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铁矿资源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铁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潜力评估

铁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潜力评估
铁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潜 力评估
目录
铁矿资源概述 铁矿资源的地质特征 铁矿资源的潜力评估 铁矿资源的开采与利用 铁矿资源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铁矿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铁矿资源的定义:铁矿资源是指在地壳内聚集的铁元素矿物,可用于提炼铁,制造钢铁等。 铁矿资源的分类:根据矿物成分和工业用途,铁矿资源可分为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伴生矿物: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 物等
矿物嵌布粒度:矿物颗粒的大小及 分布特征
铁矿资源的结构构造
铁矿的矿物组成: 主要成分是铁的氧 化物,包括磁铁矿、 赤铁矿等
铁矿的岩石类型: 常见的有沉积岩、 火成岩和变质岩
铁矿的分布特征:全 球范围内,铁矿资源 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 、中国、巴西等国家
露天开采技术: 提高开采效率, 降低成本
地下开采技术: 实现高效、安全 开采
智能化开采技术: 提高开采精度和 作业效率
环保开采技术: 减少对环境的影 响
铁矿资源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铁矿资源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撑,对钢铁、机械、造船等行业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铁矿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其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 铁矿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技术不断进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铁矿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我国铁矿资源的发展战略与政策
战略定位:将铁矿资源列为战略性资源,加强对其保护和合理利用 政策导向:鼓励企业加大铁矿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科技创新:加强铁矿资源开采、选矿和利用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循环经济:推动铁矿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铁矿资源开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铁矿的各种矿物形态与矿物学特征

铁矿的各种矿物形态与矿物学特征
解理:无解理 或微解理
硬度:摩氏硬 度为5-6
磁性:具有强 磁性
菱铁矿是铁矿的一种矿物形态,主要成分为FeCO3 菱铁矿的颜色多为灰白色或浅灰色,有时带有绿色或蓝色 菱铁矿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具有明显的菱形晶形 菱铁矿的硬度为3.5-4.5,密度为3.2-3.6g/cm3 菱铁矿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风化,但易受酸侵蚀
磁铁矿的化学 成分为 Fe3O4
磁铁矿的颜色 为黑色,具有 磁性
磁铁矿的形态 多样,可以是 粒状、片状、 块状等
磁铁矿的硬度 为5-6,密度 为5.15.3g/cm3
磁铁矿的用途 广泛,可以用 于制造钢铁、 磁性材料等
形态:呈褐 色或黄褐色, 有时为黑色
光泽:金属 光泽或半金
属光泽
结构:呈致 密块状、结 核状或豆状
较好
铁矿的熔点较 高,不易被熔 化,适合用于 高温环境下使

铁矿晶体结构:立方晶系,面心立方或体心立方 铁矿晶体尺寸:纳米级至微米级 铁矿晶体形态:立方体、八面体、十二面体等 铁矿晶体缺陷:空位、替位、位错等
铁矿的形成:地质作用、 生物作用、化学作用等
铁矿的演化:风化、侵 蚀、沉积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铁矿的分布:全球范围 内铁矿的分布情况
汇报人:
赤铁矿是铁矿的主要矿物形态之一,主要成分为Fe2O3。 赤铁矿的颜色为红色或红褐色,具有金属光泽。 赤铁矿的硬度为5-6,密度为3.5-4.5g/cm3。 赤铁矿的形态多样,包括块状、粒状、片状、针状等。 赤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晶体结构等。
磁铁矿是铁矿 的主要矿物形 态之一
铁矿的种类:磁铁矿、 赤铁矿、褐铁矿等
铁矿的物理性质:颜色、 光泽、硬度、密度等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矿床特征该矿区铁矿体赋存于上太古界石咀亚群金岗库组含铁岩系地层中,为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

呈微波状产出,产状较稳定。

铁矿体形态分布受地层层位控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金岗库组(W1j)地层厚997m,下部以角闪质岩石夹磁铁石英岩为主,由黑云变粒岩、二云黑云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夹1-4层磁铁石英岩等组成;上部为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含榴黑云变粒岩、二云二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及二云斜长片麻岩。

另有不稳定的阳起石片岩、二云片岩、含榴黑云石英片岩和角闪磁铁石英岩。

1.1矿体特征该铁矿区现有6条铁矿体,编号分别为Ⅱ、Ⅲ、Ⅳ、Ⅴ、Ⅵ、Ⅶ,矿体总体走向北东70-80°,倾向南或北,倾角60-85°。

局部直立或小于60°。

矿区东西两段呈单斜产出,中段矿体构成向斜。

单矿体走向长100-2300m,厚度2.70-31.05m,一般5-10m左右。

以Ⅴ号矿体为主矿体,Ⅲ号矿体次之,其它矿体为小矿体。

矿区累计查明122b+333资源储量3291.01万吨,现保有122b+333资源储量2735.44万吨,TFe平均品位31.14%,mFe平均品位22.14%。

现将各矿体特征分述如下:Ⅱ号矿体:位于矿区的西部复式向斜南翼。

矿体总长1755m,其中本矿区内770m。

Ⅲ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中东部,为中段复式向斜北翼矿体,与南翼Ⅴ号矿体对称。

与Ⅱ号矿体的东部相距800m;南距Ⅶ号矿体100m。

Ⅳ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东部,处于复式向斜南翼,由于云雾沟断层左行扭动,矿体向北错移。

