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水盐平衡调节学案(适用全国)
【高考真题】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 全国卷二(含解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2019•新课标Ⅱ)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C.RNA、DNA D.DNA、蛋白质2.(6分)(2019•新课标Ⅱ)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3.(6分)(2019•新课标Ⅱ)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 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 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4.(6分)(2019•新课标Ⅱ)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5.(6分)(2019•新课标Ⅱ)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考教案(适用全国)
第Ⅰ课时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①)点点落实(一) 微生物的利用[一过基础]1.理清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2.把握微生物分离与计数的两个实例(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①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菌株。
②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
③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④鉴定方法:含酚红指示剂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细菌→出现红色透明圈,则该菌能分解尿素。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①实验原理:即: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②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二过易错](1)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2015·江苏卷,T19B)(×)(2)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3)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4)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5)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中,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6)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三过高考]1.(2018·全国卷Ⅰ)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
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高中生物 课时3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3 水盐平衡调节一、【学习要求】二、课堂自主讨论读书填空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来实现的,其来源包括和,排除的主要途径,无机盐来源。
拓展深化1:读图2-6分析水和无机盐来源和去路的异同点读书填空2:________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与之相连的____________组成。
拓展深化2:读图2-7及右侧第一段文字思考血液与原尿的区别,思考尿液的形成过程?读书填空3:抗利尿激素是由____________分泌,储存于____________中,在适宜刺激的作用下,再从__________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深化3: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者食物过咸,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拓展深化4:参与水平衡神经调节的感受器是什么?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部位及生理调节功能是什么?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部位?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多的原因是什么?读书填空4:当血浆中K+浓度超过正常水平或Na+浓度下降时都刺激____________增加分泌____________,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深化5:如果人体钾或钠偏离正常的生理指标,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三、当堂巩固1.下列关于皮肤与散失水分的关系,正确的是()A.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也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 B.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不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C.人体皮肤只有在出汗的情况下才散失水分 D.出汗的目的是为了排泄2.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3.健康的成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实际上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1 水盐平衡调节(含解析)
考点51 水盐平衡调节水盐调节(1)相关知识总结(2①神经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考向水盐平衡调节的图表及曲线分析1.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参考答案】D解题技巧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三者关系如图:2.为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并测量尿中Na+含量。
下表为各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空白表示不施加,“?”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组别摘除肾上腺饮用清水饮用生理盐水适量盐皮质激素1 ?+2 ?+3 +++4 ???5 ???B.2、3、4、5组摘除肾上腺,1组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C.1、2组尿量变化对比可说明肾上腺对水代谢的影响D.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答案】D1.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垂体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B.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尿量也就增加2.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 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A.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B.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3.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方法。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教案(适用全国)
第Ⅰ课时教材基础实验分类归纳——系统知识类型(一)显微观察类实验[一过基础]1.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甲基绿、吡罗红活健那绿龙胆紫溶液(或死洋葱根尖醋酸洋红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活活2.关注洋葱在实验中的“一材多用”(填表)3.归纳盐酸和酒精的“同材异用”(填表) (1)不同浓度酒精的用途(2)盐酸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二过易错](1)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2017·全国卷Ⅰ,T2C)(√)(2)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2015·江苏卷,T23C)(√)(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2014·山东卷,T4C)(×)(4)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5)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三过小题]1.(2018·海南高考)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解析:选C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楚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
2.染色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脂肪:切取花生子叶薄片→去浮色→染色→制片→观察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解离→漂洗→染色→观察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D.观察线粒体:滴染液→涂片→观察解析:选D观察细胞中的脂肪,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放在载玻片中央,然后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并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为: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观察线粒体时先滴染液,然后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放在染液中涂抹几下,再盖上盖玻片观察。
