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b83edf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9.png)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模板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大气污染防治是当前环保领域的重点之一,为了加强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的理解,本课程旨在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工程的人才。
任务如下:1.深入了解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污染物排放和处理的相关知识;2.熟悉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3.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独立完成一份大气污染控制相关的课程设计,并且能够组织撰写相关的报告。
二、课程设计内容1. 课程设计题目本课程设计的题目为:大气污染控制颗粒物捕集技术及其应用。
2.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理论探究实验课程开始前,需要学生们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充分了解颗粒物的特征、来源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以及常规的颗粒物控制技术和装置的分类、原理及应用情况,同时了解电除尘技术及电极形式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学生们应该在这个阶段撰写一份报告,以确保他们已经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阶段二:电除尘实验学生们在这个阶段会学习并掌握电除尘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极形式的与除尘器类型、除尘效能相关的特点,学习电除尘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现具有长收尘时间和长寿命的除尘器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并进行效果测试等。
该部分实验执行在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
阶段三:课程设计报告撰写在进行阶段二的实验后,学生们将分析实验结果,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一份相关的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的内容应该能够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计题目的和意义;•课程设计的目标和任务;•理论探究的相关文献研究综述;•阶段二电除尘实验的操作流程、实验结果及分析;•课程设计的和感想。
三、评分方法针对该课程设计,教师将采用以下的评分方法:评分项评分占比理论探究报告20%阶段二实验40%课程设计报告40%四、参考材料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熊志民,俞书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大气颗粒物污染治理技术》——魏徽川等化学工业出版社3.《颗粒物科技全书》——王文韬等化学工业出版社4.《电气除尘技术》——何可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五、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们可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气污染治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对环保领域的认识和贡献。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1dba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2.png)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2. 使学生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主要污染物;3. 引导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策略和技术;4. 帮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和数据分析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关爱环境的责任感;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控制,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的意识;3.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大气污染控制新技术、新方法的热情;4. 培养学生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大气环境的品质。
本课程针对初中生,结合大气污染控制相关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和学生明确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污染物种类、来源及危害;2. 大气污染成因与影响因素: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3.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趋势:区域差异、季节变化、污染源分布;4. 大气污染控制策略: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5.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除尘技术、脱硫脱硝技术、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6.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与政策法规:国家标准、地方政策、排放限值;7. 大气污染监测与数据分析:监测方法、数据分析、评价体系;8.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大气污染事件及启示。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第一周: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成因;第二周: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趋势;第三周:大气污染控制策略与技术;第四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与政策法规;第五周:大气污染监测与数据分析;第六周:大气污染案例分析及讨论。
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9e95541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1.png)
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是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限制空气污染。
因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其课程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机制、防治方法和技术。
这包括大气污染的来源、成分、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具体来说,该课程将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验,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其次,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的种类和来源、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等。
其中,控制污染的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如静电沉降、离子交换、膜分离、光化学氧化、生物反应器等。
此外,该课程还将重点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国际标准、法律法规和国内状况等。
