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引言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的一门学科。
实验是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本文将对一项计量经济学实验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以展示实验的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
2. 实验设计2.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市场供需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改变商品的市场供给量,观察商品价格如何变化,并分析供给弹性的大小。
2.2 实验假设在实验设计阶段,我们需要制定实验假设来指导实验的进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假设市场供给量的变动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而且供给弹性的大小会决定价格的变动幅度。
2.3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将随机选择一些参与者,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一组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将面临市场供给量变动的情况,而对照组则不受干扰。
2.确定商品和市场:我们选择一个特定的商品,并确定一个特定的市场来进行实验。
这样可以使实验更加具体和可控。
3.设定实验条件:在实验组中,我们逐步调整市场供给量,并记录下不同供给量下的商品价格。
对照组则保持市场供给量不变。
4.数据收集:在每次实验条件设定完毕后,我们将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商品价格,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
2.4 实验风险和伦理考虑在设计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实验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确保实验过程符合伦理要求。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并在可能对参与者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停止实验。
3. 数据分析在实验进行完毕后,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实验假设并得出结论。
3.1 数据整理首先,我们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方便后续分析。
由于文档要求不能包含表格,这里无法展示具体的数据。
3.2 数据分析方法我们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
描述统计分析用于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等。
计量经济实验报告多元(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建模方法、参数估计以及模型检验等技能,提高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影响一个变量的因素越来越多。
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以某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为例,探讨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
三、实验数据本实验数据来源于某地区统计局,包括以下变量:1. 消费支出(Y):表示居民年消费支出,单位为元;2. 家庭收入(X1):表示居民家庭年收入,单位为元;3. 房产价值(X2):表示居民家庭房产价值,单位为万元;4. 教育水平(X3):表示居民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四个等级;5. 通货膨胀率(X4):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为百分比。
四、实验步骤1. 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缺失值处理和异常值处理,确保数据质量。
2. 模型设定: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 = β0 + β1X1 + β2X2 + β3X3 + β4X4 + ε其中,Y为因变量,X1、X2、X3、X4为自变量,β0为截距项,β1、β2、β3、β4为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3. 模型估计:利用统计软件(如SPSS、R等)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回归系数的估计值。
4. 模型检验:对估计得到的模型进行检验,包括以下内容:(1)拟合优度检验:通过计算R²、F统计量等指标,判断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2)t检验: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判断各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3)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5. 结果分析:根据模型检验结果,分析各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拟合优度检验:根据计算结果,R²为0.812,F统计量为30.456,P值为0.000,说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背景
计量经济学实验是一种采用经济理论和方法来设计实验的经济研究方法。
经济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经济理论,比如检验假设和改进预测。
它还可以用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政策方案和市场动态,以及验证行为经济学理论。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通过一组独立的在线调查来研究人们对收入分配政策的态度。
调查中,受访者被要求就14种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支持、反对和中立做出反应。
这14种收入分配政策包括财政公平政策、税收和补贴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参与机会政策等。
以及根据态度的强度来改变互动形式,不同类型的回答有不同的加分,比如更强烈的支持会比中立的有更多分数。
三、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14种收入分配政策中,受访者大部分表示支持或者反对。
最受支持的是劳动力市场政策,而最受反对的是税收和补贴政策。
同时,实验还发现,这14种收入分配政策受实验者支持或反对的原因大部分是经济实惠:如果一个政策能够为普通大众带来经济实惠,这个政策很可能受到受访者的支持。
此外,一些政策因其有助于实现平等收入而受到支持。
四、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结论清楚地表明,受访者支持或反对收入分配政策跟经济实惠有关。
当人们普遍受益于收入分配政策时,他们很可能支持这种政策。
另外,实验还发现,有些政策受支持的原因还在于它们有助于实现平等收入的目的。
本次实验不仅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还为构建经济实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可以认为,经过本次实验的进一步检验和优化,可以发现更详细、更准确的数据,以便进一步检验和发展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实验是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预测能力。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我所进行的计量经济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某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
通过收集一定数量的样本数据,建立经济模型,以探究消费支出与个人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并验证是否存在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
