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习题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巩固训练 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巩固训练 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巩固训练 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细嚼米饭能觉出甜味,是因为米饭中的()被分解成了麦芽糖A.纤维素B.淀粉C.蛋白质D.脂肪2 . 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B.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除胆汁外都含消化酶C.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是由小肠吸收的D.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3 . 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表示,利于归纳整理.如下流程图中错误的是()A.青蛙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B.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红灯成像:角膜→瞳孔→视网膜→晶状体→玻璃体D.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4 . 下列关于人体消化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B.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的消化酶能将脂肪消化C.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使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收营养物质D.脂肪只有到了小肠才能被消化5 . 下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y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B.D部位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C.C中分泌的消化液含有盐酸和脂肪酸D.能够蠕动的部位只有B、C、D6 . 肝炎患者怕吃油腻食物的原因是()A.唾液分泌过少B.胃液分泌过多C.胆汁分泌过少D.肠液分泌过少7 . 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下列各项中与吸收功能直接相关的是:①小肠很长,约5—6米②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③小肠内表面积可达200平方米④小肠壁内有肠腺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8 . 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8章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习题2(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8章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习题2(无答案) 北师大版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1、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A唾液腺B胆囊C肝脏D胰腺2、判断:胆汁胰液都注入小肠。

()3、判断: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由血液进入消化管。

()4、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瓜子咽了下去,下列哪项是它的施行路线()A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肛门B口腔→胃→食管→小肠→大肠→肛门C口腔→大肠→胃→食管→小肠→肛门D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5、人体有时出现反酸胃痛的现象,是因为()A唾液分泌过多B唾液分泌过少C胃液分泌过多D胃液分泌过少6、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A胆囊B肝脏C唾液腺D胰腺7、消化系统中不与食物接触的消化器官是()A胃B小肠C食管D肝脏8、下列不属于消化管的结构是:()A食管B唾液腺C胃D大肠9、消化管始于(),终止于()。

1.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A.唾液腺 B.胆囊 C.肝脏 D.胰脏2. 淀粉能够在人的口腔中转变为麦芽糖,是因为人的唾液中含有()。

A.水 B.酶 C.淀粉 D.麦芽糖3.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A.食管 B.胃 C.大肠 D.小肠4、食物的消化吸收是由()系统完成的。

5、消化系统由()和()两大部分组成。

6消化管由()、()、()、()、()、()和()等构成。

7、消化腺包括()、()、()、()和()。

8消化腺分泌(),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

唾液腺分泌();胃腺分泌();肝脏分泌();肠腺分泌();胰腺分泌()。

9、唾液腺包括()、()、()三对。

人体内最大的腺体是()。

胆囊的作用()。

流入小肠的消化液有()、()、()。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选择题(共7小题)1.我们消化系统的各部分结构能够完成各种重要的功能,以下结构功能匹配中正确的是()A.消化脂肪﹣食道B.消化蛋白质﹣胃C.吸收糖类﹣肝脏D.产生胆汁﹣胆囊2.若你在吃杨梅时不小心将核咽了下去,那么杨梅核在你体内的“旅行”路线是()A.口腔→咽→胃→肝脏→食道→小肠→肛门B.口腔→食道→小肠→咽→胃→大肠→肛门C.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D.口腔→食道→小肠→咽→胃→大肠3.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

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图中c代表的物质是氨基酸D.X表示大肠,是a。

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4.关于淀粉消化、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在口腔里能被初步消化B.淀粉消化的终产物主要被小肠吸收C.未经消化的淀粉在胃里继续被消化D.淀粉被消化成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5.如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程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为脂肪,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B.Y为淀粉,消化器官是C和DC.Z为蛋白质,消化产物是氨基酸D.X、Y、Z都能在D进行消化6.对瘦肉有消化作用的一组消化液是()A.唾液、胃液、肠液B.唾液、胆汁、肠液C.胆汁、胃液、肠液D.胃液、胰液、肠液7.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有消化脂肪的酶B.②是胃,是食物消化和吸收主要场所C.③是胰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D.④是小肠,长度最长且内表面光滑二.填空题(共5小题)8.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增大脂肪接触面,利于消化.9.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6米.(2)内表面具有和(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只由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有各种.10.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好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11.证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实验需用37度温水,因37度接近,酶的最强.12.请回答下列与消化吸收和饮食卫生有关的问题:(1)在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200毫升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大致分泌以下数量的消化液:1500毫升唾液,2000毫升胃液,1500毫升肠液,500毫升胆汁,1500毫升胰液.分析以上数据可知,消化液最多的消化道是.(2)我们细嚼馒头时感觉有甜味的原因是.(3)小明刚吃完饭就去打篮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消化?为什么?答:.三.解答题(共3小题)13.如图表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2节第4课时《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步习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2节第4课时《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步习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8章人体的营养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4课时)《营养物质的吸收》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A.食管B.胃C.小肠D.大肠2.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是()A.水B.维生素C.无机盐D.淀粉3.在人体的消化道中,既无消化功能,又没有吸收功能的是()A.口腔咽B.咽胃C.咽食道D.口腔小肠4.下列叙述中,与“小肠作为吸收的主要场所”这一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B.小肠长约5-6米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5.便秘体现了消化道哪一功能()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B.大肠有吸收水分的功能C.口腔能分泌唾液淀粉酶D.胃具有吸收水分和酒精的功能6.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A.淀粉B.脂肪C.蛋白质D.葡萄糖7.下列物质中在胃部被吸收的是()A.酒精B.氨基酸C.葡萄糖D.脂肪酸二、识图作答1.如图是小肠绒毛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由图可知,小肠的内壁有许多环形的,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叫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2)[1]______和[7]______的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3)牛奶行至此被分解为______,被图中[______]______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二.识图作答1.(1)皱襞;小肠绒毛(2)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吸收营养物质。

