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8bc947f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e.png)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000字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具有浓厚的沉郁顿挫的特点。
这种风格是源于杜甫自身的不幸遭遇和感性的性格,也是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深度和内涵的表现。
首先,杜甫的不幸遭遇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沉郁和顿挫的表示。
杜甫的诗歌中,表露出追求真实和深度的灵魂和强烈的人性慨叹。
他亲身经历过蒙古入侵,以及天灾人祸集中爆发的时期,这些经历和遭遇打动了他内心最为深刻的感受。
他的经历让他看到了社会的众多问题,同时也让他意识到人性的弱点和怯懦,他在诗中表达着对命运的厌恶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种沉郁的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其次,杜甫的感性性格使其表现出顿挫的风格特点。
杜甫是一个敏感、感性的人,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强调情感和矛盾冲突,使得他的诗歌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表现着一种对现实的挑战和对命运的反抗。
在表达这种情感时,杜甫常采用粗犷豪放的风格,在诗中进行轰轰烈烈的宣泄,展现出极度的舒畅和激动。
再次,杜甫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深度和内涵,使其作品充满了哲学性和思想性。
诗歌是他用来表现内心世界的方式,他用诗歌去发泄他的恐惧、挣扎、憧憬和疑惑。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社会的评论和批判,更是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他在诗中深刻的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看法,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的向往。
综上所述,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表现在他个人的不幸遭遇、感性性格、以及对深度和内涵的追求上。
他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唐代的社会、人性和文学进行深入了解的机会,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0f9976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a.png)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1.沉郁:杜甫的诗歌内涵深厚,情感饱满而深沉,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人生艰难困苦的深切体验。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民生活的疾苦和社会矛盾的尖锐,表现出一种厚重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艺术氛围。
2.顿挫:这既指诗歌节奏和音韵上的抑扬顿挫,又寓含着情感表达的起伏转折。
杜甫在表达情感时,往往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曲折回环、婉转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诗歌的内在情绪张力十足,读起来富有音乐美感和心理层次感。
3.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被誉为“诗史”。
4.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杜甫的诗歌风格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多样,既有雄浑奔放的一面,也有清新细腻之处,既擅长工整精妙的格律诗,又能在古体诗中展现出自由奔放的气势。
5.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文关怀:杜甫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他以诗寄情,关心民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了仁爱、忠诚、正义的人文精神。
6.精湛的艺术技巧:杜甫在语言运用上追求精炼与精准,善于运用典故、象征和寓言等手法,创造出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和动人篇章。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0cb9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f.png)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1)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入蜀后的十余年,是杜诗“沉郁”风格发展的顶峰,写民生疾苦、自己的穷困潦倒。
感情深沉阔大。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2)杜甫感情回环往复,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
《登高》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3)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其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写出久客孤独的内容,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更见深沉。
尾联对结,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解析]
(1)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2)感情深沉浑厚,回环往复,潜气内转,起伏顿挫; 沉郁顿挫的风格成于杜甫晚年,他的诗写民生疾苦,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深沉阔大;沉郁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8a6abd3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f.png)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以理解为,沉郁指的是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分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内容充实,关注社会民生。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为例,诗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是杜甫“史诗”中的第一首长篇作品。
2、忧国忧民,情感深厚、浓郁。
杜甫的是个情真意切,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忧思,让人难以挥去,真挚感人。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
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
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3、语言凝练苍劲、通俗质朴,刚健有力。
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他十分注意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如《登高》这首作者晚年写的诗,时值九九重阳诗人扶病登台,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是诗人七言律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联以景物为对象,用高度概括的笔法,写出了江边秋景的壮阔与悲凉。
诗人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意象,并且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从感觉、视觉、听觉、声音、色彩等角度加以描写形容,写得极为精巧工,形象性和节奏感极强,也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