最新2019版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第三节 水盐调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第三节水盐调节情景导入课标导航水盐进出量的平衡基础梳理1.水的平衡(1)水的来源①食物中的水;②饮水;③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2)水的排出①尿液中的水;②汗液中的水;③呼吸排出的水;④排便排出的水。
2.盐的平衡(1)盐的来源:无机盐主要从食物中摄取。
(2)盐的排出:内环境中过多的无机盐主要经过肾脏和汗腺排出。
(3)肾脏排盐的原则⎩⎪⎨⎪⎧Na +: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K +: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思维激活1]人体只要不排尿和出汗就不用喝水行吗?提示 不行。
人体虽然不出汗和排尿,但还会通过皮肤蒸发、呼气等排出大量的水,所以这种情况下必须喝水才能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思维激活2]正常情况下,人体容易缺乏钠盐还是钾盐?提示 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钠盐,所以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才形成了肾脏的保钠机制。
对于钾盐来说,正常人不仅不会缺,反而容易多,但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补充钾盐。
合作探究 1.水的平衡正常成年人每天(24h)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2.无机盐平衡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关系(1)来源⎩⎪⎨⎪⎧相同点:都可从食物和饮水中获得不同点:水可由物质代谢产生(2)去路⎩⎪⎨⎪⎧相同点:都可由肾脏、皮肤、大肠排出不同点:水可由肺以水蒸气形式排出特别提醒①由皮肤排出的水是指在不出汗的情况下由皮肤以水蒸气的方式散失掉的,一年四季都要散失。
②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而并非排出多余的水分。
③不能进食的病人,只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以维持代谢时,应该注意补充钾盐。
[巩固1]下列关于水分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的水来自饮水、食物和物质代谢 B .人体每日排出的水与摄入的水保持相对平衡 C .人体排出水分的主要途径是皮肤 D .调节水分代谢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解析 人体内水的来源是饮水、食物及物质代谢形成;人体每天排出水与摄入水保持相对平衡;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应为肾脏排尿。
答案 C水盐平衡的调节基础梳理 1.水平衡的调节 (1)调节中枢:下丘脑。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水盐调节》教案1 中图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水盐调节》教案1 中图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1)增强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帮助学生树立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识别、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知识解释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
教学手段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问题、图表和信息资料,创设探究的情境;2.挂图、板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1.投影本章题图,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照片上所展示的内容与哪些生命活动有关?(2)结合照片上的场面,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通过分析、讨论明确:(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兔疫,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2)中国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做可爱的人。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1)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2)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3)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4)“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处于外在的兴奋状态。
1.提供信息资料:(见书中小资料)分析讨论,的出结论:水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的主要成分,且含量稳定。
2.引导学生讨论:(1)人体内的水是从哪来的?(2)排尿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吗?回忆旧知识,联系自身生理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1)人体内的水有三个来源;(2)排尿不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
1.引导学生回忆:(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3)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回忆旧知识,独立思考,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3)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学案:《水、无机盐的调节和血糖调节》
第25讲 水、无机盐的调节和血糖调节[考纲要求] 1.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2.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考点一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重要程度:★★☆☆☆]1. 水的平衡(1)人体内水的来源:饮食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其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
(2)人体内水的排出途径有四条: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3)尿的形成 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形成原尿。
②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
2. 无机盐的调节血钠降低血钾升高――→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吸Na +泌K +→血钠、血钾恢复正常。
1.水平衡的调节(1)构建水盐平衡调节模型(2)人体水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和体液调节。
(3)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4)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
2.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Na+、K+平衡的调节过程(2)醛固酮的功能:①促进钠的重吸收;②促进钾的分泌;③促进水的重吸收。
易错警示钠、钾平衡的2个注意点(1)钠以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的多少调节含量,钾以肾小管分泌的多少来调节含量。
(2)钠盐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从而影响水平衡的调节,盐的排出要依赖水的排出;盐的重吸收影响水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在水的重吸收中有相同的作用,但却发生在不同条件下。
1.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C.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答案 B解析由图示可知,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水平衡调节中枢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由垂体释放出来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另一方面把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渴感,通过饮水补充体内水分的不足。
高中生物水盐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水盐调节教案时间:1节课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水盐调节的重要性,掌握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利用实例或图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让学生想象在没有水盐调节的情况下,人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解释水盐平衡的概念,包括水的进出机制和体液中离子的平衡调节。
- 介绍人体内水分调节的重要器官,如肾脏、肾小球、肾小管等,并说明它们在水盐调节中的作用。
- 讲解肾脏的排泄功能和浓缩尿的过程,以及尿液的组成和调节机制。
3. 案例分析(15分钟)-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体案例,比如某人长时间饮水不足导致脱水,或长时间食用高盐食物导致钠离子过量,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4. 拓展活动(10分钟)- 设置小组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罕见疾病或特殊情况下的水盐调节问题,并向全班进行简短分享。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整合课堂讨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强调水盐调节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 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让他们反思自己的水盐摄入情况,以及如何合理饮食和补充水分。
板书内容:- 水盐调节的重要性- 人体水盐平衡调节机制- 肾脏的作用和排泄机制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水盐平衡调节的重要性,并掌握人体内水分调节的机制和肾脏的排泄功能。
