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大都市
国际大都市详解
![国际大都市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a33c71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2.png)
国际大都市详解
国际大都市是指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经济、文化、政治地位的城市。
这些城市通常是全球化的中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工作、学习、旅游和生活。
在这些城市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体验到世界级的建筑、美食、艺术和娱乐。
伦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是全球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
这座城市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伦敦塔桥、大本钟、白金汉宫和大英博物馆等。
此外,伦敦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剧院和音乐厅。
纽约是另一个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作为美国的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纽约是全球最繁忙的城市之一。
这座城市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中央公园和时代广场等。
此外,纽约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时尚、艺术和娱乐中心之一,拥有许多著名的时装设计师、电影制片人和音乐家。
东京是亚洲最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作为日本的首都,东京是全球最现代化和繁忙的城市之一。
这座城市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东京塔、浅草寺、银座和涉谷等。
此外,东京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时尚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许多著名的科技公司、时装设计师和艺术家。
国际大都市是全球化的象征,是世界各地人们交流、合作和融合的重要场所。
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现代化和创新的代表。
在这些城市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活力,体验到世界级的建筑、美食、艺术和娱乐。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c5f0e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4.png)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建设成为全球国际化的城市。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上海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成为全球国际化的城市,成为了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略谈一些关于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要建设全球国际化的城市,必须要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引进政策。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教育则是培养和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径。
上海已经拥有了许多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但在面向全球的竞争中,上海还需要更多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来到上海。
建议上海在教育领域加大投入,支持和促进国际化教育的发展,扩大教育开放的范围,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来上海工作和生活。
建设全球国际化的城市还需要充分发挥城市的文化魅力。
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上海作为中国的文化之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应当将这些文化资源更好地展现出来,吸引更多的国际人士关注和了解上海。
建议上海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更多的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
建设全球国际化的城市还需要加强城市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是推动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动力,也是城市与国际接轨的关键途径。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程度的城市之一,已经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在面向全球的竞争中,上海还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城市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大都市开展更多领域的合作,加强城市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城市间的互利共赢。
建设全球国际化的城市还需要加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保障。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在面向全球的竞争中,上海还需要更多的创新资源和人才,加强城市的创新能力。
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177f9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9.png)
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首先,国际化大都市应当具备开放的经济环境。
这意味着该城市应当具备较高的国际贸易水平和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
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各种国际化企业和金融机构也会在这里纷纷落户,从而形成一个开放、活跃的经济环境。
其次,国际化大都市应当具备多元化的文化氛围。
这意味着该城市应当融合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一个多元、包容的文化环境。
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可以尽情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魅力,不同的文化交流和碰撞也会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此外,国际化大都市还应当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网络。
这意味着该城市应当拥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网络,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在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进行出行。
这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企业和人才来到这座城市。
最后,国际化大都市还应当具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
这意味着该城市应当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先进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技术。
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可以接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从而提高了整个城市的人才素质和生活水平。
总之,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规模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它所具备的开放经济环境、多元文化氛围、完善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
只有具备了这些特征的城市,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国际化大都市。
希望各个城市都能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努力发展,为全球化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发展——国际经验与借鉴
![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发展——国际经验与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a59b42a10029bd64783e2c49.png)
摘要:文章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经济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指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中心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与蜕变当中,这种发展的蜕变过程是应对全球化的动态表现,并由此对上海城市中心的发展提出了经验借鉴。
Abstract:City centers are global functional core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es. After case studies the paper summarizes economical and spacial characters of the city cen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hen, by looking through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city centers, the paper gets that the continuing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processes ar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globalization and different emphases are put o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en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center of Shanghai are brought out.关键词:全球化;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Keywords: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 Metropolis;City Center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之一。
它通过全球金融市场的整合,商品和服务产品的全球分布,以及劳动分工在全球层面的重组和扩展.使城市成为世界经济的全球或区域节点,从而深远地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
3全球化概念,全球化维度,全球化与国家、区域、城市、跨国公司
![3全球化概念,全球化维度,全球化与国家、区域、城市、跨国公司](https://img.taocdn.com/s3/m/3e91a4e9aeaad1f346933f4f.png)
Source: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Heritage Foundation, 2008
时间框架
全球化何时开始?