Ⅳ号矿体西距Ⅲ号矿体460m,北距Ⅷ号矿体70m。

Ⅴ号矿体:位于矿区的南部,为本矿区主要矿体,Ⅴ号矿体北距Ⅵ号矿体70m。

矿体长1995m。

Ⅵ号矿体:位于矿区的偏东部,构造上处于向斜南翼,与北翼Ⅶ号矿体相对称。

Ⅵ号矿体北距Ⅶ号矿体40m,南距Ⅴ号矿体25-75m。

Ⅶ号矿体:分布于矿区的偏东部,构造上处于复式向斜北翼近轴部。

山东李屯地区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山东李屯地区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山东李屯地区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刘 雪摘要:近年来,李屯地区发现了厚层矽卡岩型富铁矿。

经过勘查结果显示,石炭二叠系是主要的成矿地层,区域岩浆岩分布广泛,同时区域断裂较发育,各组断裂互相切割,控制了区域地质体的展布。

地层、构造与岩浆岩三者共同作用形成了矽卡岩型铁矿。

根据“重磁同高”的异常特征,结合重磁数据预测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岩体边界尚未圈定,该地区找矿潜力较大。

关键词:李屯地区;铁矿;地质特征;找矿李屯地区隶属于山东省禹城市和齐河县管辖,处于华北坳陷区与鲁西隆起区的连接部位。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铁矿深部找矿工作,在李屯、潘店、大张地区相继发现了矽卡岩型铁矿,地质找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在此之前,黄河北地区曾开展过煤炭整装勘查工作,勘查结果表明,区域岩浆岩广泛分布,且奥陶纪马家沟群碳酸盐地层发育,为接触交代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成矿条件,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自李屯地区发现了厚层富铁矿后,人们对该地区岩浆岩进行重新认识和深入研究。

近年来,该地区开展了较多的矿产调查、地球物理测量和地质科研工作,旨在研究该地区构造体系、岩浆岩及其与接触交代型铁矿的关系,铁矿的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以及煤铁共生等系列问题。

该文是对项目取得的勘查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李屯地区铁矿地质特征,以期为今后区内或类似地区的铁矿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1 区域地质背景本区域属华北板块(Ⅰ)鲁西隆起(Ⅱ)鲁中隆起(Ⅲ)泰山-济南断隆(Ⅳ)齐河潜凸起Ⅱa15(Ⅴ)与华北坳陷区的临邑潜凹陷Ⅰa41(Ⅴ)交界部位。

本区覆盖层较厚,在新太古界泰山岩群结晶基底上,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纪马家沟群、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二叠纪石盒子群、新近系、第四系,其中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为主要成矿地层。

图1 区域构造简图及岩浆岩分布图区域以断块构造为主,主要发育NE~NNE向、NW~NNW向、近EW向三组断裂构造,且以前两者较发育。

铁矿石的分类、特征及其成矿机制。

铁矿石的分类、特征及其成矿机制。

铁矿石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从铁矿石的分类、特征及其成矿机制三个方面介绍铁矿石的相关知识。

一、铁矿石的分类铁矿石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含铁矿石和含铁质矿石两大类。

含铁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较高的铁成分,一般指含铁量超过50的矿石。

常见的含铁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等。

含铁质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一定量的含铁矿物,但含铁量较低,一般指含铁量在30以下的矿石。

例如石灰岩、白云石等。

二、铁矿石的特征1. 赤铁矿:赤铁矿是一种重要的含铁矿石,其主要成分是Fe2O3。

赤铁矿呈暗红色,硬度较大,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矿石。

赤铁矿主要分布在潮湿的地区,常与水混合形成赤铁矿矿床。

2. 磁铁矿: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呈黑色,具有较强的磁性。

磁铁矿主要分布在火山岩和变质岩中,常与含铁硅酸盐共生。

3. 褐铁矿:褐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H2O,呈棕褐色,是一种常见的含铁矿石。

褐铁矿主要形成于氧化还原条件较好的地质环境中,常与含铁质的沉积岩共生。

三、铁矿石的成矿机制铁矿石的成矿机制主要与地质作用相关。

目前关于铁矿石的成矿机制研究较为充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 热液成矿:热液是铁矿石形成的重要介质,热液中含铁的离子在适当的条件下沉淀形成了铁矿石。

2. 沉积成矿:在沉积作用过程中,铁矿石成分被携带并沉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形成了铁矿床。

3. 热液矿化:在岩浆活动过程中,热液的作用导致了含铁物质的聚集和结晶,形成了铁矿床。

4. 早期成矿:古老的岩浆、构造作用和岩石圈过程中形成的铁矿石被后续构造作用带动或热液作用改造,形成了许多重要的铁矿床。

以上是关于铁矿石的分类、特征及其成矿机制的相关知识介绍,希望能够为大家对铁矿石有更深入的了解提供帮助。

铁矿石的开发利用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加强对铁矿石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探索。

铁矿石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其开发利用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11172540_甘肃肃北狼娃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11172540_甘肃肃北狼娃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38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甘肃肃北狼娃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杨永生摘要:矿床属火山气液—充填交代型,矿体结构复杂,受构造破坏明显。

地表矿石类型为混合磁铁矿石,深部为原生磁铁矿石。

矿区矿产为单一铁矿,伴生(共生)元素含量均达不到综合利用的指标。

关键词:铁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1 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北山华力西褶皱带、狼娃山-白梁复背斜南翼。

铁矿带主要由下石炭统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矿带两侧中酸性侵入岩广泛出露,呈岩基产出。

断裂构造纵横交错,为铁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

2 矿区地质区内地层、构造、侵入岩呈北西—南东向分布。

岩浆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

矿区南侧出露大面积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矿区内广泛出露与火山活动相关的中、酸性脉岩,铁矿体的产出,受火山岩的控制。

