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
准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1、授课对象
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
2.参考课时
68课时,理论教学课46时,实践教学22课时。
3、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介绍现行的、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TCP/IP协议”、“JSP网络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等后续课程,培养自己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我们的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了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高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十九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网络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具体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掌握网络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分层协议,网络互连。
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能通过常用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组网。
能对常见网络故障进行排错。
三、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导论,C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
由于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涉及线缆制作及测试,简单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网络调试等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必须通过实验、实训才能达到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可在实训室进行,充分体现在“做中学”的理念。
(3)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新技术,能紧跟技术发展潮流。
(4)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良好的工程规范,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探索能力。
(二)考核评价建议
(1)改革评价手段和办法,加强实践性技能的考核,可采用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办法相结合。
(2)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实践环节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三)教材编写建议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通过构建小型网络,引入必要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4)教材内容要能及时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大量使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5)编写内容的组织应以任务组织、项目驱动的原则,随同教材配备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综合实践题目,便于组织教学。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学校建有网络实训室,并有实验器材,如:线缆制作工具和材料,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等。良好的实践条件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保障。经过这些实践环节,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实战锻炼,为课程讲授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1)开发适合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2)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阶段实训,让学生在真是的环境中磨炼自己,提升其职业综合素质。
(3)编写实训指导手册和电子实验题目,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和远程实验室开放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