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考研最新整理名词解释(精编版)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他们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但由于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而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11、意象研究
意象研究是指对不同民族文学中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和文学意味的物象的研究。它常常是一些自然现象或物质客体,如日月星辰、山石云泉等;也可能是一些动植物,如梅兰竹菊、狐狸、狮子等等,还可能是想象性的神话传说中事物,如妖魔鬼怪,神灯宝石等等。
12、题材
一般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题材是指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一定创作意图进行选择和虚构,从而进入文学作品的一定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现象。主题学中的题材概念与之不同,伊丽莎白·弗伦泽尔认为,题材就是“一个存在于这一作品之前轮廓清晰的故事脉络,一个‘情节’,它是一种内在或外在的经验,一个当代故事中的报导,一个历史的、神话的或者宗教的动作,一部由另外一作家加工了的作品,或者甚至是一件想象的产物,用文学方式进行了处理。”
13、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就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学理论、文学观念、文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14、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又称“交叉研究”、“科技整合”、“跨类研究”等。跨学科研究主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文学与文人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它是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艺术门类联系的良好途径。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是一种多学科与语言学结合的学术领域,旨在探索不同文化中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形式及其语义的共性及异性。
比较文学让人们有机会发现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文学方式以及文学成就,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提升大家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视野。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可以从语言学、文化及文学学习等角度分析,从而帮助学者们深入剖析2个文化之间的文化结构异同及联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比较文学,有必要对一些常见的有关名词进行具体的解释,如:一、文学流派(Literary Genres):文学流派是指具有一定的类型和特定形式的文学创作。
文学流派可以分为文言文、古典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儒家思想文学、现代文学、现代小说文学等。
二、文学研究(Literary Criticism):文学研究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从多方面对作者和作品进行分析及评价;其目的是了解作品的内涵,揭示文学形式与其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识别作者的文学意图。
三、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文学理论是指从文学作品中总结出的一系列文学范式与解读方法,它包括了文学本质、文学标准、文学分析方法等内容,实质上是一种语言学研究,有助于探究文学作品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
四、文学比较(Comparative Literature):文学比较是指以比较的方式研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形式及其语义的共性及异性,以求得更多的文学分析和文化理解。
它还可以研究文学作品背景、主题、文学形式等的异同,以及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不同地域的文学思潮的比较,从而发现文学与文化通用规律及不同性。
以上就是关于比较文学名词解释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比较文学不仅涵盖了语言学、文学学科,还有文化学习,更开拓了看待文学的新视角,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学水平、文化视野具有重要作用。
比较文学可以帮助人们深入剖析不同文化结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处的文化,从而给文学的发展和谐的增加了有力的支持。
比较文学考研最新整理名词解释(精编版)【范本模板】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研究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
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
但其缺陷在于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从而使其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中国学派:中国学派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一批中国学者为代表所形成的一支重要的比较文学队伍。
他们提出了“阐发研究”等新的研究视野和角度,代表第三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对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挑战,倡导文化平等与文化对话,提出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文化多元主义,冲破了欧洲传统的比较文学观念.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字。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有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
是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文类学:是文学批评的一支。
从跨文化、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方面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题材:通常是指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的素材,其中包括人物及相宜的姓名,它是摆在读者眼前的生活的一个侧面,或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或是想象中的生活。
意象:主要指的是某一民族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形象或文化形象。
它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观存在(如日月星辰,雷电山水),也可以是一种动植物(如狮虎狼狗,松柏兰竹),还可以是一种想象中的事物(诸如天堂地狱,神仙魔鬼),等等。
它们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有时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有时却具有相近甚至相同的含义。
社会总体想象物:就是“全社会对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文化整体所作的阐释,是双极性(认同性,相异性)的阐释”。
(完整word版)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陈惇刘象愚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
