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合集下载

试析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现状及进展

试析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现状及进展

试析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现状及进展食源性致病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致病因素,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不仅灵敏度高、特异性高,而且检测结果精确、微量、快速、检测成本较低,本文主要就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现状及进展进行阐述。

标签: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1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当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包括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以及食品安全研究等方面,保障食品的安全质量达标[1]。

据WHO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每年约有二百万儿童死于腹泻,其中66%以上是由细菌性致病菌所致[2]。

出于对食品安全的保障,采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确保流通于市场中的食品安全质量都已经达标,使消费者放心购买、放心食用。

2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分析PCR检测技术、免疫检测技术、基因探针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展开分析:2.1PCR检测技术PCR技术又称为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DAN的体外扩增技术之一。

PCR技术主要应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病微食源性致病菌及转基因成分[3],此种技术专业性要求高、技术含量大、操作也较为复杂,而且所需的检测仪器价格高昂,对PCR实验室的要求相当严格。

而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中最重要的病原菌属,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常占首位或第二位[4],目前共发现2541个血清型。

黄金林[5]等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尝试利用PCR技术检测食品中以及临床样品和环境中的沙门氏菌。

范宏英[6]等建立了沙门氏菌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和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和其他菌的多重PCR体系,但在特异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常用的目标基因主要包括毒素相关基因和特异性鉴别基因。

王韶等[7]利用nuc基因序列建立了葡萄球菌PCR检测体系。

流式细胞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流式细胞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流式细胞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快速、精确、高通量的检测和分析的技术。

它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高通量性能,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准确的检测,因此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对流式细胞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1. 细菌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得出结果,而流式细胞术可以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同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利用流式细胞仪可以对食品中的细菌进行快速检测,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种,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2. 酵母菌和霉菌检测除了细菌,食品中也会存在酵母菌和霉菌的污染,它们可能产生毒素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利用流式细胞术可以对酵母菌和霉菌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为食品质量的控制和保障提供了有效手段。

3. 总菌数检测除了对特定的致病菌种进行检测外,流式细胞术还可以用于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总菌数。

这对于食品的储存和保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食品企业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1. 流式细胞术在快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培养和分离,这些步骤需要较长的时间,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

而流式细胞术可以通过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高通量的快速检测,显著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2. 流式细胞术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流式细胞术不仅可以对微生物进行数量上的检测,还可以结合荧光染色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

通过染色标记不同的微生物成分,流式细胞仪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

三、流式细胞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挑战与展望1. 技术标准化流式细胞术虽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还存在技术标准化不足的问题。

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使用不同的流式细胞仪,使用的染色荧光物质也各不相同,这将对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食品中致病菌的多重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中致病菌的多重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中致病菌的多重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食品中常常存在着致病菌,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因此,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中致病菌的多重快速检测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PCR技术的应用多重快速检测技术中的PCR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的检测方法。

它是通过放大食品中的致病菌的DNA序列,并通过特定的荧光探针来检测致病菌的存在与否。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可以迅速、准确地检测到食品中的致病菌。

在PCR技术中,常用的目标基因有16S rRNA基因、23S rRNA基因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引物和探针,可以选择性地检测目标致病菌。

例如,可以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用于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常见的致病菌。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实现多种致病菌的同时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二、免疫技术的应用除了PCR技术,免疫技术也是常用的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之一。

免疫技术是通过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抗原或特定的抗体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常见的免疫技术有ELISA、荧光免疫分析等。

免疫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的食品快速检测。

例如,可以通过ELISA方法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快速准确地判断食品是否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

三、基于质谱的快速检测技术基于质谱的快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这种技术利用食品中致病菌的代谢产物或特定标记物质的质谱特征来进行快速检测。

例如,基于质谱的快速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鉴定食品中的细菌。

通过对质谱数据的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

此外,还有基于纳米材料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通过检测特定的物质变化来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快速性和简便性的特点,对提高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方法的进展研讨

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方法的进展研讨

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方法的进展研讨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在食品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食品生产商和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污染问题,保障食品安全。

近年来,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其次,免疫学方法也在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IFA)和免疫层析法(IC)等免疫学方法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的抗原或抗体来进行快速检测。

同时,近年来还发展了一些新的免疫学方法,如免疫磁珠分离、荧光微球免疫分析法(FMIA)和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等技术,提高了快速检测的准确性和性能。

此外,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方法也在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