(3)氨基酸;7 毛细血管。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步练习1、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 )。

A口腔 B食道C胃 D小肠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 )。

A口腔 B胃C小肠 D大肠3、下列物质在口腔内就能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蛋白质 B淀粉C脂肪 D纤维素5、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液消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淀粉、脂肪、蛋白质 B淀粉、蛋白质、脂肪C脂肪、淀粉、蛋白质 D蛋白质、淀粉、脂肪5、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无关的结构特点是( )。

A小肠长约5-6米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C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6.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

A.唾液腺 B.胆囊 C.肝脏 D.胰脏7. 淀粉能够在人的口腔中转变为麦芽糖,是因为人的唾液中含有( )。

A.水 B.酶 C.淀粉 D.麦芽糖8.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A.食管 B.胃 C.大肠 D.小肠9、根据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回答以下问题:(1)口腔内的__________能分泌唾液。

(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小肠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且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淋巴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_________构成。

(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__,它能分泌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2、C3、A4、D5、C6、B7、B 8、B9、唾液腺小肠肝脏胆汁。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练习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练习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步练习◆选择题1、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过消化就可以被消化道吸收的是()①水②维生素③淀粉④无机盐⑤蛋白质⑥脂肪A.①④B.①②④C.①D.③⑤⑥2、人体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A.胰液B.肠液C.胃液D.胆汁3、下列哪一种消化液不在小肠中发挥作用?()A.胰液B.胆汁C.肠液D.胃液◆填空题4、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都必须经过系统才能被消化吸收。

5、消化系统由和两大部分组成。

6、消化管由口腔、咽、、、、大肠和肛门组成,消化管的功能主要有、、、。

7、消化腺主要包括唾液腺、、、和胰腺,这些消化腺可以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能够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进行分解。

8、食物的消化指食物的营养成分在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的过程。

9、唾液腺实际上不是一个腺体,它包括口腔周围的三大腺体,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简答题10、据研究,一个人如果每天摄入800克食物,1200毫升水,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大致如下:唾液1500毫升,胃液2000毫升,肠液1500毫升,胆汁500毫升,胰液15毫升。

请你计算一下,消化道的哪一段消化液最多,一共有多少毫升?并指出其在下图中的标号。

并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B解:食物中含有水、无机盐、维生素、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人体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有机物,需要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才可以被吸收。

虽然维生素也是有机物,但是维生素属于小分子有机物,不需要消化可直接被吸收。

故选:B。

2.D解:A、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里面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脂肪、淀粉、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故不符合题意。

B、肠液是由肠腺分泌的,里面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脂肪、淀粉、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故不符合题意。

C、胃液是由胃腺分泌的,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故不符合题意。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4.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步卷3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消化脂肪的酶B.在②开始消化淀粉C.③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分泌激素D.④内表面有环形的皱襞与小肠绒毛只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2.你吃了一碗蛋炒饭,这碗饭消化的主要场所是()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3.以下小肠结构中,不是与其吸收营养功能相适应的是()A.小肠有5﹣6米长B.小肠内有许多消化液C.小肠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D.小肠绒毛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4.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A.口腔、食管和胃B.口腔、胃和小肠C.消化道和消化腺D.消化道和胃腺5.29岁的红军师长陈树湘,不愿被俘,亲手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小肠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关于小肠的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中的营养都是由小肠吸收B.小肠内含有胆汁、肠液、胰液等消化液C.小肠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可以增大吸收的表面积D.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二.填空题(共5小题)6.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能分泌,其内不含消化酶。

7.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蛋白质最终分解成,淀粉最终分解成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8.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提供。

9.歌曲《老鼠爱大米》唱遍大江南北,大米中的淀粉在老鼠体内最终被分解成被吸收.10.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三.解答题(共5小题)11.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先对淀粉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2)消化道中呈囊状、最膨大的部分是,它能对进行初步消化。

