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结合电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40例

合集下载

闻庆汉教授针刺配合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经验研究

闻庆汉教授针刺配合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经验研究

闻庆汉教授针刺配合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经验研究闻庆汉教授针刺配合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经验研究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局限性的皮肤病。

该疾病通常表现为带状分布的丘疹、水泡、糜烂和结痂,常伴有剧烈的疼痛。

近年来,闻庆汉教授在针刺疗法配合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针刺疗法作为中医经典疗法之一,其治疗带状疱疹的理论基础是调整人体经络气血运行,恢复身体平衡。

闻庆汉教授通过对数百例带状疱疹患者的观察和治疗,发现针刺疗法可以有效缓解病情。

他提出了“以主痛点针刺,辅助病变针刺”的独特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刺激相应的穴位,如天柱、肩井、风池等,以达到舒缓疼痛、祛风散寒的效果。

在针刺后,通过调理阴阳平衡,增加机体免疫力,帮助患者加快康复过程。

与针刺疗法配合的中药外用治疗是闻庆汉教授探索而得出的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

闻庆汉教授认为,中药外用可以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变区域的修复与恢复。

他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采用中药调配成熏洗剂、贴剂或湿敷等形式应用于患者的带状疱疹部位,可以显著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并且可以有效减少疱疹的扩散。

常用的中药有连翘、板蓝根、穿山甲等,这些中药具有抗病毒、抗炎、止痛等功效。

闻庆汉教授的研究表明,针刺配合中药外用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他的临床观察显示,通过此疗法,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在2周内恢复正常,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与药物治疗相比,该疗法具有明显的疗效持久性,不易复发,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闻庆汉教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多个临床科研机构和专家的认可,并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

他的研究为带状疱疹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闻庆汉教授也指出,该疗法只适用于带状疱疹的初发期和恢复期,对于疱疹扩散严重、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需要综合其他治疗手段。

虽然闻庆汉教授的研究为带状疱疹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目前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大样本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结合中药外用治疗38例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针灸结合中药外用治疗38例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针灸结合中药外用治疗38例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目的分析研究针灸结合中药外用治療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两组带状疱疹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选用黄金膏行中药外敷治疗,治疗采用针灸结合黄金膏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62 VS 2.12±0.58);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36% VS 68.42%)。

结论针灸结合中药外用治疗,体现了我国医学”简、便、验、廉”特点,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治愈率。

标签:针灸;中药;带状疱疹;疼痛带状疱疹属皮肤病,多因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发,且具有亲神经性,患者患病期间抵抗能力低下或脑累、感染、感冒,易导致病毒再次生长繁殖,进而引发严重炎症[1]。

针对该病,临床治疗的方法较多,如,常规西药、中药内服或外敷、针灸等。

西医多选用抗病毒药物或激素进行治疗,虽然临床疗效显著,但医疗费用也相对昂贵,同时也易出现耐药性。

而中药内服或外敷、针灸治疗相对费用较低,但单一用药疗效较为缓慢。

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用针灸结合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10月收治的38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治疗组。

其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21~72岁,平均(42±2.5)岁;病程2~16d,平均(5.2±0.5)d。

同期选取同症患者38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

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20~73岁,平均(41±2.6)岁;病程2~17d,平均(5.4±0.6)d。

两组患者均符合1994年6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确诊为带状疱疹,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中药内服外敷配合刺络拔罐治愈带状疱疹32例

中药内服外敷配合刺络拔罐治愈带状疱疹32例

中药内服外敷配合刺络拔罐治愈带状疱疹32例资料与方法2007年3月~2010年6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32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女20例,男12例。

腰背部29例,头面部3例。

诊断标准:①可有乏力,局部疼痛等前驱症状。

②皮损表现为局部红斑,迅即出现成群丘疹小水疱,周围红晕各群水疱之间皮肤正常,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愈后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③皮损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多为单侧,一般不超过中线,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分布区,区域性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④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年龄愈大疼痛越剧,老年患者当皮损消退后,可留有神经痛的后遗症,达数月之久。

