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常见疾病的诊治-冯军
制动试验对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意义

·4168··论著·制动试验对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意义张伟1,常远2,冯军军1,韩芳3*【摘要】 背景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运动-感觉障碍性疾病,近年来,临床医务工作者对于RLS 的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RLS 与神经-精神疾病、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及妊娠等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由于RLS 的诊断主要依靠相对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无明确的基因、生物学标志物及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标准,因此对该病的诊断率较低。
国外的几个睡眠中心使用制动试验(SIT)用于RLS 的临床和研究测试。
目的 评估SIT 诊断RLS 的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睡眠中心,以日间静息和/或睡前双下肢不适为主诉的RLS 患者共220例,健康志愿者150例。
健康志愿者及RLS 患者治疗前均行SIT 并评估SIT 期间双下肢不适程度,通过PSG 记录健康志愿者和RLS 患者SIT 期间实际肢体运动指数(LMI)、清醒时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PLMWI)及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PLMSI),SIT 阳性标准需同时满足SIT 期间PLMWI ≥40次/h、SIT 结束后双下肢不适症状自评得分较前1次或前几次中某1次的评分超过3分。
结果 纳入的220例患者中,9例因为症状严重,静坐不动时难以忍受不适症状而未能坚持完成SIT,成功率为95.9%(211/220)。
150例健康志愿者均坚持完成SIT,成功率为100.0%。
SIT 期间RLS 患者和健康志愿者LMI、PLMWI、PLMS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1例RLS 患者SIT 阳性168例(79.6%),150例健康志愿者SIT 阳性15例(10.0%)。
结论 SIT 操作简单,可以作为 RLS 的有效辅助诊断工具。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发布时间:2022-02-10T06:31:53.749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季永[导读]季永(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南通226300)摘要:目的:探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分析。
方法:选择2019-05至2021-05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1例,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1例,前者视为研究组,后者则视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周围静脉近段以及内侧腓肠静脉的内径值,并分析比较两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以及腘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值),最后对研究组患者超声影像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周围静脉近段以及内侧腓肠静脉的内径值均分别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存在统计意义;研究组患者股总静脉、股浅静脉以及腘静脉的CDFI值均分别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全面且准确的收集到下肢静脉管径、血流动态、血液充盈等情况。
对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可提供重要参考价值,为后续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价值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一般来讲,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1]。
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局部疼痛感,行走时加剧。
如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可并发肺栓塞,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临床对于该类患者需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及时、尽早的诊断,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无痛便捷、无创伤,可全方位的对下肢静脉进行成像,已成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检查方式之一[2]。
下肢静脉疾病诊治新概念

下肢静脉疾病诊治新概念
刘增庆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0(029)005
【摘要】@@ 据华东四省一市调查,我国正常人群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率达8%,全国约有1亿人患周围血管病.而静脉性疾病与动脉性疾病发病率约为9∶1.调查资料显示,全组患周围血管疾病5 40 2人中,下肢静脉曲张者5 200人,占96.3%.
【总页数】3页(P365-367)
【作者】刘增庆
【作者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J], 孙岩;何玉祥;张十一;
金星;董典宁
2.下肢静脉疾病诊治策略的演变和时代意义 [J], 蒋米尔;陆信武
3.低剂量下肢静脉CT造影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J], 张志坤;胡文娜;张燕;郑立冬
4.双能CT低KeV单能成像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J],
5.重视对下肢静脉疾病诊治的新认识 [J], 蒋米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下肢静脉瓣膜病外科治疗

12 手术方法 : . ①股部顺皮纹切 口 3c 外端 止于股动脉搏 m,
动点; 浅筋膜内高位结扎切断大隐静脉主干( 距隐 一 股静脉
05c 并逐一处理各属支。② 内踝 内侧纵切 口 1e 轻柔游 . m) m,
离大隐静脉主干, 注意保护隐神经不受损伤, 切断缝扎太隐静
脉远心侧 ; 向近 心侧 插入静脉剥脱 器至股部 切 口引 出、 固定 、
吉林 医 学 2 1 0 2年 1月 第 3 第 1 3卷 期
・
13・ 6
农 村 下 肢 静脉 瓣 膜 病 外 科治 疗
苏 占稳 杨学全 ( .天津市宁河县妇幼保健所外科 , , 1 天津 [ 关键词] 农村 ; 静脉曲张; 外科
农村 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特点为 发病率高 、 曲张 程度重 、
即可下地活动 , 弹力绷带包扎患肢 , 股部切 口拆 线患 5~7d后
者即可出院; 踝部切 口门诊换药拆线 。
2 结 果
全组病例出院时曲张静脉完全消失, 随诊 6 3 6个月。 全组病例无皮肤烧伤穿孑 情况 L 但有 6条息肢因自制电凝装 鼍电凝角度问题或患者较瘦出现皮肤灼伤经对症处理无相应 并发症发生{ 条息胺在股部切口下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不确 9
4 参考文献 [ ] 杨学全 . 1 下肢 静脉瓣 膜病外 科新疗 法 [] 天 津 医药 , J.
