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甲骨文集成性工具书的编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来甲骨文集成性工具书的编纂

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自晚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即公元1899 年为人所发现,到今年已有100 周年了。这一直接来自殷商时代的古文字记录,证明文献中的商王朝世系并非杜撰,是为信史,使中国有文字可资考索的历史相应上推到三千年前。殷墟甲骨文堪与古埃及纸草、巴比伦泥版文字等相辉映,并且是与今日汉字一脉相承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唯一没有失落的文字,由此构成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之一。甲骨文的发现,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之大事,经过海内外几代学者前赴后继创造性的探索,甲骨文中反映的殷商文化奥秘,逐渐揭示开来,崭然产生了甲骨学这门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学科。

在甲骨学科领域,集成性的甲骨文工具书的编纂,百年来代有其作,最早的著作,实肇自罗振玉编《殷虚书契考释》

(1914)和《xx契待问编》

(1916)。

在百年甲骨学史上,这类工具书的编纂,大体有过三个热盛时期:

一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王襄《簠室殷契类纂》(1920,天津博物

院)、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1923,决定不移轩;又1 927年删校本;又1971,台北艺文印书馆翻印本)、孙海波《甲骨文编》(1934,哈佛燕京学

社)、曾毅公《甲骨地名通检》(1939,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以及日本高田忠周《古籀篇》(1925,古籀篇刊行会)等为代表。一在五六十年代,以金祥恒《续甲骨文编》(1959,台北艺文印书馆)[1]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甲骨文编》(1965,孙海波《甲骨文编》改订本,中华书局;又1979 年香港中华书局版)、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1965,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日本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1967,汲古书院;又1971 增订本)、永田英正《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索引》(1968,京都大学人文科

学研究所)、赤井清美《书体字典》(1974,东京堂)和《书体小字典》(1976,东京堂)、小林博《古代汉字彚编》(1977,木耳社)等为著。

一在八十年代以来,主要有高明《古文字类编》(1980,中华书局)、徐

中舒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1981,四川人民出版社)和《甲骨文字典》

(1989,四川辞书出版社)、日本小林石寿《展大甲骨文字精华》(1985,木耳社)、

《拓影展大甲骨文字字典》(1987,木耳社)和《五体篆书字典》(1988,木耳社)三书、加拿大许进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索引》(一〜九)(1981〜1988,《中国文字》新四〜十二期连载)、日本高嶋谦一《殷虚文字丙编通检》(1985,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孟世凯《甲骨学小词典》(1987,上海辞书出版社)、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1988,中华书局)、日本师春妙石《古典文字字典》(1988,东方书店)、姚孝遂主编《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1988,中华书局)和《殷墟甲骨刻辞类纂》(1989,中华书局)、饶宗颐《甲骨文通检》(1989〜1999,已出先公先王先妣贞人、地名、天文气象、职官人物、田猎与祭祀等五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松丸道雄与高嶋谦一合编《甲骨文字字释综览》(1993,东京大学出版会)、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1993,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日本水上静夫《甲骨金文字典》(1995,雄山阁)、于省吾主编《甲骨文诂林》(1996,中华书局)等。如按这类工具书的内容体例的性质来分,大体有字汇、索引、字典及辞典、集释、通检等几大类。

一、甲骨文字汇工具书的编纂

甲骨文发现以来,甲骨文字形的汇集和字数的统计,始终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甲骨文的不断出土、传播与著录,故字汇的编纂也与之相应而时有推出,新字数当然也不断有所增加。罗振玉氏的《殷虚书契考释》和《殷虚书契待问编》两书,可说是奠定了后来编纂甲骨文字汇工具书的基础,两书虽然旨在审释甲骨文字,但各有所重,前者专注於当时所能见到的甲骨文著录书中已识字,后者是未识字的汇编。《殷虚书契考释》初印本取《铁》、《前》、《后》、《菁》、《余》等五种甲骨著录书,得已识字485 个,而在《殷虚书契待问编》则收入未识字1003个,共计1488个,这大体上是当时所能见到的甲骨文字数。待到1927 年罗氏增订本《殷虚书契考释》,又增加了《龟》一种甲骨著录书,已识字增至571 个,合未识字就有1574 个了。