生物传感器能够将生物分子与传感器技术有效结合,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例如,使用DNA或RNA探针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等,可以通过监测微生物与探针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实现快速检测。

此外,还可以利用纳米技术的进展,如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修饰的传感器,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最后,微流控芯片技术也在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方面展现了潜力。

微流控芯片具有微型化、集成化和高通量等特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样品的处理、分离和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的速度和效率。

例如,可以使用微流控芯片对微生物进行富集、分离和特异性检测,通过微流控芯片上的微通道和微阀门实现快速检测。

综上所述,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在食品安全监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及时发现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污染问题。

未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传感器和微流控芯片等技术的持续发展,相信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将得到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中的致病菌往往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前食品安全领域中的一些新兴技术,并讨论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首先,快速检测致病菌技术中的一项重要进展是基于PCR方法的检测技术。

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快速复制并扩增特定的DNA序列。

以此为基础,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系列快速、高灵敏度的PCR方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致病菌特定基因的存在与否,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食品的卫生状况。

其次,近年来,光学传感技术的应用给食品检测带来了一系列的创新。

光学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食品样品中特定物质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快速检测,还具有灵敏度高、非侵入性等优点。

此外,激光散斑技术也被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快速致病菌检测。

激光散斑技术通过测量食品表面激光光斑的散射和衍射情况,可以对样品中的细菌进行非接触式的检测。

除了传统的实验室方法外,生物传感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中的致病菌快速检测。

例如,基于免疫反应的生物传感技术利用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致病菌。

这种技术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

另外,基于DNA杂交的生物传感技术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这种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中的致病菌RNA与DNA探针杂交,然后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来测量杂交物质的存在,从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

当然,上述的技术只是众多食品安全领域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冰山一角。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例如,纳米技术可以通过纳米材料与致病菌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此外,微流控技术的应用也有望在食品中的致病菌快速检测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利用微流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微小样品的高通量、自动化检测,从而提高食品样品的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备受关注。

新技术可以快速识别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并保护公众免受食品污染的侵害。

本文将谈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光学传感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得到了大大提高。

现在已有不同类型的检测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

其中包括传统的传染病学检测技术、酶学、生物传感等技术。

1. 传染病学检测技术传统的传染病学检测技术是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可检测出细菌、霉菌和病毒等。

但是传统方法检测需要分离、培养菌株,需要3-5天才能得到结果。

传染病学检测技术虽然可靠,但时间成本较高,不适合快速检测食品中有无有害物质。

2. 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微生物学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

该技术不需要分离和培养菌株,可以直接从样品中检测到微生物物种及数量。

微生物学检测技术非常灵敏且快速,可以在72小时内检测到微生物并得到结果。

该技术的不足之处是只能检测某些特定微生物,其他物质无法检测。

3. 快速生物传感技术快速生物传感技术可以直接检测食品中的分子,如核酸、蛋白质和小分子。

该技术的优点是灵敏、快速、准确。

但是,它的成本高且技术门槛较高,仅适用于高端市场。

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广泛。

尤其是在现代工业化加速食品生产和标准化中,这种技术可以使食品生产线上的检测更为简便、实时和准确。

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也非常关注,快速检测技术有助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 食品生产线食品生产线上的食品安全检测可以使用快速生物传感技术。

传感器可直接与生产线相连,在生产过程中检测蛋白质、核酸及小分子物质。

这种技术可以将检测时间大大缩短,有助于直接控制食品安全的品质。

2. 餐饮行业餐饮行业可以使用快速微生物学检测技术检测食品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应用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应用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应用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提升了人们对食品安全检测的关注度。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污染,据报道,每年世界上约33%的粮食损失是由微生物腐败导致,约6亿人因食用微生物污染的食物而患病。

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可帮助人们有效规避被微生物污染的食物。

近年来,食品行业飞速发展,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和精确度高的优势。

因此,对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作详细分析和探讨非常必要。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应用1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重要性(1)提供快速结果。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获得结果,这可能导致食品在流通过程中被销售或消费之前出现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而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减少检测时间,快速获得结果,提供实时的微生物信息,有助于较早地发现和控制潜在的微生物污染,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2)节省成本。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实验室条件、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成本较高。

而快速检测技术通常具有简便、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减少实验室和人力成本,提高效率,降低检测费用。

(3)增加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可以准确地检测和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样的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控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快速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在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中使用,还可以在进口和出口食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中应用。