⑤一般极少复发,免疫功能低下,或恶性肿瘤患者可复发。

⑥由于机体自身免疫状态不同,临床表现有顿挫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泛发型及内脏型带状疱疹。

方法:①内服方药组成:大青叶15g,紫草15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马齿苋20g,龙胆草9g,柴胡10g,当归10g,元胡10g,黄芩9g,板兰根9g,青皮10g,茵陈20g,车前子10g,丹皮9g,炒山栀9g。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用,15天为1个疗程。

②外敷药组成:大黄60g,冰片20g,蜈蚣20条。

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并TDP或微波照射。

③刺络拔罐:刺络法:是用三棱针等点刺放血的针具,用它刺破患者身体上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

拔罐法: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穴位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和方法。

拔罐具有行气止痛,消肿散结,祛风散寒,清热拔毒等作用。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②好转:皮损消失,但仍遗留神经痛。

结果32例患者全部治愈,未遗留后遗症。

例1:患者,女,40岁,汉族,2010年4月19日初诊。

中药内服外敷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40例

中药内服外敷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40例

中药内服外敷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40例
彭勇;何伟凤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6)003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针刺配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带状疱疹4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5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中治愈2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治愈6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结论:本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彭勇;何伟凤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2001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632;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
【相关文献】
1.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0例观察 [J], 胡炎坤;凌承德;谭立民;高连祥;张晓燕;贾海燕
2.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周运珠
3.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周运珠
4.中药内服外敷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 [J], 孙丽
5.火针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40例疗效观察 [J], 黄雪梅;薛爱国;李秀霞;张悦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西医目前尚无理想药物,治疗原则是消炎、预防感染、缩短病程及对症治疗,一般选用抗病毒药物、B族维生素、激素等。

但其医疗成本高,有一定副作用。

有10~15%的患者在皮损完全消退之后,依然存在着严重的神经痛,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可高达 50~85%。

在张红星等所做的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优势方案筛选的RCT研究中对比了189例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棉灸、火针、刺络拔罐与西药的不同疗法差异,现列举如下:1、常规针刺:阿是穴、患侧夹脊、支沟、后溪。

采用围刺+电针的方法治疗。

2、棉灸:将棉花撕成薄片铺于患处烧灼后,其余治疗同常规针刺组。

3、火针:局部火针针刺后,其余治疗同常规针刺组。

4、刺络拔罐:以梅花针扣刺局部后拔罐,其余治疗同常规针刺组。

5、西药: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维生素B1。

以上治疗每日一次,共计10次。

经上述5组处理,结果显示有差异的有:持续疼痛时间依次为火针<刺络拔罐<棉灸<常规<西药;镇痛起效时间依次为刺络拔罐<棉灸<常规<火针;30天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依次为火针<常规<棉灸<刺络拔罐<西药。

高建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56例,采用围刺+梅花针扣刺+蛇眼放血+艾灸的方法治疗,结果55例治疗一次即效,7天一疗程后皮肤结痂,消退痛止。

附:带状疱疹的方药治疗瓜蒌红花散原载于明代名医孙一奎的《医旨绪余》,清代傅青主把此方作为治疗各类胁痛的专方。

无论治疗治疗带状疱疹急性疼痛还是后遗神经痛皆有奇效。

瓜蒌红花散:瓜蒌、红花、甘草(注: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具体治疗请遵医嘱)。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42例疗效分析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42例疗效分析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42例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09-05T14:05:08.7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作者:赵连琴[导读]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生,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生毒。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中医院 161500摘要: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生,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生毒,循肝胆经外发而成;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外溢肌肤,感受外邪,搏结化毒而发。