古代
现代时期
后现代
历史开始起
19世纪
二战以后
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险、战争与贸易 大众生产与消费 自由贸易
加速
殖民主义探险时期 工业革命
电讯系统与交通 技术
系统 形态
帝国主义 / 重商业 主义
帝国
帝国主义 / 资本主 义
民族国家
资本主义 / 公司 主义(团体主义)
经济集团
全球化的维度
1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世界经济通过全球生产、全球市场、全球金融的 安排形成全球化。
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范围的运作引起新的国际劳动 分工,即制造业部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 移。
• 放松管制(De-regulation): cut down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tate
• 机构精简(Downsizing): cut down the size of the state bureaucracy
• 私有化(Privatization): cut down the public sector, sell it off to provide more space for the private sector
“a process (or set of processes) which embodies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transactions - assessed in terms of their extensity, intensity, velocity and impact generating transcontinental or interregional flows and networks of activity” (David Held)
人口统计学知识:世界大都市的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
![人口统计学知识:世界大都市的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75bebc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1.png)
人口统计学知识:世界大都市的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了亿万人口聚集的地方。
这些城市规模庞大,不仅是全球经济的重要中心,也是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重要聚集地。
本文将介绍全球一些大都市的人口规模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京。
根据日本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东京的人口超过了1390万。
但是,东京的人口增长速度在近几年显著减缓。
在2019年,东京的人口几乎没有增长,这是近10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随着东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未来东京的人口增长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曾经的人口之都——墨西哥城。
墨西哥城的人口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墨西哥政府的数据,截至2021年,墨西哥城的人口已经超过了920万。
不过,墨西哥城的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减缓,这主要是由于该城市的自然增长率在不断下降。
未来几年,墨西哥城的人口增长仍将保持逐渐缓慢的趋势。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中国的首都——北京。
北京的人口在过去几年中逐渐递增,目前的人口已经超过了2150万。
虽然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但是北京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仍然迅猛。
据了解,北京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重要中心。
未来几年,北京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主要原因是北京的生育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北京的房价高昂也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印度的首都——新德里。
新德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现在已经成为了印度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根据印度政府提供的数据,截至2021年,新德里的人口已经超过了2300万。
然而,新德里的人口增长速度在过去几年中逐渐减缓,这主要是由于印度政府在控制人口政策上的努力。
此外,新德里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也在逐渐放缓,未来的发展也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世界大都市的发展趋势非常复杂,很多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定位
![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458de2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8.png)
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定位苏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苏州以其独特的发展优势,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苏州的地理位置优势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上海,距中国首都北京约1000公里,距离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带不远。
苏州市的城乡建设布局是以河流为龙骨、以商港为依托、以龙虎山为支撑、以陡岗坡地为背衬,这些优势分享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
苏州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太湖、苏州园林、古运河等,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这些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的优势为苏州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苏州的产业优势近年来,苏州市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产业。
苏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优秀企业落户,助力苏州实现了产业的国际化。
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以来,一直以来坚持"国际视野,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如今,工业园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吸引了大批国际知名企业的投资。
苏州的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城市的国际化大都市定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苏州的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苏州市深刻理解创新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苏州市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加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苏州市还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科技服务和资金扶持,助力企业快速成长、蓬勃发展。
特别是在近年来,苏州市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已经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和创新团队,涌现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
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战略