这样的技术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保障公众的健康和权益。

2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2.1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ATP生物发光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快速、程序简便、数据稳定的明显优势所在,ATP生物发光技术用荧光强度把ATP数量化,目前普遍开始使用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中的致病菌是引发食物中毒和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致病菌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致病菌检测技术1. 基于PCR技术的致病菌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扩增致病菌的基因片段进行检测。

相比传统的培养方法,PCR技术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且能够快速获得结果。

2. 基于质谱技术的致病菌检测质谱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能够直接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

通过对菌落或者食品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致病菌的种类和数量。

3.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致病菌检测流式细胞术是通过将样品中的细胞通过激光逐个单独探测和测定的技术,适用于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浓度和活性。

二、致病菌控制技术1. 温度控制许多致病菌在高温下会失去活性,因此,温度控制是食品加工过程中控制致病菌繁殖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热、冷藏等方式,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

2. 灭菌技术灭菌技术是通过高温、高压或者化学物质等方式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紫外线灭菌、臭氧灭菌等。

3. 添加剂控制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其中一些具有抗菌活性,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

通过添加这些具有抑菌作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繁殖。

4. 酸碱调节调节食品的酸碱度可以改变致病菌的环境适应性和繁殖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致病菌的目的。

例如,降低食品的酸度可以抑制肉毒杆菌的繁殖。

三、致病菌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致病菌检测与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对食品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这些技术能够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排查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其次,食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采用致病菌检测与控制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

关于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于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于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而且还给公众带来了无处不在的恐慌。

因此,建立食品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笔者来谈一谈就对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标签: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研究进展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食品的污染大多数是因为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这就迫切要求建立和研究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以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监测。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验速度。

下面介绍几种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

一、免疫学技术1、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IIique就是通常所说的荧光抗体技术,在该抗体或者抗原上加人含有荧光的物质,该物质不会影响机体的特性,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就会找到荧光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实现监督和鉴别的功能。

1)从待检样本中分离出抗体或者抗原,然后将样本跟抗体结合,让固相载体与其发生反应。

2)利用洗涤的方式将抗原抗体从固相载体中分离出来,以一定的比例让固相载体跟待检样本混合。

添加一些酶,与其发生反应,产生可以辨别的有色物质,根据有色物质的深浅来分析和判定待见样本中的微生物状况等。

该检测方式耗费时间短,灵敏度较高。

2、酶联免疫吸附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中涵盖了荧光技术跟免疫技术,主要是通过抗体和抗原受固相载体的吸附作用而产生的免疫酶染色,如果底物出现颜色,定量的有色产物就会很容易从待检样本中脱离出来。

该方式特点为应用分为广、便捷操作、灵敏度高、定量分析、检测的速度快,且耗费较少的成本费用。

3、免疫层析技术:免疫层系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霍乱杆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检测和鉴定,检测速度快、准确,方便快捷,无污染。

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1]李文印.芹菜芫荽保鲜法[J]. 北方园艺,1992,(1):51.[2]车芙蓉,马岩松.现代蔬菜果品贮藏保鲜产业中发展的若干问题(下)[J].中国果菜,2002,(2):46-47.[3]李容.几种蔬菜的无公害贮藏保鲜技术[J].西南园艺,2001,29(3):32-33.[4]李素芬,郑素月.MA包装对芫荽贮藏性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00,20(5):23-25.[5]顾振新,饭本光雄,田川彰南等.弱光照射和无机营养供给对冷藏绿芦笋(Asparagus offinalis L.)品质变化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24(4):84-88.[6]田浩,名和义彦,黑木吉,等.野菜の收获后にぉけゐ品质に及ほす光の影响(第1报)コマシナ(Detached leaf)の贮藏中にぉけゐ成分变化[J].食品综合研究所报告,1981,38:33-39.[7]富士原和宏,高久晃一,饭本光雄.收获后チャビルの低温贮藏のための赤色光グィォ-ドにょゐ弱光照射ゎょび养液ゲル利用[J].生物环境调节,1997,35(2):51-54.[8]小林玲子,高坦美智子,久保田智惠利,等.低温贮藏中の弱光照射ガクィワレゲィコンの影响[J].生物环境调节,1996,34(2):57-59.[9]潘瑞炽,董愚德.植物生理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67-11.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陈庆森1,冯永强2,黄宝华1,魏国祥1,庞广昌1,胡志和1(1.天津商学院生物工程系,天津 300134; 2.天津市海河乳业有限公司,天津 300134)摘 要:本文从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技术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较系统地介绍了利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快速检测病原菌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近几年来基因操作技术在病原菌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这些技术对该领域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探索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