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由石炭系下统白山组火山岩、硅质板岩及第四系现代松散堆积物组成。

按照老至新的顺序叙述如下。

2.1.1 石炭系下统白山组(s ˆb 1c )石炭系白山组(s ˆb 1c )由上(21s ˆb c )、下(11s ˆb c )两个岩组构成。

下岩组(11s ˆb c ):下岩组(11s ˆb c )为中酸性火山岩组,分别为上(b 11s ˆb c —)、下(a 11s ˆb c —)两段。

下段(a 11s ˆb c —):以含角砾流纹英安质熔凝灰岩为主,含角砾流纹英安质凝灰岩次之,夹流纹岩、大理岩,局部地段为火山角砾岩,此岩段未见底。

含角砾流纹英安质熔凝灰岩:灰红色、浅灰绿色,晶屑、岩屑结构,显微隐晶—显微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具熔岩碎屑岩的特征,由大量的碎屑物(55%±)经胶结物(45%±)而成。

岩屑的成分为中酸性、酸性火山岩,其性质相当于流纹英安岩及流纹岩。

岩屑的形态各异,有长条状,豆荚状、纺锤状。

碎屑中角砾不等,最大约3mm×5mm,角砾为流纹岩。

晶屑为斜长石、绿泥石、钾长石,石英少量。

深水页岩黄铁矿特征、形成意义

深水页岩黄铁矿特征、形成意义

深水页岩黄铁矿特征、形成意义标题:深水页岩黄铁矿的特征与形成意义解析深水页岩黄铁矿是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形成过程赋予了它在能源、环境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深水页岩黄铁矿的特征及其形成意义。

一、深水页岩黄铁矿的特征1.地质分布:深水页岩黄铁矿主要分布在深水沉积环境中,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共生。

这类矿床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分布,如美国墨西哥湾、我国南海等地。

2.矿石特征:深水页岩黄铁矿矿石呈黑色或深灰色,具有页理构造,矿石中黄铁矿呈细粒状、草莓状或结核状分布。

矿石中有机质含量较高,与黄铁矿的生成密切相关。

3.化学成分:深水页岩黄铁矿的化学成分主要为FeS2,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碳、氮、磷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矿床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4.结构特征:深水页岩黄铁矿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a.微观结构:黄铁矿晶体呈细小颗粒状,与页岩矿物颗粒相互嵌布。

b.纳米结构:黄铁矿晶体尺寸较小,纳米级晶体在矿石中占比较高。

c.晶体缺陷:黄铁矿晶体中存在较多的晶格缺陷,如位错、空位等,这些缺陷对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影响。

二、深水页岩黄铁矿的形成意义1.能源资源:深水页岩黄铁矿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其含有的有机质可通过热解、压裂等手段转化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2.环境保护:深水页岩黄铁矿中的黄铁矿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此外,黄铁矿的氧化过程可产生硫酸,有助于土壤酸化,提高土壤肥力。

3.科学研究:深水页岩黄铁矿的形成过程涉及到地质、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地球深水环境的演化历程,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4.生物标志:深水页岩黄铁矿中的有机质含有丰富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可以用于古环境、古气候、生物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大冶铁矿地质及矿化特征

大冶铁矿地质及矿化特征
燕山期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花岗闪 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等,这些岩浆岩的 形成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02
大冶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形态与规模
矿体形态
大冶铁矿的矿体形态呈层状、似 层状,部分地段呈透镜状、扁豆 状。
矿体规模
大冶铁矿是超大型铁矿床,矿石 储量巨大,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
矿石类型与质量
矿石类型
沉积岩成矿物质来源
沉积岩也是大冶铁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之一,特别是在铁矿形成的后期,沉积岩中的铁元素可以在适宜 的条件下被活化、迁移和富集。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温度条件
大冶铁矿的形成与高温条件密切相关 ,一般在150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 岩浆中的铁元素才能达到饱和并析出 形成铁矿。
压力条件
大冶铁矿的形成也与较高的压力条件 有关,一般在地下较深处,岩浆处于 较高的压力条件下,有利于铁矿的形 成。
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1 2 3
地形地貌条件
分析了大冶铁矿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 山体坡度、高度、沟谷发育等情况,评估了其对 开采的影响。
矿体赋存条件
对大冶铁矿的矿体赋存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矿 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埋深等,探讨了开采的 技术难点。
水文地质条件
对大冶铁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包括地 下水类型、水位、流量等,评估了其对开采的影 响及防治措施。
矿石构造
大冶铁矿的矿石构造主要包括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这些构造反映了铁矿石在空间上的分布特 征和成矿环境。
04
大冶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
成矿物质来源
岩浆岩成矿物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源
大冶铁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特别是中性岩和基性岩,这些岩石富含铁元素,为铁矿的形 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例析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例析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例析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储存量最多的铁矿就是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而华北则是BIF铁矿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辽宁鞍山-本溪地区,其铁矿探明储存量在全国范围内居于首位,在我国同类型铁矿资源中,其储存量所占比例达到40%,为我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原料,是经济进步的有力保障。

1 辽宁地区典型条带状铁矿床及其地質特征1.1 南芬铁矿床南芬铁矿的矿区主要出露于馒头组、寒武系碱厂组、南芬组、震旦系钓鱼台组、元古宙辽河群浪子山组和太古宙鞍山群茨沟岩组等地层。