实验设计:为了收集样本数据,我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涵盖了个人收入、家庭人口、教育水平、职业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我在某地区抽取了300个样本,并对这些样本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还请教了一些经济学专家,以确保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实验结果:1. 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关系:根据统计分析,我发现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个人收入越高,消费支出也越高。
这与经济学理论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相一致,即收入增加一单位时,消费支出增加的单位。
2. 家庭人口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我发现,家庭人口对消费支出有一定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家庭人口较多的家庭,其消费支出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家庭人口较多,生活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更多的消费支出。
3. 教育水平与消费支出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我发现教育水平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其消费支出相对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入,从而有更多的消费能力。
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得出了一些对于经济学理论的验证和解释。
首先,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边际消费倾向的存在。
这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家庭人口和教育水平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也提醒我们在研究经济现象时,需要考虑到个体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3.对导入的数据进行分析:quick—estimated equation,输入“Y空格C空格X”,单击“ok”,即可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633.5543
495.1754
1.279454
0.2109
X
0.674007
0.041296
16.32155
0.0000
R-squared
0.901826
Mean dependent var
8401.467
Adjusted R-squared
0.898440
F-statistic
266.3928
Durbin-Watson stat
1.931058
Prob(F-statistic)
0.000000
根据以上回归分析可得出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1.279454)(16.32155)
R=0.901826F= 266.3928 D.W= 1.931058
其中括号内的数为相应参数t的检验值,R是可决系数,F和D.W是有关的两个检验统计量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0.61120
86.06334
-0.123295
0.9027
GDP
0.071041
计量经济学综合实验报告

1、用Eviews创建变量LE、NI,输入样本数据,、打开Eviews工作文件,建立新的文件夹,在命令框中输入“data le ni”回车 ,从数据表中粘贴数据到Eviews数据表中即可;
2、估计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LE依可支配收入NI的一元回归模型
下图就是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LE和可支配收入NI的一元线性回归结果:
6、对ce为被解释变量,di为解释变量模型输出结果进行经济理论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和t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所估计参数β1=,β2=,说明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平均说来可导致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元;
2拟合优度检验:通过以上的回归数据可知,可决系数为,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度不是太好;
3t检验:针对H1:β1=0和H2:β2=0,由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估计的回归系数B1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SEβ1=,tβ1=: β2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SEβ2= tβ2=. 取a=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18-2=16的临界值为= 19,tβ1=<= 19,不拒绝H1, tβ2=>= 19,拒绝H2.这表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其消费水平有很大影响;
但两者的之一比例均大于,可见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解释现阶段河南省居民消费规律是合理的;
实验二 截面数据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异方差性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一元线性回归估计方程的异方差性检验方法;
2、掌握一元线性回归估计方程的异方差性纠正方法;
3、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并得到正确结果;
实验内容
1、估计河南省城市居民消费支出CE依可支配收入DI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LE与纯收入NI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城市居民: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共6篇)

篇一: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1)计量经济学实验基于eviews的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基于e views的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一、背景资料能源消费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
能源消费按人平均的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要素。
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我国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使能源产品特别是石油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特殊商品进入世界能源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紧张。
同时,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和核能的发展,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经济问题,而且以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了两番,但是能源消费仅翻了一番,平均的能源消费弹性仅为0.5左右。
然而自2002年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后,中国能源强度却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开始频频受到能源瓶颈问题的困扰。
鉴于此,研究能源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目前面临的所谓“能源危机”,主要是由于需求过大引起的,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所需能源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所以,研究能源的需求显得更加重要。
二、影响因素设定根据西方经济学消费需求理论可知,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供给、消费者偏好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对于相关商品价格的替代效应,我们认为其只存在能源品种内部之间,而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数据差别较大,不容易进行搜集整理在此暂不涉及。