(3)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其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送入中,有利于的消化。

(4)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12.请根据已学习的“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组成模式图,图中③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它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该过程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性消化。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基础过关知识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部分组成。

2.消化管包括:口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肛门等。

消化管具有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等功能。

3.消化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消化腺分泌__________,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__________,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1)唾液腺分泌__________,通过导管输入到口腔。

(2)________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它分泌的__________不含消化酶,贮存于胆囊,通过胆管输入小肠。

(3)胰腺分泌__________,通过胰管注入小肠。

知识点2:食物的消化4.食物的营养成分在__________内被水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就是消化。

5.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__________。

胃对__________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在小肠中,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蛋白质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脂肪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3:营养物质的吸收6.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食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__________的过程。

7. 胃能够吸收部分水分和__________,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__________和部分__________,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由__________吸收的。

8. __________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1课时》习题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1课时》习题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1课时》习题一、基础练习1.(2017昆明)馒头中的淀粉在消化管内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中,无直接作用的是()A.唾液B.牙齿C.大肠D.胰液2.(2018邵阳)下列消化管的各部分中,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是()A.口腔B.大肠C.胃D.小肠3.(2017济宁)“吃饱”的感觉是因为下述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A.胃B.小肠C.大肠D.肝脏4.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能分泌胆汁的是()A.甲B.乙C.丙D.丁5.下列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器官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A.大肠B.食管C.胃D.胰腺6.(2018龙岩)小红在吃樱桃时将核咽了下去,樱桃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A.口腔→咽→胃→大肠→食管→小肠→肛门B.口腔→小肠→胃→咽→食管→大肠→肛门C.口腔→食管→小肠→胃→咽→大肠→肛门D.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7.不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是()A.唾液B.胃液C.肠液D.胰液8.(2018青岛)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以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水浴保温前分别在两支试管中进行搅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①变蓝,②不变蓝D.该实验可以得出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的结论二、提升练习9.(2011苏州)下列有关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B.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10.(潍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

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11.(2011绍兴)小敏进行了认识唾液淀粉酶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1号2号3号4号实验过程①注入物质2ml淀粉溶液2ml淀粉溶液2ml淀粉溶液2ml淀粉溶液②水温处理37℃10℃60℃37℃③加入物质震荡1ml蒸馏水1ml唾液1ml唾液1ml唾液④滴入碘液并观察现象变蓝变蓝变蓝变蓝这个实验能说明唾液淀粉酶()A.催化作用受PH影响B.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C.具有专一性D.具有高效性12.消化系统是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消化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8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基础与能力训练(含解析) 北师大版-北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8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基础与能力训练(含解析) 北师大版-北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基础题】一、选择题1.根据下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所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B.②的主要作用是贮存胆汁C.③分泌的消化液是唾液D.④分泌胰液【解析】选B。

本题考查消化腺及其所分泌的消化液。

①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②是胆囊,主要作用是贮存胆汁;③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是胰液;④是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肠液。

2.(2015·某某学业考)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A.食管B.小肠C.大肠D.口腔【解析】选B。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小肠很长,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3.(2014·某某学业考)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A.胰腺B.唾液腺C.肠腺D.肝脏【解析】选D。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管内的小消化腺,肝脏、胰腺和唾液腺是位于消化管外的大消化腺,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4.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A.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长B.小肠壁内有肠腺C.小肠内壁上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解析】选D。