治疗当以通经、活络为主。

针刺肝俞、太冲、血海、阿是穴等,能疏通经络,透毒外出,疏肝理气,养血止痛。

中药制剂通络止痛。

针药并施,络脉通早,局部营卫输布、转化、代谢气血津液的功能恢复正常;络脉得养,邪无所居,则病愈。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症;针刺疗法;辨证施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一般需要辨证论治。

最常见的证型是肝经湿热,治疗以清泻肝经实火、清热解毒为主,多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但一定要注意患者自体的体质情况,如果身体较弱,则可能是脾虚夹湿、阴虚火旺等证型,那么临床上需要进行一定的个体化治疗[1]。

我院近年用火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可能。

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12年9月-2016年1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带状疱疹病例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2-77岁。

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

其发病急骤,皮疹呈痘疹样泛发,或伴有高烧,头痛,心烦不寐,甚至神昏谵语。

2.辨证论治:本症多因心肝风火、肺脾湿热内结,复感时令毒邪,相搏于肌肤发为红斑、疱疹,故治当清热利湿或健脾除湿。

若因湿热阻遏经络,气血凝滞,疼痛不止者,则宜活血理气为主。

心肝风火证:本证因心肝之火内积,故主证为红斑、水疱明显,局部感热如烧灼,其皮疹多发于胸胁部。

电针围刺结合中药熨烫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4例临床研究

电针围刺结合中药熨烫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4例临床研究

电针围刺结合中药熨烫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4例临床研究杜艳;韦日铺;徐雪怡;徐梦【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围刺结合中药熨烫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采用电针围刺结合中药熨烫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电针围刺治疗.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6.7%.结论:电针围刺结合中药熨烫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电针围刺法.【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1(043)007【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电针围刺;中药熨烫【作者】杜艳;韦日铺;徐雪怡;徐梦【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2.120.5近年来,笔者运用电针围刺合中药熨烫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neuralgia,PHN)34例,并设电针围刺组3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观察64例。

治疗组34例为2006年2月~2009年5月期间在本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PHN患者:男20例,女 14例;年龄 52~88岁;病程30d~2年;疱疹分布在头面部5例,胸背部17例,腰腹部7例,上肢3例,下肢2例。

对照组30例回顾分析我院针灸科2006年2月~2008年11月PHN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53~82岁;病程30d~2年;疱疹分布在头面部6例,胸背部12例,腰腹部6例,上肢5例,下肢1例。

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疼痛部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1]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仍持续性、长期的疼痛超过1个月者。

中医针灸围刺法联合中药外敷血竭青黛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中医针灸围刺法联合中药外敷血竭青黛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69172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中医中药·中医针灸围刺法联合中药外敷血竭青黛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解道坤(永善县人民医院 中医科,云南 昭通 657300)0 引言临床常见疾病是带状疱疹,发病机制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神经节造成侵犯,表现出神经痛或群集疱疹临床症状,西医治疗措施以抗病毒为主,但临床疗效欠佳,对病情康复产生影响。

经调查显示,该病症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具有优势,其能消灭病毒且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预后康复效果,具有时效性。

为分析中医针灸围刺法联合中药外敷血竭青黛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14例,研究组(n =57)男36例,女21例;年龄22-74岁,平均(51.02±14.62)岁;病程1-9 d ,平均(5.46±1.02)d 。

对照组(n =57)男35例,女22例;年龄21-73岁,平均(51.14±14.57)岁;病程1-10 d ,平均(5.59±1.13)d 。

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中医针灸围刺法治疗,给予患者常规消毒后采用28号0.5-1寸长的毫针沿着距离疼痛区域0.5 cm 位置实施围刺,根据疼痛范围合理选择针距、围刺针数与进针深度,一般情况下控制在1-3 cm 与10-30根,利用提插捻转的泻法留针1 h ,每日开展1次即可。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中药外敷血竭青黛治疗,取上述药物各3 g 混合后涂抹至患处,每日3-4次,后期根据病情恢复程度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1]。