矿区的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大断裂与两个倒转背斜(露天铁矿和黑背山)。

脉岩以石英斑岩、花岗斑岩为主,岩浆岩以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

矿体的产状为层状-似层状,三层铁矿共同组成了矿床。

矿石以赤铁矿、磁铁矿为主要矿物成分,以菱铁矿、镜铁矿、黄铁矿和少量黄铜矿为次要矿物成分。

脉石矿物包括阳起石、方解石、白云母、透闪石与石英等。

矿石结构呈现为纤状变晶结构与不均匀粒状变晶结构,主要构造包括块状构造、条纹状构造与条带状构造。

以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矿物组合为依据,可将其分为六种自然类型,分别为磁铁滑石片岩、菱铁磁铁石英岩、赤铁石英岩、赤铁磁铁石英岩及磁铁赤铁石英岩、透闪石磁铁石英岩、磁铁石英岩。

1.2 弓长岭铁矿床鞍本铁矿成矿带中部分布着弓长岭铁矿,其矿区共包括4个,即:老岭-八盘岭矿区、一矿区、二矿区与三矿区。

最典型且规模最大的就是二矿区,现对其矿床地质特征介绍如下。

太古宙鞍山群茨沟岩组是矿区的出露地层,岩石类型包括上部奥陶系石灰岩硅质岩层、含铁矿层带、中部钠长变粒岩层、下部含铁矿层、底部片岩层、底部角闪岩层,有少量石灰岩分布于矿区西部,矿区发育有断裂构造,具有横向断层与走向断层。

该区岩浆以花岗岩为主,具体类型按照形成时代分为在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之后和之前形成。

1.3 东鞍山铁矿床华北地台北缘鞍山凸起处分布着东鞍山矿床,矿区主要出露的地层包括新生界第四系、新元古界震旦系钓鱼台组与太古宙鞍山群樱桃园组。

铁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

铁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

铁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我国以成矿地质的背景分析为基础,划出了吉林省东部铁矿成因类型,并且归纳了种种成因类型矿床的地质特性。

从近几年的地质找矿工作的进展中认为吉林省的东部的地质具有铁矿能够成矿的条件,而且铁矿资源的潜力比较大,突破铁矿的找矿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标签:铁矿;找矿;成因类型;地质条件;地质背景;类型TB0 引言因为在吉林省东部探测到板石沟铁矿、老牛沟铁矿等鞍山式的大型铁矿床,由此可以看出吉林省的东部是鞍山市生产铁矿较为有利的地域。

所以,对吉林省东部铁矿的勘测及地域的资源潜力的预测意义重大。

1 成矿的地质背景吉林省地质勘测局根据地质构造上的运动、岩浆的运动、沉积的作用、变质的作用和成矿的作用以及地质在构造演化上的差异以及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将吉林省东部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中朝准地台,北部为吉黑褶皱系。

由古海底的火山喷发并且沉积,而且经过区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由片麻岩、条带状角闪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等组成的类似的东西向带状弧形分布的绿岩地体大多呈现大小不一的孤岛的形状遍布在各种由变花岗岩和混合岩形成的地域中。

而最为重要的铁矿赋矿是硅铁。

这就是著名的去太古宙地层。

在辽东的台隆、铁岭-靖宇台拱、龙岗古陆的南北两旁遍布着大部分的元古宇。

由海相陆源碎屑岩构建的古元古界集安群的早期存在着基性—中酸性的火山构建,中期和晚期则存在着含有硼、镁材质的和碳酸盐形成的岩石和含铁和磷的岩石形成。

老岭群是海相碎屑-碳酸盐岩建造,区域变质程度还相对较浅,而其中包含的大栗子式铁矿的主要赋矿层则是由大栗子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

而大多以绿色的岩石构造而成的一套由地槽型的火山长期沉积所形成的变质较浅的是中元古界。

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由沉积了地台型浅海相沉积建造并且位于由古老变质岩系组成的大陆块上,并且新元古界还包括了塔东类型、临江类型和浑江类型的铁矿。

地台和地槽这两种沉积类型构成了古生代,而古生代又是夕卡岩类型矿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新疆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新疆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新疆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新疆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床位于新疆省疏附县迪木那里克乡,是一处极具发展潜力的铁矿床。

该铁矿床属于变质岩型和伟晶岩型铁矿床,在研究该铁矿床时,需要考虑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

地质特征:1.地质背景迪木那里克铁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在跨过昆仑山脉,靠近穆拉河流域。

该地区属于新元古代古老的大陆的隆起区,成岩成矿活动十分活跃。

该矿床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矿床成因为伟晶岩矿化型矿床,蚀变岩型铁矿床,断层控矿型矿床等。

2.区域构造东昆仑造山运动期间经历了多次构造和变形,形成了多套折皱和断层。

其中,距离迪木那里克铁矿较为近的有赛里木湖—华北地块隆升,白龙江—阿尔金断裂带进入托里县即向南弯曲,握古路—小精河断裂带向西北方向通过迪木那里克地区,构造活动异常活跃。

3.矿体类型迪木那里克铁矿床主体岩石为斜长岩或二长岩,由石英、长石组成,含有铁矿物颗粒分布不均匀,分布较为难控,但铁矿石超大粒度含量较高,单个颗粒最大达到1cm,相对来说控制较难,但矿体整体较为稳定。

找矿方向:1.控矿构造切割迪木那里克地区存在多条近EW向的不同级别的断层,可以成为控制矿体的构造目标。

在迪里木那里克铁矿床勘探过程中,肯定矿体的发育组成及空间分布,进一步寻找控制矿体的构造。

此外,在寻找控制矿体的构造时,还要严格控制矿体发育层次,以期在矿体开发中能够有效掌控矿体的形态和极限。

2.矿层展布和变质作用矿层展布和变质作用对矿体形成、发育和空间分布也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学者已经认为,当岩体受到变质作用的热、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时,其结构将逐渐条理化。