其实到罗氏1927年增订本《殷虚书契考释》问世,甲骨单字数已远不止1574 个了。如1920 年王襄的《簠室殷契类纂》,

(注:

“簠”音“腐”,古代盛食品的器具,也用作祭器,长方形有四足)就上述罗氏五种甲骨著录书,又益以簠室私藏甲骨进行汇总,得已识未识的甲骨单字数共为2867 个,几超出近一倍。王襄此书也是首部合甲骨文已识与未识字于一编的字汇工具书。

百年来,甲骨文字汇工具书中,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据孙海波《甲骨文编》改订的

1965 年版《甲骨文编》和台湾金祥恒编《续甲骨文编》

(1959),至今仍是研习甲骨文字者最主要的两种常用工具书。孙海波《甲骨文编》师承其师商承祚所编《殷虚文字类编》,依《说文》分部编排当时所能见到的8 种甲骨文字资料,只排列各字,不引卜辞,成正编十四卷,另有合文及附录各一卷。此两书也悉照孙氏体例,按《说文》次序分部别居甲骨文字资料,各成正编十四卷、合文、附录或待问编、检字表。由于当时海峡两岸隔绝,后出的《甲骨文编》改订本未能参考到早几年问世的《续甲骨文编》,诚属于历史的遗憾。今观两书所据甲骨文著录资料,是可互补,《甲骨文编》改订本为40种,《续甲骨文编》为38 种,其中《文编》所采《殷栔卜辞》、《柏根》、《遗宝》、《陈零》四种为《续甲骨文编》未采,前两种盖因摹本不收于《续甲骨文编》,《文编》还多1959 年新出版的《京人》一种;而《续甲骨文编》所采《传古》二集、《书道》、《外编》、《北京大学藏甲初稿》、《凡将斋所藏甲骨文字》则为《文编》未收。《续甲骨文编》同时引《说文》篆文及解字原文,附以今字,详细辑录所有甲骨文字字体,注明出处。

《文编》则只择形态有异或结构不同的字体,凡字形相同者不再尽录,约而精当。

至如甲骨文字朱书墨书,《文编》均有注明;某些字的意义与用法,如人名、地名、贞人名之类,《文编》亦简单标出;这些都是《续甲骨文编》所缺少的。但《文编》在徵引诸家之说时,受当时政治气候左右,“竟不能录及中国大陆以外任何一位甲骨学人的成说,实在令人扼腕。”[2《] 文编》还有某些字形摹写失真、误读、分合不确、错号等不足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古文字字汇工具书,常收录包括甲骨文在内的各种书体。早期有马德璋《古籀文汇编》(1934,上海中国书店)、徐文镜《古籀汇编》(1935,商务印书馆;又1988,武汉市古籍书店翻印本)、郭沫若《商周古文字类纂》(1944编纂,1991出版,文物出版社)等。后出较著者有高明《古文字类编》,分四栏收录:

商周甲骨文;商周金文;春秋战国时代的石刻、竹简、帛书、载书、符节、玺印、陶器、泉货等文字;秦篆。已识字入正编,不识字不录,但专把合体文字及徽号文字另收为两编,总收字量达18483 个,按时代先后为序,眉端标注楷体,如此使每字的形体演变一目了然。徐中舒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收甲骨文、金文和春秋战国文字约1 万个,字头约3 千。徐无闻主编《甲金篆隶大辞典》(1991,四川辞书出版社),收字头6930 个,字例共达40527 个。

方述鑫、林小安、常正光、彭裕商编有《甲骨金文字典》(1993,巴蜀书社),收字头2450个,字例共7819 个,包括从商代到战国的各种书体。。罗文宗《古文字通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