另外,发展经济学认为,来自知识、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所体现的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带动劳动产出的增长,而且会通过外部效应可以提高劳动力、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消除其中收益递减的内在联系,带来递增的规模收益。
计量经济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应用经济学分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某一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加深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学会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分析;3. 培养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4. 提高论文写作和报告表达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数据收集与处理本次实验以我国某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为例,选取以下变量:- 居民可支配收入(X1)- 居民消费支出(Y)- 居民储蓄(X2)- 居民教育程度(X3)- 居民年龄(X4)数据来源于某城市统计局和相关部门。
在收集数据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2. 模型设定根据实际情况和理论依据,选择以下模型:Y = β0 + β1X1 + β2X2 + β3X3 + β4X4 + ε其中,Y为居民消费支出,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X2为居民储蓄,X3为居民教育程度,X4为居民年龄,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分别为各变量的系数,ε为误差项。
3. 模型估计使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以下结果:Y = 5.23 + 0.83X1 - 0.16X2 + 0.15X3 - 0.02X4 + ε4. 模型检验(1)残差分析:对残差进行检验,发现残差基本服从正态分布,不存在明显的异方差。
(2)自相关检验:对残差进行自相关检验,发现残差不存在自相关。
(3)拟合优度检验:计算R²值,得到R² = 0.89,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5. 模型解释根据模型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收入越高,消费支出越高。
(2)居民储蓄对消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储蓄越高,消费支出越低。
(3)居民教育程度对消费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教育程度越高,消费支出越高。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经济学理论概述1、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
2、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二、经济学理论的验证方法在此次试验中,我运用了Eviews和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1、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R2统计量回归平方和反应了总离差平方和中可由样本回归线解释的部分,它越大,参差平方和越小,表明样本回归线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高。
2、方程总体线性的显着性检验——F检验(1)方程总体线性的显着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着成立作出判断。
(2)给定显着性水平α,查表得到临界值Fα(k,n-k-1),根据样本求出F统计量的数值后,可通过F>Fα(k,n-k-1) (或F ≤Fα(k,n-k-1))来拒绝(或接受)原假设H0,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否显着成立。
3、变量的显着性检验——t检验4、异方差性的检验——怀特检验怀特检验不需要排序,对任何形式的异方差都适用。
5、序列相关性的检验——图示法和回归检验法6、多重共线性的检验——逐步回归法以Y为被解释变量,逐个引入解释变量,构成回归模型,进行模型估计。
三、验证步骤1、确定变量(1)被解释变量“货币流通量”在模型中用“Y”表示。
(2)解释变量①“货币贷款额”在模型中用“X”表示;1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模型中用“2X ”表示;③把由于各种原因未考虑到和无法度量的因素归入随机误差项,在模型中用“μ”。
【精品】《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精品】《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认识计量经济学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统计软件STATA进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利用国外一项有关家庭经济收支的调查资料,分析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研究对收入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方法
(1)调查资料:国外家庭收支资料是由100个家庭的收支情况数据组成,其中包括这100个家庭的收入、消费、家庭编号、家庭购买力等。
(2)计量模型:在该实验中,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3)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利用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以估计该家庭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影响收入的因素。
四、实验结果
(1)估计结果:家庭收入与消费的估计结果如下:
模型结果:Y=0.697+2.154X
线性拟合结果:R2=0.811,p=0.000
(2)影响收入的因素:利用STATA软件回归分析发现,家庭购买力、家庭编号等因素影响家庭收入。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计量经济学是一种有效的用来研究家庭收入与消费关系的方法。
(2)家庭收入与消费显著正相关,即家庭收入越高,消费也越高。
(3)家庭购买力以及家庭编号等因素对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践报告1系部:经济与管理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任课教师:祖辉老师年级班级: 2013级 2班组员:舒冠、淑琴、梁湘、冬雪税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基于Eviews模型的经济计量分析一、意义196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基本处于高速增长之中。
经济增长的高速发展,势必会影响国家财政政策和国家福利水平。
而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对这些政策的实施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近些年来,国家的税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税收收入水平,税收同时也反作用于经济。
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要求与经济紧密关联的税收符合其发展的要求,即政府筹集的税收收入应尽可能的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求,同时又不至于损害经济的发展。
影响未来的需求,我们需要研究影响中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数量规律,从结构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做一个很好的了解,对于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综述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制度的设计、政府职能围等。
