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天华二胡作品的分析

合集下载

刘天华二胡作品浅析

刘天华二胡作品浅析

刘天华二胡作品浅析刘天华是我国“五四”时期闻名得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革新家.《病中吟》是刘天华得处女作,也是他得第一部作品.他得初稿写作是在1915年.那个时候他在母校教书,但后来又失业了.这时他父亲也故去.那时,在思想上、生活上、家庭上都处于一种不幸与苦闷时期,而且在自己得前途上,也是处于彷徨时期,在这种背景下,他酝酿了那个作品.那个作品原名叫《安适》,也确实是讲人一辈子到底向何处去.那个作品得思想、意境确实是如此得.那个在作品写作过程中,体现出他得第一部作品确实是不俗、不凡得.表现了他在传统基础上,是如何探求革新,探求一个新得创作道路和新得作品意境得.《病中吟》反映得是这么一个背景与思想.在写作上来讲,第一他首先借鉴了西方音乐创作带再现得原则.在我们中国传统得作品,一般基本上多段联缀得套曲结构,即使是三部性曲式,它一般也不带再现.那么他第一个带我们走近现代音乐史得创作中,在第一首民族器乐作品中,使用了那个带再现得原则,也确实是那个aba原则,这是刘天华先生首先应用得.所以这个地方面也有个误区.比如讲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创作得非常多二胡曲几乎千篇一律得基本上应用得aba曲式结构,这种现象并不是刘天华得咨询题.刘天华开创了那个做法,并没有讲以后所有得人都必须按照那个模子走,应该讲所有得人在进步中都应该有自己得制造性.二胡曲《病中吟》,给我们感受,它既是我们传统得、民族得,但它又有一种新颖得东西在里边.wM比如旋律中那种大跳得音型,在江南丝竹里基本上没有得.从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当时一种彷徨苦闷得心情,一种追求光明前景得奋斗精神在里边.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不满得情绪体现在作品里边.《空山鸟语》、《月夜》、《良宵》、《闲居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得赞美,对生活得热爱.这几首二胡曲也是各有特色,都写得特别得好.《空山鸟语》这首乐曲得题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唢呐曲、笛曲,如《百鸟朝凤》、《百鸟荫》等等,然而唢呐曲《百鸟朝凤》得最大特点是一定要模仿具体得动物得各种鸣叫,在演奏中你模仿得越像越多,讲明你得技巧越高.比如农村里,除了鸟,包括家禽走兽都能够模仿,因为老百姓比较爱听嘛,出去做婚丧喜庆得时候演奏,非常有生活气息.刘天华得二胡曲《空山鸟语》,也是表现自然得一种美,但它不是完全仿效写实得作品.而是在艺术上进行概括升华得,演奏中你听起来看起来有鸟鸣,但是你又讲不出来是那个鸟在啼鸣,而实际上你感受到在空山中,树林里非常多鸟在那儿跳跃、争鸣,那种飞行得感受你有.因此这首二胡作品,尽管也引用了民间得这种创作得方法,确实是讲在作品中通过描绘家禽、飞鸟来表现现实生活.然而,刘天华在作品中有了非常多艺术上得加工和提高.又如他得二胡曲《良宵》,也是非常有特点得.《良宵》确实是除夕之夜,他跟学生们一起吃了年饭以后,就在二胡上将这首乐曲摸索出来了,实际上是一首即兴曲.为这首乐曲他自己写了一个非常简短得解讲.他讲现在得胡琴,虽有三把,然而实际上第二把第三把拉出来得依然第一把得旋律,只是高八度而已.他讲想写一首曲子,是在这二胡三把个位上各把位得不同音域和音色,用旋律表现出来.二胡曲《良宵》得创作,确实是为了探究那个目得.《良宵》尽管是一个特别短小得乐曲,然而现在流传非常广,现在小提琴等非常多乐器上都用.因为它又短小,曲调又非常优美,但实际上作为刘天华来讲,他当时也不是随意得.因此,我们能够看出他整个非常短暂得艺术生涯里,他确实始终是充满着一种创作精神、一种革新得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他整个创作生涯里.刘天华先生他制造性地提高和进展了二胡这件乐器得独奏能力,对二胡艺术得进展有重大得推动作用.刘天华是五四时期一位注重自己民族尊严、热爱自己祖国文化得爱国主义音乐家.在他短暂得一生里,以毕生得经历从事民族音乐得理论整理研究,创作教学与演出等活动,在继承与进展民族民间音乐咨询题上,有着自己独到得、科学得见解.其观点至今仍具有积极得现实指导意义.刘天华得一生注重苦干、注重实践,他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进展作出优异成绩得现实主义音乐家.。

浅析刘天华作品

浅析刘天华作品

刘天华二胡作品浅析内容提要:刘天华是我国“五四”时期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本文对刘天华的《病中吟》《良宵》等二胡曲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刘天华二胡曲《病中吟》《良宵》一、对刘天华的认识: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

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1915年父亲逝世,自己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作。

《良宵》二胡曲,刘天华作于1927年,是他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

乐曲表达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

当时,国乐改进社刚成立.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整首曲子简单易学.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

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唱片,现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

上述名曲除了《病中吟》是1918年创作并流传的外,其余都是在1926年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艺术专科学校3所大学教授二胡、琵琶期间,以及1927年8月,在蔡元培、萧友梅、赵元任等人支持下创办“国乐改进社”之后,或创作、或修改定稿后得以广为流传的,至今仍是每个二胡学习者的必修习经典。