![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3aab282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e.png)
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战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积极寻求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以提升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战略成为各地政府关注和努力的重点。
本文将分析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和发展意义,提出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具体发展战略。
一、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和发展意义1. 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国际化大都市是指具备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能力的城市。
它不仅是一个经济中心,还是国际文化、科技、教育和创新的重要枢纽。
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更是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和国家形象的展示。
2. 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意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它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国际化大都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海内外人才集聚,推动城市人力资本的增值。
此外,国际化大都市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经济集聚效应。
最重要的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提升能够为城市及国家争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机会,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
二、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性1. 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化发展战略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和高端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提高城市的科技研发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从而促进城市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2. 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外优质企业进驻,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此外,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促进旅游消费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 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国际化大都市注重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能够打造出世界级的文化品牌,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和艺术节,扩大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外籍人士来访,并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繁荣。
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具体发展战略1. 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基础。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申论作文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申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d3ba6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7.png)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申论作文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加剧,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更是对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全球竞争力的体现。
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城市管理者需要在诸多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整体实力提升。
首先,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各个方面,它们是城市运转和发展的基础保障。
例如,完善的交通网络可以方便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率;高效的通信系统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分享,推动创新和合作的发生。
此外,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是城市经济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才能够实现更好地发展。
其次,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需要有发达的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的支撑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在产业结构上进行不断优化和转型,才能够适应全球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
此外,创新能力也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只有在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上下功夫,城市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城市要通过提升企业和机构的创新能力,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体系,从而推动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进程。
再次,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需要有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
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人才和投资的重要因素。
城市要注重保护和传承自身的传统文化,同时开放对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实现多元文化的并存。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设文化场馆和设施,城市可以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优质的文化体验,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进一步提升。
最后,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不能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推进建设,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环境治理措施,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1cd36d2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8.png)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一、全球化的概念与特点1.全球化定义:全球化是指全球各地的人们、公司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性社会经济体系。