卫刚认为,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是多元的,主要有经济增长、税制结构、税收征管水平和价格因素;玉栋认为,影响税收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物价、税收政策调整和税收征管等几个方面;安体富认为,税收收入主要受价格、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效应的变动、税收政策、财税制度、税收征管和税款虚收的影响。
以上学者都说明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时都认为经济因素的重要性,但他们多集中于对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因而对经济性影响因素分析得不够详细。
而郭庆旺认为,税收收入的经济增长弹性是 1.536,经济增长对税收增长的贡献十分明显。
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的研究结论为:在正常的经济运行状况下,经济税源提供的收入应占税收总额的70%~80%或以上;而最为直接的、显著的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是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而且物价水平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强于GDP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论文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学科,其在经济分析和决策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实训报告以某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操作,完成计量经济学论文的撰写。
二、实训目的1. 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对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认识。
2. 学会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
3. 提高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三、实训内容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复杂多样,如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结构等。
本研究以某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
2. 数据来源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某地区统计局和公开的统计数据,包括居民消费水平、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结构等指标。
3. 研究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居民消费水平、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结构等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各指标的基本特征。
(2)计量经济学模型构建: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Stata等)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模型。
(3)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对构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
4. 实训过程(1)数据整理:收集相关数据,整理成适合分析的数据格式。
(2)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各指标的基本特征。
(3)模型构建:根据理论分析,构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
(4)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四、实训结果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居民消费水平、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结构等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该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2. 计量经济学模型结果构建的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模型如下:居民消费水平= β0 + β1 × 收入水平+ β2 × 物价水平+ β3 × 人口结构+ ε模型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
计量经济学试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试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1:单方程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和统计检验1实验目的掌握计量经济学专用软件(Eviews)使用方法,理解和正确解释输出结果。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方法。
运用Eviews软件完成对线形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以及进一步进行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软件Eviews5.03实验数据甲商品从1988―2021年的销售量Y/千个,价格X1 /(元/个),售后服务支出X2 /万元年份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21 2021 2021Y 121 133 130 126 131 147 148 159 160 156 155 157 179 189 180 183 202 200X1 1500 1490 1480 1470 1460 1450 1440 1430 1420 1410 1400 1390 1380 1370 1360 1350 1340 1330 X2 12 15 13 10 11 14 13 15 13 12 11 10 15 15 13 12 14 12 12021 2021 2021 2021201 203 258 234 1320 1310 1300 1290 11 10 15 12 4实验内容及其步骤实验内容:研究甲商品1988―2021年价格和售后服务支出对销售量的影响。
其中,销售量Y、价格X1、售后服务支出X2的数据如上所示。
建立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为:Yi = β0 + β1X1i + β2X2i + μi实验步骤:1、建立工作文件:双击Eviews,进入Eviews主界面在主菜单上依次点击File → New → Workfile,出现Workfile对话框,在workfile frequency中选择Annual,在Start里输入起始日期1988,在End里输入结束日期202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消费者行为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想了解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的
购买行为及其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条件:我们在同一时间段内,在同一地点内展开实验,实验环境保持不变,商品名称为饮料。
2. 设定实验价位:我们将饮料的售价设定为10元、8元、6元、4元及2元五个价位。
3. 开始实验:我们分别让100人在不同价格下购买饮料,记录
下每个价位下的销售量。
4. 数据归集:我们将每个价位下的销售量进行汇总,得到销售
量数据表。
5. 制作图表:根据销售量数据表,我们制作了销量-价格的散点图,并根据数据拟合出销量的价格函数。
6. 结果分析:通过销量数据表和散点图以及销量的价格函数,
我们可以看出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销售量会随之下降,反之亦然。
实验结论:消费者对物品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价格的影响,价格上涨会导致销量下降,价格下跌则会导致销量上升。
这一规
律符合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即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例关系。
实验展望: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继续探究不同品类、品牌
的商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为经济决策提供有
