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

【摘要】:跨理论模型(TheTrans-TheoreticalModel,简称TTM)作为综合性的心理研究模型,近年来在健康行为领域极为成功,这个模型已经被用于为数众多的健康行为改变研究,被引证为过去10年里最重要的理论健康促进发展模式之一。随着在锻炼心理学领域的逐步应用,跨理论模型再次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部分研究者也对于这一理论模型陆续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但目前尚缺乏对该理论模型的系统阐释,以及对该理论模型进一步的验证、修订和实证研究等深入的研究。在体育锻炼应用研究领域,随着我国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持续下降,大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行为改变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越来越被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所重视。2002年我国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在部分学校试行,2003年在50%的中小学和所有高校实施,2004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2006年12月23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发表了重要讲话,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用三年时间使全体学生都要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2007年初,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并强调,广大青少年

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工作网络,形成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学校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体育工作的落实。在此背景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能力和行为习惯,研究机构也加大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问题的研究力度。在此前提下,本研究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如何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修订《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量表》,并对该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运用改良后的量表对全国大学生进行大样本的横向调查,并对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纵向干预实验研究,以期运用跨理论模型促进中国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改变。本研究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主要介绍在体育锻炼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模型,包括:社会认知理论、健康信念理论、保护动机理论、合理行动和计划行为理论以及其他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跨理论模型的理论起源、概念和理论建构、测量以及研究现状进

行详细的综述,并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形成研究定位。第二部分研究构思与方法在总结前人研究的成就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跨理论模型的理论探讨中存在的可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对整个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目的进行阐述,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设。介绍本研究的整体构思和研究设计,并明确提出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跨理论模型量表的编制、修订和检验在本研究中,以跨理论模型理论为研究背景,修订和参考国外已有的量表,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调查,提出具有中国大学生特点的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的跨理论模型,并修订和编制量表,然后根据量表标准化原则,通过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等研究,完成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变化程序、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等四个分量表的研制,最终形成《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量表》。经检验,四个分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能够为我国体育锻炼心理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的研究提供一个有效、可靠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测量工具。第四部分基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跨理论模型量表的全国性调查研究在运用跨理论模型对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有研究中,尚缺乏经过大样本的全国调查后对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的判定研究和精确的分析、解释。在大样本的全国调查后,本研究不仅要简单地区分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还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在不同阶段上区分变化程序的权重。因此,本研究主要采取随机抽

样的方法,选取全国8大区、17个省市、40所高校的9050名在校大学生,一次性问卷发放、回收、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大样本的全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标准化后的常模,为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提供可靠、有效、有价值的参考数据。第五部分应用跨理论模型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纵向干预实验研究本研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主客观评价研究针对中国目前缺少在不同变化阶段上量化的心理变量与客观测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的现状,采用客观可靠的Polar表,配合三日回忆和七日回忆的主观评估方法,对大学生能量消耗进行精确的主客观测量。考察这三种测量方式的差异,并建立以心理变量(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和主观测量(三日回忆和七日回忆法)去预测客观能耗(Polar表数值)的回归模型,揭示心理变量与身体活动量(能量消耗数据)之间的关系。(二)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纵向干预实验研究在没有跨理论模型直接干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背景下,首次采用跨理论模型和自然以及运动处方的干预比较,可以得到支持跨理论模型干预效果的直接证据。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助于解决如何有效干预大学生(甚至扩展到其它人群)体育锻炼行为的问题。在理论实践上,通过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的对应关系,根据这些变化程序的影响因素(维度)设计相应的干预手段,对不同阶段的研究对象制定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并针对某一阶段最敏感的问题和因素,采用最小的心理教育投入,力求取得最大干预效果,达到促使研究对象在最短时间内向更高级的体育锻炼行为阶段转化的目的。第六部分研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