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吸收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离子对转运
某些高度解离的药物如季铵盐、磺酸和咖啡衍生物
等阳离子化合物,在生理条件下,其吸收机制不能用其
它机制来解释。
阳离子化合物+(胃肠道中内源性阴离子)粘蛋白
→ 电中性离子对复合物
其电荷埋藏在离子对复合物内。脂溶性较强。故以
被动转运方式进入细胞膜吸收。
(二)载体媒介转运
指膜上的化学载体与药物结合并将药物转运至膜的 另一侧,然后与药物分离。 载体转运分主动转运和促进扩散。 1、主动转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低 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转运。 是人体必需物质重要的转运方式,可用米氏方程描 述。特点: (1)逆浓度梯度转运 (2)需要能量;由细胞代谢产生的ATP提供,故受代谢 抑制剂(如氟化物)影响【书上第(7)点】。
研究最多的主动转运载体: 离子泵:ATP酶 钠-钾ATP泵 是Na-,K-及单糖、 AA等的转运机制 Ca2+泵:肌细胞 I2泵:甲状腺细胞 近年发现 “药物溢出泵”(drug flux pump),如P-糖蛋 白(P-glycoprotein): 可能量依赖性的将细胞内药物(底物) 泵出到细胞外。即逆向主动转运。存在于小肠则逆吸收。 P-gp抑制剂作用 ?
公式说明:
D 决定一个药物通过扩散透过膜的能力大小,对于 特定的药物与特定环境是一个常数。动物(如人)的胃肠 道面积大小 A 及厚度 h 可以相对地看作为常数,因而以 上几个参数合并为一个混合常数即渗透系数P。
P= D ×A× km/f/h
在药物吸收过程中.因为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比胃肠
道低,因此 CB 可忽略。因药物在血液中被迅速稀释,
药物的理化性质 膜本身的性质 浓度梯度
从数学角度描述膜扩散的机制,据Fick’s定律: dC/dt=-P×CGI (2-2) 其中 P= D ×A× km/f / h CGI ≈Δ C=(CGI-CB ) dC/dt:药物出现在血中的速度, P:渗透系数。 CGI:药物在胃肠液中浓度; CB:血中游离药物浓度; CGI-CB:膜两侧浓度梯度; D:药物扩散系数; A :膜表面积(药物扩散面积); h:膜厚度; km/f :药物在膜中(油)和肠道液间(水)的分配系数;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 药物口服后,首先要通过胃肠道屏障,即吸 收部位的细胞膜而进入血液或淋巴液。
(一)生物膜结构 细胞膜(或称生物膜)主要磷脂、蛋白质及少量多 糖组成。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式:
流动镶嵌模式:
1)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流动的液态)与蛋白 质所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类脂双分子层上镶嵌着具有各种生理功能(如酶、 泵或受体等 ) 的可以侧向移动而漂浮着的蛋白质, 其分布不对称 3)类脂膜中间有充满体液的通道或“孔” 小分子水溶性物质(直径小于4Å)如尿素,可以简 单扩散通过。药物大分子不能通过。
第二章 药物吸收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 第四节 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第五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药物吸收(absorption of drug) :指药物从给 药部位向循环系统转运的过程。 给药部位有胃肠道、口、直肠、阴道、肌肉、 皮下、静脉、肺、鼻及眼等。 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 物质通过生物 膜(或细胞膜)的现象。 膜转运是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 。
(3) 需载体(蛋白),对药物高度选择性。
(4) 可饱和(载体有限),转运的速率及量与载体量
及活性有关。 主动转运低浓度时 , 随浓度↑,转运速率↑;但当 给药剂量大大提高时,转运速率渐达最大并不再随浓度增 加而增加; 而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主动转运与被动扩散最主要的区别。见下图
二、药物转运机制
药物通过细胞膜被吸收的机理有以下几种 (一)、被动转运 药物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 为大部分药物的转运方式 特点:P15 顺浓度差(由高至低), 不需载体,不耗能, 对药物无选择性, 无饱和与竞争抑制作用 。
被动转运途径:
1、单纯扩散—类脂途径
脂溶性药物溶于类脂膜中,由高浓度侧 扩散至低浓度侧 影响药物的透膜扩散速率的因素
(二)、生物膜性质: 流动性:脂质双分子层具流动性,因脂质链运 动。不饱和键↑,流动↑。 不对称性:蛋白质、脂类、糖等分布不对称。 半透性:可透入的物质: ①脂性物质 ②小分子水溶性物质 ③载体结合。 某些药物能顺利通过,另一些药物则不能通过。
(三)膜转运途径 1、细胞通路转运 多数药物:借助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 作用 2、细胞旁路转运 小分子药:细胞间微孔
2)促进扩散(易化转运) 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 运,比单纯扩散速度快。(对水溶性不好、脂性差 的药物) 特点: (1)与主动转运相似,有载体,会饱和,有竞争抑 制,但不需要消耗能量。 (2)与被动扩散相似,顺度梯度扩散。 多为高极性药物的转运。如氨基酸、D-葡萄糖胃肠 道内的吸收
(5)有竞争抑制作用。结构相似的药物竞争载体蛋白。
(6)有结构与部位特异性。小肠中存在特定的吸收部
位:如V B2 在小肠上端,V B12 在小肠下端。
Na+ 、K+、I-、单糖类、氨基酸、某些水溶性维生素
(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等),一些抗 癌药均需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研究最多的是离子泵。
并且药物若与血浆蛋白结合,则游离药物浓度降低。
由Fick’s定律说明影响药物被动转运的因素:
(1)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梯度ΔC,是药物的扩散动力, 使药物分子从高浓度的一侧向膜的另一侧转运。
被动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转运速率与药物在吸收部 位的浓度成正比。 (2)吸收速率与膜表面积(A)、药物的分配系数(Km\f)和 扩散系数(D)成正比关系。与膜厚度h成反比, 即A的部位(如小肠)是吸收最佳部位;脂溶性(Km\f) 大的药物分配系数大,吸收迅速。
2、微孔转运途径:
小分子(分子量小于100)水溶性物质(如水、乙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尿素等)能通过微孔,但透过率低。 人体各部位细胞膜的微孔大小不一: 空肠粘膜微孔>8.5Å, 回肠3~3.8Å,毛细血管内皮 细胞及肾小球细胞膜的微孔约为90Å .分子量高达1万 一2万的物质也能透过。
因微孔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或吸附阳离子,能排 斥阳离子,利于阴离子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