探索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

探索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摘要】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介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快速检测技术的必要性。

随后详细分析了光谱技术、基因检测技术和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展示了它们在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优势。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检测技术,以及针对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个性化检测方法。

结论强调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重要性,指出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通过这篇文章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光谱技术,基因检测技术,纳米技术,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趋势1. 引言1.1 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关乎着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质量。

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合格的食品不仅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和传染病,还可能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

据统计,每年全球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万,而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也频频发生,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损失。

食品安全问题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也是政府和监管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不仅需要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来保障,更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来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研发和推广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不断优化检测方法,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鉴别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促进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快速检测技术的必要性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渐突出,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成为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研究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应用,综述了基于PCR、免疫学、纳米技术和基因测序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同时,探讨了国内外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应用现状、各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标准化要求以及标准化应用的挑战与问题。

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应用和技术的实用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则包括多技术融合、智能化和便携化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食品安全;致病菌;快速检测;标准化引言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全球关注,而食品中的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调查数据显示,在2011~2020年期间,全国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5806起,累计患病人数266968人,其中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相关患病人数占比最多,我国食品致病微生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食品致病微生物主要是指食品中致病菌,一般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等,为了及时掌握食品中的致病菌情况,快速、准确地检测技术的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基于PCR、免疫学、纳米技术和基因测序的快速检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应用和技术的实用性,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1.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应用研究的目的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和准确性,保障公众健康。

传统食品检测方法通常需要长时间和复杂操作,而快速检测技术则能迅速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减少食品流通环节风险。

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CR技术、免疫学技术、纳米技术、基因测序技术。

PCR技术利用特定引物和酶反应,快速扩增致病菌DNA片段,检测扩增产物的存在判断致病菌。

免疫学技术利用抗体与致病菌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免疫反应,快速检测致病菌的存在。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食用不安全的食品而患上各种疾病。

食品中的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及早发现并去除食品中的致病菌,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目前常见的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技术,并讨论其优缺点与应用前景。

一、传统方法目前,传统的食品致病菌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菌落计数法、生化鉴定法和免疫学检测法。

1.菌落计数法菌落计数法是将食品样品加入特定培养基中,供细菌生长和营养,然后在培养基上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计算出细菌的菌落数量,从而判断食品是否存在致病菌。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比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且需要一定的培训和经验才能正确判断。

2.生化鉴定法生化鉴定法是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来进行检测。

比如,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特定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对这些物质进行检测来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比较复杂的实验步骤和仪器设备,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且有一定的误判率。

3.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是利用特定的抗体或抗原与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反应,从而进行检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使用酶标记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但是,由于每种致病菌之间的抗原差异性很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致病菌进行具体的检测,从而增加了检测的复杂性和成本。

二、新兴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新兴的食品致病菌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以下是目前常用的新型检测技术。

1.基因序列技术基因序列技术是利用PCR扩增食品样品中致病菌的基因片段,然后使用测序仪进行测序,最终获得致病菌的基因序列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高度精确地确定食品中的致病菌种类和数量,且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菌落,但需要相对专业的实验技术和设备。

2.电化学检测技术电化学检测技术是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来判断食品样品中的致病菌。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但需要相对专业的实验技术和设备。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研究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研究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研究食品安全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尤其是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背景下。

为了有效地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研究人员不断提出和改进食品检测技术,以便更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方面,目前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生物材料对特定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和信号转换的技术。

研究人员近年来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开发了一系列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传感器,如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高灵敏、高特异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细菌等。

2.基于纳米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纳米技术的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研究人员通过制备纳米材料和纳米传感器,实现了对食品中微量有害物质的高度敏感检测。

例如,利用纳米金球和纳米碳管等纳米材料制备的传感器可以快速检测出食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

3.基于光学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光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鉴别食品中的成分和品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污染物,拉曼光谱技术可以分析食品中的微量有机物等。

这些光学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准确的特点,可以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需求。

4.基于电化学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电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电化学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电流和电位变化来判断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此外,电化学方法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如微流控技术和纳米技术,实现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高灵敏检测。