用的数据依据。
计量经济学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熟悉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操作;3. 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数据来源本实验数据来源于我国某地区的统计数据,包括地区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水平(C)、投资水平(I)和进出口总额(M)等变量。
2. 实验步骤(1)数据预处理首先,将原始数据导入计量经济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包括去除缺失值、异常值等。
(2)建立模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本实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水平、投资水平和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
(3)模型估计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模型参数的估计值。
(4)模型检验对估计得到的模型进行检验,包括残差分析、F检验、t检验等。
(5)模型预测根据估计得到的模型,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预测。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模型估计结果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Y = 10000 + 0.5X1 + 0.3X2 + 0.2X3其中,Y为地区生产总值,X1为居民消费水平,X2为投资水平,X3为进出口总额。
(2)模型检验结果通过残差分析、F检验和t检验,发现模型估计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可以接受。
(3)模型预测结果根据估计得到的模型,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如下:当居民消费水平为5000元、投资水平为3000元、进出口总额为2000元时,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1000元。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学生学会了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模型估计、模型检验和模型预测;3.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实验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题目:已知某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X,研究它与人均消费性支出Y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通过了解19805年~1998年的样本观测值,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此得到1999、2000年的人均消费性支出的预测值。
实验时间:10月12日(星期三)实验地点:科技楼3楼实验内容:1,主菜单-File―New-Workfile打开工作文件范围选择框,选择Annual,分别输入1980,20002,主菜单-Quick-Sample在打开的当前的样本区间选择框中分别输入1980,1998。
3,主菜单-Quick-Empty Group打开空白表格数据窗口,分别输入变量Y,X的数据。
4,主菜单-Quick-Estimate Equation打开估计模型对话框,选择Least Squares,输入Y CX。
下面是Eviews的估计结果:得到回归方程为:Y =283.84+0.51X5,主菜单-Quick-Sample在打开的当前样本区间选择框中分别输入1980,20006,主菜单-Quick-Empty Group编辑变量X的数据,输入X1999,X2000年的实际值。
在回归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窗口的命令行中,单击Forecast命令,预测结果变量名的缺省选择为YF,选择静态预测,点击ok。
得到1999,2000年的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预测值分别为1354.89和1424.05.实验二: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实验目的:通过了解学生用于购买书籍及课外读物的支出与本人受教育年限和其家庭收入水平有关,了解预测当学生的受教育年限为10年,家庭月可支配收入为480元时,该学生全年购买书籍以及课外读物的支出。
实验时间:10月26日(星期三)实验地点:科技楼3楼实验内容:1,主菜单-File―New-Workfile打开工作文件范围选择框,选择Integer date,分别输入1,192,主菜单-Quick-Sample在打开的当前的样本区间选择框中分别输入1,18。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_4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报告1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B谢谢谢谢姓名XXX 日期2012.9.28一、实验目的1.学会Eviews工作文件的建立、数据输入、数据的编辑和描述;2.掌握用Eviews软件求解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3.掌握用Eviews软件输出结果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4.掌握用Eviews软件进行经济预测。
二、实验内容:根据1978年到2007年的中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GDP的数据,通过模型设定,估计参数,模型检测,回归预测等步骤,分析中国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对于探寻居民消费增长的规律性。
三、实验数据四:实验步骤:1:模型设定。
由上表分析居民人均消费水平(y)和人均GDP(x)的关系,制作散点图。
从中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水平(y)和人均GDP(x)大体呈现为线性关系。
2:估计参数:利用软件eviews作简单线性分析的步骤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建立文件夹,首先双击eviews图标,进入主页。
在其菜单栏中点击File|new|workfile,并选择数据频率为1978和2007.输入数据:在eviews命令框中直接输入“data x y”回车出现“Group”窗口数据编辑框,在对应的“y”,“x”下输入数据。
估计参数。
在eviews命令框中直接键入“LS Y C X”,按回车,即出现回归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1/17/12 Time:8:37Sample: 1978 2007Included observations: 30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224.3149 55.64114 4.031457 0.0004X 0.386430 0.007743 49.90815 0.0000R-squared 0.988884 Mean dependent var 2175.067Adjusted R-squared 0.988487 S.D. dependent var 2021.413S.E. of regression 216.897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66107Sum squared resid 1317251. Schwarz criterion 13.75448Log likelihood -202.9161 Hannan-Quinn criter. 13.69095F-statistic 2490.823 Durbin-Watson stat 0.115812Prob(F-statistic) 0.000000若要显示回归结果的图形,在“Equation”框中,点击“Resids”,即出现剩余项、实际值、拟合值的图形:3:模型检测:包括经济意义检测和拟合有度、统计检验。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一.预期Y和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家庭书刊年支出(Y)与家庭月收入(X),户主受教育程度(T)呈线性相关关系
二. Y对X的回归
1.建立经济模型
2.在eviews中录入数据,并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得到回归结果,如下表
可知:
(1)线性回归方程为
(2)估计的回归系数 , 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
: =0
SE( )=117.1579 ;t( )=1.604113取
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18-2=16的临界值 (16)=2.120>t( )=1.60411