二、浅析《病中吟》与《良宵》:《病中吟》是刘天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重重矛盾,而心情惶惑抑郁的写照,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刘天华二胡曲《良宵》的艺术特征

刘天华二胡曲《良宵》的艺术特征

刘天华二胡曲《良宵》的艺术特征文/蒋芳一、创作背景《良宵》是刘天华先生唯一一首即兴创作的二胡曲,乐曲短小精美、而又流畅抒情,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经久不衰。

刘天华189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中极为重要的一位音乐艺术开拓者、音乐教育家、二胡和琵琶演奏家等等。

众 多的称谓都体现出后人对刘天平先生的敬仰之情。

其 中,他在二胡领域的开拓、革新和贡献对当今的二胡艺术影响巨大。

历史史料中记载,二胡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初被称为“奚琴”,在唐代己经十分盛行。

至宋代又有“嵇琴”的称谓,明清时期,二胡传遍大江南北,活跃在中国民间各种戏曲、说唱、乐器 合奏等艺术形式中。

但二胡始终是作为一件伴奏、合 奏乐器而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恰恰是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西文化剧烈碰撞,广大有识之士力图改革创新,振兴中华文化。

音 乐艺术领域则同样展开了一场学习西方音乐文化,改 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潮流。

刘天华无疑是其中最为醒目的艺术家之一。

由于他的努力,二胡从原先一件简单的民间乐器,而发展成为表现力丰富的民族独奏乐器。

刘天华先生不仅为二胡创建了一整套系统的专业训练方法,而且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二胡独奏曲,共 有10首,如《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 操》《月夜》等等。

这些乐曲饱含着刘天华在中国传统音乐上的深厚功底;对西方音乐的学习、吸收与借鉴;以及他追求西为中用,振兴中国民族音乐的爱国热情。

本文研宄的《良宵》便是其中之一。

正如刘北茂在《刘天华后期的音乐生活》一文中所说的:《良宵》是刘天华“唯一的即兴之作,是他作品中写得最快、篇幅最短、也最易学的一首。

这首乐曲既继承了我国民间音乐中的传统手法,又借鉴了西洋音乐中单二部再现曲式的原则,但整首乐曲仍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味。

通过优美、抒情、轻快、流利的旋律,不仅将除夕之夜愉悦、和谐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而且也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憧憬,对祖国、人生与民族音乐的美好期望,令人听之不觉神情振奋,回肠荡气。

二胡曲光明行赏析

二胡曲光明行赏析

二胡曲光明行赏析《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介绍一下二胡曲《光明行》赏析的相关内容吧!二胡曲《光明行》乐曲赏析全曲共分为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

在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习惯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

在引子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然后出现小军鼓似的敲击节奏和昂扬的音调。

乐曲第一段的音乐,节奏富于弹性和推动力,旋律情绪激扬。

宽阔有力的分弓,连续的带附点节奏的顿音加之饶有变化的力度的使用,是音乐具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量。

第二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如歌。

先在G调上用内弦演奏出现,而在D大调上重复主题时,则移至外弦演奏,这样运用内、外弦不同的特性,乐曲由一种内在的、被抑制的热情,发展为更加开朗和富于自信心的新的音乐形象。

第三段将2 32 1 2 3 1这一富有特性的音型加以重复、模进、移调,作不断呈现。

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

尾声中,利用颤弓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段的主题,并且加以扩展;当情绪发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出现了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二胡曲《光明行》的创作背景《光明行》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当时国内动荡不安,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五四”对中国知识分子及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就音乐而言,当时黄色音乐泛滥,靡靡之音流行。

而主张“真正的音乐”的刘天华此时创作的一曲《光明行》,使中外一些对传统民乐有偏见的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从而有利地驳斥了那些认为二胡乐曲只能表现缠绵无力情绪的论调,为民族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于《光明行》这标题,尚有两种理解。

一种认为“歌行”是对古乐府中歌曲的总称,而“行”字则是采取了古乐府的一种诗歌的体裁形式。

刘天华《良宵》的赏析

刘天华《良宵》的赏析

刘天华《良宵》的赏析摘要:《良宵》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刘天华的代表作,于1928年的除夕夜即兴创作的,原名《除夜小唱》。

是一首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二胡独奏曲。

全曲动听,豪不张扬,感爱最深的是它的祥和。

在娓娓道来的平静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流淌于心底的幸福和希望。

《良宵》并不是欢闹的曲调,却比欢闹更加有内涵,那种文人所特有的委婉含蓄,向我们真切阐述了更加深刻的幸福。

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词:良宵刘天华赏析音乐鉴赏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因为只有在听音乐时,才能彻底解放我们的双手,让耳朵充分感受音乐的洗涤。

音乐是无界的艺术,的确是这样,一个人不论国界,不论种族,不论年龄,而且不管他知道多少乐理知识,只要他能听到声音,都可以都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乐曲给人们带来的喜怒哀乐各种感情变化,感受音乐无穷的魅力。

我喜欢听音乐——轻松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放松,将烦恼先搁置一旁,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欢愉;悲怆的音乐,能够使人和乐曲倾诉者一起分担那份来自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哀伤。

尽管音乐是不分国界,不分贵贱的,但我想一定的乐理知识对上音乐类选修课还是必要的,上本课程时,我想我做到了心无旁骛,尽情享受音乐,将烦恼暂且搁下。

尽管有时听不懂乐曲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但是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在课堂中我见识了许多中外乐器,欣赏了许多中外名曲,也许是文化差异,艺术品位不同,还是对中华民族特有的乐器比较情有独钟,尤其是有节课讲到二胡,其中《良宵》、《赛马》、《光明行》等,让人听后感叹中华民族器乐的无限魅力。