总的来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不断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未来,研究人员可继续探索新的材料、新的检测方法和新的仪器设备,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然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一些新的检测技术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能,不适合在实际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中使用。

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食品行业的质量控制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其中,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问题至关重要。

传统的致病菌检测方法通常耗时长、操作繁琐,这使得快速、准确地检测致病菌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一些新的快速检测方法应运而生。

其中,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致病菌的研究和检测。

PCR技术通过扩增致病菌所特有的基因序列,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食品样本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并且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目前,PCR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标准化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食品的致病菌检测。

另一种快速检测致病菌的方法是基于免疫学原理的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荧光法(IFA)。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致病菌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菌种之间的结合反应,来实现对食品样本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易读等优势,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无法区分活菌和死菌,以及对样本处理要求较严格等。

同时,在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中,纳米材料技术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这使得其在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金纳米颗粒可以通过与致病菌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来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从而实现快速检测。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通过检测电流或电压的变化来快速检测食品样品中的致病菌。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正在被探索和开发。

例如,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快速致病菌检测方法逐渐兴起。

这些方法通过对致病菌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识别,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样品中的致病菌。

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使得这一领域具有了更大的潜力和可能性。

总的来说,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

传统的方法逐渐被一些新兴技术所取代,这些新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等优势,有望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与防控技术研究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与防控技术研究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与防控技术研究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良好的生产、加工、储存和供应过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与防控技术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与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首先,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技术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

过去,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培养基和显微镜技术。

这种方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结果,且可能会导致漏检。

然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以快速而准确地鉴定食品中的致病菌。

PCR技术基于DNA的复制,通过扩增目标基因的片段进行检测。

与传统方法相比,PCR技术更高效、更精确,且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结果。

此外,新兴的基因测序技术也对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测序分析食品样品中的基因组,可以精确检测到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

具体来说,高通量测序技术使得同时分析多个样品成为可能,从而有效提高了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的效率。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除了检测技术,食品中致病菌的防控技术也不容忽视。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是防止致病菌污染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合理的加工工艺能够有效杀灭致病菌,确保食品的安全。

例如,高温处理可以破坏菌体结构,使致病菌丧失活性。

另一方面,严格的卫生操作规范和控制措施可以防止食品产品与致病菌的接触,减少污染风险。

此外,食品生产企业还可以利用物理方法来控制致病菌。

例如,紫外线消毒是常用的物理杀菌技术之一。

通过利用紫外线的波长和能量,可以杀死食品表面可能存在的致病菌,确保食品的安全。

此外,还有高压处理、离子辐射等物理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中。

最后,食品安全不仅需要科技手段的支持,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新阶段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新阶段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2 基于免 疫学方法的快速 检测 而仅仅 对食 品汇 总致 病菌 的外 部形 态 结 构和 生理 特性 进行 的一般 检验 显 然 技术
学方 面形 成 ,该 技术 之所 以才 能够 成 2 _ ] 免疫荧光技术 已经 落后 了 ,对 病原 微生物 的鉴定 已 免 疫 荧 光 技 术 ( i m m u n o f 1 u o r e s c e n c e 经 从 生 物 水 平 上 的研 究 发 展 到 了 对 生 为举世瞩 目的生物技术 革命的新临床标 本 中 离确 定 时可 以根据 其 出现 的显著 的颜 色 的深 浅判 断该 产物 的量 ,可 以测定 少量的 ( 1 O 一 1 8~ 1 O 一 2 1 ) 微 生 物 抗 原 色 变化进 行分 离 ,这一 检测结 果 大大 标本 中受检物 的量 。 检 测 出 来 。 在 新 阶 段 的 食 品 中 , 已经 缩短 了细菌 的快速 检 测时 间。这 种技 3 基 因操 作技术在新 阶段食品
越 高 的 文 明 程 度 的要 求 , 尤 其 是 与 人
来 ,在新 阶段 的食 品 问题 中 ,致 病菌 中选择相应 的指示剂和底 物进行配置 。 底物 加 进去 ,英 国酶 的催化 作 用 ,底
的 快 速 检 测 技 术 也 得 到 了 进 一 步 的 发 细菌 反映 后 ,在 进行 可疑 菌株 的待 分 物 会 生 成 有 色 产 物 ,并 且 根 据 反 应 颜
1 基 于生物 化学手 段的快 速检 测技术
技术 的主 要方 法。荧 光标 记 的抗血 清 方 法不 仅是 对检验 工作 的一种 改革 , 滴 加 在检 测样 品上 ,在显 微镜 下观 察 还带 来 了可 观 的社 会效 益 , 比如 食 品
近些年 ,我国在科技方面正以飞快 1 . 2 微 生物 专有酶 快速 反应 系统的 检 抗 原或 抗体 进行 检测 时 ,用到 的试 剂 的速度 发 展 ,,因此人 们也 有 了越来 测技术 就是 把抗体或抗原 吸附到 固相载体 上。 细菌 在 其 生产 繁殖 的过 程 中 ,某 在 把某 种具 有酶 标记 的抗原 或抗 体 加 进 去 时要按 照反 应原 理 来操作 ,然 后 类的 生命健 康息 息相 关 的食 品问题和 些特 异性 的酶 可 以 由其合 成或 释放 , 致 病 微 生 物 的 危 害 。进 入 到 2 1世 纪 以 然后根 据酶 的特性 ,在相 关 的培养 基 把 未 结合物 进行 洗涤 除 去,再 把酶 的

