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北省赤城县茨儿营子一带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河北省赤城县茨儿营子一带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
景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在茨儿营子一带共发现并圈出六条蚀变矿化脉,均赋存于NW及近EW向断裂破碎带中。
该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中段。
矿床特点为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特别是低序次的NW向小型断裂构造往往是最有利的容矿空间;矿床往往由多条大致平行的矿脉组成矿脉带。
调查结果结合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标签:NW向断裂构造;银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调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I2)内蒙地轴(Ⅱ21)沽源陷断束(Ⅲ22)大滩中断凹(Ⅳ23)南西端,北西邻上黄旗岩浆岩亚带(Ⅳ25),南接红旗营子台穹(Ⅳ24)。
隶属中朝准地台北缘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中段,该成矿带是一个构造活动强烈,并具有复杂地质体的边缘环境,是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快速向北俯冲时,大陆边缘富含银铅锌等成矿元素的矿源层在构造岩浆活动的背景上形成的,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
1 调查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该区出露地层较简单,除第四系全新统(Qhpal)外,主要出露上太古界单塔子群(Ardn)及双山子群茨榆山组(Arc),侏罗系中统后城组(J2h)及上统白旗组(J3b)地层。
其中上太古界单塔子群(Ardn):其岩性主要为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
区域上单塔子群中Cu、Pb、Zn、Au、Ag等成矿元素含量也比较高,如Ag含量一般高于其在地壳和结晶岩中丰度的几倍到几十倍,可为成矿提供部分成矿物质,从而形成金矿床、银矿床或铅锌多金属矿床(如彭家沟银矿床、青羊沟铅锌矿床)等。
1.2 构造
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
断裂带走向北西-近东西向,倾向南西,倾角60°-85°局部较陡,甚至有反倾现象。
长度一般300-1000余米。
带内岩石破碎严重,主要蚀变为铁锰碳酸盐化,硅化。
银铅锌矿体往往赋存于该破碎带内及其上下盘,是主要控矿、储矿构造。
1.3 岩浆岩(脉岩)
岩浆岩活动不强烈,有前寒武纪超基性岩(Σ1-2)和变闪长岩(δ1-2)出露,
在茨儿营子一带表现为沿断裂充填的辉绿岩脉和钠长斑岩脉。
1.4 地球化学特征
根据《河北省赤城县-丰宁一带化探分散流工作报告》(1982年),调查区处于乙20-Pb、Zn、Ag、Mo、Cu水系沉积物组合异常范围内。
从组合异常在的分布来看,异常总体上呈近NE、NW向排列,该异常以Pb、Zn、Cr、V为主,并伴有Ni、Co、Ag、Mo、As、Pb、Ti、Mn组合异常,异常规模大,25km2左右。
区域内元素平均含量丰度略高、离散性较大的元素有Cu,平均含量30×10-6、Pb平均含量40×10-6、Zn平均含量100×10-6、Ag平均含量0.2×10-6、As平均含量10×10-6。
主要出露上太古界变质岩系地层和侏罗系上统地层。
2 矿化脉特征
由于本区未曾做过专项系统的地质找矿工作,本次通过对地表自然露头和民采工程进行调查,共发现并圈出六条蚀变矿化脉。
均赋存于NW及近EW向断裂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单塔子群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
矿化脉走向280-300°,倾向SW,倾角66-85°,局部有反倾。
自北向南编号为①-⑥号脉,其中以④号脉规模最大。
①号脉:位于调查区东北部山脊上,产于压性断裂内。