2 o ,1 6 :5 . o3 3 ( )3 8
切而出现皮肤淤斑无需特殊处理 2 周左右消失; 1 5条患肢于
膝内侧大隐静脉隧道走形区出现索 条样硬结均于 6 个月后 消
[ ] 董国祥 . 2 实用周 围血管外科学及护理学[ .中国医 M] 药科技出版社 , 9 :8. 1 5 17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1167·
[摘 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42 例 下 肢 浅 静 脉 曲 张 患 者 ,共 46 条 肢
体,采用术前筛选手术患者;术中超声引导下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疗效。 结果:术前彩超筛选 42
例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术中能清晰显示钬激光纤维头位置,对局部迂曲的静脉团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穿 刺 治 疗 ;术 后 随 访 1~6
本研究表明,PPC 用于治疗乙肝孕妇,患者症状 和肝功能改善明显,而且可以改善妊娠结局,对降 低围产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 华 医 学 会 传 染 病 与 寄 生 虫 病 学 会. 联 合 修 订 病 毒 性 肝 炎 防 治 方 案 [J]. 中 华 传 染 病 杂 志 ,2001,19(1):56- 62
下肢静脉血栓诊疗指南(修订版)

下肢静脉血栓诊疗指南(修订版).docDVT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因素。
DVT常见于长期卧床、肢体不活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DVT的主要症状是突然的肢体肿胀、疼痛和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症状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
股白肿表现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随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
股青肿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
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DVT的诊断不能仅凭临床表现,还需要进行辅助检查。
其中,血浆D-二聚体测定和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方法。
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急性DVT的灵敏度较高。
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
在超声检查前,可按照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将患有DVT的临床可能性分为高、中、低度。
对于低度可能的患者可以排除诊断,对于高、中度可能的患者,建议进行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螺旋CT静脉成像也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方法,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
DVT慢性期可发生PTS,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
PTS的发生率为20%~50%。
MRI静脉成像能够准确显示髂、股、腘静脉血栓,但是对于小腿静脉血栓的显示效果不够理想,且无需使用造影剂。
静脉造影的准确性较高,不仅可以有效判断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而且常被用来鉴定其他方法的诊断价值。
观察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观察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1-05-12T13:06:54.90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作者:韩宝华[导读] 研究和探讨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韩宝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 201905【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期间内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干预,观察组采用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了不同治疗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过程中,采用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泡沫硬化剂疗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进行治疗干预,但是该治疗方式往往会产生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恢复和预后[1]。
因此本文主要是研究和探讨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1.1对象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期间内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72±4.36)岁)和观察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6.13±4.57)岁),其中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干预,观察组采用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干预。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效果。