最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理论课程、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际应用。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应该贯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各个方面的教
学目标。
借助该课程,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正面的影响,为大气污染治理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大气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控制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32e1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a.png)
大气 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大气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空气质量评价和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
2. 掌握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 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控制策略。
2. 能够设计简单的空气质量监测方案,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3. 能够运用大气控制工程的相关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控制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大气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问题,掌握防治方法,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概述- 大气污染的定义、类型及成因-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政策2. 空气质量评价-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及其应用- 常见空气质量监测项目及方法3.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除尘技术:旋风除尘、布袋除尘等- 脱硫、脱硝技术:干法、湿法等- 有害气体净化技术: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等4. 大气控制工程案例分析-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工程案例- 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案例- 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控制案例5. 实践活动- 空气质量监测实践活动-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实验- 大气控制工程方案设计及讨论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章节内容涵盖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空气质量评价、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等方面,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ecbd061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3.png)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一、前言空气质量关系到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大气污染已经成为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本文将通过课程设计来探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学习者在掌握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通过此设计,学习者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学习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掌握雾霾天气应急预案的制定;•学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三、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其评价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限制。
第二部分: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雾霾天气应急预案制定;•大气污染治理规划编制。
第三部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硝技术;•动力煤污染物治理技术。
第四部分: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四、课程设计要求1.在学习后,学生应该熟悉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并能够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术;2.学生需要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等任务,并撰写实验报告;3.学生需要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任务,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五、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16059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8.png)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掌握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污染物类型。
2. 学生能够掌握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及主要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评估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成效。
3. 学生能够运用科技手段,设计简单的大气污染监测和治理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公民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掌握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年龄阶段,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具有很高的关注度。
他们对大气污染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模块:模块一: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污染物1. 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2. 常见大气污染物(如PM2.5、SO2、NOx等)的特性和危害。
3. 教材章节:第一章 大气污染概述。
模块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 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
2. 大气污染对植物、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材章节:第二章 大气污染的影响。
模块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政策1.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https://img.taocdn.com/s3/m/fa86aab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2.png)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形成机理和引起