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
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
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及问答(合集)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及问答(合集)第一篇:比较文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及问答一、名词解释卡雷“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卡雷在基亚《比较文学》一书的序言中,阐释了比较文学的归属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
这一定义确定了比较文学的特殊研究领域,超越了以往文学研究只限于民族(国家)文学的范围,确定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和价值。
歌德“世界文学”:洞悉到“跨文化交流”的趋势,歌德于《歌德谈话录》中最早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
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更多指涉本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文学。
歌德广泛的学术阅读、文本翻译了解世界上各种文化的观点,倡导宽容地对待、平静接受或忽略这些观点,强调研究需具有世界主义和平等主义视角。
教堂山会议: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大会。
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美国学派”以此为标志成立。
论文对“法国学派”提出全面尖锐的批判,指出比较文学应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模式,研究文学的本质即文学性,探讨文学的文学性特征。
《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书,引起两派长达十年的论战。
套话:主要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以描绘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是注视者对他者定义的载体,是陈述一个集体想象的他者形象的最小单位。
套话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蕴以及历史根源,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问答题1、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观点的差异。
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归属:“国际文学关系”,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研究对象与范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方法: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
在实证主义哲学的渗透下,他们往往从渊源借代、模仿、改编等方面去考察作家、作品的联系,并力图用实际材料证明这种关系是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_简答精选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_简答精选一,基础知识选择1、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2、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各种关系的学科。
3、研究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
4、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多方性、动态性的特点。
5、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指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形象之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
6、“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歌德提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也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这个概念。
7、“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这句话是美国学者孟而康提出的。
8、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9、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
10、“文化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文化转型时期,它以横向开拓为特征。
11、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逻辑学范式之外,现象学范式也得到了发展。
12、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关键之一就是沟通。
13、日本“月亮诗人”是指明惠上人,他写月亮只是动情地表达与月亮的亲密,而我国诗人李商隐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则是表现追求永恒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哲理。
14、“啊!我多么希望有什么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这段话出自英国著名诗人彭斯。
15、注重从他动反观自身的理论已逐渐为广大理论界所接受,并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明亮”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互动认知的思维方式。
17、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
18、1985 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间相互联系与比较的学科。
它探讨不同文化、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风格的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文学的发展和交流,以及文学创作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1. 比较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比较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欧洲的学者开始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比较文学的研究逐渐扩展到世界范围。
比较文学学者们开始涉足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文学作品,并将其与西方经典作品进行对比。
比较文学研究不仅呈现出全球性的视角,也关注着作品之间的普遍共性和独特性。
2.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对比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研究者可以揭示出相同文化背景或历史时期的作品间的相互影响。
而并列法则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同时研究几个文学作品,比较它们在不同文化或时期的发展中的共性和差异性。
3. 比较文学的意义和目的比较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观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这有助于跨越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其次,比较文学还可以揭示作品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通过对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的普世主题和人类共通的情感。