2.全球化特点:a.经济全球化: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扩大。
b.政治全球化:国际政治合作与协调日益增加,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
c.文化全球化: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加剧,国际间的文化传递和影响加强。
d.技术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全球科技合作与竞争加剧。
二、世界城市的概念与分类1.世界城市的定义:世界城市是指在全球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交通枢纽和信息中心等多重功能的国际性大都市。
2.世界城市的分类:a.Alpha世界城市:具有全球性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影响力,如纽约、伦敦、东京等。
b.Beta世界城市:具有地区性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影响力,如中国的一线城市上海、北京等。
c.Gamma世界城市: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如中国的二线城市杭州、成都等。
三、全球化对世界城市的影响1.经济影响: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2.文化影响:全球化使世界城市的文化多样性更加丰富,但也面临着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问题。
3.政治影响: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城市的国际政治地位,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治理的挑战。
4.空间影响: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形成了新的城市区域和发展趋势。
四、世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b.发展绿色交通:推广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c.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d.促进社会公平:关注弱势群体,提高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和谐。
五、我国世界城市的建设与发展1.我国世界城市的目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宜居宜业的国际性大都市。
马克思在伦敦
![马克思在伦敦](https://img.taocdn.com/s3/m/d41f48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7.png)
马克思在伦敦《马克思在伦敦》伦敦,这座全球化大都市,曾经是伊斯特里达的故乡,也是马克思在世的最后一个家园。
马克思来到伦敦的时候已经是一名飘泊异乡的流亡者。
1849年,他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流亡于巴黎。
不幸的是,一年后他又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这样,马克思和他的家人只得逃往英国。
马克思一家抵达伦敦后,并没有得到热情的欢迎。
一家人临时租住在伦敦人口稠密的意大利移民区——斯宾塞敦(Spitalfields)。
在那里,马克思一家租住在附近的房子里,困境时常出现,他们过得十分拮据。
马克思在伦敦并没有失去希望。
在伦敦的东区,马克思向来风格独特,饰穿朴实,不急不缓,一如过去欧洲的知识分子式样。
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和金融中心之一,伦敦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商人,也吸引了许多思想家和知识分子。
而马克思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他伟大的思想创作。
伦敦是一座多元化的城市,这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人们。
这个城市的繁荣和多元化为马克思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他在这里所见所闻,促使他重新审视了资本主义这个制度,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观点。
在伦敦,马克思同其他一些人反复讨论他在《资本论》中的观点,并致力于为自己的观点找到新的依据。
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性的制度,使工人阶级受到压迫。
他的思想贯穿着一种对贫困和不公正的痛苦。
在伦敦的这些年里,马克思也曾多次接受采访和参与公开辩论。
他与卡尔·马克思的关系一直颇受争议。
不过,关于卡尔·马克思是否通过欧洲各国的家资本家也是众说纷纭。
这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卡尔·马克思。
但是无论如何,伦敦这个城市,使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思考,为他的思想发展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伦敦,马克思也结识了许多其他知名的诗人和哲学家。
例如布洛克,艾伦,英格斯等。
他们与马克思的思想交流,共同探讨社会政治问题。
而这些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的思想观念。
伦敦在19世纪中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城市,马克思在这座城市里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与阴暗面。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9c2e4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e.png)
复习思考题
▪ 6.全球城市的社会经济和居住的特点是什么? ▪ 7.莎森衡量全球城市的标准有哪些?你有何看
法? ▪ 8.请分析全球城市区域的研究。 ▪ 9.全球城市与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区域的区别
是什么?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全球城市区域的研究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1.全球城市区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 2.全球城市区域的社会空间 ▪ 3.全球城市区域的新治理事务 ▪ 4.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城市区域 ▪ 5.民主、公民身份与全球城市区域 ▪ 6.新世界体系中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挑战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二、世界城市研究
20世纪80至90年代,一些学者认为,随 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家上 班,不必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将会 萎缩、退化。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全球 化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全球化经济是 经济的分散与集中。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世界城市的七条标准:
第一节 全球化理论
一、全球化的主要理论
(一)全球化的概念 著名社会学家阿尔布劳(Martin Albrow)
则将全球化定义为:“所有世界各民族融 合成一个单一社会、全球社会的过程。”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二)全球化的理论
1.中心—边缘和依附理论 20世纪50年代前后,阿根廷经济学家和
社会学家普雷维什(Raúl Prebi-sch)提出 中心-边缘理论;后来,在60年代,他进一 步提出了依附理论。
基本概念
✓全球化 ✓世界体系 ✓世界城市 ✓全球城市 ✓全球城市区域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复习思考题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5cab9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5.png)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其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上海要实现城市转型和提升,需要思考和采取相应的建设策略。