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结果下肢功能慢性静脉不全,常常累及下肢多个静脉系统,并对下肢深静脉以及浅静脉和交通静脉三个系统进行同时治疗,才能更好取得临床的疗效。
结论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需对患者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深静脉、浅静脉系统给予同时外科治疗。
【关键词】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外科;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同时往往累及下肢浅、深和交通静脉三个系统,或者其中二个系统,治疗的传统方法有其局限性。
如何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进行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临床常见病是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
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医院对收治的120例下肢患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个体化外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男70例,女50倒,年龄32~80岁,中位年龄50岁,左下肢101例,右下肢99例,双下肢33例。
病程4~29年,中位病程15年。
有18例23条肢体为术后复发。
1.2 临床表现全组均有小腿酸胀沉重感和静脉性跛行。
71条肢体(55.6%)伴疼痛;117条(93.6%)出现小、大隐静脉显著曲张出现湿疹样改变和皮肤色素沉着;33例(26.3%)伴发溃疡并且溃疡均为足靴区溃疡,有4例并发足背部溃疡。
溃疡直径为3~16 crn大小。
有8例10条肢体为多发性溃疡(3个以上),其中足背溃疡多达8个,最大直径达16 cm。
有4例8条肢体既住已切除或无浅静脉曲张。
但出现严重疼痛、跛行、酸胀,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有18条既往有大隐静脉结扎抽剥术史,6条有股静脉带戒环缩或包裹缩窄术史。
1.3 术前检查患者所有的患者都必须进行传统的物理检查,深静脉通畅试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检查结果根据初步判断三个系统的功能情况。
老年人脚肿看什么科怎么治疗方法-知识讲解

及时就医
及时就医:如果脚肿持续不退或伴有疼痛、颜色变化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治疗。
避免过度劳累:老年人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尽量减少脚部的压力,多休息,睡觉时适当 垫高下肢以减轻肿胀。
注意饮食调节: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食物,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进行散步、太极等轻度运动以促进血液循 环。
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长时间站立 或久坐,适当进 行活动和休息
保持脚部清洁卫 生,避免感染
选择舒适、柔软 的鞋子,避免过 度挤压脚部
注意饮食调节, 保持低盐、低脂 、高蛋白的饮食 习惯
THANK YOU
汇报人:
老年人应避免长时间久坐, 适当进行活动,促进血液循
环。
注意保暖
老年人脚肿时, 应注意保持脚 部温暖,避免
受凉。
晚上睡觉时, 可以使用热水 袋或暖宝宝等 保暖物品,将 脚部放在温暖
的位置。
穿鞋袜时,应 选择舒适、透 气的鞋子和棉 质、柔软的袜 子,避免过度
压迫脚部。
老年人可以通 过泡脚、按摩 等方式促进血 液循环,缓解
治疗方法:药物 治疗、手术、介 入治疗等
优势:专业性强 ,治疗效果显著
心内科
老年人脚肿可能是心脏疾病的症状,心内科医生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 能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心内科医生可以针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 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康复训练等。
心内科医生会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 疗效果最佳。
改善生活习惯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 适时休息
保持适度的运动量,促进 血液循环
双下肢水肿1个月,加重伴抽搐1天

双下肢水肿1个月,加重伴抽搐1天乐偲;陈罡;叶文玲;李雪梅【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6页(P343-348)【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双下肢水肿;抽搐【作者】乐偲;陈罡;叶文玲;李雪梅【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患者,女性,15岁,主因“双下肢水肿1个月,加重伴抽搐1天”,于2013年12月6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