最后,比较文学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使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更加全面和深入。
4. 比较文学与全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全球文学研究有密切的联系。
全球文学研究关注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相互影响与交流。
比较文学为全球文学研究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全球文学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和共通性,探索全球文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5. 比较文学的挑战和前景比较文学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名词解释一、什么是比较文学法国学派比较文学法国学派?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高大上,仿佛你一说出来就得佩服三分。
其实呢,它的核心思想就那么几条,简单来说就是把文学看作一种跨越国界、语言、文化的全球现象,研究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作品,而是让我们站在更宽广的角度,去对比、去分析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的关系。
想想看,法国学派就像一个“跨国大联盟”,他们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发现其中的共性和差异,把文学从“本土”带到了“全球”。
你问这个学派咋来的?其实法国学派是在20世纪初期逐渐形成的,它不是突然蹦出来的,而是那时一些法国学者开始不满足于只研究本国文学,而是有了更大的视野和抱负。
像法国的著名学者让·皮埃尔·维尔南就曾提到,文学的边界早就打破了,不该再局限于一个语言、一种文化。
于是,比较文学就成了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作品对话,互相碰撞出火花。
二、法国学派的几个重要特点1.跨文化视野:嗯,说到比较文学法国学派,首先要提的就是它有一个非常强的跨文化视野。
就是说,法国学派的学者们不仅仅是分析一部法国作品,而是从全球的视角来审视文学。
他们会把法国文学和俄罗斯文学、美国文学,甚至印度文学对比着看。
说白了,这个学派的特点就是“走出去”,不仅仅盯着自己家门口的那点事儿。
就像你吃遍了世界各地的美食,才能知道哪个地方的菜最好吃,法国学派的学者也是要吃遍各国的文学大餐,才能知道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联系。
2.历史与社会背景的融合:别看这些学者平时搞文学研究,他们还特别重视历史和社会背景。
就是你不能光看一部作品的文字、情节,得考虑它诞生的时代、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
这就像我们看一部电影,不单看剧情发展,还得看它背后发生的社会变革和时代风云。
《悲惨世界》不就是法国大革命后期的产物吗?如果不理解那个历史背景,读了也只能是“看热闹”。
所以,法国学派的学者们不仅要熟悉文学本身,还要了解各国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解读作品。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论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
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
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1,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
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新发展,是一门新学科。
它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为特性,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指的是人类文学将发展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历史阶段。
各民族文学将成为人类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们统一起来,构成一个伟大的绚丽多彩的综合体。
总体文学:原意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等,是诗学和类学的总称。
实际上就是文学理论、文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不过它要求比多国的文学现象中来探讨一般规律,探讨多国文学共有的事实,凡是超出两国之间的二元关系的问题,即属于总体文学。
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以其丰硕在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为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等。
以影响研究为主要特征,强调依靠事实根据解决问题,把文学批评排斥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
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他们提倡“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开拓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但对于比较文学研究范围的界定过于宽泛,理论阐发也不够周密、不够完善。
影响研究:就是要用充分的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台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平行研究:是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
历史类型学研究:把在相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生成的类似的文学形象进行比较来揭示各民族文学发展的规律和一致性,揭示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阐发研究: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对理论的阐发,甚至是其它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整理)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在这里族际语言与文化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东方汉语比较文学景观下,民族文学这个概念的理论有效性大于国别文学。
对于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必须要拥有两种、两种以上很好的民族文学基础及其相对应的语言能力。
国别文学: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如中国文学、日本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等。
从这个概念使用的心理习惯上可以见出,这一概念的汉语使用者习惯于国内学术界以国家的政治地域性来区别文学的学科界限。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为指称,如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在这里,民族、语言、文化与国家这四个概念是整合在一条意义链上成立的。
总体文学: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这些共同的文学思潮与共同的文学流派在空间上的伸展、在地理上的扩张,已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这就是总体文学。
“总体文学”是由“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发展而来的。