本题考查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1)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长;(2)内壁上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生有大量的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3)小肠内有大量的肠腺,能分泌消化液;(4)小肠绒毛内有大量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但本题考查的是小肠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是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而不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习题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习题北师大版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选择题1. 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A. 酶起催化作用明酶的专一性B. C. 是化学变化性质没有改变唾液、胆汁胰液、唾液C.C. 肌肉细胞C.D. 口腔张明同学早上吃了一根油条,油条在他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产物是(A. ①②⑥C. ②④⑥D. ②⑤⑦列食物的营养成分中,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一组是(B. 该过程说D. 酶的化学2. 消化道中参与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是(A. 胰液、肠液、胆汁B. 胃液、C. 唾液、胃液、肠液D. 肠液、3. 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构成.A. 护细胞B.4.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在(A. 食道B.5.①葡萄糖②氨基酸③甘油④脂肪酸⑤无机盐⑥维生素⑦水.B. ①③④6.A.水、无机盐、维生素质、糖类、脂肪C.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D.维生素、糖类、脂肪7.下列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器官是()A.胃B.小肠C.大肠D.肝脏8. 人饥饿的时候,肚子会咕咕叫.这是胃部肌肉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就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以下关于胃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胃位于腹腔的右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B. 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脂肪进行初步消化C.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D. 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氨基酸、脂肪酸9. 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 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A. XB. YC. WD. X、Y、W都是10.在人体下列各组器官中,都具有消化功能的一组是()A.口腔、食管、胃B. 口腔、田冃、小肠C.胃、小肠、大肠D. 口腔、小肠、大肠11.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A.胃B.大肠C.小肠D.口腔B.蛋白A.口腔是消化淀粉最主要的场所B.胃液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脂肪C.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食物消化不起作用D. 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13.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① 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脂B. B. ②能分泌初消化蛋C. C. 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D. D. 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二、判断题14. 小肠长5-7 米,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消化吸收食物.(判断对错)三、实验题15.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图的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1 )以①号试管和②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馒头的消化作用.(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①、③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图中“?”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三支试管放入37C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不会变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号试管,原因是_________ .四、简答题16. 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消化的程度.1 )哪条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______________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依次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写名称( 3) D 是______ ,内有哪些消化液: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7.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实验组的材料为“淀粉液+唾液”,对照组的材料为_______ ,加入I 液后,对照组试管变成了蓝色,说明试管中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试管不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中的_____________ 已被 _________ 分解为18. 下面是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杯鲜牛奶,少量的水果和蔬菜.请分析回答:(1 )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最早开始消化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最终的消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包和牛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4)早餐中不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中a 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它是面包的消化终产物,它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__________ ,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_ .(6)在组织细胞中,物质a 被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进行.(7)物质b 是_________ ,它需要经过 ___________ 层细胞膜才能由肺泡进入血液.(8)血液流经肾脏时,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两个过程形成尿液,进而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疾病,可能是出现了病症.(9)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下列生理活动都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①呼气②出汗③排便④排尿.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9. 解读曲线图: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蛋白质、淀粉、脂肪被消化的程度,字母表示消化道各器官,请回答:(1)据图推断各字母表示的器官:B ____ 、C _______ 、D _____ ,其中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2)据图分析,曲线X 代表___________ 的消化过程;曲线Y 代表_____________ 的消化过程. (3)由图可知,淀粉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 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______________ .(4)三种物质均在____________ 被彻底消化,这是因为其内含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 多种消化液.20. 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实验过程: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C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实验结果:1 号试管不变色,而2 号试管和3 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结果分析:1 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2 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3 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馒头块中的淀粉没被唾液彻底的消化,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结论:淀粉的化学消化是从_______________ 开始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答案】1.B2.A3.C4.B5.B6.B7.B8.C9.B10.B11.C12.D13.A14. V15. 唾液;不搅拌;①;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16. Z; 口腔;胃;小肠;小肠;肠液;胰液;胆汁17. 淀粉液+清水;淀粉;淀粉;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18. 口腔;氨基酸;小肠;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吸收;小肠;线粒体;氧气;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A19. 咽和食道;胃;小肠;D;淀粉;脂肪;口腔;胃;小肠;小肠;胆汁;胰液;肠液20. 蓝;麦芽糖;没有加入唾液,淀粉不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口腔【解析】1.解:A、淀粉酶是催化剂,故A表述正确;B图中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了其他的物质,没有对应实验说明该结论,不能说明酶的专一性,故B 表述不正确;C淀粉是大分子,淀粉酶使淀粉转化为了人体能够吸收的小分子,所以是化学变化,故C表述正确;D淀粉酶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及质量均不变,故D表述正确.故选:B.认真观察图示,可得到的信息是:淀粉酶把比较大的淀粉转化成了比较小的其它物质,而本身的模样并没有改变.从而我们可以猜到淀粉酶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的作用.此题属于图示题,做此类题的关键是把有用信息提取出来,防止无用信息的干扰.本题关键要看出淀粉酶的模样没有改变,而淀粉有一个大的变成了两个小的,所以大胆猜测出淀粉酶就是催化剂.2.解:脂肪的消化过程在小肠内进行,脂肪先在胆汁的乳化下变为脂肪粒,脂肪粒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胆汁、肠液、胰液.故选:A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脂肪的消化过程.3. 解:小肠绒毛的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选:C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据此解答.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4. 解:具有消化功能的是:口腔、胃、小肠.口腔内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胃内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小肠内的消化液包括:胰液、肠液、胆汁,其中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内彻底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能吸收无机盐、维生素、水、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可见大部分营养物质都能被小肠吸收.故选:B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5.解: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淀粉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消化后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彻底消化后的产物是氨基酸.油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脂肪,油条进入小肠后,小肠里的肠液和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油条在小明的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产物是①葡萄糖,③甘油和④脂肪酸.故选:B.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不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而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据此解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以及产物.6. 解: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故选:B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理解掌握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解:口腔中含有的消化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胃里只有胃腺分泌的胃液,小肠里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也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其它消化道内如大肠没有消化液.因此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含消化液的种类最多的是小肠.故选:B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有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和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组成,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直接或通过导管流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据此解答.各段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这是与各段消化道中含有的消化液有关.8.解:A、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不符合题意;B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不符合题意;C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符合题意;D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多肽(蛋白质的初步分解产物)、蛋白质、脂肪,不符合题意.