现病史2013年11月初患者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外院查血白细胞9.6×109/L,淋巴细胞0.83×109/L,血红蛋白63 g/L,血小板73×109/L,白蛋白21 g/L,肌酐52 μmol/L;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9.5 g;补体C3 0.43 g/L↓(0.79~1.52 g/L),C4 0.046 g/L↓(0.16~0.38 g/L);抗核抗体(+)1∶1000,抗双链DNA(+)312 U/ml,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抗补体C1q抗体(-);狼疮抗凝因子IgG、IgM(+),梅毒血清反应(+)1∶8;梅毒螺旋体抗体(-);抗人球蛋白试验(+);肾穿刺活检病理示Ⅲ型狼疮性肾炎。
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自2013年11月8日开始使用甲强龙 48 mg/d治疗,2013年11月11日患者出现右侧腰腹痛,当时肌酐44 μmol/L,血小板83×109/L,激素加量至甲强龙 80 mg/d;此后肌酐逐渐升至134 μmol/L,血小板逐渐降至26×109/L。
反复双下肢水肿4年

反复双下肢水肿4年
王莹莹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2(28)15
【摘要】病历摘要患者,男,44岁。
4年前体检时发现尿常规中有潜血,无蛋白,无任何不适症状。
之后逐渐出现尿蛋白(+++),伴有双下肢水肿,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及雷公藤多苷片治疗。
雷公藤多苷片剂量为30mg/次,3次/日,口服(使用4年)。
【总页数】1页(P15)
【作者】王莹莹
【作者单位】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肾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反复月经增多6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月 [J], 庄俊玲;李莹;许莹;王书杰;王迁
2.双下肢水肿-反复骨折-M蛋白 [J], 范翩翩;罗夕茗;黄媛媛;张琪;许慎;李静;卢春燕;陈德才;王覃
3.反复皮肤出血点,双下肢水肿 [J], 金京春
4.反复颜面和双下肢水肿,腰酸、夜尿增多2年,水肿加重2周 [J], 朱祥瑞; 姜宗培
5.孕26+6周,反复咳嗽伴双下肢及会阴水肿近2月 [J], 尚敬;靳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下肢静脉曲张常见诊疗方法的评价

2024下肢静脉曲张常见诊疗方法的评价慢性静脉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等病变。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成年人患病率为10%,男性和女性患病率接近,女性患病率略高。
发病原因就静脉曲张来说主要包括静脉壁薄弱,瓣膜功能减退和静脉高压等。
静脉本身的条件是先天的,遗传易感性是疾病发展的内因,而静脉高压则和很多因素有关,长期站立坐姿不变的工作,比如教师、理发师、厨师以及长期坐姿办公白领等职业,下肢静脉长时间承受压力后不能回复导致变粗拉长形成曲张。
妊娠以及负重腹压增大也会引起静脉回流压力增大导致会同样结果。
静脉瓣膜功能减退和静脉迂曲、扩张是不可逆的过程,保守治疗,只能延缓疾病进展及部分缓解症状。
所以药物治疗和压力治疗只是缓解酸胀、水肿以及色素沉着以及溃疡等表现,不能纠正已经曲张的静脉。
外科治疗才是解决曲张静脉的根本措施。
针对下肢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方式很多,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开放手术和热消融及化学消融等。
微创治疗因其疗效好、安全性高、恢复较快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临床医师的优先选择。
我们结合下肢静脉静脉曲张各种共识指南和临床实践对各种常用诊疗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做简要评价介绍。
1静脉曲张患者的评多普勒超声对千下肢漫性静脉疾病患者,尤其静脉曲张患者,毫无争议作为辅助诊断的首选检查,必要时才会选择CTV、MRV等其他影像学检查。
一直以来。
很多人认为多普勒超声很难检查出股深静脉及骼静脉的细微病变,其实不然,超声避开积气肠道的位置,完全可以清楚的显示骼静脉的狭窄、血栓以及侧支静脉的详细病变状况。
静脉曲张CO、C1级无需超声检查,C2级以上患者应该常规检查。
2.药物治疗静脉曲张治疗药物有很多,包括七叶皂基类、黄酮类和香豆素类等,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从而改善相关症状;具有抗炎减少渗出、增加静脉血管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和保护血管壁等作用。
很多共沪J旨南都认为静脉活性药物贯彻静脉曲张治疗始终,但是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并不是很高,因此对千没有症状的患者来说,我们也并不强求患者服用相关药物。
下肢肿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下肢肿胀的鉴别诊断
下肢肿胀的鉴别诊断主要涉及到深静脉血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淋巴水肿等疾病。 通过对比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准确的
鉴别诊断。
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入研究下肢肿胀的发病机制
尽管目前已经对下肢肿胀的发病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需要进一步
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
证和完善下肢肿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THANKS。
疼痛、发热等症状。
静脉性肿胀
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 瓣膜功能不全等,导致下肢静
脉回流受阻,出现肿胀。
淋巴性肿胀
如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等,导 致淋巴回流受阻,引起下肢肿
胀。
肿瘤性肿胀
局部肿瘤压迫或侵犯血管、淋 巴管等,导致下肢肿胀。