这其中《良宵》悲凉的曲调的共鸣,我对其倍感兴趣。

其实早在接触二胡的时候就听说过《良宵》,觉得这么有名的一首曲子肯定非常好听,只是听这个名字觉得肯定是一首意境深远,宛转悠扬的歌曲。

后来家里有了条件,就从网上下载下来听了一下,当时的开头就让我心里一怔,心想它所表达的绝非轻松欢快,而是悲怆叹息之类的情感,这与题目的意境似乎是矛盾的。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病中吟》是二胡音乐家刘天华的处女作,这首曲子是在他因患病而卧床休养期间创作的。

刘天华是中国大陆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他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就展现出对音乐的天赋和热爱。

在他的患病期间,他利用这段时间沉浸在音乐创作中,创作了这首充满了内心深情的《病中吟》。

这首曲子有着深沉的内涵,表达了刘天华在病痛中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整个曲子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同时也带有对病痛的忍受和对命运的思索。

曲子中音乐旋律婉转悠扬,仿佛在诉说一段心灵的故事,将人们带入一种深沉的情感境地。

刘天华在创作《病中吟》时,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使得整个曲子旋律丰富多变,令人感到仿佛在欣赏一幅心情起伏的画面。

他在曲子中巧妙地运用了二胡的演奏技巧,通过指法、弓法和音色的变化,使得曲子在表现力上更加丰富多彩,将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完美地呈现在听众面前。

在曲子的编排上,刘天华巧妙地运用了慢板和快板的对比,并在节奏和音符的安排上加入了大量的变化,使得整个曲子富有张力和层次感,给人一种音乐上的饱满感和紧凑感。

曲子中的每一个乐句都十分精致,充满了诗意和内涵,令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刘天华在曲子中也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使得整个作品既具有现代音乐的特色,又不失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给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享受。

刘天华的处女作《病中吟》是一首富有内涵和情感的音乐作品,它不仅展现了音乐家的才华和技巧,更是展现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思索。

这首曲子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首令人陶醉、感动和思考的音乐佳作。

相信在今后的音乐道路上,刘天华将会以他的音乐之声继续感染和打动更多的人们。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病中吟》是中国二胡音乐家刘天华的处女作,是他在病中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

刘天华是中国二胡界的知名音乐家和教育家,他致力于推广和传承中国二胡音乐,以其精湛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音乐表达能力闻名于世。

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乐迷和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喜爱。

《病中吟》创作于刘天华生命中的低谷时期,当时他正面临着严重的身体病痛。

在这段病痛的日子里,他通过音乐去宣泄内心的痛苦和情感,创作了这首充满悲伤和自省的作品。

《病中吟》的音乐表达了刘天华在病榻上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整首曲子以缓慢的节奏开始,音乐中流露出一种深沉而凄凉的情感。

引人注目的是曲中富有情感的演奏技巧和动人的音色变化,这体现出刘天华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于音乐的极高要求。

在整首曲子中,刘天华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演奏技法和音响效果,以表达出病痛和苦闷的心境。

他通过对音色的处理和使用颤音、泛音、轻拨等技巧,赋予了曲子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音乐中的音符跳跃和细腻的音色变化,展示了刘天华对于音乐的敏感度和个人风格的独特追求。

整首曲子氛围压抑而哀伤,仿佛是一场内心的呐喊和释放。

音乐以悲痛的音调徐徐展开,表现出病患者的矛盾心态和思绪纷乱的状态。

在音乐的高潮部分,刘天华采用高亢激昂的音符和延长的音长,增加了音乐的张力和情感的压抑感。

整首曲子在音乐的最后以轻轻的音符悄然收束,音乐旋律渐渐消逝,仿佛一位病者在终于释放内心之后沉静下来。

《病中吟》以其独特的音乐表达和深刻的情感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

它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刘天华在病痛中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与寄托。

它通过音乐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于病痛的抗争,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无奈和对于未来的希冀。

这首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思考和人生哲理,在音乐表达的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思索。

刘天华的《病中吟》确立了他在中国二胡音乐界的地位,并作为他的成名之作被广大乐迷和音乐爱好者推崇。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闲居吟》是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是以古典文学
作品《醉花阴》中的诗句为灵感,表现了一种闲适悠然、自在无忧的生活状态。

曲子开头以稳定的乐音响起,仿佛是一位主人从闲坐的家中走出,前往自己的庭院里
散步。

接着曲子中流淌出缓慢动人的旋律,宛如轻风拂拭树叶,带给人们宁静的美好。


过程中,曲子的旋律逐渐渐变得繁琐起来,仿佛庭院中的花草竞相开放、争相展现自己,
为这个空气清新、充满生机的地方添彩。

再后来,曲子就像是太阳落山后,随着夜幕降临,慢慢地静下来,表现出一种舒缓、宁静的气氛。

整个曲子像是在讲述一个人在一个没有烦恼的环境中的情感状态,不受时间、人事的
干扰,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

曲子旋律优美、动听,总体流畅自然,展现出刘天华极
高的音乐技巧和造诣。

此外,曲子的演奏技巧也值得一提。

曲子中有很多的和声和错音,对于演奏者的技巧
和敏感度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演奏者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和演奏技巧。

总而言之,《闲居吟》是一首取材于古典文学,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二胡曲。

它以紧凑的音乐语言、完美的形式和生动的情感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是具有极高
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二胡空山鸟语赏析