请举例说明杜甫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请举例说明杜甫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8a79214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9.png)
请举例说明杜甫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 杜甫的沉郁顿挫啊,就像一场沉重的雨,打得人心头闷闷的。
你看《春望》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国家都破了,山河虽然还在,可那春天里的长安城,到处是乱长的草木,就好像一个人脸上带着伤痕还得强装笑脸,那种压抑的情绪一下子就出来了。
我就想啊,杜甫当时得多难受,对着这景象肯定是心里堵得慌。
2.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就像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磕磕绊绊又充满无奈。
像《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他常年漂泊在外,又老又病的,在那高台之上,望着秋天的景色,那得多悲苦啊。
我仿佛能看到他孤独的身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这难道不就是把那种深沉的愁闷直白地甩在你面前吗?3. 杜甫诗的这种风格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独自哭泣,满满的都是压抑。
拿《石壕吏》来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那小吏的凶狠和老妇的悲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感觉杜甫就像个旁观者,他看到这一幕,心里肯定是既愤怒又无奈,就像我们看到不公平的事却又无能为力一样,这情绪都要从诗里溢出来了。
4. 沉郁顿挫在杜甫诗里就像是一口苦涩的井,越挖越苦。
就像《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那些百姓们送别亲人去打仗,又是拉衣服又是跺脚地哭啊,那哭声都能冲到天上去了。
杜甫写得这么生动,他肯定是深深同情这些老百姓的,这诗读着就让人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像压了块大石头。
5. 杜甫诗歌的这个风格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沉甸甸的让人喘不过气。
你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自己的房子破了,还被小孩子欺负,杜甫的那种无奈和悲哀啊,就像我们自己遇到倒霉事还被人落井下石一样。
他在诗里表达的情感,真是苦到了骨子里。
6. 杜甫诗的沉郁顿挫就像一杯浓茶,苦得让人皱眉但又韵味悠长。
在《旅夜书怀》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他看着广阔的夜景,却感叹自己的名声只是因为文章,官职也因为老病而没了。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子了,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子了,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9b370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7.png)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子了,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的疾苦而著称。
浅议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
![浅议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470f9d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d.png)
浅议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杜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由于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推崇。
在其诗作中,常常出现一种沉郁、顿挫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写作风格、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就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的成因进行浅析。
一、杜甫人生经历的影响杜甫生于贫寒家庭,少年时期遭遇了国家变乱和家庭不幸,这些经历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
在其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对悲惨现实和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
例如《兵车行》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等等。
杜甫诗作中的沉郁、顿挫情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心灵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二、杜甫写作风格的特点杜甫的诗作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他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精细的构思,展现出生命的伟大与坚韧。
他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反思,也使得他的诗作中对于人生的看法更加充分和深刻。
在杜甫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冷静思考、深沉内敛的个人内心表达,如《佳人》中的“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以及《自京赴奉先》中的“饮啄自如乐田园,三杯吐然诺何愁?”,而这些个人情感的表达,则使得其诗作的节奏、语调变得沉郁顿挫。
三、杜甫文化背景的熏陶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杜甫所处的时代也是文化交汇的时期。
他受到先贤文化、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使得他的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例如《登高》中的“昔日龙虎相逢处,轻骑千里犹未休”,以及《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中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等等,这些与文化背景有关的元素,也为其诗作增添了一些沉郁顿挫的情感色彩。
四、杜甫诗歌艺术的创新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诗仙李白的“抒情”诗,而杜甫则革新了诗歌的表现形式,让诗歌以新的方式向读者传达情感。
他创造性地运用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使得其诗作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bdb77d4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2.png)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吧!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歌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
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
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