两组治疗时间均是21 d 。

1.3 观察指标。

梅花针拔罐加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6例

梅花针拔罐加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6例

梅花针拔罐加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6例目的:观察梅花针扣刺、拔罐及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6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梅花针扣刺、拔罐及中药外敷服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97.8%。

结论:梅花针拔罐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带状疱疹;梅花针;拔罐;中药外敷带状疱疹属祖国医学“蛇串疮”或“缠腰火丹”等范畴,民间称之为“蛇丹”、“火带疮”、“蜘蛛疮”、“串腰龙”等。

其主要特点为突然发作,簇集性水泡如绿豆,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出现,皮肤上起风粟作痒刺痛,痛如火燎,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和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中老年居多,春秋多见,好发部位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可支配的皮肤区域。

中医多认为此病由肝气郁结,久郁化热妄动,肝胆火盛,脾经湿热内蕴,经络不畅,外溢肌肤而生;或兼感毒邪,致湿热火毒蕴积,经络不畅,气血瘀阻,外溢肌肤而发病[1]。

笔者自2013年1月至8月用梅花针结合拔罐及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6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72岁,病程最短的3天,最长的12天。

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发病部位选用合适的体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从疱疹的一端沿皮损区边缘和疱疹叩刺,覆盖全部皮损区,随即在叩刺处拔火罐,以刺破疱疹、疱内液体流出,周围皮肤轻度充血为度。

留罐时间大约5-10 min。

然后清除液体,再次消毒后外敷中药外治方:取新鲜凹叶景天50g捣碎,入酸醋数滴,再加入青黛10g、雄黄末20g,搅匀涂抹患处,以纱布包扎,4小时后取下,并皮肤消毒,注意有无感染,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治療。

三天后若有新出疱疹,可重复以上方法。

中药外敷可多次进行。

1.3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3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针刺、放血加药物外敷治疗带状疱疹50例

针刺、放血加药物外敷治疗带状疱疹50例

21 .. 血疗 法 : 用碘 伏在 疼痛 部位 消毒 , 后用无 菌皮肤 针在 2放 先 然 消毒 皮肤上 叩刺 , 强刺 激 , 到皮肤 上有 隐 隐出血 点为止 , 直 遇到疱
疹 一并 叩破 , 再用无 菌 火罐 在 出血点 上拔 罐放 血 , 分 钟后起 罐 , 5 用 无菌棉签 将 吸出的血 、 擦净 。 果带状 疱疹是 在手指上 、 水 如 头发 里、 或其他 不能拔 罐 的部位 , 用三棱 针点 刺放血 。放血 治疗 1日 1 次, 但第二 天放血 不能 在前 一天位 置上 , 若疱疹 范 围小 , 隔 日放 可 血 1 。 次
支气 管哮喘 是临床 常见 的呼 吸道疾 病 , 多种 炎症 细胞参 与 为 , 是 正气 存 内, 邪不可 干 。因此根 据 中医辨证分 型 , 贴穴位亦 可 敷 的气道慢 性炎症 性疾病 。 是一 个 以反复发 作 的气 道阻塞 为特征 随证加 减 以补肺 、 脾 、 肾 。 天突 、 中、 它 健 益 除 膻 大椎 、 定喘穴外 , 以 配 的综合征。 其气道阻塞可 自 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 哮喘的发生于气 肺俞 、 脾俞 、 等穴位 。天突 穴能降逆 平喘止 哮 , 中乃气 之会 肾俞 膻 道 对吸人各 种刺激 物 的高反应性 有关 。尽管 哮 喘的 发病率 高 , 但 穴 , 宽胸理 气 、 展气机 , 舒 大椎 穴能 清热解 表通 阳 , 以定喘奇 穴 , 配
疼痛 。
1 . 2排除标 准 : 合并 有心 脑 血管 、 、 ① 肝 肾和 造血 系统 等严 重危 及 生命 的原 发性疾 病 以及精神 病患 者 ; 外于 妊娠期 哺乳 期及 准备 ② 怀孕 的育龄 期妇 女 ; 免 疫功 能低 下 , ③ 长期应 用 免疫 抑 制剂或 全 身功能 衰歇者 ; 治疗 中接受 其他 治疗 方法 者 ; 晕针或 对 针刺 、 ④ ⑤ 放血排斥 者 。⑥ 虽接受 治疗 但未完 成全 部治 疗者 。 1 一般 资料 : 合 以上标 准 的 同期我 科 门诊 患 者 8 , _ 3 符 O例 采用 抽 签 法 随机分 为两 组 。治疗 组 5 例 , 2 例 , 2 0 男 3 女 7例 ; 年龄 最 小