二胡空山鸟语赏析

二胡空山鸟语赏析刘天华先生共创作了十首二胡作品,《空山鸟语》这首作品反映岀了中国文人酷爱自然山水,追求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即情景交融的写作意境。

在创作技法方面,应用了轮指、泛音,以其生动、活泼的旋律,描绘了群鸟在大自然中嬉戏啼叫、引吭高歌的欢乐场面,对于自然的描写升华到并不是纯粹地去模拟,而是化为一种意象。

通过这种似是而非的模拟手法,大大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使得乐曲格调新颖,充满诗情画意。

刘天华先生的二胡名曲《空山鸟语》初稿创作于1918年,到1928年定稿岀版的一首佳作,生动地描绘了空山幽谷中百鸟争鸣的场面。

关于《空山鸟语》的命名问题,根据刘天华先生的二胡弟子萧伯青先生回忆:当时天华先生在创作模拟鸟叫的二胡曲时,忽然想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鹿柴》,其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句得到启发,于是提笔写了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他将原诗中的“人语响”三个字换成了“鸟语声”,也由此将这首二胡独奏曲定名为《空山鸟语》。

《空山鸟语》采用了中国民间音乐多段体结构,全曲由引子、五个段落和尾声组成。

第1至15小节是乐曲的引子,速度较慢节奏较自由,通过四度、五度以及八度的音程跳进,以及装饰音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鸟鸣声以及山谷的回音。

仿佛把人们带入了大自然空旷幽静的山谷之中。

在音乐处理上,引子部分作为全曲的呈示段,时值长短不一的倚音与高八度音的重复,好似模拟了在空旷幽寂的大自然中,鸟儿们不时从某个角落传来一声鸣叫,随即山谷的另一头悠然传来声声回音……清脆的鸟鸣、幽远的山谷,虽都采用前倚音的音型,但丝毫没有枯燥感,同时也显得作品开头别具一格。

第一段。

这是一段小快板,作者运用1/4节拍,旋律更加流畅,节奏更加轻盈,刻画了人们进入山林中那种兴奋而欢悦的心情。

本开始两小节延续了引子最后两小节的旋律音,速度亦承袭了引子部分的慢速,之后逐渐加快,仿佛是山谷中的鸟儿们被开始时近时远的啼鸣声所吸引,引发了高歌的兴趣,于是一拥而上,一派生气盎然的热闹场面。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闲居吟》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创作的一首二胡曲,也是他的个人代表作之一。

该曲以婉转悠扬的二胡,描绘了闲适宁静的居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将从曲名、曲调、表现手法等方面对《闲居吟》进行浅谈。

我们来看看曲名《闲居吟》。

这个曲名取得非常贴切,通过“闲居”和“吟”这两个词语表达了这首曲子的主题和情感。

闲居意味着舒适的居所,而吟则象征着悠闲自得的心境。

结合起来,曲名《闲居吟》就传达出一种宁静、悠然的意境。

我们来分析一下曲调。

《闲居吟》的曲调以慢速为主,整首曲子节奏放缓,音调优美,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

刘天华在创作这首曲子时运用了很多二胡的发音技巧,如连续的滑奏、长音、颤音等,使曲调更添韵味,更具表现力。

整个曲子舒缓流畅,富有叙事性,引人入胜。

我们来探讨一下表现手法。

刘天华在《闲居吟》中巧妙运用了很多手法,表现了曲子所描绘的宁静场景。

比如在旋律中使用了大量的连续滑奏手法,使音符之间没有明确的间断感,仿佛在描绘着一片悠闲安宁的画面。

曲中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的音色效果,例如泛音、颤音等,使整个曲子更富于层次感和变化。

刘天华在创作《闲居吟》时还注重对动态的处理。

曲子始于柔和的乐句,然后逐渐升腾到高潮,再回到宁静的结尾。

通过这种音乐结构的安排,刘天华进一步表现了曲中所描绘的宁静与平和的生活状态。

《闲居吟》这首曲子通过优美的曲调、巧妙的表现手法以及对动态的处理,成功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刘天华在创作中的细腻和深情也得以体现。

这首曲子在音乐界广受好评,成为了刘天华的代表作之一,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闲居吟》是中国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创作的一首二胡曲。

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旋律、优美的音色和感人的情感而广受好评。

以下将从旋律、表情和技巧三个方面来谈谈这首曲子。

旋律是这首曲子的基础。

《闲居吟》的旋律优美动听,曲调在旋律发展过程中逐渐升高,给人一种律动的感觉。

旋律中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泛音、颤音、滑音等,这些技巧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表情是这首曲子的灵魂。

《闲居吟》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家需要通过各种音乐技巧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强烈的情绪、轻松的心情、深沉的思考等。

演奏家需要把握好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的变化,以使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曲子所传递的情感。

技巧是这首曲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演奏《闲居吟》这首曲子时,演奏家需要掌握很多技巧,如弓法、指法、音色控制等。

这些技巧的应用需要演奏家有良好的基本功和音乐素养,才能完美地表达出曲子的魅力。

演奏家需要通过不同的泛音、滑音、颤音等技巧来塑造出丰富的音色和音乐效果,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到曲子的美。

《闲居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技巧的二胡曲。

它通过优美的旋律、深情的表达和精湛的技巧,使人们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思考人生的意义。

希望刘天华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二胡曲目,为二胡音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刘天华,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