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1)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1)](https://img.taocdn.com/s3/m/ab4e1df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b.png)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1)论文题目: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引言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后人称为“诗史上的巨人”。
他的诗作深受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其中尤以沉郁顿挫的风格为其重要特点之一。
本文试图探讨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的成因。
正文一、情感体验杜甫在他的诗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尤其是身处天下动荡、社会紊乱的时代背景下,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苦难和人类的无奈。
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出强烈的思想和情感的投入,从而产生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例如《春望》中,杜甫通过表现自己望春生情的感受和看到荒烟平地扫的现实景象,表达了对时局和生命的无奈和沮丧,同时也表现了对未来的希冀和向往。
这种情感的投入和表达方式,让杜甫的诗歌具有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生活经历杜甫的生活经历也是成就他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曾经历过数次边疆之旅,亲眼目睹了边疆的贫困和战争的残酷。
他也曾经历过数次的失业和贫穷,饱尝着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
这些人生经历,让杜甫具有了深厚的生活感悟和对人性的洞察力,同时也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奈。
这些生活经历直接反映到了他的诗作中,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文化底蕴杜甫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他熟读《诗经》、《左传》等古籍,对汉唐文化传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他也有着深厚的佛教修养,对宗教信仰有着独特的体验和领悟。
这些文化底蕴和宗教修养,让杜甫在写作时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追求。
他在写作中借用了大量的古典典故和佛教禅理,让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
这种文化底蕴的内涵,也让杜甫的诗歌更具有沉郁顿挫的气质和艺术风格。
结论杜甫的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情感体验、生活经历和文化底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让他的诗歌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内容和浓郁的情感色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作品。
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3622753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8.png)
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诗歌,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他通过描绘时代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表达出深深的忧愤和悲痛。
这些诗歌常常充满着深沉、浓郁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关注国家大事和小事:杜甫的诗歌,不论是长篇巨制还是短篇小诗,无不涉猎国家大事和日常生活。
他通过描绘个人的命运和遭遇,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变迁。
这种广泛的题材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意义。
3.情感表达的起伏和转折:杜甫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常常有起伏和转折。
他通过沉郁的笔调,将忧愤的情感深深埋藏在心底,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和矛盾。
同时,他的顿挫风格也表现在对节奏和音韵的把握上,常常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4.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力:杜甫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常常用极少的语言表现出深刻的内涵。
他的诗歌中有很多警句和精炼的表达,这些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力使得他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5.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杜甫的诗歌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表现出他对社会的不满和担忧。
他通过对官场的腐败、贫富的悬殊、民生的疾苦等社会现实的揭示,表现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也是他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
总之,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是一种深刻、内敛、含蓄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关注国家大事和小事的广泛题材、情感表达的起伏和转折、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等方面表现出来。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对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一种解读
![对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一种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3dd8fe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e.png)
一、沉郁顿挫的内涵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独特风格,它源于杜甫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 的情感体验。在杜甫的诗歌中,“沉郁”指的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刻 性和复杂性。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这些思考又往 往与他对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理解紧密相连。
而“顿挫”则是指杜甫在表达这些情感和思想时所使用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他的诗歌语言流畅自然,既有明快的节奏,也有沉重的停顿,形成一种独特的韵 律美感。这种韵律美感使得杜甫的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使读者在阅读时更 容易产生共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以国难家恨交织,写出了非常时代的非常感受。首联对起,国破而山 河犹在,言山河似昔而国已不国;城春本应欣欣向荣,而如今唯见荒草深深。寥 寥十字涵括了安史之乱所引起的非常的社会动荡,其深重的悲剧气氛笼罩全诗。 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忧虑,正是“沉郁顿挫”诗风的体现。