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通讯作者] 孙凌W,CHEN C,et al.
Different acupuncture therapies for treating periarthritis of the shoulder: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Chinese Tissue Engineering Res,2020,24:5723-5732. [2]方 汉 军 , 林 新 晓 , 陈 思 , 等 . 肩 周 炎 的 中 医 治 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临床,2017,24 (1):41-44. [3]邱贵兴.骨科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2013:159-160. [4]邓凤良,谢鑑辉.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 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 (35):4681-4684. [5]陈 红 丽 . 临 床 护 理 路 径 在 肱 骨 远 端 骨 折 手 术 患 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 (22):4201-4204. [6]张琤,孙慧勤,王琴.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快速 康复护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2):42-44. [7]李萍,壮静,陆海平,等.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
综 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7月 第37卷7期(总第342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Vol.37 No.7
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高睿琦,孙凌蓉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重庆 400030)
[中图分类号]R245.329.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4(2021)07-1257-03

针刺拔罐和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

针刺拔罐和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

针刺拔罐与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刘吉玉带状疱疹一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们国家民间有多种名称,如“蛇丹”“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串疮”“蛇盘疮” “缠腰龙,,“蜘蛛疮”等。

这是一种伴随猛烈的神经痛的皮肤病,假如治疗措施不得力,可能造成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长期的苦痛。

一、带状疱疹的致病因素急性带状疱疹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为感染湿热毒邪(西医学称为“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一为正气虚弱(即西医学的免疫力低下)。

毒邪和正气虚弱可以相互为因,毒邪的感染是发病不行缺少的因素,正气虚弱是发病的基础。

正气虚弱的缘由有多种,如劳倦过度、嗜酒肥甘、久病体虚、情志不遂等均可导致正气虚弱,这就给湿热毒邪供应了致病的必要条件,正如《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临床上大面积的带状疱疹重症患者多是年老体弱者。

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清晰急性带状疱疹的发生及病理机制:带状疱疹病毒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侵入并进入脊神经后根的神经节细胞内,埋伏在那里呈休眠状态,当机体正常免疫防卫机制受到损伤或抑制而发生功能低下时即可激活病毒在感觉神经末梢快速增殖并破坏组织、细胞,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出血、坏死而发病。

由于病毒主要侵害感觉神经,所以临床上几乎全部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猛烈苦痛。

二、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特征一般应是猛烈的神经痛、节段性水疱疹、皮疹多沿某一四周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舐神经支配区域。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或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5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患处常首先消失潮红斑,很快消失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快速变为水疱,疱壁紧急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四周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消失,老年患者常较为猛烈。

围针透刺法为主配合药物注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40例

围针透刺法为主配合药物注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40例

围针透刺法为主配合药物注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40例柳爱红(湖北省京山县中医院,湖北京山431800)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注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PHN )的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围针透刺法为主配夹脊穴电针及低浓度地塞米松混合液注射针刺处,对患者于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和治疗3疗程后行VAS 评分,评价疗效优良率。

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 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 <0.01);治疗1疗程和3疗程后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75%和73.5%,有效率分别为95%和91.2%。