他的曾祖父是一位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从小就受到家庭音乐的熏陶。

刘天华对音乐的热爱很早就显露出来,他十岁开始学习二胡,师从著名的二胡演奏家王明美。

在师从王明美学习期间,刘天华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极高的追求。

他不仅对传统的二胡音乐有着深厚的功底,而且还善于吸收其他乐器和音乐风格的精华,为自己的二胡表演风格注入了更多的创新和个性。

《病中吟》是刘天华的处女作,这首曲子的灵感来源于他在年轻时因病住院期间的体验。

在这段时间里,刘天华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也对未来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这种病痛和对生命的思考,激发了他创作这首曲子的欲望。

在他的记忆中,病房里充斥着苦痛的呻吟声,以及医生和护士们来来往往的脚步声,这些都凝结在了这首曲子中。

创作《病中吟》时,刘天华的情绪是非常复杂的,他深陷疾病的煎熬中,内心感到非常苦闷和无助。

他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用二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时也为自己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

在创作过程中,他尝试用不同的音符和音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力求在曲子中传达出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情绪。

《病中吟》虽然是一首纯器乐曲,却充满了情感的强烈表达。

在刘天华的演奏中,这首曲子更是具有了深刻的个人风格。

刘天华擅长运用二胡的各种技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既能运用二胡的传统演奏技巧,又能在其中加入自己的创新手法。

在演奏中,他紧密地抓住曲子的情感线索,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变化的音色来表达病痛中的煎熬和对生命的思考。

他极富表现力的演奏方式,能让人感受到曲子中蕴藏的情感和思想。

从音乐结构上来看,《病中吟》采用了古典音乐的形式,分为序曲、主题部分和终曲。

序曲中以低沉、沉郁的音调描绘出病中的冷清和苦闷,主题部分中通过变化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病人内心的挣扎和煎熬,终曲则以高亢的音色展现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

整首曲子旋律悠扬、抑扬顿挫,富有变化和张力,展现了作曲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闲居吟》是刘天华创作的一首二胡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和抒发身世感慨的情绪而著名。

这首曲子在音乐界广为人知,成为了刘天华音乐的经典之作。

《闲居吟》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表达了刘天华对自然、人生、艺术的思考和感悟。

曲调宽广悠扬,旋律起伏跌宕,将二胡独特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整首曲子以A小调为基调,通过优美的音符和流畅的转调层层的细腻地描绘出了一幅幽静深远的画面。

《闲居吟》的前奏以简洁的琶音和宽广的和弦引入,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感觉。

随后二胡以其独特的泛音技巧奏出了主题,旋律如流水般流淌,时而高亢激昂,时而细腻抒情。

曲子的高潮部分以急促的音符和跳跃的音程展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情感,仿佛在表达刘天华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感受。

而曲子的尾声则以宁静和谐的旋律回归,带给听众一种如沐春风的愉悦。

《闲居吟》的演奏要求二胡演奏者高超的技巧和表现力。

刘天华在曲子的演奏技巧上独具一格,通过虫鸣、水滴、鸟鸣等自然音响的模仿,使得曲子更富有生命力和想象力。

演奏者需要用手指和琴弓灵活地控制音符的音色和力度,以表达出曲子内在的情感和意境。

演奏者还要通过清晰的音色和转音的技巧,将曲子中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呈现给观众。

刘天华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卓越的音乐才华,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开创了中国二胡音乐的新境界。

他的作品《闲居吟》就是其中的杰作之一,通过抒发音乐者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人生、艺术的独特理解。

这首曲子不仅具有美妙的旋律和音乐技巧,更寄托着刘天华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闲居吟》是一首令人陶醉的二胡曲,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和细腻的旋律,展现了刘天华作曲才华的独特魅力。

这首曲子不仅成为了刘天华音乐的代表作,也为中国二胡音乐增添了一道明亮的风景线。

无论是演奏者还是听众,在欣赏《闲居吟》的过程中都能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赏析之十

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赏析之十

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赏析之十《烛影摇红》“烛影摇红”原是一种词牌,为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创,原意是描绘帝王将相之家的歌舞场景,具有优雅、辉煌的气派,表现奢华、靡丽的风尚。

刘天华用此曲名,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风格和旧词牌迥然不同。

在曲式上,他采用了三拍子的华尔兹节奏,这却是外来形式。

在这里,刘天华又一次将继承和借鉴相结合,进行溶化,创造出一种二胡的新风格。

中国古代宫廷舞,形体动作以上半身为主,腰臂摆动如柳枝;西洋的华尔兹舞正好相反,上身基本保持端正,讲究步法的变化。

在这首曲子里,我们仿佛可以同时看到舞者的婀娜姿态和灵活的旋转身影,给人以“中西合璧,推陈出新”之感。

乐曲由引子和四个乐段加尾声组成。

引子分三个小部分。

第一部分一个八度大跳如帷幕拉开,两个模进下行乐句宣告演出开始。

第二部分是节奏自由的散板,表演者上场亮相了,似乎还不太适应,#5音两次出现,暗示有一种复杂的心态。

第三部分节奏平整,表示舞者调整了情绪,已逐渐进入角色,两个重复句完成了“引子”的作用,导入主题。

第一乐段旋律优美线条柔和,如载歌载舞。

四个乐句组成的主题,奠定了E羽调式基础,为后几段的发挥、展开提供了“基因”。

第二乐段从第一段脱胎而来,是主题的加花变奏,可把两段比作同胞姐妹,如果说姐姐端庄、大方,那么妹妹则更显活泼、轻盈。

两段的结尾如此雷同,足可看出其血缘关系。

第三乐段也是主题的变奏,但已经不那么规整。

旋转越来越快速,气氛越来越热烈,情绪越来越激动,终于突破原有的格局,在高音区上达到全曲的波峰。

第四乐段节奏变得徐缓下来,看来高潮已经过去,但人们的余兴未尽,动作的幅度虽已减弱,却仍保持着优雅的风度。

简短的尾声再次掀起一阵小小的旋风。

但没有画蛇添足,而是见好便收,在圆满与尽兴中给全曲划上了句号。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刘天华是中国二胡音乐家,被誉为“中国二胡的名将”。