“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可以理解为杜甫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这四 个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二是“顿挫”,指 其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这种诗风的形成,与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以 及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这期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国 家和个人的不幸遭遇,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的深刻。他的诗 作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反映了他内心的忧虑和痛感。这种深沉的情感, 通过顿挫有力的诗句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沉郁顿挫”诗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
简述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简述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4e80228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3.png)
简述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
沉郁顿挫是指杜甫的诗歌在表达上悲慨壮大、深沉缓慢,有着波浪起伏、反复低回的特点。
杜甫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情感真挚、深沉,富有感染力。
杜甫的诗歌作品《登高》、《春望》、《北征》等体现了他的沉郁顿挫风格。
在这些作品中,杜甫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现象,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例如《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
在《春望》中,杜甫则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他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其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词精湛、贴切,体现了杜甫的文学才华。
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天才和不懈的追求有关。
杜甫在一生中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治动荡,他对国家、人民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此外,杜甫在诗歌创作上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这些特点也为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奠定了基础。
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体现了他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情感真挚、深沉,富有感染力。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而且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诗歌写作特点
![杜甫诗歌写作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9d698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3.png)
杜甫诗歌写作特点
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风格通常以沉郁顿挫为主,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2.叙事和议论风格:杜甫的诗歌在叙事和议论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
有学者认为,他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受到了《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
3.仁政思想和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杜甫的诗歌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以及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4.人道主义精神:有观点认为,杜甫的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总体来说,杜甫的诗歌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的疾苦,又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精炼的艺术技巧。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https://img.taocdn.com/s3/m/7e621f7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7.png)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杜甫是唐代诗人中的巨匠,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深沉内省而著称。
这种诗歌风格不仅代表了杜甫个人的性格特征,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分析杜甫的诗歌表现形式、主题内容以及艺术手法,来浅析他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首先,杜甫诗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他的诗歌语言庄重沉默、笔墨磅礴、意境深远,表现出他的深刻思考和沉稳态度。
例如,他的《春夜喜雨》诗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表现了他对自然、生命深刻的感受。
同时,杜甫还常常使用对仗、寓言等修辞手法,以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
他的诗歌语言情感层次分明,既有深邃的感受,也有沉思的思考,这正是他诗歌风格的体现。
其次,杜甫的诗歌主题内容展现出沉郁顿挫的特点,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自然万象的变幻。
他诗作中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内容包括自然景物、人生哲理、政治风云等等,反映出他深刻洞察政治和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例如,他的《三类人》诗,以史料记载为依据,直面当时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问题。
他的诗歌主题常常关注人民生活,反映社会矛盾和不幸命运。
这些主题达到了人文关怀的效果,而且表达出深深的悲痛和忧患意识,构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最后, 在艺术手法上,杜甫的诗歌风格展现出了沉郁顿挫的特点。
他诗作中经常运用对比、借喻等手法,并不断借助声、调、韵、字等技巧烘托情感。
例如,他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以静的月色、忧伤的离别、渐行渐远的小舟三种意象相互交融,表现出对家庭和纯真友谊的怀念感伤,诗中有大量的借景来烘托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是他深刻思考和反映现实的结果,也是他个人内心体验的反映。
这种诗歌风格既是他诗歌艺术的特点,也是中国古诗歌的重要风格之一。
杜甫的沉郁顿挫诗歌风格,在中国古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e6ed176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c.png)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中“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沉郁顿挫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杜甫诗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感情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动读者的所在。