结论:本综合疗法治疗PHN 疗效显著。

关键词:围针;透刺;电针;药物注射;疱疹后神经痛中图分类号:R 2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779(2010)02-0039-01作者简介柳爱红(6),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指皮疹愈合后,在原来皮疹区的皮下长期存在的剧痛。

本病治疗棘手,镇痛药物难以奏效,患者非常痛苦。

笔者运用围针透刺法配合药物注射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其疼痛部位主要分布在躯干部。

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3~75岁,平均47岁;病史3月~6年,平均16月。

糖尿病患者、脏器功能衰竭者及对针刺不能耐受者,不纳入观察病例。

2 治疗方法2.1 围针透刺 在皮疹疼痛区四周边缘进针,针尖向病灶区中心透刺。

根据痛区面积大小选用相应长度和数量的毫针,每针间隔1~2c m ,针尖应尽量到达痛区中心。

另根据疼痛部位对应脊椎节段选用相应的夹脊穴,予以电针连续波刺激,留针30m in 。

围刺处只留针,每5m in 运针1次,捻转泻法。

针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2.2 药物注射 用生理盐水注射液与地塞米松配成低浓度注射液,使每10m l 混合液中含地塞米松不超过0.2m g 。

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

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

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关键词】皮肤针;围针;火罐;中药;带状疱疹笔者自2005年10月-2010年6月,采用中药内服,结合围针、皮肤针叩刺后拔火罐治疗带状疱疹68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8例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20~40岁38例,60岁以上15例;病程2~3天37例,1周以上16例,10天以上5例。

疱疹位于胸胁部27例,腹部17例,背部13例,肩部8例,颜面部3例。

1.2 治疗方法1.2.1 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12g,栀子15g,黄芩12g,生地15g,当归15g,前仁12g,泽泻12g,木通12g,胆草15g,甘草3g。

发于胸胁部加玄胡12g,川楝子12g;发于腹部加苍术12g,牛膝12g;发于肩背部加蒲公英15g,大青叶15g;发于颜面部加野菊花15g,牛蒡子15g。

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1.2.2 针灸、拔罐(1) 局部围针:在疱疹连结成块(成片)的周围,皮肤消毒后,用1寸毫针沿皮刺向成块疱疹的中心,每针相距1~2寸左右,以泻法取得针感后,留针20min。

(2)体针取穴: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

发于胸胁加期门,发于腹部加内关,发于肩部加大椎,发于背部加肝俞,发于颜面部加外关。

针用泻法,留针20min。

(3) 皮肤针、拔火罐:经过局部围针和体针治疗,取针后,以皮肤针在疱疹连结成块处,从神经根处向外叩刺,以患者自觉痛感稍减或微痒舒适为度。

疱疹破裂后,再以闪火法在局部拔罐,使疱液尽出。

1.3 治疗结果1.3.1 疗效标准疱疹完全消失,疼痛完全消失为治愈;疱疹大部分消失,疼痛大减为显效;疱疹部分消失,疼痛有所减轻为有效;疱疹无减少或增多,疼痛无缓解为无效。

