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明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级明湖中学11月月考试题
地理试题(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下图中虚线表示我国某学校(87°E,43°N)2020年某日日出时刻操场国旗旗杆的影子,图中∠θ为全年中的最小值。
据此,完成1~3题。
1.该日最可能是()
A.6月22日B.12月22日C.3月21日D.9月23日
2.该日过后()
A.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地球绕日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该地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D.当地日影轨迹变化范围缩小
3.该日在操场上体育课的小亮同学手表显示13时时,该校国旗旗杆影子朝向()
A.西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东北方
【答案】
1.A 2.D 3.C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该日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所以日出东北方,且影子与经线夹角最小,太阳光线与经线夹角最小,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当影子与经线夹角最小,则晨昏线与经线夹角最大,该地昼长最长,该地位于北半球,昼长在夏至日达最长,据此可以判断该日最可能是6月22日,A 对。
故选A。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日为6月22日。
该日过后,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移动;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该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该地位于43°N,该日过后,日出方向向东南偏移,日落方向向西南偏移,太阳视运动轨迹范围缩小,日影轨迹变化范围缩小。
故选D。
3.由材料可知,该地经度为87°E,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两地经度相差33°,地方时相差2小时12分,根据"东加西减"的方法可知,当北京时间为13时时,当地时间为10时48分,该地位于43°N,所以太阳位于该地东南方,影子朝向西北方。
故选C。
我国南海珊瑚礁岛屿广泛分布,其中永暑礁位于10°N左右,受冬半年大气环流影响最大,其各部分地貌是珊瑚遗体不断被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
下图示意永暑礁东北—西南走向的地形剖面。
据此完成4~6题。
4.推测该岛屿砾滩上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5.岛屿附近搬运作用最强的地点及方位是()
A.①岛屿东北侧B.①岛屿西南侧
C.②岛屿东北侧D.②岛屿西南侧
6.该珊瑚岛中M、N、P所在沉积层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A.P-N-M B.P-M-N C.M-P-N D.M-N-P
【答案】
4.A 5.A 6.D
【解析】
4.材料中讲到该地全年受冬半年大气环流影响最大,即受偏北风影响大。
珊瑚虫生活在海洋中,死亡后珊瑚遗体堆积起来,直到露出水面,就会不断被风搬运到岛上堆积起来的,因此砾滩上的沉积物是来自近岸地区,故选A。
5.从图中可以看出岛屿靠①侧堆积作用比较明显,说明①侧搬运能力强,①侧风力较强。
结合材料该地全年受冬半年气流影响,即受偏北风影响大,说明①侧位于岛屿东北侧,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从第2题分析该岛屿是近岸地区珊瑚遗体不断被搬运堆积形成的,因此越靠近岛屿中心,是越早形成的,沉积层发育的先后顺序是M-N-P,D正确。
故选D。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是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形因素
8.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昼夜温差小B.夜间多云C.强风D.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7.C 8.D
【解析】
7.根据图中分析可知,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初霜开始时间越早,终霜结束时间越晚,故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因素应该是温度差异。
作物品种、海陆位置和地形都没有提及,故C正确。
故选C。
8.如果昼夜温差小,一天中最高气温不高,蒸发较弱,大气中水汽较少,最低气温不会太低,不利于水汽的凝结,不利于霜的形成,故A错误。
夜间多云可以增加大气逆辐射,会缩小昼夜温差,不利于霜的形成,故B错误。
风力强弱与霜冻的出现关系不大,霜冻出现的条件主要是近地面有水汽和降温,故C错误。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在夜间气温会较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利于霜冻出现,故D正确。
故选D。
金门岛地处厦门湾,距厦门市约10公里,岛屿面积151.65平方千米,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岛内水资源严重匮乏,2018年8月5号福建省晋江市向金门岛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并将供水工程陆地部分的开放式名渠改为地下管道。
据此完9~10题。
9.致使金门岛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根本原因的是
A.储水条件差B.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C.水污染严重D.受副高控制,降水量少
10.工程设计者将陆地部分的开放式明渠改为地下管道的原因可能是
A.减少对地表生产生活的影响B.减少蒸发,提高资源利用率
C.减少水体下渗D.便于渠水自流
【答案】9.A 10.B
【解析】
本题考查跨区域资源调配及区域资源短缺的原因。