污染的各种因素,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方法的必修课程。
下面,
就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
介绍。
1.目的:大气污染控制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本质和危
害性,学习大气污染控制的一般方法与技术,促进学生将环保意识贯
彻到工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2.内容:大气污染控制课程涵盖大气污染的形成机理、达标排放技术、治理措施和政策法规等内容。
重点讲解三大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颗粒物)控制的技术,如燃煤电厂脱硝、脱硫技术、汽车尾气
净化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等。
3.教学方法:除了基本的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外,互动式教学也应被
广泛采用,如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问答互动等。
特别是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实验室和工厂的环境监测和调查研究。
4.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课外活动均可作为考
核的依据。
考核的目的是考察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并能够熟练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总之,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对于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创新思
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和教师都应付出更多
的精力和心血,以期推动环保意识在全社会的普及和深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26ca1f1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e.png)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背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环境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一门前沿技术,以有效地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为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大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认知和理解,本次课程设计将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进行探讨,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进而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任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目标如下:1.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
2.掌握各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和运行原理。
3.熟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践操作技能。
4.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综合性应用能力。
三、任务内容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概述利用课堂讲解、分组讨论、调研报告等形式,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概述,包括大气污染概念、通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分类等方面。
2.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和特征结合实验操作、课堂讲解、研究报告等形式,认识大气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和特征,探讨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污染物的影响。
3.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应用利用组内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数学模拟技术,了解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应用,包括大气监测、大气污染源排放标准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
更具体地,学生需要了解大气污染预防措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技术成果,并选择一个例子,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技术应用研究。
4.大气污染控制程序的模拟和优化设计通过实验操作和模拟技术,模拟和分析大气污染控制程序,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大气污染控制效果和经济效益。
五、作业要求1.按照学科规律和任务要求,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2.在课程设计完结后,结合实验数据和研究报告,撰写课程设计论文,论文内容应包括:(1)课程设计要求与目标。
(2)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3)课程设计的实际操作步骤和过程。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b0961b90c69ec3d5bb752e.png)
前言本次的课程设计主要是设计对燃煤锅炉烟气排放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的标准,主要处理的是烟气的粉尘和二氧化硫。
除尘器、风机、脱硫装置及管道的选择必须从技术、经济及排放标准三个方面来考虑。
本次课程设计强调设计、绘图和计算的技能。
考虑实际的情况来进行设计,要求相互合作来共同完成本设计。
本课程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参考了多种的资料。
限于设计人员的能力和经验不足,望加以指导。
2011 年1月5日一、课程设计题目 (5)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5)三、设计任务及要求 (5)四、设计原始资料 (5)五、设计计算 (6)1、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6)1.1、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 (6)1.2、标准状态下的理论烟气量 (6)1.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 (7)1.4、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 (7)1.5、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 (7)2、系统中烟气温度的变化 (8)1、烟气在管道中的温度降低 (8)2、烟气在烟囱中的温度降低 (9)3、除尘器的选择 (10)3.1、除尘器应达到的除尘效率 (10)3.2、选择除尘器 (10)3.3袋式除尘器的选型 (12)4、脱硫工艺选择 (13)4.1所选脱硫设备应达到的脱硫效率 (13)4.2、脱硫设备选择 (13)4.3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的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循环流化床脱硫的化学过程及影响的主要因素 (15)4.5 脱硫灰渣的处理 (16)5、确定除尘器、风机和烟囱的位置及管道的布置 (16)5.1、各装置及管道的布置 (16)5.2、管径的确定 (17)6、烟囱的设计 (17)6.1、烟囱高度的确定 (17)6.2、烟囱直径的计算 (17)6.3、烟囱的轴力 (18)7、系统阻力的计算 (19)7.1、摩擦压力的损失 (19)7.2、局部压力的损失 (20)8、风机和电动机选择及计算 (20)8.1、风机风量的计算 (20)8.2、风机风压的计算 (21)8.3、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21)六、图纸 (23)七、小结 (24)八、主要参考书籍 (25)表1 烟囱温降系数表 (9)表2 除尘设备的分类及基本性能 (10)表3 各种除尘器对各种粒径粉尘的除尘效率 (10)表4 除尘器的分级效率 (11)表5 常见除尘设备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 (12)表6 各种常用的袋式除尘器的技术性能的比较 (12)表7 燃煤、燃油锅炉房烟囱最低允许高度 (17)表8 烟囱出口流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V1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V1](https://img.taocdn.com/s3/m/4534617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8.png)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V1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我国环境保护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大气污染控制课程的设计也显得至关重要。