对“世界文学”有如下三种理解:一、世界文学指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的总和;二、世界文学是指那些超越民族、时代的,广为流传的世界经典作品;三、它指代了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所产生的成果。
目前,学界对第三种理解比较认同。
这种理解,已较接近“总体文学”的概念。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单项影响:一国文学单方面接受别国文学的影响,而没有或不可能产生反影响的现象就是单项影响。
2.接受研究:接受研究不仅把一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而且同样把本民族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作为研究重点。
3.中国学派:中国开始的以东方文学为基础的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和东西文学的比较研究正在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流派,这就是中国学派。
4.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季羡林;“国际文学关系史”—法5.法国学派:法国是举世公认的比较文学发源地,法国学者认为。
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6.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民族的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学的民族,他们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性的书面与口头文学。
7.影响:“影响”包容着一种特殊的涵义,美国学者奥尔德里奇认为,“影响”是存在于某一作家作品中的东西如果这个作家没有读过谋个前辈作家的作品,这种东西是不会存在的,8.流传学: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终点探求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声誉,反响的学问,9.总体文学:又称一般文学,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研究。
10.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为研究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11.媒介学:媒介学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因果规律的学问。
12.主题学: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表现形式或被处理的方式,并进一步辨析,阐发这所以产生不同点的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13.正影响: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较为先进发达,因而其文化、文学有能力远高于其他民族,并给予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它并未因自己的优势而拒绝接受和吸收其他的民族的文化、文学方面的影响,称为正影响。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1 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
2 国别文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
3 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课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时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并随着在空间上的伸展和理论上的扩张。
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
4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为比较视野而展开的文学研究。
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研究客体定位于民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的汇通。
5 比较视野:是比较文学在学科成立上安身立命的本体,是比较文学研究主体在两种文学关系之间或文学与其他相关的学科关系之间的内在透视,这种透视是跨越两种及两种以上民族文化知识的内在沟通,也是跨越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汇通。
6 汉学:(狭义):是国外关于汉语文献以及相关文物遗存,文化活动的研究。
(广义):是国外对整个中华民族文献典型,文化遗存和文化活动的研究。
7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8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
9 流传学:站在“放送者”的角度,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本,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者影响,进行研究。
10 渊博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
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11媒介学:是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的途径和手段的研究,分为对个人媒介、环境媒介以及文字材料媒介。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文学名词是指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等文学研究领域中特定的术语或概念。
这些名词通常用于分析和解释文学作品中的元素、风格、主题、结构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下面分别对一些常见的文学名词进行解释和比较。
1. 主题(Theme):指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价值观或主旨。
主题可以是具体的道德、伦理问题,也可以是抽象的哲学观念。
与之类似的概念有中心思想(Central Idea)和意象(Imagery)。
主题强调作品表现的内容,中心思想强调作品所传递的中心思维,意象则强调作品中的形象化表达。
它们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有着不同的重要性。
2. 风格(Style):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的独特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风格体现了作者的个人特色和创作风格,对于作品的情感和意义的表达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之类似的概念有语调(Tone)、节奏(Rhythm)和形象(Image)。
语调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节奏指作品的语言和句法的韵律感,形象则指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意象来呈现作品的意义。
3. 结构(Structure):指文学作品的组织形式和篇章结构。
结构包括作品的起承转合、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关系等。
与之类似的概念有叙述(Narration)和角色(Character)。
叙述是指作品的叙事方式和叙述者的角色,角色则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
结构、叙述和角色是文学作品中相互联系的重要元素。
4. 符号(Symbol):指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性意义和隐喻。
符号可以是具体物体、动作或情景来代表更深层次的含义。
与之类似的概念有象征(Metaphor)和寓言(Allegory)。
象征是指通过直接或暗示的方式来比喻或描述某一对象或概念,寓言则指通过故事来传达特定的道德或教育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文学名词是用于解释和分析文学作品的专门术语或概念。
这些名词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形式和意义。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