上海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
要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和人才进驻上海,建设国际化城市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和支持。
还需要提供更为便捷和高质量的政务服务,为外国人才的签证办理、居住和工作提供更便利的环境。
上海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的联系和经验的交流,融入到全球城市网络中。
与此上海还应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为其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促进共同发展。
上海需要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作为国际化城市,上海需要有现代化的交通系统、高质量的医疗、教育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也需要加大对环保和生态建设的力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上海还需加强城市管理和治理。
要建立高效的行政、法律和社会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对市民的依法教育和意识培养。
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合理安排城市发展布局,解决人口密集区的交通、环境等问题。
上海要加强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的升级。
国际化城市的发展需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要加大对科研和创新的投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上海作为全球国际化城市需要在对外开放、国际交流与合作、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与治理、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全面的努力。
通过以上的建设思考和建议,相信上海能够实现全球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球经济的城市化趋势与城市发展
![全球经济的城市化趋势与城市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1dde5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6.png)
全球经济的城市化趋势与城市发展近年来,全球经济正在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即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这一趋势对城市的改造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经济城市化趋势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全球经济的城市化趋势1.1 原因分析全球化的推动与城市化的趋势息息相关。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张和交流的加深,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中心,吸引着大量人口和资本的聚集。
此外,城市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流入。
1.2 行业发展城市化趋势下,各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纷纷迁往城市,形成城市的产业集聚效应。
同时,城市化加快了信息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现代产业的发展。
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纷纷涌向城市,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2.1 城市规划城市化给城市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用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用地,并保持城市发展的平衡,是摆在城市规划部门面前的难题。
2.2 社会问题城市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
例如,人口密集的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污染、住房问题等。
同时,城市竞争激烈,劳动市场不稳定,社会矛盾也愈发突出。
城市管理者需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城市化带来的机遇3.1 经济发展机遇城市化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大量人口和资本的集聚为经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创新机会。
同时,城市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繁荣。
3.2 宜居城市建设机遇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城市管理者应从城市绿化、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等方面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打造宜居城市。
同时,城市化还催生了各种新兴行业,例如,智能城市建设、环保技术等,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应对全球经济的城市化趋势4.1 健全城市规划机制城市化趋势下,城市规划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和可持续。
大都市伸展区:全球化时代中国大都市地区发展新特征
![大都市伸展区:全球化时代中国大都市地区发展新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b5b481c55270722192ef76f.png)
心 地带 ) 断 涌 现 h, 闻 名 的 F l d]nl 心 的 区域 , 正 成 为 中 国 经 济 的 重 要 组 成 不 J r n e ar
囱蜕 市规划学会 理事
主 要研究成 果
城 镇体 爰规 剖 的理诧 与 方法 .从 事城 市 与 互域
作 用 已 经 愈 演 愈 烈 . 甚 至 对 全 球 经 济 系
统 和配 置产 生 冲击 。 L 0和 M r o u l o最 a c tl 1 近 就 全 球 化 对 亚 洲 城 市 体 系 的 影 响 进 行 在 过 击的 f 垒 球 工 业 重 构 和 转 型 年
E m i :G c] r d n a ] u 9 Lu e u c
一
长江三角洲、珠 江三角州、京津塘地 区 辽中南地 区的太都市伸展 区 【h x ed d T e E tn e
) to o ja e in .ER ) l r p i t n R g o s M s 正扮 演昔推进 中国全球化进程 的国内、 国际双 重角色。 e
[ 关键词]城市化;奎球化:太都市伸展区【 R ) E s 沿海地区
集 中 于 规 模 较 人 的 城 市地 区 】 这 类 城 市 的 影 响 以 及 大城 市 新 的 空 间 特 征 进 .
“ 市 还 是 我 们 : 方 式 以 技 各 种 矛 盾 城 l活 和潜 力的 象 征
顾朝 # 9 8 男 ,教授 .博:生导 师.1 e 15一 0 7年 莸南 衷 璺理 学博 士 现任 毫京 大学 城韦 与 资潭 学末 三任
规 划 竞
电 活 ,0 5 5 3 3 2 3  ̄ 7 0
进入 2 1世纪 以来 . 新 方 面 , 中 国 的 大城 市 逐 渐 形 成 和 成 长 为
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定位
![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f2842db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d.png)
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定位苏州是中国江苏省下辖的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州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化大都市定位的城市。
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苏州正在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创新、宜居的国际化大都市。