故选:C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胃的功能可结合着胃的结构特点理解掌握,难度较小.9.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体消化道中,数量首先变少的是X,然后是Y,最后是W这说明最先被消化的是食物X,然后是食物Y,食物甲W最后被消化.由此可以判断X是淀粉,Y 是蛋白质,W是脂肪•三种营养物质都能在D内被消化,说明D代表小肠;X淀粉在A内也能被消化,说明A是口腔;Y开始消化的部位C就是胃;B没有消化功能,且位于位于口腔中间,可以判断图示中B是食道.C胃中的消化液是胃液,D小肠中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故选:B 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10.解:A、食管不具有消化功能;B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里的胃液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CD大肠不具有消化功能.故选:B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此题考查了各段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11.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 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故选:C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2.解:A、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在口腔中可以被唾液淀粉酶分解麦芽糖,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葡萄糖;A 错误;B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只在小肠中进行,B错误;C肝脏分泌胆汁,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为脂肪微粒,C错误;D肠液和胰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 D正确.故选:D人体所需的类营养物质中,有些是小分子的物质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而有些的大分子的,如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需经过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吸收.人体内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分别分泌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对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13.解: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A错误;B②是胃,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 正确;C③是胰腺,胰腺能够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脂肪、蛋白质、糖类等,C正确;D④是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A.图示为消化系统模式图,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消化道的组成,特别是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内容.14.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 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故答案为:“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 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 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这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记忆.15.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以1、3 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除对馒头块不做处理外,加入唾液后还不能进行搅拌,所以,图中“?”处的处理方法是:不搅拌.1、2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3、2 号试管有唾液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两个变量,所以不能形成对照.(2)将三支试管放入37C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而②号试管中的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淀粉依然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③号试管中由于是馒头块,且没有搅拌,只有一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还有大部分淀粉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也会变蓝.故答案为:(1)唾液(2)不搅拌(3)①;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语意表述合理即可)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①号试管和③号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16.解:(1)、 (2 )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由图示可知:曲线X所代表的营养物质在A 口腔内即被消化,因此曲线X是淀粉的消化曲线;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由图示可知:曲线Y 所代表的营养物质在C胃内开始被消化,因此曲线Y是蛋白质的消化曲线;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由图示可知:曲线Z所代表的营养物质自小肠开始消化,因此曲线Z是脂肪的消化曲线,故X、Y、Z 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3)构成消化道的器官依次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字母A、B、C D E、F分别代表人体消化道的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D是小肠,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因小肠内含有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胆汁.故答案为:( 1 ) Z(2)口腔;胃;小肠( 3)小肠;肠液、胰液、胆汁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图中A表示口腔、B表示咽和食道、C表示胃、D表示小肠.本题考查学生对食物的消化过程,小肠的结构特点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17.解: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应该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实验组中加入唾液,相应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水浴后对照组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实验组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故答案为:淀粉液+清水;淀粉;淀粉;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此题考查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8.解:( 1)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为口腔中有唾液淀粉酶,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就开始被初步消化了.(2)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3)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很长,其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绒毛上有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利于吸收.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肠液,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也流入小肠,能消化食物,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4)食物中含有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5)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a 葡萄糖;葡萄糖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6)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生理过程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7)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一共经过了五层细胞膜.(8)当血液(内含血浆和血细胞)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含有的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以及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其他没有被重吸收的成分,从肾小管流出,成为尿液.因此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两个作用过程,即图中的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6)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而体内的食物残渣或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答案为:(1)口腔(2)氨基酸(3)小肠(4)水、无机盐、维生素(缺一不可)(5)葡萄糖,吸收,小肠(7)氧气,5(8)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必须完整),肾小球(9)A(1)淀粉在口腔能进行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内淀粉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被消化为氨基酸,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2)图示表。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8章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后习题(word版含解析)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8章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后习题(word版含解析)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选择题1.关于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是胆囊,可以分泌胆汁B.②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也是最主要的消化器官C.③分泌的消化液流入小肠,含有多种消化酶D.④因为含多种消化液,所以是吸收的主要器官A. 表中的?都可以填2B.A试管的淀粉没有被消化,因此碘遇淀粉变蓝C.探究可以得出温度影响淀粉的消化D.从表中分析可以得出唾液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3.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具有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C.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消化器官D.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4.如图为探究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同学们将试管置于37℃条件下一段时间,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组试管内物质变蓝,②组试管内物质不变蓝,③组试管内物质呈浅蓝色B.置于37℃条件下是为了模拟口腔温度C.①组和②组实验变量是唾液D.③组与①组对照说明牙齿咀嚼有助于淀粉的消化5.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①分泌的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B.②、③和⑤均吸收水分和维生素C.④既能分泌胰液,又能分泌胰岛素D.②是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6.如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1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B.2是小肠,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C.3是肝脏,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D.5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不能消化淀粉7.糖类是细胞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麦芽糖后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B.人体消化淀粉从胃开始,到小肠结束C.胰岛素分泌不足,人体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D.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都能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8.下列营养物质初步消化位置与消化最终产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淀粉--口腔--麦芽糖B.脂肪--小肠--甘油和脂肪酸C.麦芽糖--小肠--葡萄糖D.蛋白质--胃--氨基酸9.小肠内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①小肠粘膜有皱襞,其表面有很多绒毛②小肠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有多种消化酶③粘膜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突起④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进入小肠⑤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10.人体的消化液中,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有()A.唾液、肠液和胰液B.唾液、胃液和胆汁C.胃液、肠液和胰液D.胆汁、肠液和胰液11.下列哪一种消化液不含消化酶()A.胆汁B.唾液C.胃液D.胰液1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B.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D.所有试管都要进行37℃水浴加热13.如图是人的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①是肝脏,能分泌胆汁B.②是胃,能初步分解蛋白质C.③是胰腺,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D.④是小肠,是脂肪的消化场所二、判断题14.淀粉会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