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
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一、名词解释:1、借用: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中的类似现象,有的因为它们出于同一渊源,由于情节流传而被另一民族采用。
如:《伊利亚特》与芬兰民族诗史《卡勒瓦拉》很相似。
2、影响:文学现象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起源上的依存关系和相互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某种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相类似的文学发展过程。
如:封建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英雄史诗。
封建主义鼎盛时期——骑士抒情诗各民族文化间虽有阶段性的相似,但因地理位置、具体社会环境的不同,文化间也必然存在差异。
二、简答:1、法国文学理论主张与局限主张:认为比较文学的对象是不同民族文学和各国作家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应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往往用实际材料证明不同文学间的联系。
意义:治学严谨,靠材料说明,不生拉硬扯,不主观妄断。
局限:坚持“欧洲中心论”,研究范围局限于欧洲,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常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强调事实联系,但材料的获得并不容易,因此常常限于烦琐的考证2、中国学派的特征:A、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一方面承认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优长,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又尽量避免两派的偏颇,体现了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B、淡化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学派差异,使之更具包容性,认为各种方法和学派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现实中,中国学者广泛使用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及跨学科研究等注重方法。
影响研究下:冯雪峰《鲁迅和俄罗斯文学的关系及鲁迅创作的独立特色》平行研究下:朱光潜《中西诗人在情趣上的比较》跨学科研究下:宗自华《中国诗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三、分析:课堂上讲过的几部唯美主义小说,叙述它留给你的印象(人物、情节、风格手法)给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道林格雷的画像》这部作品。
故事情节:年轻貌美的道林格雷在看到画家霍尔华德为他所画的画像后发现自己惊人的美,在画家朋友亨利勋爵的蛊惑下向画像许下心愿:美少年青春永葆,所有岁月的沧桑和少年的罪恶都由画像承担。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整理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整理一.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变异研究:求异,在传播交流过程中,除了可以确定的实证性影响的因素之外,在文化过滤、译介、接受等作用下,还有许多美学、心理学、文化等难以确定因素,被传播和接受的文学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异。
支点:变异性文学性(层面:语言、跨国和跨文明形象、文学文本、文化、文学他国化)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是在不同个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
主要方法是类比与对比,重点在于求类同。
平行研究的贡献在于突破了影响研究的“事实联系”这一限制,大大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疆域,使比较文学在绝境中获得新的发展,并由此奠定了新的学科研究范型。
流传学又称为誉舆学,源于西纳文的光荣一词。
1931年由梵第根引入到比较文学中来。
流传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情况,包括一国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其作品等在他国的际遇和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渊源学: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老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思想、语言、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概言之,就是溯本求源,顺藤摸瓜,揭示出接受者与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这是一种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方法,在西方曾被广泛普遍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研究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
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
但其缺陷在于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从而使其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中国学派:中国学派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一批中国学者为代表所形成的一支重要的比较文学队伍。
他们提出了“阐发研究”等新的研究视野和角度,代表第三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对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挑战,倡导文化平等与文化对话,提出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文化多元主义,冲破了欧洲传统的比较文学观念。
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指将“类似”的、可比的,但没有直接关系的属于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其异同,得出有益的结论。
同时,平行研究还强调文学与其他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等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
平行研究注重作品的内在因素和美学价值,要求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和“文学性”。
阐发研究: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作为一种研究类型首先是在1976年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
因此,阐发研究就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接受研究:研究作家作品对不同民族的广大读者(听众、观众)产生的作用,即一部文学作品被外民族读者大众接受的情况,是受到接受美学影响的、充分考虑读者的参与作用的研究类型。
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又称“交叉研究”、“科技整合”、“跨类研究”等。
跨学科研究主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文学与文人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它是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艺术门类联系的良好途径。