9.根据材料可知岛屿面积151.65平方千米,面积小,储水少,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储水条件差,排水速度快,下渗少,因此水资源短缺,A正确;金门岛地处厦门湾,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D错误;金门长期缺水,导致人口、产业严重外流,经济不振,因此不是经济发达导致的水资源短缺,B错误;岛内水资源严重匮乏,主要是自然原因,水污染严重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
故选A。
10.工程建设无论是明渠还是地下管道都对地表生产生活有影响,都不利于水体下渗和自流,这些都不是主要目的,ACD错误;因为该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工程设计者将陆地部分的开放式明渠改为地下管道可以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B正确。
故选B。
纳特龙湖在距离坦桑尼亚阿鲁沙镇110公里的东非大裂谷底,是东非著名的浅水盐湖,东南边缘有间歇喷发的盖拉伊火山。
高盐碱湖水是大量藻类理想的生长环境。
盐湖周边高度盐碱化的土壤以及湖面上挥发的有毒气体不适合大多数生物存活,却成为小火烈鸟的“天堂”。
小火烈鸟在盐湖中部露出水面的高地建巢,每年有几十万只幼鸟在这里出生。
据此完成11~13题。
11.关于纳特龙湖湖水高盐碱度的形成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湖泊相对封闭无径流流出B.地下温泉带来大量的矿物质
C.附近火山喷发的大量火山熔岩D.嗜盐藻类分泌出大量盐类物质
12.推测盐湖藻类大量繁殖的时间及理由最可能是
A.6-10月,降水少,湖水盐度高B.11月-次年5月,降水多,湖水盐度低
C.6-10月,降水少,湖水自净弱D.11月-次年5月,降水多,湖泊面积大
13.分析纳特龙湖成为小火烈鸟的“天堂”的原因
①盐湖盛产藻类,食物充足②湖水面积大,水分热量充足
③强碱有毒气体可以消灭病毒④有毒湖水提供了安全的屏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11.D 12.A 13.C
【解析】
11.由左图可知,该湖无河流径流汇入且无径流流出,湖泊相对封闭,盐类物质富集,导致该湖盐碱度高,A说法正确。
由左图可知,该湖周边有地下温泉和火山分布,地下温泉带来的大量矿物质和火山喷发的大量火山熔岩,均会导致湖泊盐碱度上升,B、C说法正确。
嗜盐藻类的生长,需要消耗的大量盐类物质,不是造成该湖湖水高盐碱度的原因,D说法错误。
故选D。
12.根据文字材料可知,高盐碱湖水是大量藻类理想的生长环境。
结合右图判断,每年的6~10月,降水少,湖水盐度高于其他月份,有利于盐湖藻类大量繁殖,A正确。
故选A。
13.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盐湖盛产藻类,可为小火烈鸟提供充足的食物,有利于其繁衍,①正确。
由图文材料可知,该湖面积较大,水位较浅,位于赤道附近,热量高,但不是成为小火烈鸟的“天堂”的原因,②错误。
由“湖面上挥发的有毒气体不适合大多数生物存活”可知,有毒的湖水为小火烈鸟提供了安全的屏障,受天敌影响小,而湖面上挥发出的有毒并不能消灭病毒,③错误,④正确。
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读下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M山地东、西两坡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是
A.均为热带草原B.东为热带雨林,西为热带草原
C.均为热带荒漠D.东为热带草原,西为热带荒漠
15.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的成因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有关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答案】14.B 15.B
【解析】
考查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板块构造说。
【详解】
14.读图,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图示区位于东北信风带,M山东侧是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影响,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山麓地带植被是热带雨林;M山西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
B对。
A、C、D错。
故选B。
15.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南极洲板块向北延伸到北回归线附近,图示区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所以图中M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B对。
A、C、D错。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5.(14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年秋季至初春季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沿海低地会出现一种强劲的干热风,被称为“圣塔安娜风”(如下图),一般为东北风。
“圣塔安娜风”引发的火灾对当地广阔的森林影响巨大。
(1)据图文资料分析“圣塔安娜风”的形成原因(4分)。
(2)据图并结合大气环流相关知识,说说图示地区北部沿海低地受“圣塔安娜风”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4分)。
(3)简要分析“圣塔安娜风”在当地易引起火灾及损失严重的原因(6分)。
【答案】(1)冬半年,内陆高原荒漠地区形成冷高压,加州南部沿海地区位于冷高压西南部,盛行东北风;该气流由高原吹向沿海低地过程中,下沉增温,形成干热的“圣塔安娜风”(4分)。
(2)北部盛行西风较强,对高原来的气流具有抑制作用;高原来的气流受重重山脉阻挡,很难到达沿海低地(4分)。
(3)“圣塔安娜风”为干热风,易引发火灾;该风风力强劲,易助长火势;当地森林面积大;当地居民较多,产业较密集,造成的损失大(6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黄蘑菇夏秋两季雨后生长在林内草地上,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最为有名的被称为“皇菇”,生长于青藏高原上。