系统性下肢肿胀
心源性肿胀
右心衰竭、心包积液等心脏疾 病,导致体循环淤血,引起下
下肢肿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汇报人:xxx 2024-01-28
目录
• 引言 • 下肢肿胀的临床表现 • 下肢肿胀的诊断方法 • 下肢肿胀的鉴别诊断 • 下肢肿胀的治疗与预防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下肢肿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 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静脉疾 病、淋巴系统疾病、感染、炎症 、肿瘤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可排除骨折、关节脱位等骨性疾 病。
超声检查
可了解下肢血管及淋巴管的通畅 情况,评估肿胀的原因。
CT或MRI检查
对于深部组织或复杂病例,可提 供更详细的影像学信息。
04
从下肢水肿看疾病

龙源期刊网 从下肢水肿看疾病作者:吴晨来源:《百姓生活》2014年第12期短期突然出现的下肢水肿,多见单侧下肢水肿,如小腿部皮肤绷紧水肿并伴有红肿热痛的表现时,多考虑为丹毒或急性蜂窝组织炎。
进一步查血象,了解细菌感染严重程度,积极予以抗感染的治疗。
如果单侧水肿,伴肿胀的下肢胀痛明显,皮肤温度升高,但皮肤颜色无发红而多显苍白,行走时疼痛加重时,需考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进一步查下肢血管超声,明确血栓后,可行静脉溶栓治疗。
超声检查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若同时伴有乏力、消瘦、腹胀等,需考虑有下腔静脉阻塞可能,查肿瘤指标、腹部CT,必要时行下腔静脉造影。
如果缓慢逐渐出现或加重的下肢水肿,多为双下肢水肿,需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伴随症状和服药情况。
有心脏疾病患者在心衰加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多见于踝部,同时伴有气急、胸闷、乏力和活动耐力减弱,进一步查心脏超声,积极地给予心脏疾病和改善心功能的治疗。
如果下肢水肿伴有颜面浮肿,同时有高血压、尿液改变(血尿、蛋白尿与管型尿),说明水肿与肾脏疾病有关,进一步查肾功能、血糖、血脂、尿微量及尿蛋白测定等,及时到肾脏专科治疗。
既往有肿瘤、肝硬化、营养不良或消化不良等病史,由于白蛋白摄入减少或代谢异常时出现低蛋白血症,也会引起下肢水肿。
不过,这样的水肿多为凹陷性水肿,进一步查血清中白蛋白并予以纠正。
甲状腺手术或甲状腺结节的病人,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机能减退或亢进时也会出现粘液性水肿,颜面部多见,也可见胫前水肿,适量甲状腺激素补充或甲亢的治疗后即会消失。
此外,药物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药物都会引起踝部或下肢水肿。
老年人服用的药物中较常见的有降压药,比如络活喜、拜新同、代文、科素亚等。
另外,还有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甘草片等。
(作者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
影像学检查在下肢静脉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影像学检查在下肢静脉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安鹏
【期刊名称】《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4(4)11
【摘要】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常用的技术之一。
现对100例下肢静脉疾病病人的彩超及静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总页数】2页(P824-825)
【作者】安鹏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2712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6
【相关文献】
1.乳腺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J], 陈德生;冷学武
2.下肢静脉影像学检查在静脉功能不全术前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J], 韩道正;沈超;周云;吴昊;周巧玲;王燕;孙蓬
3.下肢静脉影像学检查在静脉功能不全术前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J], 韩道正;沈超;周云;吴昊;周巧玲;王燕;孙蓬
4.影像学检查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穿支静脉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J], 周海蒙;连丹丹;周忠晓;王晓威;邹鑫;孙治环
5.影像学检查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穿支静脉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J], 周海蒙;连丹丹;周忠晓;王晓威;邹鑫;孙治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静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老年静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蒋米尔【期刊名称】《老年医学与保健》【年(卷),期】2007(13)2【摘要】下肢静脉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下肢静脉系统患病时,静脉的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
下肢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是引起下肢疾病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