探索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

探索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

探索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也逐渐成为了食品行业的热点话题之一。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索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指在短时间内对食品中的有害成分或者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目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了光谱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电化学技术、纳米技术等多种检测手段。

这些技术对于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和微生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光谱技术光谱技术是指利用物质对于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现象进行分析和检测的一种技术手段。

红外光谱技术、紫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等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对食品成分的光谱特征进行快速检测和分析,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的特点。

2. 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分子的生物特性,通过物理、化学、免疫学等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生物传感技术包括了酶传感技术、抗体传感技术、核酸传感技术等多种形式。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对食品中有害成分的特异性识别和反应实现快速检测和分析。

当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检测速度、准确度、灵敏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样品制备困难等。

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性能的提升是当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的关键。

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技术融合当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单一技术手段难以满足实际检测需求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将多种检测技术进行融合,构建多模式的快速检测系统。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应用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应用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应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摘要:食品是人们生活中最基础的需求,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品质及健康密切相关,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内容,因此党和国家极为重视。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食品品质及其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加大对食品质量的检测力度,有助于全面推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本文围绕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展开论述,对于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微生物快速检测;现状分析与应用引言食品安全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大问题,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培养法,即将样品放入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然后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和产生的代谢产物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对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生长状态进行分析。

但是,这种方法培养时间长和分离鉴定步骤复杂,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才能得到结果,且存在一定误差,限制了应用范围。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开发快速、准确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1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优点一是快速。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小时之间完成检测,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方法,速度明显提高。

这使得食品快速检测技术能够更快地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二是灵敏度高。

许多食品快速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到非常低的目标物质浓度,这是一般检测方法所无法达到的。

三是精度高。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精度通常比较高。

例如,光学传感器可以精确地测量光学特性,而生物传感器可以选择性地识别和捕捉目标分子。

这些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误报和漏报的情况,提高食品检测的准确性。

四是节省成本。

相对于传统检测方法,许多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减少检测的成本和时间。

1.论述国内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举例

1.论述国内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举例

1.论述国内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举例国内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各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愈加严格。

为了迅速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发展了很多快速检测技术。

以下是国内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1.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快速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生物分子与物理/化学转化过程相结合的技术。

它通过与特定物质的结合反应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或微生物。

目前,很多生物传感器已经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如基于酶的生物传感器和基于抗体的生物传感器。

这些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灵敏和便携等特点。

2. 分子识别技术的应用:分子识别是一种基于化学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快速检测技术。

通过对食品样品中的分子进行识别,可以快速检测出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例如,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和红外光谱技术等分子识别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在不破坏物质的情况下,通过测量目标物理或化学性质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或微生物。

例如,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成分和质量等指标。

4. 快速检测方法的微型化和便携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快速检测方法正在实现微型化和便携化。

这使得食品安全检测可以在实验室之外进行,如在生产线上、农田中或超市等场所进行。

这些微型化和便携化的技术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效率和覆盖范围。

5. 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也趋向于智能化和自动化。

自动化的检测设备和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大量样品,并提供及时的结果反馈。

这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便利,并加强了监管能力。

例子:1. PCR技术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基于DNA复制的技术,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增特定DNA片段。