北师大版生物 七年级下册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后练习题

北师大版生物 七年级下册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1. 如图是营养学家对一日三餐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建议比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胆汁对甲类食物的消化属于化学性消化B.青少年多食用乙、丙类食物补充蛋白质C.戊类食物是生命活动主要的供能物质D.多吃丁类食物能够预防坏血病2. 下列人类病症与物质缺乏对应关系不相符的是()A.夜盲症——缺乏维生素 B B.佝偻病——缺钙或维生素DC.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D.坏血病——缺乏维生素 C3. 美国研发出可吞咽电子胶囊,这款电子胶囊可穿过人体消化道,探测消化道疾病,从而取代传统的胃肠镜检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子胶囊在人体的“探测路径”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B.胃病患者对于瘦肉的消化会受到影响C.电子胶囊在消化道内“看”过的“最长的风景点”是小肠D.小肠炎症不会影响对淀粉的消化作用4. 食品腐败的根本原因是A.微生物繁殖B.食品生虫C.气温过低D.食物中水分太少5. 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结构与消化机能相适应的特点()A.小肠长约5﹣6米B.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小肠壁内有肠腺6. 有同学得了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这是由于他缺乏()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7.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将下列3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

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此实验探究的变量有2个。

B.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

C.实验结果是2、3号试管遇到碘液不变蓝色,1号变蓝色。

D.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

8. 下列关于食物营养成分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糖类能够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无机盐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物质C.维生素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会引起疾病,所以人体需要大量维生素D.虽然脂肪具有很高的热价,但是它的能量通常是贮存备用的9. 周日这天,小明为参加防疫的妈妈准备了一份午餐:米饭、清蒸鱼。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器官中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是()A.口和大肠B.肝脏和小肠C.胰腺和大肠D.胃和小肠2.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B.②是胃,在②中能将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C.③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D.④是小肠,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利于消化3.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管包括口、喉、食管、胃等B.消化腺包括胃腺、胰腺、胆囊等C.消化液包括唾液、胃液、肠液等D.消化酶包括脂肪酶、氨基酸酶等4.在“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如图所示,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碘液,你认为乙组的试管中滴加的液体及试管内颜色变化情况是()A.清水甲变蓝色B.唾液甲变蓝色C.清水乙变蓝色D.唾液乙变蓝色5.如表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结果,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试管号1号2号3号加入物质淀粉糊+唾液淀粉糊+清水淀粉糊+唾液温度37℃37℃0℃时间5分钟5分钟5分钟滴稀碘液不变蓝变蓝变蓝A.根据试管1,可知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B.1与2对比,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C.2与3对比,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D.1与3对比,说明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6.下列关于实验“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个试管应置于37℃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B.充分反应后滴加碘液,甲、丙试管中液体变蓝C.甲和乙的对照实验能够说明唾液具有消化淀粉的作用D.甲和丙的对照实验说明煮沸的唾液不具有消化淀粉的作用7.下列关于细嚼慢咽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磨碎食物,使食物变小B.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C.促进淀粉在口腔内消化D.促进脂肪在胃中的乳化二.填空题(共5小题)8.在人体消化道中,食物中的淀粉最先在中开始被消化。