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大气污染控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成为了该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 课程目标和要求首先, 在制定大气污染控制课程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我们应该确立课程的目标和目的,比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理解环保政策和法规,知晓大气污染的危害,了解大气污染责任制度的相关政策。
2. 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在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中,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具有实用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大气污染的来源、种类、成分、传输和转化,大气污染控制的方法、技术和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测方法等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如课堂讲授、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如PPT演示、小组讨论、视频观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 实践教学和课程创新最后,实践教学和课程创新也是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中的重点。
通过相关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气污染的现状和控制方法。
此外,针对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还应该加强创新,引入新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如虚拟实验、网络学习等,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总而言之,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是环境保护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做好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加强实践教学和课程创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对大气污染的能力。
大气污染设计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5440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f.png)
大气污染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1.掌握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2.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转化和影响因素;3.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治理方法;4.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法规。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大气污染问题;6.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7.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2.培养责任感,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介绍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来源等基本概念;2.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与转化,讲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途径、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第三章:大气污染的影响,分析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影响;4.第四章: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介绍大气污染物的去除、减少和替代技术;5.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讲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2.讨论法:学生针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大气污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4.实验法:进行大气污染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2.参考书: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科学等相关书籍;3.多媒体资料:大气污染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4.实验设备:大气污染模拟实验装置、分析仪器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75563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b.png)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简介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中,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品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控制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的意义、工程设计的流程和技术选择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课程设计的意义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为应对这一问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
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不仅具有理论研究的价值,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通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工程原理,并掌握相关的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知识。
同时,课程设计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作打下基础。