当矿体出现断裂,压力变小等情况时,矿体也可以理顺形象较为清晰。

因此,在寻找矿体的过程中,变质作用的情况也需要认真分析。

总之,迪木那里克铁矿床是一处全新的铁矿床,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在此,我们需要细致调查其地质特征,探索寻找矿体的方法与方向,为这一区域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帮助。

赤铁矿的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赤铁矿的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赤铁矿的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赤铁矿是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开发这一矿产资源,我们进行了赤铁矿的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包括赤铁矿的形成环境、地质特征和成因机制等方面。

首先,赤铁矿的形成环境是研究其地质特征与成因的重要方面。

赤铁矿通常形成于古老的沉积岩中,具体来说,主要是在富含铁质的湖泊、海洋沉积环境以及河流等水体中形成。

这些地质环境具备了适宜赤铁矿生成的条件,如富含溶解氧的水体、适宜的水温和适当的酸碱度等。

第二,赤铁矿的地质特征对于研究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赤铁矿一般呈现出红色或棕红色,具有明显的金属光泽。

在宏观上,赤铁矿常呈条状、层状或薄片状分布。

同时,赤铁矿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脆性,容易在晶体断裂面上见到平行的脆性骨架状构造。

在显微镜下观察,赤铁矿呈现出由许多细小颗粒组成的结构,颗粒间常有一种特殊的空隙填充物质。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赤铁矿的成因机制。

根据地质研究的结果,赤铁矿的成因主要与生物作用、水文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有关。

首先,生物作用是指微生物对物质的氧化和还原过程,生物作用的存在为赤铁矿形成提供了条件。

其次,水文作用是指水体中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迁移作用,水文作用促使赤铁矿在适宜的环境中形成。

最后,氧化还原作用是指物质中的金属离子与电子的迁移和交换,使得赤铁矿中的氧化铁物质得以还原为金属铁。

综合以上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赤铁矿往往形成于古老的沉积岩中,其具体形成环境主要包括富含铁质的水体和适宜的化学条件。

其次,赤铁矿的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红色或棕红色、金属光泽以及特殊的结构特点。

最后,赤铁矿的成因机制与生物作用、水文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密切相关,这些作用共同促使赤铁矿形成。

尽管我们已经在赤铁矿的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例如,可以开展更多的场地调查和样品分析,以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地质特征数据;同时,可以采用更先进的地球化学和物理实验手段,深入探究赤铁矿的成因机制。

某铁矿地质特征概述

某铁矿地质特征概述
技任济市场
F 流研il l x
某铁矿 地质 特征概 述
梁 峰
( 宁夏地质调查院, 银川 750021) 宁夏
摘 要:该铁矿位于内 古自 境内 根据其分布、 产状、 蒙 治区 。 形态、 物质成 化学成 确 分、 分等 定其成因 基本属岩浆分凝一 贯 入型 大 ( 庙式)铁矿床类型, 并迭加有混 化的 质交代。 合岩 热变 关键词: 矿产资 铁矿; 地质 源; 特征
关健词:测绘 ;风险 ;对策
一、 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种类 测f 如果风险源在内部,而测绘技术人员对风险因素又把握不 正确的 这种风险的 话, 产生将会给测绘机构和测绘技术人员个 人带来严重的声誉损害和经济损失。内部风险源主要来自 两个 方面, 即技术风险和仪器设备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测量工程师及 其他相关测量人员由于测量技术上的问题而使测绘结果较大地 偏离允许误差, 主要有技术掌握不够全面或是技术运用失当两 种情况。技术掌握不够全面可能是由于测量技术人员知识结构 存在问题, 或者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造成的, 测绘技术人员欠缺 相关的法律及专业知识。 一般而言, 技术掌握不够全面所引起的风险, 属被动风险, 它是由于疏忽或是其他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 技术运用失当 所产生的风险则可能是主动风险, 也可能是 被动风险, 实际操作中更常见的 是主动风险, 是测量技术人员主 观行为所造成的。例如, 委托方计算土方量, 要求测量技术不切 实际的计算土方量, 测量管理人员为了获得业务而答应要求而 带来的风险。 由于因仪器设备过时或者精度达不到要求而引起的风险. 主要是由于测量技术人员或主管人员对自己的仪器装备的更新 跟不上行业的潮流或对外部信息资料有缺失等而引起的风险,
有的磁铁矿呈浸染状、 细脉状分布。
黄铁矿: 呈半自 一 形 他形晶粒状, 多呈浸染状或细脉状分 布, 有的交代磁铁矿, 有的在黄铁矿中见金云母等脉石矿物伴生。 假象赤铁矿(假象磁铁矿) :交代磁铁矿或充填于磁铁矿碎

南山铁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南山铁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南山铁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张生奇摘要:在铁矿找矿及其开发过程中,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铁矿矿床地质特征与形成原因的科学明确,本文对迁安市马兰庄镇南山铁矿主要地质特征和主要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探索南山铁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铁矿的主要地质特征,总结了南山铁矿矿床的主要形成原因,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的科学分析提供依据,从而促进迁安市及其周边铁矿找矿及其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铁矿矿床;形成因素;铁矿地质特征;铁矿资源储量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加快,钢铁工业迅速发展,冀东地区有唐钢集团、首钢、建龙实业、京丰、迁钢、港陆等多家钢铁公司,对铁矿石需求量较大,整个冀东地区钢铁原料自给率不足,需进口国外铁矿石以满足钢铁厂原料需求。