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强调各国文学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以及相互反照的关系,打破了文类问题的孤立和封闭局面,它要求研究者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视域中去考察文类的特征、文类的划分标准、文类的流传演变等问题。
文类学研究是伴随着形式主义批评和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崛起而得到大发展的。
主题学:主题学的研究方法,既是在了解掌握了时代背景、地域文化、作者生活经历、价值取向等等方面的信息之后,对一部分作品进行发现和探究、挖掘出作品的主题。
除此之外,主题学的研究范畴还包括题材、母题和意象,甚至某些套语的异同、嬗变、相互影响和发展。
主题学还研究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地区的人何以会提出同样的问题,同时也研究有关同一主题的艺术表现、创作心态、哲学思考、意象传统的不同,并对其继承和发展进行历史的纵向研究等等。
主题:即深藏在作品内部,通过思考和解读才能浮现出来的,作者对生活及其所描写的事件的总的看法。
一般来讲,比较文学中的主题不同于一般文学理论中的主题,在比较文学中往往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
不同作品有不同主题,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些不同的主题又往往反映着许多无法解决的人类共同难题。
启悟主题:原指“成年礼”,即青少年过度到成年的仪式,青少年往往被置于严酷的困境,受到痛苦的磨练,考验合格才能被接纳为正式负责的社会成员。
在文学创作中,常有主人公脱离自幼熟悉的环境,开始人生旅程,受到磨练或“点化”,重新认识自我,形成对过去的超越,性格和对世界的看法都有重大改变,从而进入到另一种成熟的、新的世界。
母题:所谓母题是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如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时空、山岳、江湖、光明、黑暗等等。
母题经过作品的有机组合,便能提升为一定的主题,一部作品可以分列成多个母题。
比如《城堡》中的“城堡”所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变形记》中的“人异化为非人”。
题材:一般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题材是指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一定创作意图进行选择和虚构,从而进入文学作品的一定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现象。
主题学中的题材概念与之不同,伊丽莎白•弗伦泽尔认为,题材就是“一个存在于这一作品之前轮廓清晰的故事脉络,一个‘情节’,它是一种内在或外在的经验,一个当代故事中的报导,一个历史的、神话的或者宗教的动作,一部由另外一作家加工了的作品,或者甚至是一件想象的产物,用文学方式进行了处理。
”情境:情境就是作品中人物在特定语境中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人生境遇,在这种境遇之中蕴含着一定的戏剧性冲突因素和审美规律。
如三角恋爱关系、仇家子女相恋等就是典型的情境。
意象: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指不同民族文学中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和文学意味的物象。
它常常是一些自然现象或物质客体,如日月星辰、山石云泉等;也可能是一些动植物,如梅兰竹菊、狐狸、狮子等等,还可能是想象性的神话传说中事物,如妖魔鬼怪,神灯宝石等等。
原型:原型是一种更为宏观的研究,一般指在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题材、题旨、主题、意象等等。
比如春,夏,秋,冬,喜剧、悲剧、讽刺、传奇,这些都是世界性的原型和模式。
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重复的现象作世界性的综合的宏观分析。
莱辛的原型批评意义在于打破各个作品本身的界限,致力于从众多作品中找到带有普遍性的因素。
媒介学: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等等。
媒介的研究,分为对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以及文字材料媒介的三大类研究。
形象学:脱胎于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
渊源学:是从接受影响的一方来说,研究某一个思想的这一主题、这一思想、这一作风、这一艺术形式的来源。
它是从“接受者”出发来追溯“发送者”,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意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誉舆学:从放送者出发,研究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外国的影响,是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它包括四个方面:集团对集团的影响,集团对个体的影响,个体对集团的影响,个体对个体的影响。
译介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民族、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异质文学翻译互动研究。
其学理基础是“国别文学”与国际文学交流的存在,主要研究译家译作与国别文学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也研究译作对输入国及其文学史的影响,同时考察国别或国际翻译活动、翻译思潮及其对总体文学的影响。
比较诗学:比较文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用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国际角度,以自觉的比较意识,超脱本民族文化体系的“模子”,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探求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
(对中国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中西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旨在超越国家和学科界限,在不同的文学理论之间,在文学理论与其他学科、其他艺术理论之间,进行证同辨异,追源溯流,或者旨在从不同作品或理论中,抽取或筛选共同诗学。
开展比较诗学的研究,必然要辨认两种诗学的异同,寻找各国文学普遍使用的那些通则或理论。
教堂山会议: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召开了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的第二次年会,有关定义的论争成为这次大会的主题。
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管锥编》: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是以钱钟书的巨著《管锥编》等文章的发表为标志的。
全书共七百八十一则,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古籍十种,引用八百多位外国学者的一千几百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三千多人,阐发自己读书的独到心得。
全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坚信“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关联,交互渗透,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穿着不同的学科。
钱钟书和《管锥编》的存在是中国比较文学沿着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
《管锥编》为中西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受屏幕: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是指由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欣赏水平以及个人经历等因素所构成的对文学内涵接受的范畴。
当作品各作者相接触,首先遭遇的就是读者的“接受屏幕”。
每一个读者都是生活在一个纵的文化历史发展与横的文化接触面构成的坐标之中,正是这一坐标构成了他独特的接受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