就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而言,其感情的强烈是第一位的。
杜甫的诗,蕴含著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其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变得缓慢,低沉,回环起伏。
几欲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缓急回环,跌宕起伏,是为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形成原因:
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使得杜甫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
杜甫作为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因此杜甫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
浪起伏、反复低回。
沉郁反映出杜甫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
而顿挫又体现了杜甫诗歌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V1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V1](https://img.taocdn.com/s3/m/a519e2e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d.png)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V1正文: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刚毅深厚的风格著称于世。
这种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又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体现杜甫是“诗史”派代表人物,其诗歌大多写实于当时的社会、人民和自然等实际存在的事物,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关注和热切思考,这正是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一个重要来源。
比如杜甫的《北征》、《新婚别》等诗篇,对于贞观时期战乱、社会动荡的写实,达到了深刻的表达效果,使人们对历史的反思与思考不断加深。
二、对人性的感悟和关注杜甫的诗歌充满对人性、人情的感悟和关注,他关注的不仅是贫穷、困苦、悲哀等人性的弱点,更关注诸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人性的美好。
他的《兵车行》、《登高》等诗作表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深沉的感情力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语言和形式的巧妙运用杜甫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质朴无华,同样也是他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之一。
以《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为例,这两句简单而富有力量的诗句,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无奈与沉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形式方面,杜甫的诗歌亦有其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歌多用汉字,辞章质朴,少有华丽修辞,更多的是自然而然、质朴真挚。
而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使用“借景”手法,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与自己的所思所感相融合,使其诗歌更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主要源自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体现、对人性的感悟和关注、以及语言和形式的巧妙运用。
这些特点既是杜甫诗歌艺术之所在,也是我们在阅读杜甫诗歌时的感性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江西永丰二中刘松根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诗歌史上现实主义的最高水平。
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集大成的诗人。
杜甫出身于儒学世家,少时便接受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思想,一心向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但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他的梦想,天宝六载的考试在奸相李林甫的操纵下,以“野无遗贤”为名拉上了可耻的帷幕,致使满怀远大抱负的诗人蒙羞受辱,落拓长安,过着极其困顿的生活。
几年后的“安史之乱”,使诗人又经乱离之苦,险贼长安,亲见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景象,体味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给人民心灵带来的创伤。
从此,诗人转徙流宕,漂泊西南,终至穷愁而死。
杜甫虽一介布衣,却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并以满含血泪的动地歌吟,传达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传达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
他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
”后来,当他经历了干戈离乱,饱尝人民的艰难困苦,并于诗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创作日趋成熟后,再用“沉郁顿挫”来概述他的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表面是深沉郁结,表现为有节奏的抑扬起伏和盘曲转折。
它涉及诗歌的内结构和外结构,涉及内结构的沉重的充实感,以及外结构上有控制的骚动感和弹性。
其中,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之意,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抑扬顿挫和格律严谨。
一情感内涵的沉郁深刻杜甫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沦落潦倒的一生,“苦难”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词,但杜甫并没有沉陷于个人的不幸,而是以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沉重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
(1)对多难社会的深重描绘杜甫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儒学世家,培养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优良品质,他怀着悲愤沉重的心情,描绘那个“万方多难”的社会。
“安史之乱”爆发,给社会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诗人为他的国家和人民痛心!他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并沉重记录了这一社会灾难。
“三吏”,“三别”是一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唐代内乱真实情况的乐府诗。
史载,乾元二年,唐军九节度使在邺城围攻安史叛军,由于肃宗对郭子仪统兵心怀疑虑,未设统一指挥,致使邺城之战以唐兵大败结束,“东京士民惊骇,散奔山谷。
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军南奔襄邓,诸节度使各溃归本镇,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
”但真实情况不止与此。
事实上。
由于邺城兵败,唐军兵力锐减,必须迫速补充兵员,于是,肃宗朝便开始了毫无节制和章法地征兵。