9.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最大的内分泌腺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选择题1. 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A.酶起催化作用B. 该过程说明酶的专一性B.C. 是化学变化 D. 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2. 消化道中参与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是()A. 胰液、肠液、胆汁B. 胃液、唾液、胆汁C. 唾液、胃液、肠液D. 肠液、胰液、唾液3. 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构成.A. 保护细胞B. 神经细胞C. 上皮细胞D. 肌肉细胞4.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在()A. 食道B. 小肠C. 大肠D. 口腔5. 张明同学早上吃了一根油条,油条在他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产物是()①葡萄糖②氨基酸③甘油④脂肪酸⑤无机盐⑥维生素⑦水.A. ①②⑥B. ①③④C. ②④⑥D. ②⑤⑦6. 下列食物的营养成分中,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一组是()A. 水、无机盐、维生素B. 蛋白质、糖类、脂肪C. 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D. 维生素、糖类、脂肪7. 下列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器官是()A. 胃B. 小肠C. 大肠D. 肝脏8. 人饥饿的时候,肚子会咕咕叫.这是胃部肌肉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就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以下关于胃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胃位于腹腔的右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B. 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脂肪进行初步消化C.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D. 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氨基酸、脂肪酸9. 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A. XB. YC. WD. X、Y、W都是10. 在人体下列各组器官中,都具有消化功能的一组是()A. 口腔、食管、胃B. 口腔、胃、小肠C. 胃、小肠、大肠D. 口腔、小肠、大肠11. 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A. 胃B. 大肠 C. 小肠 D. 口腔12. 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口腔是消化淀粉最主要的场所B. 胃液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脂肪C. 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食物消化不起作用D. 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13.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B.B. ②能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C.C. 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D.D. 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二、判断题14. 小肠长5-7米,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消化吸收食物. ______ (判断对错)三、实验题15.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图的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1)以①号试管和②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 ______ 对馒头的消化作用.(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①、③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图中“?”处的处理方法是 ______ .(3)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不会变蓝的是 ______ 号试管,原因是 ______ .四、简答题16. 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消化的程度.(1)哪条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______(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依次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写名称 ______ 、 ______ 、______(3)D是 ______ ,内有哪些消化液: ______ 、 ______ 、 ______ .17.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实验组的材料为“淀粉液+唾液”,对照组的材料为 ______ ,加入I液后,对照组试管变成了蓝色,说明试管中存在 ______ ,实验组试管不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不存在 ______ ,实验组中的 ______ 已被 ______ 分解为______ .18. 下面是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杯鲜牛奶,少量的水果和蔬菜.请分析回答:(1)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最早开始消化的场所是 ______ .(2)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最终的消化产物是 ______ .(3)面包和牛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 .(4)早餐中不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______(5)如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 ,它是面包的消化终产物,它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______ ,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6)在组织细胞中,物质a被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的 ______ 中进行.(7)物质b是 ______ ,它需要经过 ______ 层细胞膜才能由肺泡进入血液.(8)血液流经肾脏时,主要通过 ______ 和 ______ 两个过程形成尿液,进而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疾病,可能是出现了 ______ 病症.(9)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下列生理活动都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 ______①呼气②出汗③排便④排尿.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9. 解读曲线图: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蛋白质、淀粉、脂肪被消化的程度,字母表示消化道各器官,请回答:(1)据图推断各字母表示的器官:B ______ 、C ______ 、D ______ ,其中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 (填序号).(2)据图分析,曲线X 代表 ______ 的消化过程;曲线Y代表 ______ 的消化过程.(3)由图可知,淀粉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 ______ ,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 ______ ,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 ______ .(4)三种物质均在 ______ 被彻底消化,这是因为其内含有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多种消化液.20. 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实验过程: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 ______ 色.结果分析: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___ .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______ .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馒头块中的淀粉没被唾液彻底的消化,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结论:淀粉的化学消化是从 ______ 开始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答案】1. B2. A3. C4. B5. B6. B7. B8. C9. B10. B11. C 12. D 13. A 14. √15. 唾液;不搅拌;①;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16. Z;口腔;胃;小肠;小肠;肠液;胰液;胆汁17. 淀粉液+清水;淀粉;淀粉;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18. 口腔;氨基酸;小肠;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吸收;小肠;线粒体;氧气;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A19. 咽和食道;胃;小肠;D;淀粉;脂肪;口腔;胃;小肠;小肠;胆汁;胰液;肠液20. 蓝;麦芽糖;没有加入唾液,淀粉不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口腔【解析】1.解:A、淀粉酶是催化剂,故A表述正确;B、图中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了其他的物质,没有对应实验说明该结论,不能说明酶的专一性,故B表述不正确;C、淀粉是大分子,淀粉酶使淀粉转化为了人体能够吸收的小分子,所以是化学变化,故C 表述正确;D、淀粉酶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及质量均不变,故D表述正确.故选:B.认真观察图示,可得到的信息是:淀粉酶把比较大的淀粉转化成了比较小的其它物质,而本身的模样并没有改变.从而我们可以猜到淀粉酶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的作用.此题属于图示题,做此类题的关键是把有用信息提取出来,防止无用信息的干扰.本题关键要看出淀粉酶的模样没有改变,而淀粉有一个大的变成了两个小的,所以大胆猜测出淀粉酶就是催化剂.2.解:脂肪的消化过程在小肠内进行,脂肪先在胆汁的乳化下变为脂肪粒,脂肪粒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胆汁、肠液、胰液.故选:A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脂肪的消化过程.3.解:小肠绒毛的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选:C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据此解答.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4.解:具有消化功能的是:口腔、胃、小肠.口腔内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胃内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小肠内的消化液包括:胰液、肠液、胆汁,其中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内彻底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能吸收无机盐、维生素、水、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可见大部分营养物质都能被小肠吸收.故选:B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5.解: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淀粉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消化后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彻底消化后的产物是氨基酸.