工程设计的流程确定设计目标在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包括控制的污染物种类、控制的程度和控制的成本等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设计目标的综合考虑因素。
通过明确设计目标,可以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制定方案在明确设计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制定大气污染控制的具体方案。
制定方案时需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可行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等问题。
根据设计目标的要求,结合已有的技术和经验,制定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
进行工程设计在制定出方案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具体的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包括工程细节的设计、运营管理的预计、以及实施方案的编制等。
要保证设计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需要进行严谨的计算和模拟分析。
同时,工程设计也需要与各种法规的要求相协调,确保工程符合规范和标准。
实施工程在完成工程设计之后,就是实施工程的过程。
实施工程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过程控制,必须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实施工程时需要特别关注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安全问题等,同时要保证工期和成本的控制。
进行检测和评估在完成工程实施之后,应当进行检测和评估工作。
检测和评估的目的在于检查工程实施情况是否符合预期效果,并评估工程的实施成果和经济效益。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0d256828ea81c759f57842.png)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目录1绪论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本设计为车间除尘系统的设计,能使学生得到一次综合训练,特别是:1.巩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2.掌握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3.提高工程设计中资料运用、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绘图能力。
设计任务与要求1.题目:车间除尘系统设计2.设计已知条件:(1)车间面积和两台产尘设备(见附图);12000×6000;1200×600×800;(2)产生轻矿物粉尘并以较低速度发散到尚属平静的空气中;(3)污染源气体含尘浓度4g/m3,密度cm3,温度20o C,大气压力×105Pa;(4)伞形罩口距污染源表面200mm;(5)管道和集气罩用钢板制作,钢管相对粗糙度,排气筒距地面12m;(6)采用自选除尘器;3.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1)集尘罩的设计和风量计算(4)通风机和电机选择(2)除尘器的选择及除尘系统管网布置(5)说明书编写(3)除尘系统阻力计算(6)绘制图纸2.设计说明书集气罩的设计设计原则1.集气罩应尽可能将污染源包围起来,使污染物的扩散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以便防止横向气流的干扰,减少排风量。
2.集气罩的吸气方向尽可能与污染气流的运动方向一致,充分的利用污染气流的初始动能。
3.尽量减少集气罩的开口面积,减少排风量。
4.集气罩的吸气气流不允许先经过工人的呼吸区再进入罩内。
5.集气罩的结构不应妨碍工人操作和设备检修。
根据以上原则选取冷过程上部集气罩,为避免横向气流干扰,在罩口设置活动挡板,以保证罩口气流速度分布均匀。
集气罩尺寸参数的确定本设计中污染源尺寸为L×W×H=1200×600×1000,故适宜采用矩形集气罩.1.集气罩口长边设罩口长边尺寸为l,污染源长边尺寸为L,则L=+l已知l=1200mm,H=200mm,故L=1360mm;2.集气罩口短边B=+l=760mm由于不考虑空间限制,B可以取760mm。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doc38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doc38页)](https://img.taocdn.com/s3/m/ec44b0c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0.png)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doc38页)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doc 38页)锅炉房烟气净化系统设计摘要大气污染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主要的大气污染现象有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而大气污染可以说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对人的正常生活和生理方面的影响。
现在,大气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燃煤采暖锅炉房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颗粒污染物,而且是颗粒污染物,而且排放量比较大,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不至于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
本次课程设计内容是为一套锅炉设备设计除尘及脱硫工艺并选择型号,绘制完整的设计图。
通过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碳浓度的计算,确定净化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除尘器的比较和选择。
然后,进行管网布置和计算,以及风机及电机的选择设计关键词:大气污染;除尘;课程设计;湿式除尘脱硫器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大气污染现状 (1)1.2 烟气除尘的主要技术 (2)1.3国内烟气脱硫技术应用情况 (5)1.4 锅炉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 (10)2.1课程设计的目的 (15)2.2设计原始资料 (15)2.3工艺流程 (16)第三章设计计算 (17)3.1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17)3.2除尘脱硫设备的选择 (18)3.3 WDL-Ⅱ型湿式烟气脱硫除尘净化器 (19)3.4 确定除尘器、风机和烟囱的位置及管道的位置 (25)3.5烟囱的设计 (28)3.6风机及电动机的选择及计算 (30)3.7 系统中烟气温度的变化 (33)第四章结论 (36)5.1关于除尘脱硫设备的选择 (36)5.2关于风机电机的选择 (36)5.3石灰石湿法脱硫工艺的特点 (36)谢辞 (38)参考文献 (39)第一章绪论1.1大气污染现状人类不仅能适应自然环境,而且还能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使环境更加适合于人类生存。
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称为次生环境。
大气污染防治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防治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850a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7.png)
大气污染防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
2. 学生能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整理和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资料。
3. 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关爱生态环境。
3. 学生能够尊重科学,遵循事实,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保护教育领域,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危害。
2. 大气污染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技支撑,政策引导。