他的处女作《病中吟》是他在病中时创作的作品,是一首以二胡为主要乐器的独奏曲。

刘天华是中国二胡曲目创作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对二胡音乐的探索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往往具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和音乐技巧,并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元素。

《病中吟》是他在艰苦的病痛中创作的一首作品,具有特别的背景和意义。

在创作《病中吟》之前,刘天华患有严重的疾病,身体非常虚弱。

他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无法离开床榻,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成为他治疗身心的重要途径。

他将自己的痛苦和希望融入到这首曲子当中,通过音乐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病中吟》通过二胡这一独特的乐器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个曲子以缓慢、抒情的方式起始,音乐的旋律流畅舒展,充满了悠远的禅意。

随着曲子的发展,音乐渐渐加快,节奏变得更加活泼起来,象征着希望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

在曲子的高潮部分,乐曲的速度加快,音乐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整个曲子以强烈的情感和华丽的技巧展示了二胡作为乐器的独特魅力。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病中吟》的曲风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和弦和节奏元素,同时也加入了一些西方音乐的影响,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刘天华在曲子中的演奏技巧非常出色,他巧妙地运用了二胡的各种技巧来表达不同的音乐情绪,使得整个曲子显得更加生动和有力。

除了音乐本身,这首曲子还通过音乐来传递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

刘天华在创作时将自己的病痛和心情融入到曲子中,从而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

从这个角度来看,《病中吟》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个个人内心世界的展示和发声。

《病中吟》是刘天华的处女作,也是一首富有个人感情体验的二胡独奏曲。

它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达方式,充分展示了刘天华作为二胡音乐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闲居吟》是刘天华创作的一首二胡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表达了闲居生活的宁静和悠然的心境,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这首曲子的曲调简单易懂,运用了丰富的技法和变化,展示了二胡独特的魅力。

曲子开头以悠扬的旋律引入,像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淌在宁静的山谷中。

然后逐渐渐入佳境,曲调变化多样,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整首曲子中,音符的运用非常巧妙。

高低起伏的音符搭配上快慢的节奏,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动感和韵律感。

曲子的速度适中,时而缓慢,时而加快,给人一种静与动的有机结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闲居生活的美好。

曲子中还运用了许多特殊的技法,如颤音、滑音等。

这些技法使得曲子音色丰富多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合适的时机运用这些技法,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让人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曲子所要传达的情感。

《闲居吟》的演奏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技法。

演奏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音准和音色控制能力,才能将曲子演奏得婉转动听。

演奏者还需要注重节奏的掌控和变化,使得曲子有层次感,让观众有所感悟。

这首曲子的曲调优美,给人一种舒心愉悦的感觉。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学习等事务,而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享受生活。

而《闲居吟》则能够带给我们一种宁静和悠然的心境,让我们暂时放下烦恼和焦虑,感受到内心的恬静与宁谧。

《闲居吟》是一首充满了艺术美感的二胡曲子。

它以简单的旋律和丰富的技法展现了二胡独特的魅力,并通过优美的曲调引发人们对闲居生活的思考。

演奏这首曲子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技法,但更需要将心境融入到曲中,使得曲子更具有感染力。

通过欣赏《闲居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与悠然。

这也提醒着我们,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忙碌与焦虑,我们也应该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无论是聆听这首曲子,还是演奏它,都能够带给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

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的背景及赏析刘天华,原名刘宗深,生于一九一九年,北京人,祖籍山东省衡水县。

幼年随父亲学习二胡,尤精擅北派二胡演奏技艺,以婉转、悠扬、高亢的音色而著称。

刘氏古筝还酷爱琴艺,一生致力于古筝音乐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他在音乐上的成功与收获令人称道,他曾先后被日本国际箫乐协会邀请刘氏去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剧院及千禧年庆典政府邀请刘氏赴澳大利亚演出。

刘氏歌唱追求高、甜、亢的音调及感情包浆的演五配合呈现自己的、雄扬而好华音乐氛围。

长年研究各地民乐,并不断改进乐器制作工艺。

篡总结刘乐的技艺特色,就是音色温婉、个人风格鲜明、高山流水。

在世人的肆意评价中,刘才做,乐曲兴。

因此有乐坛人士称“南音三绝,”以姚洪图的西津渡、殷文圣的声声慢和刘天华的浪淘沙列三绝。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刘天华的处女作《病中吟》。

让我们来看看《病中吟》的背景。

据传,这首曲目是刘天华在一次病愈之后,受到身体的启发而创作的。

在那段时间里,刘天华深受疾病的折磨,但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他在曲目中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与生命的深刻对话和思考,让《病中吟》成为了一首富有情感和内涵的曲目。

让我们来谈谈《病中吟》这首曲目的音乐特点。

这首曲目以北派二胡的风格为基础,同时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

刘天华在曲目中运用了丰富的音乐变化和技巧,展现了他的音乐造诣和创作才华。

曲目的旋律流畅优美,音符起伏跌宕,给人一种轻盈而柔美的感觉。

刘天华在曲目中巧妙地运用了二胡的特色音色和技巧,使整首曲目充满了动人的表现力。

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使《病中吟》成为了一首富有个人特色和感染力的曲目。

刘天华处女作《病中吟》是一首富有内涵和情感的曲目,同时也展现了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天赋和艺术才华。