苏州的国际化大都市定位体现在其高质量的发展上。
作为中国的文化古城,苏州一直以来都以其优美的园林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州不仅仅是古老的城市,更是一个兼具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城市。
苏州积极引进国际化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和人才引进,加快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苏州的国际化大都市定位还表现在城市建设的高水平上。
苏州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城市的美化和环境的改善,通过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苏州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苏州注重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努力打造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环境。
苏州在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中心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苏州在引进国际先进科技成果的也不断加大对本土科研机构、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
苏州不仅拥有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
在促进城市文化国际化方面,苏州也不遗余力。
苏州一直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传统保护的也不断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知名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丰富苏州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也向世界展示着苏州的文化魅力和国际风采。
苏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优美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正在踏上了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道路。
全球化趋势对城市化的影响
![全球化趋势对城市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d52eb0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9.png)
全球化趋势对城市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化也成为普遍现象。
全球化趋势对城市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全球化趋势对城市化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全球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地的城市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
一方面,全球化促进了城市的产业多样化和经济发展。
许多跨国公司选择将总部设立在重要的城市,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投资。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加剧了城市间的竞争,城市要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必须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
二、社会影响全球化导致了资源和人才的流动。
全球化使不同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迁移到其他城市居住和工作。
这种流动不仅改变了城市的人口特征,也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
城市的多元化使人们更加开放和包容,城市成为文化艺术的中心,拥有更多的文化交流和交流平台。
然而,全球化也加剧了城市社会问题。
跨国公司的来临和工业的转移,导致了城市就业机会的重组。
传统行业的衰退使许多人失去工作,城市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阶层分化愈发明显。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冲击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一些城市面临着移民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三、环境影响全球化加剧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扩大,土地和资源的需求增加,这导致了土地开垦和环境破坏。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垃圾排放等问题。
全球化使城市面临更多的环境挑战,需要解决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城市化影响,城市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
首先,城市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其次,城市应注重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减少贫富差距,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
另外,城市还应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激励低碳发展,推动可持续城市建设。
综上所述,全球化趋势对城市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ndon (1) Paris (3) Milan (5) Madrid (6) Amsterdam (7)
Brussels (2) London (4) Geneva (9) Moscow (11) Rome (18)
London (1) Geneva (5) Paris (7) Berlin (7) Mannheim (7)
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19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呈现出如 下的主要特征。 (1)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引擎”,在全球 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强化。 (2)各国的经济体系越来越开放,国家、区域和城 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3)信息、通讯和交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经济全球 化。 (4)经济全球化带来资本、技术、信息、人员和物 资的跨国流动,在规模和时空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5)经济全球化导致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
1961-1985年 制造业 其它工业 消费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合计
利物浦 -64% -65% -50% +31% -43%
伦敦 -37% -39% +8% +68% -5%
2. 经济全球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
(3)随着各国经济体系的日益开放,城市和城市区 域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 家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城市和城市区域之间的竞争。大 都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经济主导地位越来越突显,成为 所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前沿阵地。
伦敦的产业结构变化 1973-2001: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2016: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岗位增加44 万个,消费性服务业增加17.8万个,制造业减 少8万个。
世界城市网络中的欧洲城市(2003)
数据:全世界范围内315城市 100家全球性商务企业(会计/广告/银行/金融/保险/法律/管理咨询)