士卒和官吏到处抓丁提人,无论男女老幼,但有可用之处,便成征调对象,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扰民害民现象十分严重。
此时的诗人,正由洛阳回华州住所,耳闻目睹了邺城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因而以高度地提炼和概括反映了残酷的现实。
这组诗或写官吏喧呼点征中男(《新安吏》)、或写妇人深夜被抓(《石壕吏》)、或写新婚男子被抓(《新婚别》)、或写老者投林从军又无奈又激昂的情怀(《垂老别》)、或写二次被征入伍的士卒可别的悲凉身世(《无家别》),全方位地反映了战争的灾难,朴实而悲痛的语言中传达着那个时代精心动魄的悲剧,“实录”的笔墨渗透出史诗般的力量。
杜甫此类诗往往能让读者真正领路别一个忧道不忧贫的沉重儒者的高尚情怀。
〈二〉对人生遭际的深刻体验。
杜甫曾经有过远大的理想,但他所在的时代,权奸当道,排斥能者,帝王昏庸,不识贤良,以至他大鹏不能展翅,英雄必须折腰。
他体味了太多的人间辛酸。
困居长安,是杜甫最屈辱的时期,由于奸相李林甫主持的那场滑稽而又丑陋的考试,杜甫被排斥在贤者之外,开始了他坎坷蹭蹬的生活,他在贫穷和失望里,倾诉了自己的屈辱生活: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和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马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书左丞相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人,在偌大一个京城却找不到一个安身之所,而只能追随在那有钱有势者的身后,受尽他们的白眼和冷落,品尝着世态炎凉的辛酸。
这是诗人委曲求全生活的写照,也是对唐王朝压抑人才,抛弃人才的血泪控诉。
旅食京华的生活让杜甫真正理解了政治和社会,也让他真正看透了上层社会的势力,他写过一首《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经历了太多冷遇的诗人深深理解了人情的浅薄,他的心因之而流血,他多么希望“管鲍交”的现象在现实中再现,贫不相弃,富而相携。
然而,世风日下,世人竟将这淳厚的风气弃之如敝履!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痛的社会!诗人的一生,也受尽了贫穷的折磨,受尽了战乱给自己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
在《自京赵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诗人写到了自己家境贫寒,以至幼子饿死的残状: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嚎啕,幼子饿己率。
吾宁舍一哀,里巷犹鸣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至夭折。
诗人顶风冒雪回家与亲人团聚,没有想到至家的第一幕便是爱子夭折。
诗人欲哭无泪,欲嚎无声,体味到在这样的社会里为人父母的艰难。
此诗“肝肠如火,涕泪横流”是诗人用父子死别的惨剧结实现实的问题,因此,卢世说“读此诗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忠。
”(三)对国家,人民的深情至爱。
杜甫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儒者,他的诗歌,表述了对国家和对人民的真情至爱。
他为祖国曾有的开元盛世而赞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忆昔》)他为国家山河破碎而伤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他为唐王朝军队失利而痛心万分:“战哭多新鬼,愁呤独老翁”(《对雪》)。
他也为唐王朝军队胜利而欢欣鼓舞:“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登临岳阳楼,依然有“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一腔深情。
他对人民十分热爱,经常推己及人,为人民的生命忧叹,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忧郁悲凉的气氛。
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因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自家的遭遇那样的悲惨,但诗人思索的却是自己免租税,免兵役尚且如此,普通的百姓的日子就更艰难了,真是忧比天高。
推己及人,忧己更忧人,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诗人从长安到奉先,正经过骊山,久已积压在心头的政治危机感和大乱将临的预感,被眼前与皇帝咫尺天涯的情景所触动,发为忧国忧民的惨叹,便更觉恳切沉痛,唱出了“穷年忧黎元”的悲歌。
二潜气内转、深沉含蓄的表达特点曾经裘马轻狂的诗人在青年时代有过与李白相近的诗风,也曾有过浪漫潇洒的诗歌传世,也体现了盛唐时代傲视一切、充满高昂激情的一面。
但是,三十五岁后的诗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诗人因此常怀抑郁,愁眉难展,表现于诗歌中,则是诗人多于诗中抒写人生的失意、生活的困顿、社会的巨变等。
但他有自已的表达特点:潜气内转,深沉含蓄。
所谓潜气内转,是指杜甫的诗虽然抒发了悲哀和沉痛的感情,但他的抒发特点不是一览无余的,表面化的,而是将郁积深刻的情感尽可能压在心底,让情感的流程受到阻遏,当这种情感再现出来时,它能够让读者体味到沉积于作者心底的悲痛。
杜甫历经“万方多难”时代的磨难,尝遍了人间的辛酸,因而对生活的理解特别深刻。
他又受“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常常推已及人,推已及社会,故而他的诗,国事家事是难以分清的,他更为沉重的情怀是对国家的关注。
因此,每遇家事艰难,诗人往往于沉重的家事情感后忽而转写国事,虽然他对个人苦况的描写未能尽显,但他的内心深处的情怀仍然让我们体味到,他的诗因而具有了潜气内转、深沉含蓄的情感表达特点。
如《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中写到了家中饥寒交迫、困顿不堪、生命不保的惨况,写到了幼子夭亡的惨绝人寰的事件。
此时的诗人,痛失爱子,悲愤满怀,但诗人并没有抓住自已的伤心大书特书,而用一句“吾宁舍一哀,里巷犹呜咽”带过,似乎希望压下心中的悲痛,但这悲痛却通过邻里的呜咽传达出来,并进而转移到对国家前途命运以及平民百姓生活的忧心。
诗人将痛失爱子的伤心沉积于心底的最深处。
又如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详尽描写了诗人茅屋被大风刮破,淘气的村童又将茅草抢走,以至自家里无法遮风挡雨的苦况,但作者也没有永久地沉陷于个人的苦恼中,而是迅速收拾起对自家生活的感叹,转而推及他人,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顔,风雨不动安如山”,他甚至说,倘真有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在一种宽广的胸怀中,我们体味到压抑在诗人心底的对挨冻受饿的刻骨铭心的痛苦体验。
越是思念广厦就越能传达他对冻饿的难以释怀的记忆。
杜甫特别善于将需要许多文字方能传达的内容熔铸于短萃篇章中,因而他的诗往往有一种内蕴丰富的情感力量。
如他的《秋兴八首》之四的前四句: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候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短短几句诗,传达了世事变幻、沧海桑田的感慨。
再如他的《蜀相》,后四句写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短短四句诗,概括了诸葛亮从初出茅庐到秋风五文原的整体人生,渲染了诸葛亮的文韬武略、耿耿忠心,写出了诸葛亮的悲剧人生。
“天下计”,见匡时谋略;“老臣心”,见报国初衷。
有此两句之沉挚悲壮,作结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
千载英雄有同感。
三.情感节奏的抑扬顿挫杜甫在童年时代是很活泼的,青年时代则是裘马轻狂,可中年以后,由于生活的折磨,这位生气勃勃的诗人显然变得沉郁了,残酷的现实把他压得经常展不开眉头,晚年的作品更是充满了感伤的情绪。
可他是一个极有骨气的人,其郁沉于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若悬河边时,往往一口若悬河气强咽下去,回环往复,使情感的流程变得深沉浑厚起来,流露于笔端的是情感的抑扬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
且看他的《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东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诗题以“八”字牵合着不同形态的盛唐酒仙,形成一组生机荡漾、.意志淋漓和各具千秋的群雕像。
各有身份,各具形态,各具风采。
诗中八人的篇幅参差有致,似乎疏散不拘格式,实则于自由挥洒处别具匠心。
酒的因素不仅渗透于人物的醉态摹写中,而且别具一格地渗透于诗的结构形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