油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脂肪,油条进入小肠后,小肠里的肠液和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油条在小明的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产物是①葡萄糖,③甘油和④脂肪酸.故选:B.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不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而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据此解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以及产物.6.解: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故选:B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理解掌握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7.解:口腔中含有的消化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胃里只有胃腺分泌的胃液,小肠里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也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其它消化道内如大肠没有消化液.因此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含消化液的种类最多的是小肠.故选:B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有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和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组成,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直接或通过导管流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据此解答.各段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这是与各段消化道中含有的消化液有关.8.解:A、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不符合题意;B、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不符合题意;C、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符合题意;D、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多肽(蛋白质的初步分解产物)、蛋白质、脂肪,不符合题意.故选:C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胃的功能可结合着胃的结构特点理解掌握,难度较小.9.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体消化道中,数量首先变少的是X,然后是Y,最后是W,这说明最先被消化的是食物X,然后是食物Y,食物甲W最后被消化.由此可以判断X是淀粉,Y是蛋白质,W是脂肪.三种营养物质都能在D内被消化,说明D代表小肠;X淀粉在A内也能被消化,说明A是口腔;Y开始消化的部位C就是胃;B没有消化功能,且位于位于口腔中间,可以判断图示中B是食道.C胃中的消化液是胃液,D小肠中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故选:B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10.解:A、食管不具有消化功能;B、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里的胃液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CD、大肠不具有消化功能.故选:B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此题考查了各段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11.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故选:C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2.解:A、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在口腔中可以被唾液淀粉酶分解麦芽糖,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葡萄糖;A错误;B、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只在小肠中进行,B错误;C、肝脏分泌胆汁,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为脂肪微粒,C错误;D、肠液和胰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D正确.故选:D人体所需的类营养物质中,有些是小分子的物质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而有些的大分子的,如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需经过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吸收.人体内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分别分泌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对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13.解: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A错误;B、②是胃,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正确;C、③是胰腺,胰腺能够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脂肪、蛋白质、糖类等,C正确;D、④是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D正确.故选:A.图示为消化系统模式图,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消化道的组成,特别是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内容.14.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故答案为:√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这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记忆.15.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以1、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除对馒头块不做处理外,加入唾液后还不能进行搅拌,所以,图中“?”处的处理方法是:不搅拌.1、2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3、2号试管有唾液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两个变量,所以不能形成对照.(2)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而②号试管中的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淀粉依然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③号试管中由于是馒头块,且没有搅拌,只有一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还有大部分淀粉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也会变蓝.故答案为:(1)唾液(2)不搅拌(3)①;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语意表述合理即可)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①号试管和③号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16.解:(1)、(2)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由图示可知:曲线X所代表的营养物质在A口腔内即被消化,因此曲线X是淀粉的消化曲线;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由图示可知:曲线Y 所代表的营养物质在C胃内开始被消化,因此曲线Y是蛋白质的消化曲线;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由图示可知:曲线Z所代表的营养物质自小肠开始消化,因此曲线Z是脂肪的消化曲线,故X、Y、Z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3)构成消化道的器官依次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字母A、B、C、D、E、F分别代表人体消化道的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D是小肠,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因小肠内含有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胆汁.故答案为:(1)Z(2)口腔;胃;小肠(3)小肠;肠液、胰液、胆汁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图中A表示口腔、B表示咽和食道、C表示胃、D表示小肠.本题考查学生对食物的消化过程,小肠的结构特点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17.解: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应该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实验组中加入唾液,相应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水浴后对照组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实验组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故答案为:淀粉液+清水;淀粉;淀粉;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此题考查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8.解:(1)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为口腔中有唾液淀粉酶,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就开始被初步消化了.(2)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3)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很长,其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绒毛上有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利于吸收.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肠液,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也流入小肠,能消化食物,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4)食物中含有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5)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a葡萄糖;葡萄糖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6)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生理过程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7)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一共经过了五层细胞膜.(8)当血液(内含血浆和血细胞)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含有的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以及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其他没有被重吸收的成分,从肾小管流出,成为尿液.因此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两个作用过程,即图中的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6)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而体内的食物残渣或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答案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