冀东地区易采露天铁矿资源趋于枯竭,逐渐转入地下硐采,随着市场对铁矿资源需求的增大,近年来,开发条件较复杂的矿床陆续被开发利用,如司家营铁矿、张庄铁矿、东安铁矿、闫庄铁矿、常峪铁矿等。

南山铁矿位于京津唐工业经济圈内,经济发展急需铁矿资源,矿床具有规模大、质量好,易采,易选铁矿,矿床资源量的提交、开采可缓解本地区市场需求。

在对铁矿矿床进行地质特征和形成原因分析的过程中,地质工程技术人员与铁矿相关单位要充分搜集以往地质工作资料以及现有的地质环境条件。

技术人员要认识铁矿开采的重要性,通过现有的地质状况及资料,深入了解铁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铁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其主要形成原因展开科学分析,了解采矿权设置,确保无自然保护区、无名胜古迹、无明显的地质灾害和军事禁区,不属于限制开采矿产的范围。

在铁矿矿床分析中要依据授权的矿床开采权范围内的规模、形态、铁矿产状、厚度等情况,熟悉矿区的开采条件,对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及环境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和查明,对该地区的铁矿资源储量进行估算,从而为后续的铁矿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中国是世界上铁矿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包括了多种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如磁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铁矿床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下面将以此为主线进行阐述。

1. 磁铁矿型铁矿床磁铁矿型铁矿床是中国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其主要成矿岩石为长英质岩石。

磁铁矿通常出现在深部地质结构复杂的区域。

这种铁矿床的地层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常常与脉状矿体及矿脉结构有关。

这些矿脉、矿体呈伞形、漏斗形、钻孔形状,铁矿石含量在30%以上,磁性极强,可用磁力选别。

2. 赤铁矿型铁矿床赤铁矿型铁矿床主要成矿岩石是变质岩或沉积岩,分布广泛,如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等地。

这种铁矿床通常与变形、变质有关,形成方式多样,如板状、块状、层状、砂岩状、矿脉状等,其中板状铁矿床最为常见。

赤铁矿型铁矿床中赤铁矿含量较高,矿石品位一般为30%左右。

3. 褐铁矿型铁矿床褐铁矿型铁矿床主要成矿岩石是火山岩和沉积岩,由火山岩相和轻变质相构成。

其中火山岩相的褐铁矿床多位于太行山和阜阳地区,轻变质相的褐铁矿床主要分布于华中地区。

这种铁矿床矿体形态多样,有层状、叠层状、似层状、斑状、散状等,矿石的品位一般不高,一般在20%以下。

综合以上几种铁矿床类型,可以发现中国的铁矿床类型分布广泛、类型丰富。

在矿床开发利用中对不同的铁矿床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以实现更好的开采效果。

同时,中国需要更加注重不同铁矿床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提高铁矿石产出和品质,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推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原铁矿石产量为1.1亿吨左右,为全球总量的50%左右。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铁矿石进口大国,2020年全年进口铁矿石亿吨,而出口仅为3.02万吨。

以下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1. 原铁矿石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原铁矿石的产量一直都在世界领先地位。

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石油、天然气、煤炭、金银、铁矿等矿产资源在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对于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进行探讨,并深入分析其分布规律。

一、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是指在地球地壳中存在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矿产物质的地质特点。

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有着不同的地质特征。

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沉积盆地的构造类型、岩石圈的厚度、古地理环境、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等。

例如,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富集在沉积盆地中,这些盆地通常是由断裂、褶皱等构造形成的,盆地内岩石圈的厚度也会影响烃类的富集。

2. 煤炭:地质特征包括煤田的地质构造、煤层的产状与埋深、煤岩的组成与品质等。

煤炭主要形成于古代湖相、河流相沉积环境中,其产量与煤层的厚度、埋深以及煤质的好坏密切相关。

3. 金银等贵金属矿: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石产状、矿化类型、矿床形成环境等。

金银等贵金属矿常见于岩浆活动、热液作用等过程中,矿石呈脉状、层状或块状分布。

4. 铁矿:地质特征包括铁矿床类型、产状、矿石成分、矿石矿物组合等。

铁矿主要分布在火山喷发、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过程形成的矿床中,产量与矿石的品位和矿床规模密切相关。

二、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分布受地质构造、地球化学条件、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1. 石油与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构造活跃带、大型沉积盆地以及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层中。

例如,中东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和墨西哥湾等地是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其地质构造和盆地条件对于油气的富集起到了关键作用。

2. 煤炭:煤炭资源的分布与古代植被的堆积有关。

在地质历史上,古代河流、湖泊等水体沉积的植被残体在逐渐埋藏和压实的过程中形成了煤炭。

世界上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3. 金银等贵金属矿:贵金属矿床的分布与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和热液活动有关。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铁矿矿床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对其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铁矿矿床的形成及分类,包括沉积型、变质型和热液型等。

随后详细阐述了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如矿体产状、岩石组合和矿石矿物等。

本文还探讨了铁矿矿床的找矿标志,包括矿体周围的褶皱、断裂和矿石的颜色等特征。

常见的铁矿矿床类型包括磁铁矿、赤铁矿和铁矿石等,地质调查与勘探方法可以帮助寻找潜在的铁矿矿床。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提高找矿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铁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形成、分类、类型、地质调查、勘探方法、认识、应用。

1. 引言1.1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是矿床勘查与开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铁矿矿床主要包括磁铁矿、赤铁矿、铁闪锌矿等类型,其在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和共性。