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案例分析和拓展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高考真题教案(适用全国)
重难增分专题四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生态类”题目第1课时精研高考真题——明考点·查不足高频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说明:加※的设问是针对本考点的设问,下同)1.(2017·全国卷Ⅱ,T3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
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
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
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
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2)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引入天敌是控制鼠害的生物防治方法。
天敌以山鼠为食,天敌和山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2.(2015·全国卷Ⅰ,T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教案(适用全国)
1.纵观近五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侧重考查教材基础实验的材料、原理、规律、方法、步骤及相关操作要领等。
对一些生物学问题的初步探究能力也有所考查。
2.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教材试剂选用、显色反应、基础实验的共性归纳等。
也会以非选择题形式设计新的背景材料,并结合代谢、遗传、调节等有关知识考查变量的确认及结果结论的预测分析等。
3.备考时,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复习:(1)针对不同类型的基础实验如物质鉴定、显微观察、模拟调查的相似实验进行比较分析。
(2)通过变量分析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总结实验步骤设计表述的一般思路及实验评价的方法等。
【知识网络】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科学领域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必须保证实验的设计不出现科学性错误;其次,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因素。
具体地说,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及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等。
2.平行重复原则平行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应该一致或相近,实验设计时,可以通过在一组实验中同时处理多个材料体现重复性原则。
3.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使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使结果更准确。
其含义包括:①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变量对应一个需要观测反应变量;②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
这一原则强调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量是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差异只能是由这个单一变量导致的,从而证明实验组变量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首先确定实验变量并正确设置。
4.对照原则对照原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代谢教案(适用全国)
第1讲酶和ATP第Ⅰ课时基础自查——学生为主体·抓牢主干,以不变应万变点点落实(一)酶在代谢中的作用[一过基础]1.酶的来源、作用、本质与特性2.读懂关于酶的3类曲线(1)酶的作用原理曲线(2)酶的特性曲线(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曲线3.归纳几种重要的酶及其作用[二过易错](1)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2018·全国卷Ⅱ,T3B)(×)(2)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2017·全国卷Ⅱ,T3B)(×)(3)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2017·全国卷Ⅱ,T3A)(×)(4)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2015·江苏卷,T7A)(×)(5)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2015·江苏卷,T7B)(√)(6)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2015·海南卷,T4C)(√)(7)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2014·山东卷,T4D)(×)(8)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及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均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2013·四川卷,T4改编)(√)(9)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10)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11)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而其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12)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三过小题]1.(2018·滨州一模)如图表示酶的催化反应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b→c+dB.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C.c或d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D.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b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解析:选A由图可知,a表示酶,b表示底物(反应物),c、d表示产物(生成物)。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201812242274
基础保分专题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NO.1 学前自主测评[选择题—练明高频考点]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1.(2018·长沙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但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解析:选A 体液对激素的运输没有定向性。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
血糖浓度的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调节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此外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通过下丘脑中的有关神经来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2019届高三·临沂联考)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B细胞只在血糖浓度升高时分泌胰岛素B.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某些激素的受体C.下丘脑调节肾脏分泌抗利尿激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D.免疫调节是独立的调节机制,不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解析:选B 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而血糖浓度正常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但也处于一定的水平;肌细胞可接受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故其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和多种激素的受体;由下丘脑合成并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即免疫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
3.(2018·乐山模拟)如图为人体体液相互转化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2进入细胞的主要路径是①→②→③B.①与②③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入①中解析:选A 图中①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细胞内液,④表示淋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盐调节(1)相关知识总结 名称位置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 产生渴感的中枢大脑皮层 抗利尿激素来源 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作用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2)调节过程①神经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考向水盐平衡调节的图表及曲线分析1.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参考答案】D解题技巧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三者关系如图:2.为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并测量尿中Na+含量。