PCR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例如检测转基因食品、致病菌和病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1]李文印.芹菜芫荽保鲜法[J]. 北方园艺,1992,(1):51.[2]车芙蓉,马岩松.现代蔬菜果品贮藏保鲜产业中发展的若干问题(下)[J].中国果菜,2002,(2):46-47.[3]李容.几种蔬菜的无公害贮藏保鲜技术[J].西南园艺,2001,29(3):32-33.[4]李素芬,郑素月.MA包装对芫荽贮藏性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00,20(5):23-25.[5]顾振新,饭本光雄,田川彰南等.弱光照射和无机营养供给对冷藏绿芦笋(Asparagus offinalis L.)品质变化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24(4):84-88.[6]田浩,名和义彦,黑木吉,等.野菜の收获后にぉけゐ品质に及ほす光の影响(第1报)コマシナ(Detached leaf)の贮藏中にぉけゐ成分变化[J].食品综合研究所报告,1981,38:33-39.[7]富士原和宏,高久晃一,饭本光雄.收获后チャビルの低温贮藏のための赤色光グィォ-ドにょゐ弱光照射ゎょび养液ゲル利用[J].生物环境调节,1997,35(2):51-54.[8]小林玲子,高坦美智子,久保田智惠利,等.低温贮藏中の弱光照射ガクィワレゲィコンの影响[J].生物环境调节,1996,34(2):57-59.[9]潘瑞炽,董愚德.植物生理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67-11.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陈庆森1,冯永强2,黄宝华1,魏国祥1,庞广昌1,胡志和1(1.天津商学院生物工程系,天津 300134; 2.天津市海河乳业有限公司,天津 300134)摘 要:本文从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技术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较系统地介绍了利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快速检测病原菌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近几年来基因操作技术在病原菌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这些技术对该领域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微生物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Fast DetectionTechinqu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FoodstuffCHEN Qin-seng1,FENG Yong-qiang2,HUANG Bao-hua1,WEI Guo-xiang1,PANG Guang-cang1,HU Zhi-he1(1.Department of Biolg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r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China; 2.Tianjin Haihe Dairy Co. Ltd., Tianjin 300134,China)Abstract :This text causes the angle of technological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that the germ measures fast to setout from the food, have recommended utilizing the technological means of biochemistry, immun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tomeasure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pathogens fast more systematically, Especially the operating technology of gene hasmeasured the application study of the respect fast in pathogens in recent years, The technology has produced the enormousimpetus to this field.Key words:pathogen;fast detection technique;microorganism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102-6630(2003)11-0148-05收稿日期:2003-05-08作者简介:陈庆森(1957-),男,教授,从发酵生物技术及活性蛋白质、酶技术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对文明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的致病微生物。

人类进入21世纪,一些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1][9][13],如:免疫学中的放射免疫分析(RIA)、酶免疫分析(EIA)[6]、荧光免疫分析(F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IA)、生物发光免疫分析(BIA)等,足以检出临床标本中痕量的(10-18~10-21)微生物抗原;生物化学中的快速专有酶反应和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方面已经形成了核酸探针(Nuclear acid probe)[2][5]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3,4]的检测技术,该技术以其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特点成为世人瞩目的生物技术革命的新产物,业已逐步应用于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

然而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反应,已远远不能满足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更跟不上人类对致病微生物快速、简便、特异、敏感、低耗且适用的快速诊断及检测的方法。

本文仅就微生物实验室可常规应用的技术即快速微生物检查法作一介绍。

1以生物化学手段建立的快速检测技术1.1常规的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年)首先实验证明有机物质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而酒类变质是因污染了杂菌所致,从而推翻了当时盛行的“自然发生说”。

巴斯德的研究,开始了微生物的生理学时代,人们认识到不同微生物间不仅有形态学上的差异,在生理学特性方面亦有所不同,进一步肯定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不同病原体的化学组成或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各异,利用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不同生化和生理特性,可以对细菌进行鉴定。

生化鉴定是检测细菌最常用的方法。

细菌检验中的微量化和自动化,是微生物学诊断中的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不断改进,常规的临床细菌学诊断已由系列的试剂盒商品成套供应,来替代各检验部门自行配制试剂,手工操作的缓慢和繁琐状态[9]。

另外,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也应用到致病微生物的检测中,主要是依据不同病原体的化学组成或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各异,利用上述色谱检查可直接分析各种体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细胞中的脂肪酸、蛋白、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其中以气相色谱应用较多。