下肢静脉高压使浅静脉扩张,毛细血管床扩大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孔隙增大。
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等逸入组织间隙。
同时,血液与组织的纤溶活性不足,纤维蛋白原不能分解蓄积、聚合成不能溶解的纤维蛋白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剧围,形成阻碍皮肤和皮下组织细胞摄取氧气和其他物质的屏障,红细胞瓦解则形成色素沉着。
皮肤及皮下组织细胞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缺乏和代谢率降低,致水肿、纤维化、色素沉着、皮下脂肪坏死和皮肤萎缩.最后因表皮细胞坏死而形成溃疡。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改变,包括皮肤萎缩、脱屑、搔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湿疹和溃疡形成等。
【总页数】4页(P70-73)【作者】蒋米尔【作者单位】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6【相关文献】1.老年静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J], 蒋米尔2.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3.专家共识--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J],4.规范慢性静脉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J], 张宇;吴继东;5.规范慢性静脉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J], 张宇;吴继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DVT常见部位
• 近端深静脉血栓 --腘静脉(含腘 静脉)以上,发病 率较低
• 远端深静脉血栓 --腘静脉(不含 腘静脉)以下,发 病率很高
股静脉 股深静脉 末端
左髂 静脉
位于内收肌 管的腘静脉 腓肠肌肌 内静脉 胫骨后 静脉
下肢DVT常见部位
解剖学因素 左髂静脉易受右髂动 脉骑跨压迫(COCKETT综 合症),造成远侧静脉 血流回流障碍而发生血 栓,这是左侧髂—股静 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远 较右侧为高的原因。
下肢静脉常见疾病 一、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系指下肢浅静脉系统迂曲、 伸长和扩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等都 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单纯性静脉曲张,即往称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系指病变范围仅位于下肢 浅静脉者。大多发生在大隐静脉,少数合并小隐 静脉曲张或单独发生在小隐静脉。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瓣膜重建:股浅静脉瓣膜成形术、缩窄术、带戒术
诊断方法及要点
诊断方法:静脉造影(金标准)
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超诊断体会:
1、大隐静脉内径、走行(判断血管基本情况)
2、下肢深、浅静脉通畅程度(决定能否手术) 3、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判断预后情况) 4、着重观察浅静脉异常部位(有无浅静脉栓子)
解
剖
(二) 深静脉 足和小腿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均为两 条。胫前、胫后静脉汇合成腘静脉。随后穿收肌 腱裂孔移行为股静脉,它伴随股动脉上行,达腹 股沟韧带深面移行为髂外静脉。股静脉收集下肢 所有浅、深部的静脉血,最后流向心脏。如以下 路径所示:下肢浅静脉→胫前、后静脉→腘静脉 →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右心房→右心 室。在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导致的血 栓脱落也是遵循了上路径最后嵌入肺动脉内,引 起肺栓塞。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病因病理:为静脉瓣膜(交通静脉)功能不 全、静脉壁薄弱和静脉内压力持久增高。静脉瓣 膜功能不全与静脉壁薄弱,是全身支持组织薄弱 的一种表现,与遗传因素有关。造成下肢静脉压 力持久增高的重要原因,是长久站立和腹腔内压 增高。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病因病理:瓣膜结构薄弱,瓣膜松弛关闭不 全。静脉扩张,管腔扩大,瓣膜相对关闭不全。 深静脉瓣膜发育异常。小腿肌关节泵软弱。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 站立时明显下肢沉重、酸胀、麻木 浅静脉隆起,扩张,蜿蜒成团 并发症
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硬节) 皮肤营养障碍(湿疹、色素沉着、溃疡) 交通静脉功能不全(踝部肿胀,足靴区皮肤 营养障碍)
治疗方法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治疗
非手术: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硬化剂注射 手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剥脱 交通静脉结扎 微创手术
彩超诊断体会
1、大隐静脉内径、走行(判断血管基本情况)
彩超诊断体会
2、下肢深、浅静脉通畅程度(决定能否手术)
彩超诊断体会
3、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判断预后情况)
彩超诊断体会