通过对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勘查工作,提高勘查效率。

铁矿矿床的形成和分类是理解其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基础。

铁矿矿床主要形成于构造运动和热液活动作用下,根据其成因和矿石类型可以将其分类为热成矿型、沉积矿型、变质矿型等。

不同类型的铁矿矿床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可以为勘查提供重要线索。

常见的铁矿矿床类型包括矽质铁矿、碳酸盐岩型铁矿、超高温矿床等,它们在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地质调查和勘探方法在寻找铁矿矿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化学等多领域的技术手段,结合地质学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对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认识和应用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指导勘查工作,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不同的地质时期,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同类型的铁矿床;但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构造运动期,占主导地位的铁矿床类型则是不同的,显示了铁矿床形成与地壳演化密切有关的特点。

由老到新,各地质时期的主要铁矿床类型及其成矿规律如下:(一)太古宙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吉林东南部、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内蒙古南部和地台南缘的许昌—霍丘、鲁中地区。

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矿床为主,常称“鞍山式”铁矿。

多为大型矿床,铁矿床主要赋存于鞍山群、迁西群、密云群、乌拉山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等。

其岩石变质程度多属角闪岩相,部分属麻粒岩相或绿片岩相,并受混合岩化。

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片麻状构造为特征,被称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

该时代储量占41.4%。

(二)古元古代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中部北东向五台燕辽地槽区。

矿床仍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为主,赋存于五台群、吕梁群变质岩中,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构造为主。

在南方地区有伴随海相火山岩、碳酸盐岩的火山岩型矿床,以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为代表,矿体产于大红山群钠质凝灰岩、凝灰质白云质大理岩中。

(三)新元古代(含震旦纪)铁矿床类型较多。

在北方地区,有产于浅海-海滨相以泥砂质为主沉积型赤铁矿床,分布于河北龙关—宣化一带和产于斜长岩体中的承德大庙一带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在内蒙古地轴北缘有产于白云鄂博群白云岩中的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综合矿床;还有赋存细碎屑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中的酒泉镜铁山沉积变质型铁矿(铜、重晶石)。

在南方地区,除分布于湘、赣两省的板溪群、松山群浅变质岩系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还有产于新元古界澜沧群中基性火山岩中的云南惠民大型火山-沉积型铁矿。

元古宙形成的铁矿,储量占22.8%。

(四)古生代除志留纪铁矿较少外,其他各时代都有铁矿。

以沉积型和岩浆型矿床为主,也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

如沉积型铁矿,分布于南方(湘、桂、赣、鄂、川)泥盆系中的海相沉积赤铁矿床,常称“宁乡式”铁矿;岩浆晚期型矿床以钒钛磁铁矿(攀枝花式)最为重要,含矿岩体分布于攀枝花—西昌一带。

该时代储量占22.4%。

(五)中生代是陆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和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形成的主要时代。

陆相火山-侵入型,主要分布于宁(南京)—芜(湖)地区。

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分布于鄂东(大冶式)、邯邢、鲁中、晋南、豫北和闽南等地区。

这个时代形成的铁矿,储量占12.4%。

(六)新生代以风化淋滤及残、坡积型为主,次为陆相沉积的菱铁矿、沼铁矿,还有海滨砂铁矿。

储量占1.0%。

二、矿床类型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

现介绍如下:(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

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

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

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

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

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

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铁矿床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太古宇鞍山群、迁西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系中的不同层位;山西、内蒙古古元古界五台群、吕梁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地层中,变质作用大多数属于绿片岩至角闪岩相,个别产于麻粒岩相中。

湖南、江西等省产于板溪群或震旦系松山群。

多数地区含铁变质岩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

受变质铁硅建造中铁矿层是多层的,也有1~2层的,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矿层厚度一般几十至百米,最厚可达350m左右。

延长较稳定,个别矿层长可达几十公里以上。

矿床规模大多数为大型或特大型。

矿石中铁矿物与石英组成具有黑白相间的条带状、条纹状构造,变质程度高时,向片麻状过渡。

矿石为磁铁石英岩、赤铁石英岩、绿泥磁铁石英岩、角闪磁铁石英岩。

以贫矿为主,含铁品位一般为25%~40%。

在贫矿中也有含铁品位达50%~60%不同规模不同成因的富铁矿石。

2.受变质碳酸盐建造型铁矿床典型矿床分布于吉林大栗子,因此,称为“大栗子式”铁矿。

这种类型铁矿是受到轻微区域变质作用的碳酸盐型沉积铁矿床。

主要产于元古宇地层中。

含矿岩系主要由碎屑-碳酸盐岩组成,如砂岩、泥岩、灰岩等。

已知矿产地不多,主要产于吉林东南部古元古界辽河群千枚岩与碳酸盐类岩层中;云南易门、峨山铁矿产于新元古界下部的昆阳群碳酸盐类岩层中。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地瓜状、不规则形态,矿体一般沿走向长100~300m,倾斜延深200~500m,倾斜长大于走向长,厚度变化大。

矿石矿物有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褐铁矿等。

矿石以块状、条带状构造为主,鲕状构造次之。

矿石类型有赤铁矿型、磁铁矿型、菱铁矿型、次生褐铁矿型。

磁铁矿型、赤铁矿型矿石围岩多为千枚岩,而菱铁矿型矿石围岩多为大理岩。

富铁矿占较大比例为特点,如云南化念铁矿,其储量一半为含碱性炼铁用矿石。

(二)岩浆晚期铁矿床这是一类与基性、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以其铁矿物中富含钒和钛,通常称为钒钛磁铁矿矿床,储量占11.6%。

按照成矿方式可以分为两类:1.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由岩浆结晶晚期分异作用形成的富含铁、钒、钛等残余岩浆冷凝而成的矿床。