这首曲目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刘天华音乐生涯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成为了北派二胡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希望通过我们对这首曲目的分析和赏析,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刘天华这位音乐家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希望能够对北派二胡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刘天华,二胡名家,被誉为“与二胡为伍的人”。

他的音乐作品中,以《闲居吟》最为脍炙人口。

这首曲子长达十分钟,独具匠心,极具诗意,既有情感,又有技巧,赠人以清新、静谧、悠远的感觉。

《闲居吟》是一首表达作者心境的作品。

它运用了许多二胡音乐技法,如滑奏、颤音、弓法、跳弦等等,将不同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

这首曲子形态多变,既有轻松活泼的部分,也有诗情画意的部分。

整个乐曲贯穿了一种带有古典风味的宁静,温暖,甚至隐含着一种哀伤。

作者在写这首曲子时,挥洒了自身的情感,将心中的旋律通过二胡发出,共鸣于人们的心灵深处。

首先,整个曲子的开头是清新自然的。

作者通过演奏出精细而流畅的音符,让听众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纯净的气息。

接着,曲子进入到了一个节奏适度的部分,旋律轻盈明快,连贯而流畅。

这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自然环境里的嬉戏和欢乐,也可以展现作者对于生活的豁达和积极。

接下来的部分是独特的,它强调了二胡曲子自身的特色。

通过高潮的弓法,快速跳弦表现大自然的刚烈、磅礴,在此之后又慢工出细活的表现出江南水乡的潺潺溪流、远山清雾等等。

本部分主要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和享受,因为这种享受体验是不能用言语来描述的,只能用音乐来表达。

紧接着是一个温柔优美的部分,含蓄的技巧,对力度的把握非常到位。

这个部分可以想象夏日的小草香味和缓缓的小溪流水,温馨而静谧。

这是作者内在的柔情和想象力,到此,更是使曲子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旋律的逐渐变化会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激起共鸣。

而这些变化又逐渐引领我们进入了后续的部分。

后续的疾板部分表现的是优美与舒缓的转化,以及技巧性。

它对比了之前的节奏轻快,显得更加跌宕起伏,甚至有点热烈的感觉,以及强调的间奏部分,从而使曲子在发展中保有了层次感和盛放着一种含蓄的华丽感。

最后,曲调变得缓慢,低沉。

一如其名,以悠闲、静怡的心情为主旨,将乐曲引向了一个情感的高潮部分。

尾声的轻柔和缓,以及温暖的旋律,如同温馨的微风,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刘天华空山鸟语赏析

刘天华空山鸟语赏析

刘天华空山鸟语赏析《空山鸟语》是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介绍一下刘天华《空山鸟语》乐曲赏析的相关内容吧!刘天华《空山鸟语》乐曲赏析《空山鸟语》在曲式上继承了民族音乐的“散—慢—中—快—散”的结构思维,但又有所突破。

具体地说,在速度布局上变化为“慢—快—散—快”的布局;在音乐材料布局上有所变化,即乐曲的最后不是传统的散板形式,而是主题的原速再现。

引子部分引子部分为全曲主题的呈示段,这部分旋律全都采用前倚音音型,但丝毫没有枯燥感,原因在于作者讲各个倚音做了长短不一的变化而致,时值长短不一的倚音与高八度音的重复,好似模拟了在空寂的大自然中,鸟儿们不时从某个角落鸣叫一声,回音随即有从山谷的另一头悠然传来……山谷的幽远、鸟鸣的清脆,在这仅仅三个音的形象描绘下得以活灵活现。

这十五个音相互间的音程关系为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种,以上三种音程关系为乐曲在每个段落的展开与陈述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本主题作用,也是统一各段落音乐材料及音乐形象的重要基础。

第一段第一段上段开始两小节延续了引子最后两小节的旋律音,旋律线条围绕徵音上下起伏有秩,分段处以四度紧接八度的两种音程关系跳进进入下段的音乐发展。

下段音乐的上下两句音乐材料直接各自来源于上段的第一小节和第四小节。

本段一开始的速度承袭引子部分的慢速,后逐渐加快,仿佛是山谷中的鸟儿们被开始时近时远的啼鸣所引发了高歌的兴趣,一拥而上,一派活跃生气盎然而起。

上下两段的分段处,均为四度和八度的跳进旋律进行,与引子部分中的音程关系形成贯穿呼应。

这里的跳进音程的运用,不仅形成句逗、段落间的停顿划分,也是预示了后端大量采用这一主题式音型的使用,使得音乐形象更加统一。

第二段乐曲紧接着进入第二段。

第二段音乐开始的四个小节是由第一段的开始部分放大而成,经过使用句句双、紧缩手法(并加入偏音的使用)以及音阶下行与“鱼咬尾”并用的旋律写作手法,以重复呼应第一段开始部分的音乐材料进入反复演奏,音乐材料的搭配使用既有新奇,又十分严谨有序;音乐情绪进一步丰富生动,旋律此起彼伏,具有强烈的音乐层次感,在这段更广范围衍展出来的新乐段里,作者仿佛使我们看到群鸟飞翔、互相追逐嬉戏的动人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刘天华二胡作品的分析
摘要:刘天华先生是二十世纪初期我国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演奏家。