4、着重观察浅静脉异常部位(有无浅静脉栓子)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病机制
静脉壁损伤
静脉血流的异常
血液成分的改变
生 理 因 素
下肢DVT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 包括抗感染、溶栓、抗凝、和祛聚疗法及 一般处理,即适当应用利尿剂和激素,以减轻 下肢的水肿。 手术治疗 适用于急性期的病人,在发病3天内取栓 最好。通常采用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术。
下肢DVT治疗方案
深静脉血栓下腔静脉滤器臵入
下肢DVT诊断
静脉造影(金标准) 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超诊断体会:
二、静脉血流的异常
大多数静脉血栓均原发与血流缓慢的部位。
静脉血流速度远较动脉血流缓慢,下肢静脉 内的血流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 心回流。
在制动或长期卧床条件下血流过分缓慢,易 于血栓形成。
二、静脉血流的异常
静脉瓣膜的瓣窝 内血流缓慢,且易产
生涡流,也是产生血
栓的主要部位。
三、血液高凝状态
扫查裤带松一松 力度宜轻不宜重 层次由浅渐入深 思考经表抵本质
下肢DVT诊断体会
病因是否明确,探查范围要广
盆腔肿瘤引起静脉栓塞
下肢DVT诊断体会
探查深度由浅入深,软组织是关键
腘窝肿块导致静脉受压、栓塞
下肢DVT诊断体会
探查深度由浅入深,软组织是关键
小腿肌层肿块导致肿胀、跛行
下肢DVT诊断体会
探查深度由浅入深,肌间静脉不能少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导致肿胀、疼痛
KTS综合症
KTS综合症
浅静脉迂曲扩张,分支 增多,内径增粗。
静脉内单一的回心血流 信号消失,血管内呈五
彩镶嵌的血流信号。
KTS综合症
PW:静脉频谱流速增高,最高流速达0.5m/s,频窗 充填,频带包络线呈“毛刺状”,静脉内可探及连
深静脉血栓的自然病程
血栓溶解 收缩 血流再通
DVT 演变过程
血栓
脱落
PE
血栓机化
深V狭窄
深V闭塞
男,69岁,左下肢肿胀一天
10天后复诊
10天后复诊
18天后复诊
18天后复诊
下肢DVT分型
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 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征(+),即将足背屈 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中央型: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 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 张。 混合型:血栓弥漫于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表 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 可扪及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
下肢静脉常见疾病的诊治
冯 军
2016年4月
概
述
下肢静脉内有丰富的向心单向开 放的瓣膜,阻止静脉血逆流,保证下 肢静脉血由下向上,由浅入深地单向 回流。下肢静脉分为浅,深两组,浅 静脉和深静脉有许多交通支相连,最 终汇入深静脉。
解
(一)浅静脉
剖
主要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在足 内侧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 内侧和大腿前内侧面上行,至耻骨结节外下方入 深面,注入股静脉。大隐静脉在内踝前方位臵表 浅,易发生静脉曲张。小隐静脉在足的外侧缘起 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端,在外踝后方上行至腘窝, 穿深筋膜注入腘静脉。
下肢DVT临床表现
(一)疼痛 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因血栓激发 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段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 末梢神经所致。 (二)肢体肿胀 下肢肿胀是最主要的症状,是由于血 栓远端静脉压力增加,导致毛细血管的过滤压也增加,血 管内皮细胞缺氧通肿胀。 (三)浅静脉曲张 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继发性代偿反 应。如果血栓累及深静脉主干,可有明显的下腹部和腹股 沟的浅静脉曲张。
续性的动脉频谱(静脉动脉化) 。
KTS综合症
CTA:右侧髂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管腔扩大, 右大腿见大团丛状迂曲增宽血管影,境界不清
KTS综合症
血管造影:右股静脉、髂静脉、下腔静脉提前显影, 管腔扩张。
谢 谢!
解 剖 交通静脉:内踝、外踝、大腿 小腿肌肉静脉丛:腓肠肌、比目鱼肌
大腿部浅、深静脉之间的交通支,主要位于 缝匠肌下,内收肌管和膝部三处;小腿部以内踝 交通静脉和外踝交通静脉最重要。交通静脉内也 有静脉瓣膜,使静脉血经浅静脉向深静脉方向流 动。当交通静脉的瓣膜功能异常时,深静脉内的 血液就会逆向流入浅静脉,使浅静脉压力增高, 形成静脉曲张。
术后 创伤 肿瘤组织 裂解
血 小 板 数
抗 凝 血 因 子 活 性
凝 血 因 子
血栓 形成
三、血液高凝状态
术后DVT的发生率与手术类型相关。
普通外科 25% 多发创伤 50% 骨科关节手术 40-84% 脊髓损伤 67-100%
妇产科 16% 神经外科 22% 心梗 24% 中风 55%
妊娠导致的高凝状态亦是血栓高危因素
静 脉 内 膜 损 伤
直 接 机 械 损 伤
血 流 缓 慢
长 期 卧 床
不 同 体 位
解 剖 学 因 素
血 液 粘 度 增 加
凝 血 功 能 异 常
纤 溶 系 统 异 常
一、静脉壁损伤
静脉内膜损伤 ——静脉是血管内给药的常用途径,各 种刺激性溶液(如化疗药物、高渗营养液或 抗生素等)都可损伤静脉内膜。 直接的机械损伤 ——反复静脉穿刺或塑料管的长期留臵 在静脉中, 是静脉血栓发生的一个重要原 因。PICC臵管使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