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6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1.体系完善,理论抽象。宏观经济学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运用抽象分析方法,以国民收入为主线,构建了一个总量(GDP)、三大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和四大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学的很多原理在经过归纳总结后,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宏观经济学有大量的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运用逻辑上的抽象推理,将经济社会中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抽象为单纯的数学符号,然后使用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模型去演绎人们的经济活动。

2.流派众多,内容庞杂。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经历了新古典综合、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发展至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由于经济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因素性以及人的有限理性,学者通过抽象分析,选择有限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经济问题。由于对经济问题中同一因素的重要性认识不同,西方学者对问题中的决定因素选择不一样,导致研究的假设存在差异,经过逻辑推理、计量检验的结论、相应的政策自然不同。因此,各学派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点和主要观点,与微观经济学理论不同,宏观经济理论存在分歧与争论。

3.学科关联性强。宏观经济学以社会总量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决定短期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力量,涉及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市场和劳动市场;与此相对的是长期决定分析即经济周期论和经济增长论。因此,以宏观经济学为基础,形成了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经济学等之间的联系。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学生熟悉和掌握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方法和体系,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结合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材料

经济学院主要采用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该教材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内容简单,框架清晰,涉及的数学工具相对较少,适合作为本科生的入门教材。同时,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地掌握、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师为学生列出课后阅读材料作为补充读物。

(二)合理设计课堂讲授内容

经济学院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课时为54学时,因此只能保证讲授最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合理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合理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优化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探索多样化课堂教学方法

1.重视启发式教学。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民族院校的学生主要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他们的汉语水平和数学基础都相对较差,过于注重利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进行理论讲解,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并降低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素材,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探讨现实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模型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所讲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讨论的机会,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重视案例式教学。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实务性和创新性,这一点正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最需要的,也符合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案例教学中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选择、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案例,选择学生有能力分析讨论的案例,同时要使用本土化的热点案例进行教学和讨论,这样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当前经济问题。其次,要求教师自身应当关注热点经济问题,注重收集新的经济资料,而且能够对经济问题有比较深入的分析。第三,在案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课前阅读案例的相关材料,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积极思索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初步形成解决方案。

3.重视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口头表达以及研究和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讲,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需要讨论的主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其次,引导学生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然后,组内同学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观点;下一步即在课堂上,各组成员代表阐述各自的观点,教师或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形成辩论;最后,由老

师进行总结发言,分析讨论的结果,并对该专题进行更深入的陈述。讨论式教学适用于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讨论式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实践性教学。宏观经济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性教学。课堂上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外时间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辩论会、经济论坛等各种活动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经济学院举办的“经济案例分析大赛”,在实践性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参赛的同学可以以同专业或跨专业的形式组成团队。在初赛阶段进行自选案例分析报告的评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最终上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评委老师将对参赛作品进行全面审核后给出分数,依据得分情况评选出晋级复赛的小组。进入复赛的团队需要制作一份自选案例分析报告演示文稿(PPT)进行现场展示,展示之后将进行评委老师提问及选手答辩环节。决赛则由团队风采展示、自选案例分析报告PPT展示、选手答辩三部分组成。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展示过程中表现出的团队风采,协作能力,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除此之外,经济学院每学期都举办一期“经济沙龙”,通过自由辩论、自由发言的形式,鼓励学生关注经济问题,提高运用经济理论及方法的能力,也成为本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