未落在了拒绝域内,故假设成立
:=0
SE( )=0.056922;t( )=5.128460取
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18-2=16的临界值 (16)=2.120<t( )=5.128460
SE( )=117.1579 ;t( )=1.604113;
SE( )=0.056922;t( )=5.128460
(3) =0.621759 F=26.30110 n=18
经济意义解释:
当家庭月平均收入每变动一单位时,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就同向变动0.291923个单位
4.参数显著性检验(对回归系数的t检验)
四.模型选择及原因
应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原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两种解释变量“家庭月平均收入”和“户主受教育年数”对被解释变量“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的影响都有做分析,这样就能更全面的分析问题,结果的可信度也相对较高。
原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两种解释变量“家庭月平均收入”和“户主受教育年数”对被解释变量“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的影响都有做分析,这样就能更全面的分析问题,结果的可信度也相对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物价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与物价水平有一定 的关系,我们选择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物价水平的代表。
再次,进出口总额。进出口的收入水平与税收收入存在一定的联 系,关系到关税收入,所以我们选择进出口总额来作为解释变量。
因此,准备将“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 “商品零售 价格指数(X3)”、“进出口总额(X4)”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进出口总额 5 个指标做多元回归模型,并采用计 量分析工具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实证分析 1、指标的选取: 根据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以及上文对税收收入的定性分析, 选取税收收入为被解释变量,在模型中用“Y”表示;选取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出口总额为解释变量,在模型中用 分别用“ X1”“X2”“X3”“X4”表示;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采集的时间跨度为 1960-2014 年。
二、研究综述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制度的设计、 政府职能范围等。李卫刚认为,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是多元的,主要 有经济增长、税制结构、税收征管水平和价格因素;孙玉栋认为,影响 税收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物价、税收政策调整和税收征 管等几个方面;安体富认为,税收收入主要受价格、经济结构的变动、 经济效应的变动、税收政策、财税制度、税收征管和税款虚收的影
《计量经济学》 课程实践报告 1
系 部: 经济与管理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任课教师:
李祖辉老师
年级班级: 2013 级 2 班
组 员: 舒冠、张淑琴、梁湘、冯冬雪
税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 Eviews 模型的经济计量分析
一、意义 1960 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基本处于高速增长之中。经济增长
的高速发展,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影响国家财政政策和国家福利水平。而税收作为 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对这些政策的实施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近些年来,国家的税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上文献对影响税收收入经济性因素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了 分析,而且由于数据选取不同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在 揭示各经济性影响因素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的程度方面还存在争议:在 影响税收收入的经济性因素中各个因素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是 多少?占多少比重?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影响税收收入的经济性因 素,对其进行细分并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根据前人的理论分析和数 据的可得性等,本文从实证的角度,选取税收收入、GDP、财政支出、
C、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宏观经济看,经济整体增长是税收增长的 基本源泉,所以经济整体增长是影响中国税收未来增长的主要原因的 主要影响因素,所以选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 的代表。除此之外,根据经济理论,还有众多因素会影响中国税收未 来增长的主要原因:
首先,公共财政的需求。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社会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等都对公共财政提出了要求,因此对预算支 出所表现的公共财政的需求(即财政支出)对当年的税收收入可能会产 生影响,但是其数据获得比较困难,因为公共财政的需求与财政支出 关系密切,所以选择财政支出作为其代表。
响 。以上学者都说明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时都认为经 济因素的重要性,但他们多集中于对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因 而对经济性影响因素分析得不够详细。
而郭庆旺认为,税收收入的经济增长弹性是 1.536,经济增长对 税收增长的贡献十分明显。 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的研究结论为:在正 常的经济运行状况下,经济税源提供的收入应占税收总额的 70%~ 80%或以上;而最为直接的、显著的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是经济增长 和物价水平,而且物价水平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强于 GDP 的影响。 胡才君认为 GDP 与税收收入负相关,进出口总额、全国城乡储蓄存款 年末余额、财政支出总量与税收收 入正相关。而欧阳若澜认为,GDP、 财政支出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3 个三个指标与税收收入存在 正相关 关系。李鑫又认为影响我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财政支出和商品价 格水平。
D、模型形式的设计 我们将方程形式设定为二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u 然后将影响因素以某种方式引入模型。
(2)数据:
对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 单位:亿元
注:表中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年份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模型的设定与数据的选取: (1)模型设定:
研究影响中国税收未来增长的主要原因,需要考虑以下几 个方面的内容:
A、对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衡量,用什么数据来表现呢?我 们选用中国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y)分析影响中国税收未来增长 的主要原因。
B、数据性质的选择。考虑到截面数据受到制约,时间序列数据更 加合理,所以本项目选择了 1960 年到 2014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来建立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