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工业污染源治理、移动源污染控制、城市绿化、清洁能源推广等。
4.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行动计划等。
5. 实践活动:参观当地环保设施,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课时:大气污染防治原则与措施第三课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介绍第四课时:实践活动组织与总结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述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周:大气污染防治原则与措施第三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介绍第四周:实践活动组织与总结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内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知识,提高其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华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华工)](https://img.taocdn.com/s3/m/a5a1692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f.png)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华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华南理工大学(华工)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大气污染的现状、原因和控制技术的综合理解,以及能够设计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能力。
课程设计通常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的内容包括:
1. 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大气污染的定义、种类和特点,以及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排放特征:介绍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途径,包括工业废气、交通尾气、生物质燃烧等。
3. 大气污染的化学过程:介绍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光化学反应、氧化反应等。
4.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介绍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评估指标,包括气象条件、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等。
实践部分的内容包括:
1. 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学生将学习如何采样大气中的污染物,并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
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计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包括废气处理设备的选型和设计,以及工程的综合评估。
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学生将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包括实验室模拟和实地调研等,以加深对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
理解和掌握。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ea98f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2.png)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 研究背景大气污染是当今全球环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工业大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显。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气污染治理成为重点工作之一。
因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大气污染的来源、传输、转化等基础知识,并了解各种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等内容。
通过课程设计,能够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治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实践。
2. 课程设计内容2.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2.2 课程设计任务描述本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
理论分析在理论分析部分,学生需要选取一个具体的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具体任务如下:1.选择大气污染问题:学生可以选取本地区的一个大气污染问题,如车辆尾气、烟气排放等。
2.分析污染来源及影响:学生需要了解该污染物的来源、传播途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信息,并撰写对应的分析报告。
3.探讨治理技术:学生需要查阅文献,了解当前常用的治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技术,并比较其优缺点。
4.设计治理方案:根据所选污染物、治理技术、投资费用等因素,制定可行的治理方案,并撰写治理方案报告。
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部分,学生需要根据理论分析部分制定的治理方案,进行实践操作。
具体任务如下:1.选择处理设备:根据理论分析部分制定的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污染治理设备。
2.进行实验:根据实际情况,对所选治理设备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治理效果,并与理论分析部分的预期效果进行比较。
4.撰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和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学校:班级:学好:姓名: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设计蒸发量为20t/h的燃煤锅炉烟气的除尘脱硫装置二、设计原始资料3、锅炉热效率:75 %4、空气过剩系数:1.25、水的蒸发热:2570.8kJ/kg6、烟尘的排放因子:30%7、烟气温度:473K8、烟气密度:1.18kg/m39、烟气粘度:2.4×10-6pa.s10、尘粒密度:2250kg/m311、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标准状态下烟尘浓度排放标准:≦200mg/m3;标准状态下SO2排放标准:≦900mg/m3;三、设计内容1、根据锅炉生产能力、燃煤量、煤质等数据计算烟气量、烟尘浓度和SO2浓度2、根据排放标准论证选择除尘系统(本设计要求采用与除尘器为旋风除尘器的二级除尘系统)3、确定旋风除尘器型号(要求阻力不大于900Pa),计算旋风除尘器各部分的尺寸4、根据粉尘粒径分布数据计算所设计旋风除尘器的分割粒径、分级效率和总效率5、确定二级除尘设备型号,计算设备主要尺寸6、计算除尘系统的总除尘效率及粉尘排放浓度7、锅炉烟气脱硫工艺的论证选择8、按照工程制图要求绘制旋风除尘器结构图和烟气净化系统图各一张目录1、设计任务书2、设计原始资料3、设计方安的选择确定3.1除尘系统的论证选择3.1.1.