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几乎接触了各种主要的中西乐器和音乐理论,更是精通二胡、琵琶等中国名族乐器的演奏。

他所创作的二胡十大名曲更是对当今二胡演奏技法以及二胡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针对刘天华先生创作的其中两首二胡曲,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刘天华轮指滑音情绪运弓音色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国乐一代宗师。

他创作了《苦闷之讴》(1926)、《悲歌》(1927)、《闲居吟》(1928)以及《独弦操》(又名《忧心曲》,1932)等二胡曲。

特别是他创造的《病中吟》,抒发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生活无出路的愤懑心情。

《月夜》(1918)、《空山鸟语》(1918年创作,1928年完稿)《良宵》(又名《除夜小唱》,1928)、《光明行》(1931)等音乐表达了作者队憧憬美好未来的喜悦心情。

刘天华在教学之余还不断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的理论知认,汲取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技巧,同时还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从而使二胡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
演奏学派奠基人。

曲一《月夜》
刘天华先生在1918年8月创作曲目《月夜》,属于作者的早期作品。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表现了“树影婆娑,月光如水”的诗情,情景交融的乐曲,描写了江南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所感受到的泌人心脾的愉悦之情,全曲极富浪漫色彩。

刘天华在常州中学任课期间,他组织及指挥的学生丝竹合奏、军乐队已经有了一定名望。

暑假期间,他在老家江阴度假,一个晴朗的夏夜,心情舒畅,情怀万种,有感而发,《月夜》这首曲子便是他在月夜下有感而作并于1924年定稿完成。

乐曲分析:
《月夜》全曲共分为三个小段,由慢板、慢板、快板组成。

采用了展衍技法,遥望天际,又是那么空旷深远,不可思议,皓月当空的意境的同时隐含有丝丝的惆怅,一唱三叹。

整首乐曲自舒缓宁静始,终了又复归深远宁静。

乐曲p乐曲的第三段(第51~68小节),采用了松轻愉快的快速乐段。

作者在这一段中心情轻松愉悦,没有一丝伤感,特别是在外弦和内弦上分别用了四次二指的同指大滑音(第56~62小节),使乐曲的愉快的嬉戏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乐曲仍然在主旋律的音型交替中平静地结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民间音乐根基。

刘天华十大名曲中的左手技法在《月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我们在演奏时,要将这些技法充分完美的融合到乐曲的旋律之中,上、下大滑音要准稳润圆,强而不噪,弱而不飘,以奏出乐曲优雅、悠闲和潇洒的风格。

曲二《空山鸟语》
《空山鸟语》是刘天华学习并借鉴西洋音乐创作和表演手法的成功实践,是一首技巧性很强的二胡独奏乐曲。

其中指法、弓法、旋律、节拍,尽善尽美,其胞兄刘半农先生曾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的题词来形容这首乐曲的美妙意境,《空山鸟语》这篇乐曲不愧为之二十世纪的经典珍品。

乐曲描绘了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机盎然的优美意境,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乐曲运用专业创作技巧,在民间演奏手法的基础上,构成一首结构完整、富有诗意的乐曲。

这是一首极其丰富想象的作品,其旋律乐观向上,以拟声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之间,流淌在涧谷间,优美抒情,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心情。

乐曲分析:
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从不同的侧面,对乐曲的标题意境进
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乐曲的前15小结是引子,自由的八分之二拍子,引子冉冉而起,人们仿佛走进了深山幽谷,无人侵扰的清静世界。

身披彩衣的不知名鸟儿尽情高歌,一阵子喧闹,一阵子寂静,此起彼伏,静中似闻鸟鸣,声中更显山中静。

从第16小节开始是乐曲的第一乐段,慢慢起音逐渐加快,第31节到32节之间有一个气口,用以分句,第二句音量可稍强,语气层次上也可提高一层。

第48小节起进入乐曲的第二乐段,从48小节到52小节再到56小节,音量由弱到渐强再到强奏,直到63小节前呼后应,内弦演奏,音量减弱。

第86小节到90小节节奏加快,乐曲表现的轻巧短促,直至91小节上用一个大上滑音模拟鸟鸣完美地结束了这个乐段。

乐曲的第三乐段从第92小节开始,全段用分弓演奏,演奏时左手用指肚触弦,同音换指,轮流从弦上滚过,换指时把位要随之移动,左换指右手运弓默契配合,同音均匀,这一段要反复一次,慢起渐快,反复后不慢起,并要加速,为进入第四段做好铺垫和准备。

第123小节起进入乐曲的第四乐段,在演奏时,每拍之间垫一个空弦音,第142小节以后进入最后一个乐段,演奏要灵巧逼真,不拘泥于谱面上的音符,左手的滑音动作要敏捷,右手的运弓要短促,模拟鸟鸣声逼真贴切,节奏自由。

乐曲的尾声以小快板的速度另起,并渐强,随后渐慢,渐弱,以深远的意境来结束全曲。

这首乐曲用到一个重要的技巧,即同音换指——轮指,二胡的轮指和琵琶的轮指不同,琵琶轮指往往无定数,同一音在不同指上重复多少次,乐谱上不作规定;二胡上轮指是有定数的,就像钢琴上同音换指奏法。

轮指用断奏,产生颗粒性,还比较容易,用连奏,一弓三音,连续十几小节不间歇,难度就大了。

换指要求准确、快捷,保证落在同度上,换弓要灵活、适时,防止产生多余的空弦音——这是一般演奏者感到最不易达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寒阳.二胡中级教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0,10.
[2] 赵寒阳.二胡高级教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