下表为各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空白表示不施加,“?”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组别摘除肾上腺饮用清水饮用生理盐水适量盐皮质激素1 ?+2 ?+3 +++4 ???5 ???A.向各组提供的饲料、温度等条件相同B.2、3、4、5组摘除肾上腺,1组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C.1、2组尿量变化对比可说明肾上腺对水代谢的影响D.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答案】D1.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垂体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B.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尿量也就增加2.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A.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B.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3.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B.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C.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D.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4.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不幸长时间被困在缺少食物和水的恶劣环境中。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丘脑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B.内环境中缺水,引起相应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产生渴觉C.为维持血糖平衡,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促进肾上腺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D.此状态下,人体与环境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物质和能量的交换5.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6.饮水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机理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DH由垂体合成并释放到血液,运输至靶细胞B.结合ADH的受体促进①ATP水解过程,为M蛋白供能C.H2O通过③自由扩散过程,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侧)D.M蛋白促进②胞吐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7.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人体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可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导致水中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蛋白类激素B.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水中毒C.静脉滴注0.5%盐水液可迅速减轻细胞内水肿,改善症状D.人体产生口渴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8.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9.尿量生成受机体调节的影响,请回答下列有关尿量生成的问题:(1)某实验小组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分别设置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注射等量乙醇溶液的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多,其原因是一方面乙醇作用于_____________,抑制机体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乙醇能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2)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
若给家兔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推测尿量的生成量将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导致尿失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完成的,其中排尿反射受脊髓和大脑皮层共同控制。
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内括约肌收缩,使膀胱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
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导致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________,导致尿量增多。
(2)当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沿着________(填图中字母)传入低级神经中枢,并进一步传至____________产生“尿意”。
(3)条件允许时,在神经调节下,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将尿液排出膀胱。
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内的感受器,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
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4)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18·海南卷)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12.(2018·全国Ⅰ卷)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____。
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13.(2016·新课标Ⅲ卷)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1.【答案】B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人一次性饮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吸水膨胀,要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必须使细胞中的水分渗出;由渗透作用原理可知,只有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中多余的水分才能渗出,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的排出,A错误;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钠离子主要保留在细胞外,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渗透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B正确;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会升高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但是不会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C错误;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会增加细胞外液液体总量,D错误。
3.【答案】D【解析】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减少,最终尿量增加,A错误;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因此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病人的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C错误;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导致尿量减少,B错误、D正确。
学科*网4.【答案】A【解析】被困在缺少水的恶劣环境中,导致机体内环境中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促使下丘脑合成并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该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细胞重吸收水,进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B错误;被困在缺少食物的环境中,会引起血糖浓度降低,导致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进而促进肝糖原分解,以维持血糖平衡,C错误;此状态下,人体能进行细胞呼吸,与环境之间有物质交换,D错误。
5.【答案】B6.【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ATP水解产生cAMP的过程;②表示M蛋白促进胞吐的过程;③表示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运输的过程。
抗利尿激素(ADH)是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的,A错误;结合ADH 的受体促进①ATP水解过程,为M蛋白提供原料,B错误;H2O通过③协助扩散过程,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侧),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M蛋白促进②胞吐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D 正确。
7.【答案】D【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蛋白类激素,A错误。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水中毒,B错误。
水肿为组织液增多,静脉滴注0.5%盐水会导致水肿,C错误。
口渴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8.【答案】C【解析】血浆渗透压升高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兴奋,产生口渴的感觉做出饮水动作,故C为渴觉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