高于(或等于)水平1θ,GG曲线表示的加入通货区的收益高于(或等于)LL 曲线表示的加入通货区所损失的稳定性,该国决定加入通货区。

由此,决定一国加入通货区的最低经济一体化水平为1θ,即GG曲线与LL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一点,如果高于1θ,加入通货区的国家可得到净收益。

3.试述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

答:(1)欧洲货币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CU)、稳定汇率机制(ERM)、建立欧洲货币基金(EMCF)。

①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CU)
欧洲货币单位由欧洲计算单位演变而来,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

欧洲货币单位是一个“货币篮子”,最初是由欧洲经济共同体12个成员国中的9种货币所组成。

每一种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所占的比重,是根据各国在共同体内部贸易额和国民生产总值所占份额加权计算的。

“货币篮子”的权数构成每5年调整一次,但如果其中任何一种货币比重的变化超过25%时,则可随时对权数进行调整。

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作为成员国货币之间中心汇率的计算标准;成员国在确定货币汇率时,以欧洲货币单位为依据,其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保持固定比价,再据此中心汇率套算与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比价。

b.作为决定成员国货币汇率偏离中心汇率的“指示器”。

c.进行干预活动和信贷业务的计算标准。

d.作为成员国货币当局的储备资产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结算工具。

②稳定汇率机制
欧洲货币体系通过两种机制来稳定成员国间的货币汇率,包括平价网体系和篮子汇价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