黄蘑菇营养丰富且药用价值突出,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必须与高海拔草原共生。
生长周期较短,人工种植难度大。
青海省祁连县(如图)是黄蘑菇的著名产区,黄蘑菇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半山坡一带无污染地区。
1,比较祁连山脉两侧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大小,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2,指出青海省祁连县的黄蘑菇最为有名的原因(4分)。
3,有人建议,祁连县应当加大黄蘑菇的开发力度,试说明理由(6分)。
答案解析
1,西南坡垂直带谱简单,东北坡丰富。
相对高度;降水。
2,海拔高,气、水质洁净,无污染;营养丰富,药用价值突出。
3,祁连黄蘑菇价值高,用途广,市场广阔;进行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
加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解析
1,祁连山脉西南侧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较小,东北坡丰富。
主要影响的因素是相对高度和降水。
2,结合题干对蘑菇生长条件的描述分析,祁连县的黄蘑菇最为有名的原因有高海拔、气好价值
高、天然无污染等。
3,加大黄蘑菇的开发力度并不等于破坏生态,祁连黄蘑菇价值高,用途广;,市场广阔;可以对蘑菇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哈得孙湾是北冰洋伸入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大海湾,海湾中生长着鲽、鳕、鲑等洄游鱼类,渔业资源丰富。
哈得孙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
下图示意哈得孙湾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哈得孙湾结冰期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长的原因。
(6分)
(2)分析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湿地的形成与河流水文水系的关系。
(4分)
(3)从河流的角度出发,说明哈得孙湾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4分)
16.(1)哈得孙湾深入陆地,水浅,且受陆地影响大,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注入哈得孙湾河流多,海水盐度低,结冰期较长;冬季风强劲,水温偏低。
(任答三点得6分)(2)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河流大多由南向北流,春初与秋末易发生凌汛,河水受阻,造成地表积水;流经地势低平的沿岸平原,河流落差小,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地表积水,形成沼泽。
(4分)
(3)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河流携带泥沙入海,使哈得孙湾沿岸海域海水较浅,水下阳光充足,水温较高,利于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与繁殖;河流众多,有利于鱼类洄游。
(任答两点得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研究,山东乳山市白沙口湾水深约2米,因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被黄海海水浸没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
距今约5~1万年前,该海湾形成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沙坝,潟湖也随之形成。
在潟湖北部,白沙滩河每年携带泥沙输入,但其输沙量季节差异大。
1984年,为阻挡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流通道,于是顺着潟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长的丁坝。
下图为白沙口海岸地貌简图。
(1)推测第四纪冰期后期古海蚀崖的形成过程(4分)。
(2)判断白沙滩河输入澙湖泥沙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5分)。
(3)简述白沙滩沙坝自东向西发育的必要条件(4分)。
【答案】(1)第四纪冰期后期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到古海蚀崖附近,然后,东南向的盛行海浪不断侵蚀基岩海岸,海岸线后退而形成。
(2)夏季。
该区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白沙滩河流量大,流速较快,从丘陵地区携带大量泥沙输入澙湖。
(3)白沙口海湾较浅,大量沉积的泥沙为沙坝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东南向的盛行海浪推动沿岸泥沙自东向西运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海岸地貌形成发展的地理过程,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
(1)海蚀崖是由海水侵蚀形成的海岸地貌,其形成过程可以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
首先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到古海蚀崖附近;然后盛行海浪不断侵蚀基岩海岸而形成。
(2)白沙滩河输入澙湖泥沙的能力与白沙滩河的流量、流速及其含沙量相关。
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白沙滩河流量大、流速快,上游侵蚀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所以夏季向河口处输送的泥沙量最多。
(3)该小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沙坝的形成,是由白沙滩河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二是沙坝东西延伸,是由于东南向海浪遇到陆地阻挡变成由东向西的海流,从而使沙坝向西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