(2)国际大都市是 全球或区域的金融中心。
主要股票市场的资本总额(10亿美元)
美国 日本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加拿大 瑞士 澳大利亚 香港 1987 2871 2896 728 255 185 128 244 165 132 84 1993 5136 3000 1152 463 456 136 327 272 204 385 1997 15370 4692 2894 1447 1442 702 763 676 415 583
Berlin (5)
Frank’rt (9) Amst’m (10)
Berlin (4)
Amst’m (9) Moscow (10)
Berlin (4)
Amst’m (5) Milan (6)
Berlin (4)
Frank’t (6)
Hamb’g (6) Madrid (7) Zurich (9)
(4) 国际大都市也是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基 地,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空间集聚使之拥有 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性城市的多元文化 为之提供创文化意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欧洲前五位城市的全球排名
全球网络联系 银行网络联系 媒体网络联系 NGO网络联系 科研网络联系
London (1) Paris (4) Milan (8) Madrid (11) Amsterdam (12)
London (1) Paris (6) Frankfurt (7) Madrid (8) Milan (11)
美国:以纽约、芝加哥、洛杉矶、西雅图、休斯顿和 迈阿密等国际大都市为核心的城镇密集区域已经拥有 54%的全国人口。 欧盟:以伦敦、巴黎、米兰、慕尼黑和汉堡为核心的 “五角形”区域是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大都市区域,其土 地、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欧盟的20%、40%和 50%。 日本:三大都市圈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8.1%;韩 国:首都圈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0%。 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的实际利用 外资金额占全国的79%。 近年来,各国在试图控制大都市过度集聚发展的同时, 也都强调提升大都市的全球竞争力。
3. 经济全球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
(1)第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空间经济结构的转型和 世界城市体系的“极化”。 以“产业链”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正在转变成为以 “价值链”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 制造和装配层面趋于空间扩散,要求经济活动的管理和 控制层面趋于空间集聚。 发达国家的少数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处于经济 活动“价值链”的高端,成为全球或区域的主导城市,即 跨国公司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城市处于 经济活动“价值链”的低端,成为跨国公司的出口加工基 地。
4
San Francisco
欧洲城市作为世界前10位的国际金融中心(1900-2000年)
1900 London (1) Paris (3) 1920 London (2) Paris (3) 1940 London (1) Paris (3) 1960 London (1) Paris (3) 1980 London (1) Paris (3) 2000 London (1) Paris (5)
生产性服务业为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是一 种“中间投入”,使企业的利润“更大化”。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更为迫切地需要 生产性服务,更多地从外部采购生产性服务,而不 是由内部来提供。生产性服务业特别依赖集聚经济 效应。
1948年,最大的20家会计事务所承担《股票交易 年鉴》上所列的上市公司的约三分之一的审计业务。 到1979年,这个比例上升到近70%。如今,五大会 计事务所控制着国际市场的主要业务。 安达信会计事务所:1970年代中期只有13000人; 到1990年代初,在全世界有300多家办事处,专业 人员超过60000人。
世界前100家银行
纽约 伦敦 东京 合计
1988 数目 资产比重 12 8.76% 5 5.68% 30 45.64% 47 60.08% 1997 数目 资产比重 8 6.35% 5 7.03% 15 21.32% 28 34.70%
世界前25家证券公司
纽约 伦敦 东京 合计 1988 数目 资产比重 12 58.58% 4 11.07% 8 29.65% 24 99.30% 1997 数目 资产比重 11 79.50% 2 2.07% 6 11.86% 19 93.44%
垂 直 空 间 经 济 结 构
价值链 “笑脸” 的经典案例: 美国罗技公司的无线鼠标
零售价:40美元(100.0%) 零部件(芯片)供应商(研发):13美元(32.5%) 中国苏州工厂(装配):3美元(7.5%) 分销商和零售商(营销):15美元(37.5%) 罗技公司(管理):8美元(20.0%)
2. 研究进展回顾
M. Castells(1996):网络社会的崛起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P. Tayloy(2003):世界城市网络 (The World City Network) S. Sassen(2002):全球网络:关联的城市 (Global Networks: Linked Cities) A. Scott(2001):全球城市区域:趋势、理论、政策 (Global City-Regions: Trends, Theory, Policy)
2004年全球500强企业与上海比较
跨国公司 排名 营业收入(亿美元) Wal-Mart Stores 1 2879.89 IBM 20 962.93 上海:2004年GDP为931.25亿美元(7450亿人民币) Siemens 21 914.93
全球的外国直接投资(FDI)
1960年 1972年 1985年 1987年 1998年 2004年 660亿美元 2130亿美元 5490亿美元 9628亿美元 41000亿美元 6740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大都市发展
1. 研究进展回顾 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3. 经济全球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 4. 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趋势
1. 研究进展回顾
P. Hall(1966):世界城市 (The World Cities) J. Friedmann(1982):世界城市形成 (The World City Formation: An Agenda for Research and Action) J. Friedmann(1986):世界城市假说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S. Sassen(1991):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 (Global City: New York, London, Tokyo)
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 5%的速度递增,美国为14%,英国为12%。 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的产值约为1125亿英镑, 占GDP的5%,超过任何单一制造业的贡献。 英国的创意产业包括休闲游戏软件、电视与广 播、出版、表演艺术、音乐、电影与音像、时尚 设计、工艺、广告、建筑、时装设计、软件、古 董等13个行业。
美国的四大城市密集区域
欧盟最具全球影响力的“ 五角形”区域
4. 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趋势
(1)国际大都市是许多 跨国公司的全球或区 域总部的集聚地。
世界前500家跨国公司 1984 1999 纽约 59 25 伦敦 37 29 东京 34 63 合计 130 117
(2)国际大都市是全球或区域的金融中心。
全球排名:欧盟和美国比较
EU城市 EU排名 世界排名 US排名 US城市
London
Paris Milan Madrid Amsterdam Frankfurt Brussels
1
2 3 4 5 6 7
1 2 4 7 8 9 10 12 14 15 17
1 2
New York Chicago
3
Los Angeles
(2)国际大都市是 全球或区域的金融中心。
主要证交所的外国上市公司数目(1997年)
纽约 伦敦 东京 纳斯达克 数目 356 526 60 454 比例 11.7 17.3 2.0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