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舆论的概念、属性和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舆论的概念、属性和特征
•§2.1 .舆论的概念与本质
•一、舆论的定义
•Consensus,public opinion,the public voice
•1,李普曼的定义
•这些其他人头脑里的想象,他们自己的情况、他们的需要、意图和关系等等都是他们的舆论。
•一些集团的人或者以一些集团为名义的个人按照上述的情况来行动,就成了大写字母的“舆论”。
•李普曼所关注的核心是现实世界与我们头脑中的想象
•什么不是舆论:
•个人意见、个人感觉不等于舆论
•大众传播媒介的意见不等于舆论
•意识形态宣传不等于舆论
•2,梁启超的定义:
•夫舆论者何?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也。是故少数人所表意见,不成舆论。虽多数人怀抱此意见而不公表之,仍不成为舆论。(梁启超《读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1910)此定义提示:其一,舆论是有一定量度的;其二,舆论也是公开的意见,与“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舆论定义不谋而合。•3,徐宝璜的定义:
•舆论者,在社会上占有多数之关于公共问题之自由的意见也。(徐宝璜《舆论之研究》——《北京大学月刊》1920)此定义提示:舆论的形成环境:封闭的灌输VS公开的讨论,因而,舆论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舆论的质量:是指舆论所表达的价值观、具体观念及情绪的理智程度。
•这一定义的角度,与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的代表型的公共领域、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公众领域的再封建化等概念,是想通的。
•4、刘建明的定义
•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刘建明《基础舆论学》11页,1988)
•社会知觉是人们对社会共同的、直接的认识,也是对客体的直接的整体的知觉反应。社会整体知觉是一定社会人群的共同认识,整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多数人的共同知觉。
•这一概念将舆论定位于感性认识阶段,但又与个人的感觉不同,具有一定
的理性成份,这对研究舆论是有启发意义的。“权威性”提示我们,舆论具有一定的强度,达不到某权威性,也不构成舆论。
•5、孟晓平的定义:
•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合,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孟小平《揭示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36页,1989) •这一定义提示我们:
•舆论的内在因素:信念/价值观
•从静态和微观层面看,舆论不是信念、态度、意见的简单叠加,而是呈现出一种由内到外的层级排列顺序。
态度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倾向,可用语言表达或单以情感显露出来。•信念就其本身的字义来看,并不特别表明什么,但是,它几乎与任何事情都能联系起来,甚至与那些最初的隶属于根本不相同的观念的感情联系起来。
•舆论在信念的支配下,对事物表达好恶而构成态度。舆论作为态度的强有力的显露,可以把舆论称为社会态度。
•此外,还提示出:舆论有潜在舆论和显在舆论。
•6、喻国明的定义: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喻国明、刘夏阳《中国民意研究》1993)
•这一定义强调了舆论客体的规定性,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我们认为:
•狭义的舆论:
•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广义的舆论:
•社会总是同时存在多种舆论和各种意见纷争,人们往往把各种意见的总合称作舆论。
•§2.2、解析舆论的属性:
舆论的要素:
○1舆论的主体:公众;○2、舆论的本体/存在形式:意见;○2、舆论的客体:问题。
一、舆论的存在形式——意见:公众见解的体系
1、自在的意见形态
•舆论的功能表现:以自在的方式影响舆论客体
•2、集合意识
集合意识是指人们在公开发表意见时,修正个体意识中独有的观点,以适合群体关系中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共同意识。
不是个体意识的简单相见/社会心理互动的结果
内核: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不能脱离个体意识而存在
•3、表层意识
表层意识是指舆论处于社会意识活动的地表面部位,人么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影响。
从产生过程看,表层意识是人类多数个体从事自然意识活动的结构,是人们每天都议论、交流而形成的思想观点,表现为司空见惯的言语活动。
•(二)舆论的主体——公众
•1、相关性VS开放性
库利/初级群体/次级群体
韦伯/团体/一般群体
威瑟/组织群体/非组织群体
公众虽然是一个社会成员的集合体,但它本身没有明确的数量界定。公众不被某种特定的社会属性所规定。
非直接利益群体/冲突
•2、主体性:
舆论主体的主体性,是指有自主意识,同时又有完全的行使社会行为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的人。
公众有一定的价值观和认识能力,成为历史的主体力量•3、自在性
自在/自为
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是自在的对于外部社会有一定的共同知觉,或者对具体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有相近看法的人群。
模拟公众
(三)舆论客体: 社会公共问题
公共性/冲突性/反常性/争议性
问题的转化
§2.3. 舆论传播的特征
一、舆论传播的表层性:
•是指舆论所反映的内容是显示社会现实中直接作用用于人么感官的生活现象,是客观世界最外层的东西。
•社会最新动态在人们意识中刻下的第一道痕迹。
•意识气团/社会的晴雨表/社会的皮肤。
二、舆论传播的动态性:
•空间/时间
•空间的变化,导致舆论主体的人数,也随之变化,这是舆论动态性的第一个表征。
•从纵向上看,舆论传播的动态性还表现为不同的持续时间。这是舆论传播动态性的第二个表征。
•道德观念形态舆论/突发性事件
•表层意识向深层意识转化
三、舆论传播的弹性:
•舆论传播的弹性是指舆论在外力的作用下,时而高涨,时而低落,甚至以显在或潜在的形式交替出现。
•外力(强权/收买)/弹压
四、舆论传播的惯性:
•舆论传播的惯性是指旧的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
•舆论只能是一定历史条件和具体社会环境的产物
•案例:倒春寒/《莫把开头当过头》
•感情/习惯/偏见
五、舆论传播的张力:
•《辞海》:张力是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与两相邻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张力常常被用于相互对立(互补/相反)的事物之间的抵触和摩擦。
•公平/效率,适度规模的舆论;文革中的舆论风暴/当前的舆论萎缩
•思考题:
•1,概念:
•舆论/公众/表层意识/集合意识/社会知觉/舆论惯性/舆论弹性/舆论张力/成见/公共性/意见/态度
•2,思考题:
•舆论有哪些属性(舆论意见的特征)?
•舆论传播的特征有哪些?
•舆论主体有哪些特征?
•舆论客体有哪些规定性?
3,分析相关案例,论述社会舆论如何向社会深层意识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