尽管该法具有简单、快速、可靠,在数小时内即可得出结果的特点,但由于使用的仪器设备相对比较昂贵,所以不适应现场的快速检测,特别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HACCP中的关键控制点的检测;另外其特异性和低耗也是不明显的。

天津医科大学检验系王金良教授报道了快速检测细菌生化反应的色原或荧光底物及成套鉴定系统(Chromogenic orfluorescence substrates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的技术,该生化反应的成套系统中底物系由色原(呈色)或荧光与糖类或氨基酸人工合成。

此底物无色,经细菌的细胞内或细胞外酶的作用而释放出色原(呈色)或荧光,其优点是特异性强,反应迅速,易于自动化检测,明显提高了细菌生化反应的准确性,实现了细菌生化反应革命性变化。

常用的酶有:糖苷酶和氨基肽酶;呈色的色原有:α、β萘酚、邻位或对位硝基酚、对硝基苯胺、酚酞、2-氨4-硝基苯……;常用的荧光物有:4-甲基伞形酮(4MU)、7-氨基-4-甲基伞形酮香豆素。

 以此类先进的生化反应底物为基础,已制成各菌属细菌鉴定装置,一次可做10~40项试验,反应结果可由人工或仪器判定,在通过编码得出鉴定结果。

先进的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可在2~6h完成鉴定,就是在鉴定系统中应用了此类色原或荧光底物。

1.2微生物专有酶快速反应系统的检测技术微生物专有酶快速反应是根据细菌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可合成和释放某些特异性的酶,按酶的特性,选用相应的底物和指示剂,将他们配制在相关的培养基中。

根据细菌反应后出现的明显的颜色变化,确定待分离的可疑菌株,反应的测定结果有助于细菌的快速诊断。

这种技术将传统的细菌分离与生化反应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使得检测结果直观,正成为今后微生物检测发展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利用细菌中某些具有特征性的酶,应用适当的底物可迅速完成细菌鉴定。

如沙门氏菌具有辛酸酯酶,以4MU-辛酸酯酶为底物,经沙门氏菌酶解,在紫外灯下观察游离4MU的荧光。

卡他莫拉菌具有丁酸酯酶,可用丁酸酯色原底物快速鉴定等。

现将快速鉴定用细菌的特异性酶列于表1。

表1 致病菌快速诊断用的特异性酶部分微生物种类所具有的特异性酶脑膜炎奈瑟菌γ谷氨酰转肽酶肠球菌吡咯芳胺酶(PYR)、亮氨酸氨肽酶(LAP)沙门菌辛酸酯酶大肠埃希菌β葡萄糖醛酸酶白色念珠菌脯氨酸氨肽酶、N-乙酰β-D半乳糖苷酶热带念珠菌吡咯磷酸酶产单核李斯特菌丙氨酸氨肽酶金黄色葡萄球菌β- N-乙酰葡萄糖胺酶腐生,中间,斯氏葡萄球菌β半乳糖苷酶A族链球菌吡咯芳胺酶(PYR)难辨梭菌谷氨酸脱氢酶(GDH)、脯氨酸酶克柔念珠菌酸性磷酸酶Delise等新合成一种羟基吲哚-β-D葡萄糖甘酸(IBDG),在β-D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生成不溶性的蓝,将一定量的IBDG加入到麦康盖培养基琼脂中制成MAC-IBDG平板,35℃培养18h,出现深蓝色菌落者为大肠埃希氏阳性菌株。

其色彩独特,且靛蓝不易扩散,易与乳糖发酵菌株区别。

王金良教授等应用β-萘酚辛酯酶为底物,经沙门氏菌酶解,释出β- 萘酚与固兰作用出现紫色,反应在纸片上进行,只需5min即可完成沙门氏菌的鉴定。

这对食品与环境卫生检验有重要价值。

他们还运用对硝基酚-β-葡萄糖醛酸为底物不仅可快速鉴定大肠埃希菌,尚可在405 nm测定对硝基酚的释放量而定量,检测最低限可达100CFU/ml。

定量检测在环境与食品卫生检验中极为重要,此法提供一新的手段。

2以免疫学方法建立的快速检测技术免疫检测的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不同的微生物有其特异的抗原并能激发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在免疫检测中,可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微生物的特异抗原,也可利用微生物抗原检测体内产生的特异抗体,两种方法均能判断机体的感染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