地表断续出露长约260m,由两个民采工程控制(SJ1、CK3),宽1.0-3.0m左右,总体走向285°,倾向SW,倾角75-85°。
蚀变强烈,主要蚀变类型有铁锰碳酸盐化、硅化和高岭土化等。
金属矿物可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软锰矿等。
在QJ1浅井和CK3采坑处各采基本分析样1件(HC07、HC08):其中HC07样长1.0m,Ag品位7.72×10-6;HC08样长0.3m,Ag品位1115×10-6、Pb品位3.80%、Zn品位0.59%。
显示局部有非常强的银铅矿化。
②号脉:位于①号脉南侧蚀变破碎带中。
调查区内断续出露长160余米,宽约1.0-3.0m,总体走向295°,倾向SW,倾角75-80°。
在CK2采坑处采基本分析样HC06:样长1.05m,Ag品位108×10-6。
具有较强的硅化、铁锰碳酸盐化蚀变。
③号脉:产于断裂构造破碎带中。
总体走向300°,断续出露长度约300m,倾向SW,倾角约80°。
主要蚀变为硅化、褐铁矿化。
④号脉:地表断续出露约650m,宽1.0-5.0m,总体走向295°,倾向SW,倾角近直立。
该矿脉由两个民采老窿和一个露头采坑三个工程控制。
LD1沿脉平硐和CK1露天采坑位于矿脉西部,采基本分析样4件(HC01、HC03、HC04、HC05),结果显示,银品位(61.6-978)×10-6、铅品位(0.11-1.06)×10-2、锌品位(0.24-0.77)×10-2。
LD4平硐位于矿脉东部,采基本分析样一件HC09:样长1.2m,银品位1122×10-6、铅品位4%、锌品位0.69%。
该蚀变矿化带破碎蚀变强烈,主要蚀变矿化有硅化、铁锰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和黄铁矿化等。
⑤号脉:位于④号脉南侧约60m处,地表断续出露近400m,地表出露宽度1-5m左右,总体走向280°,倾向SW,倾角65-70°。
两侧以硅化、铁锰碳酸盐化蚀变为主,中间以高岭土化的蚀变为主。
自然露头采基本分析样3件(HC10、HC11、HC12),平均品位:银14.18×10-6、铅0.08×10-2、锌0.03×10-2,显示较强的银矿化。
⑥号脉:为⑤号脉南侧约10m处一条平行脉,地表断续出露长度约350m,出露宽度0.3-1.5m。
蚀变以高岭土化,硅化为主。
从六条矿化脉的蚀变矿化特征可以看出:矿体规模较小,目前控制的矿体常呈小的透镜体或脉状产于构造破碎带中;矿化不均匀,在同一个构造蚀变破碎带中局部矿化相对较强,而其他地段矿化则相对较弱,而且深部普遍比地表蚀变矿化强烈;Pb、Zn的含量随Ag含量增高而增高,呈正消长关系出现。
3 矿床成因
经过本次调查工作发现,本区矿化严格受北西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产状与断裂构造产状一致。
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构造内。
构造运动形成该区的以断裂构造为主的构造格架,为之后矿液运移和沉淀成矿提供了空间场所,赋矿围岩中Ag、Pb、Zn等成矿元素的含量较高,可为成矿提供部分物质涞源。
4 找矿前景分析
该调查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中段;上黄旗-乌龙沟构造岩浆岩带西侧附近;NNE向的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NEE向的丰宁-隆化深断裂及近NE向的尚义-平泉深断裂三组断裂的交汇部位。
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尚义-平泉深断裂是重要的控岩构造,受其影响,本区内其次级断裂构造,尤其是NW向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为成矿热液运移和成矿物质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场所,是良好的控矿、容矿构造。
赋矿围岩中Ag、Pb、Zn等成矿元素的含量较高,可为成矿提供部分物质涞源。
经过野外调查,本区已经圈出六条具有一定规模和品位的蚀变矿化脉,而且蚀变矿化有向深部逐渐变强的趋势。
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特别是低序次的NW向小型断裂构造往往是最有利的容矿空间;矿床往往由多条大致平行的矿脉组成矿脉带。
成矿地质条件与青羊沟、彭家沟等矿区基本一致。
本次调查结果结合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本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