预除尘设备的论证3.1.1.1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应用及特点3.1.1.2旋风除尘器的结构设计3.1.1.3旋风除尘器分割粒径、分级效率和总效率的计算3.1.2二级除尘设备的论证选择3.1.2.1二级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应用及特点3.1.2.2二级除尘设备的结构设计3.1.3除尘系统效果分析3.2锅炉烟气脱硫工艺的论证选择3.3设计结果综合评价3设计方案的选择一、计算烟气排放量及烟气中烟尘和SO2的浓度1、蒸发量为20t/h的锅炉所需热量为2570.8×20×103=51.4×106(kg/h)需煤量:51.4×106÷(20939×75﹪)=3.3×103(kg/h)=3.3t/h2、烟气排放量及组成(标态)以1kg燃煤为基础:22理论需氧量=54.75+0.53+8-0.72=62.56mol/kg(煤)N2:62.56×0.79÷0.21=235.34(mol)理论空气量=62.56+235.34=297.9mol/kg(煤)在标准状态的体积为:297.9×22.4×10-3=6.67m3/kg(煤)理论烟气量组成(mol):CO2:54.75 SO2:0.53 H2O:21 N2:235.34理论烟气量:311.62mol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311.62×22.4×10-3=6.98m3/kg(煤)在空气过剩系数a=1.2时,实际烟气量为6.98+6.67×(1.2-1)=8.314m3/kg(煤)3.3t/h煤的烟气量:3.3×103×8.314=2.74×104m3/h在473K温度下,烟气量为:47473.3m3/h烟气中烟尘和SO2的浓度分别为:烟尘浓度=181×103×30%÷8.31=6534mg/m3SO2浓度=0.53×64×103÷8.314=4082mg/m33.1除尘系统的论证选择3.1.1预除尘设备的论证选择选用XLP/B型旋风除尘器,由于需要处理较大烟气量,则选用11个子旋风除尘器并联3.1.1.1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应用及特点1、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尘气流以12~25m/s 速度由进气管进入旋风除尘器时,气流将 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
旋转气流的绝大部分沿器壁自圆筒 体呈螺旋形向下,朝椎体运动,通常称此为外旋流。
含尘气体 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密度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器壁。
尘粒一旦与器壁接触,便失去惯性而靠入口速度的动量和向 下的重力沿壁面下落,进入排灰管。
旋转下降的外旋气流在到达 锥体时,因圆锥形的收缩而向除尘器中心靠拢。
根据“旋转柜”不变原理,其切向速度不断提高。
当气流到达椎体下端某一位 置时,即以同样的旋转方向从旋风除尘器中部,由上而下继续做螺旋形运动,即形成内旋流。
净化后的气体经排气管排出,一部分未被捕集的尘粒也由此逃逸。
气流从除尘器顶部向下高速旋转时,顶部的压力下降,一 部分气流带着细小的尘粒沿筒壁旋转向上,到达顶部后,再沿 排出管外壁旋转向下,最后到达排出管下端附近被上升的内涡 旋带走,从排出管排出,这股旋转气流称为上旋流。
灰斗中外 旋流转换为内旋流的区域称为回流区。
对旋风除尘器内气流运动的测定发现,实际的气流运动是 很复杂的,除了切向和轴向运动外,还有径向运动。
如,在外 旋流,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在内旋流,也存在着 离心的径向运动。
2、旋风除尘器的应用旋风除尘器作为一种中效除尘装置,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护管理容易,投资少,体型和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了各种工业部门中。
旋风除尘器一般只适用于净化非粘结性和非纤维性粉尘,温度在400℃以下的非腐蚀性气体。
如果用在高温气体净化上,则需采取冷却措施,或内壁衬隔热材科。
用于净化腐蚀性气体时,则应采用防腐材料制做,或内壁喷涂防腐材料。
旋风除尘器内的旋转气流速度很高,粉尘对壁面的磨损,特别是对锥体部分的磨损较快,所以在设计和运行时应充分注意,采取一定的耐磨措施。
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除了与其结构型式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其卸灰装置I 包括灰斗和卸灰阀)好坏克直接关系。
如果卸灰装置的设计或管理不当,造成决斗漏风,破坏了除尘器内的气流运动,将会使已沉降的粉尘再次悬浮飞扬,除尘效率大大降低,或造成排灰口堵塞,使除尘系统瘫痪。
因此,必须对卸灰装置的设计和管理给予高度重视。
旋风除尘器是应用广泛的除尘器之一。
在应用中可以单独供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联或串联供用。
串联中既有旋风除尘器自身进行串联,也有旋风除尘器与其他类型除尘器的串联使用,在应用中对旋风除尘器采用防磨损措施也很重要。
一、旋风除尘器的并联使用旋风除尘器并联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理论上,两个以上并联使用的小尺寸旋风除尘器比用一台大尺寸同类旋风除尘器,如果入口气流速度保持不变,则除尘效率就会提高。
这时,为了满足必须处理的气体量,就得把若干小直径的除尘器并联使用,否则压力损失会太大。
②在气体负荷变化过大的情况下,当负荷减少时切断部分除尘器,可保持较高除尘③有时需要增加处理气体量,采取增添除尘器的办法,和原有除尘器并联使用,以保持效率阻力不变。
④需要维护检修时把并联使用的一部分除拿器切断不影响系统的运行。
1.除尘器并联方法当除尘器数目不多时(一般不超过8个)可以采用单管并联,这时,每个除尘器有其自己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各自与进气干管和排气干管相连,或者各自单独向大气排气;每个除鉴器可以有单独的灰斗,也可以合用一个灰斗。
(1)进气管并联方式单个旋风除尘器并联,进气几乎都是切向的。
进气管和排气管不同并联方式如下。
图二(a)是最简单的入口并联方式,在进气管中气体和灰尘的流动是对称的,两个除尘器中的工作情况相同的,效率和阻力相同的。
图二(b)所示的连接,难使所有文管入口压力相同,但安装比较方便。
图二(c)是另一种连接方式,每经过一个除尘器的入口以后,主管道就会缩小一些,进入并联的除尘器气流可以自我补偿,达到气流基本平衡;这是因为最大的气流产生的最大压力降,从而使流量减少。
(2)排气管并联方式并联除尘器与排气干管连接时,往往为了回收压力而采用蜗卷式出口。
因为这种出口的方向可以随意安排,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图三是几个例子,其中,图三(a)为对称并联,图三(b)、(c)、(d)、(e)为不对称并联。
图四是另一种与排气干管连接的方式。
它是把各个除尘器的排气口简单地直接与除尘器上面的排气干管连接。
(3)排灰口并联方式并联的旋风除尘器共用一个灰斗比各自有一个灰斗的优点是可以减轻清除积灰时的麻烦。
缺点是一旦漏风将严重破除尘器正常工作。
图五是共用灰斗示意。
灰尘从旋风除尘器C1和C2经过于L口E l和E2进入灰斗D。
如果两个除尘器相同,则它们从入口到出口的压力降是一样的,灰斗D中的气体是静止的。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例如其中一个除尘器被灰尘堵塞,气流受到限制,以致在El点的压力大于E2点的,则气体就从El带着一些灰尘经过D流到E2,而从除尘器C2的排气管流出去。
因此,必须控制压力和流动状况。
把旋风除尘器做的完全一样,并且注意这个问题使并联的除尘器的差异尽量减少,也防止各个除尘器中的流动状况变的不同。
针对这一情况在工程应用中按组合除尘器数量将灰斗分格如图六所示2.并联后的除尘效率和阻力损失若干旋风除尘器并联使用的除尘效率理论上讲应当不变。
但在实际上并联旋风除尘器1 相同条件下和单独使用所获得的除尘效率相比较,往往前者要低一些,效率的下降趋势是g 着并联数量的增多而加大,以小直径旋风子并联使用,和相似的大直径旋风除尘器在同样4 理流量条件下单独使用相比较,除尘效率也往往不能提高到理论上的程度。
在除尘效率80%~85%的范围内,小直径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可以比几何相似的大直径除尘器理论上提3约10%,但把小直径并联起来,可能只提高5%。
并联旋风除尘器的阻力损失比单独使用时大,这是因为除尘器并联后出口、入口及排灰口都有所变化造成的。
一般估算,并联阻力损失为单独使用时的1.1倍。
3、旋风除尘器的特点旋风除尘器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体积小,除尘效率比重力沉降室和惯性除尘器高,且无运动部件,运行管理舱。
因此它的应用较为广泛。
高效旋风陈尘器可除粒径小于5um的粉尘,效率可达50%一80%。
普通旋风除尘器不能除粒径小于5um的粉尘,其压力损失一般为400一1300Pa。
旋风除尘器有以下特点:(1)结构简单,器身无运动部件,不需要特殊的附属设备,占地面积小,制造、安装投资较少。
(2)操作、维护简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运转、维护费用较低,对于大于10um的粉尘有较高的分离率。
(3)操作弹性较大,性能稳定,不受含尘气体的浓度、温度限制。
对于粉尘的物理性质无特殊要求,同时可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材料制作,或内衬各种不同的耐磨、耐热材料,以提高使用寿命。
(4)采用干式旋风除尘器,可以捕集干灰,便于综合利用。
(5)对捕集微细粉尘(小于5um)的效率不高。
(6)由于除尘效率随筒体直径增加而降低,因而单个除尘器的处理风量有一定的局限。
(7)处理风量大时,要采用多个旋风子并联。
3.1.1.2旋风除尘器的结构设计实际烟气量为47473.3m3/h选用XLP/B型旋风除尘器,则选用11个子旋风除尘器并联1、确定旋风除尘器的各部分的几何尺寸①进口面积A 取进口气流速度v1=1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