我国首先发现于四川省攀枝花地区,故国内常称之为“攀枝花式”铁矿床。

矿床产于辉长岩-橄榄岩等基性-超基性岩体中。

而岩体多分布于古陆隆起带的边缘,受深大断裂的控制。

含矿岩体延长可达数至数十公里,宽一至数公里。

岩体分异良好,相带明显,韵律清楚。

按岩石组合可以分为辉长岩型、辉长-苏长岩型、辉长-橄长岩型、辉长-斜长岩型、辉长-辉岩-橄辉岩型和辉绿岩型等岩相组合类型。

铁矿体多呈似层状,分布于岩体的中部或下部韵律层底部的暗色相带内,与岩体的韵律层呈平行的互层。

矿床常由数至数十层平行的矿体组成,累计厚度由数十至两三百米,延深可达千米以上。

主要矿石矿物有粒状钛铁矿、磁铁矿、钛铁晶石、镁铝尖晶石等,含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及钴、镍、铜的硫化物。

矿石具陨铁结构、镶嵌结构。

矿石呈致密块状、条带状和浸染状构造,矿石含TFe 20%~45%、TiO2 3%~16%、V2O5 0.15%~0.5%,Cr2O30.1%~0.38%,伴生微量的Cu、Co、Ni、Ga、Mn、P、Se、Te、Sc和Pt 族元素,可综合利用,这类矿床的规模多属大型,是铁、钒、钛金属的重要来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的攀(枝花)西(昌)地区。

2.岩浆晚期贯入型铁矿床为岩浆晚期分异的含铁矿液沿岩体内断裂或接触带贯入而成。

我国首先发现于河北省大庙,故常称之为“大庙式”铁矿床。

铁矿床产于斜长岩、辉长岩岩体中。

基性岩体沿东西向断裂带呈带状分布。

矿体是沿岩体裂隙或上述两种岩浆岩接触带贯入而形成的。

矿体形态不规则,多呈扁豆状或脉状,成群出现,作雁行式排列。

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产状陡立。

从地表到深部,矿体常见分支复合现象,多为盲矿体。

单个矿体长数至数百米,厚数至数十米,延深数十至数百米。

主要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金红石和黄铁矿等。

脉石矿物有斜长石、辉石、绿泥石、阳起石、纤闪石和磷灰石。

矿石结构均匀,常见陨铁结构。

具浸染状和块状构造。

贫富矿石均有,含钒、钛以及镍、钴、铂等硫化物。

近矿围岩常见纤闪石化、绿泥石化和黝帘石化等蚀变。

有用矿物颗粒大,矿石易选。

矿床规模一般为中—小型,主要分布于河北省承德地区大庙、黑山一带。

(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接触交代型矿床,常称为夕卡岩型矿床。

主要赋存于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含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

这类矿床一般都具有典型的夕卡岩矿物组合(钙铝-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而在成因和空间分布上,都与夕卡岩有一定的关系。

岩浆岩侵入体的形成时代,从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到燕山期都有。

在我国以燕山期最为重要。

碳酸盐类岩石生成时代,从前震旦纪到侏罗纪都有,岩性也很不相同。

就已知国内夕卡岩型铁矿围岩而言,包括灰岩、大理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各种不纯质的灰岩、白云岩;部分围岩可为角岩、片岩、板岩、砂岩或凝灰岩等。

从岩性的时代来看,元古宙(包括震旦纪)多为硅质灰岩;寒武纪—奥陶纪多为纯质灰岩或含镁质灰岩;石炭纪-二叠纪多为含泥质及有机质灰岩。

我国北方最有利形成接触交代型铁矿的是寒武纪-奥陶纪灰岩,南方主要是三叠纪大冶灰岩和早二叠世栖霞灰岩。

接触交代型铁矿大部分形成于接触带,有的矿体可延伸到非夕卡岩的围岩之中,矿体常成群出现,形态复杂,多呈透镜状、囊状、不规则状和脉状等,矿石矿物成分较复杂。

铁矿石以块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斑点状、团块状和角砾状构造。

该类铁矿常伴生有可综合利用的铜、钴、金、银、钨、铅、锌等;甚至构成铁铜、铁铜钼、铁硼、铁锡、铁金等共(伴)生矿床。

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也有大型。

这类铁矿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河北省邯(郸)—邢(台)地区、鄂东、晋南、豫西、鲁中、苏北、闽南、粤北以及川西南、滇西等地,是我国富铁矿石的重要来源。

按岩浆岩和围岩条件,在工业上常分为邯邢式、大冶式和黄岗式铁矿。

邯邢式铁矿围岩主要是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矿体常呈似层状。

大冶式铁矿围岩主要为三叠系大冶灰岩,矿体形态不规则。

黄岗式铁矿成矿岩体为花岗岩及白岗岩,围岩为古生界碳酸盐岩夹火山岩系。

热液型铁矿床明显受构造控制,有的是断裂控矿,有的是褶皱控矿,还有断裂与褶皱复合控矿。

热液型铁矿床与岩浆岩的关系常因地而异,多数矿体与岩体有一定距离。

高温热液磁铁矿、赤铁矿矿床常与偏碱性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类有关,中低温热液赤铁矿矿床常与较小的中酸性侵入体有关,两者多保持一定的距离。

中低温热液菱铁矿矿床与侵入体无明显关系。

围岩条件对热液型铁矿的控制作用不甚明显。

围岩蚀变是热液型铁矿的显著特征,高温矿床常见透辉石化、透闪石化、黑云母化、绿帘石化等;中低温矿床多见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