1.3.2 治疗结果68例均治愈。

其中3天以内痊愈者32例,5天以内痊愈者27例,7天以内痊愈者9例。

2 典型病例患者,女,72岁。

2009年10月15日初诊。

患者于感冒2天后突发右侧胸胁部疱疹,沿神经排列,成簇,并有米粒大小水疱,疼痛剧烈,近衣被尤甚,夜不能寐。

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8例

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8例

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8例
苏海娟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7(34)6
【总页数】1页(P764-764)
【关键词】带状疱疹;外敷疗法;中药
【作者】苏海娟
【作者单位】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2.12
【相关文献】
1.内服外敷速效救心丸治带状疱疹/五个中药偏方治疗阳痿/大蒜芋头外敷治疗疖痛/枸杞子敷面治痤疮 [J],
2.红光治疗仪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2例 [J], 郭芬;王思农;杨桂兰;杜华;沈敏娟
3.红光治疗仪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J], 景万仓
4.中药内服外敷并TDP治疗仪照射治疗带状疱疹 [J], 张玉层
5.中药熏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 [J], 涂晓君;张爱芳;王美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资料与 方法 文章编 号 :0 6 0 7 ( 0 0 1 — 0 8 0 1 0 — 9 9 2 1 )4 0 2 — 1
个 月后 复查 ,治疗 组复 发 7例 ,占 1. 8 %,对 照组 复发 l 例 , 4 5 占 4 . 2 复发率 比较 有 显著 的差 异( 2 . ,< . 2 %, 组 9 x= 1 P 0 5 o 57 0 2 . 良反应 : 2不 治疗 组 2 例 患 者有 不 同程度 的发烧 、 痛 、 4 头 乏力 、 肌 痛 、 节 痛 等症 状 , 出 现 在用 药 的第 一周 , 关 常 以后症 状逐 渐 减 轻, 无不 良反应 而停 药 的病 例 。治疗结 束后 , 良反应随 即消失 。 不
内蒙古组 人干 扰素治 疗 生 殖器 尖 锐 湿疣 疗效 观察 O2
李春 花 ‘
摘 要: 目的 : 讨c) 光联合 注射 用重组人 干扰 素 治疗 男女 生殖器 尖锐 湿 疣的 疗效 。方法 : 探 (激 2 生殖 器尖锐 湿 疣7 例 , 中男3例 , 4 3 其 9 女3 例; 随机 分 为两组 , 治疗组 (8 ) O激 光联合 重 组人 干扰 素治疗 ; 3例 用C 对照 组(5 ) 用C : 光 治疗 。结 果 : 3例 采 O激 治疗 组复发7 占1.) 例( 8 , 4 对照 组复发 1例 ( 4 .)2 复发 率 比较 差异有 显著 性 (< . > 5 占 2 ,纽 9 P O 5 。结论 :O激光 联合 注射用 重组 人 干扰 素 治疗 生殖 器尖锐 湿疣 可有 0 C: 效 降低 其复发 率 。 关 键词 : 尖锐 湿疣 ;o激光 ; C2 重组 人 干扰 索O 2 rb . 一 中图分 类号 :7 2 + R 5. 3 5 文献标识 码 : B 尖锐 湿疣 ( A) 由人 乳 头瘤 病 毒 ( P 感 染 引起 的 一种 临 C 是 H V) 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对男女生殖健 康造 成严重 影响 。 目前 C O 激光 治疗 方 法较 为 常用 , 纯治 疗 但单 复发率较高。 本研究采用 C 。 O 激光联合局部注射重组人干扰素治 疗生殖器尖锐湿疣 , 效果满意 , 复发率低 , 报告如下。
3 讨 论
1 临床 资料 : 组患 者 7 , 为 我 院 20 . 1 本 3例 均 05年 6 至 20 年 6 月 09 尖锐 湿疣 是 由人 类 乳头 瘤病 毒 ( P 感染 所致 的生 殖器 、 H V) 会 月首 诊病 例 , 年龄 1~ 3岁 , 均年 龄 3 87 平 8岁 ; 3 男 9例 , 3 女 4例 ; 阴和肛门部位的增生性疾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在我国 3 例男 性有不 洁性 交史 ,5例女 性伴 侣 有感 染史 ,其余 1 人感 位居性传播疾病 的第二位 。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已分离到 O 2 8 染史 不详 ; 行其 它治 疗 , 均未 随达 6 月 。将 7 例 患者 随机 分为 10 型 以上 的 H V 个 3 0个 P 。不 同 型 的 H V感 染 可 以引起 不 同的临床 P O 两组 , 治疗 组 3 例 , 2 例 , 1 8 男 4 女 4例 , 龄 1~ 3 , 均 年龄 表现 ,其 中 侵犯 泌尿 生 殖 系 统 的 有 2 个 型 以上 。尖 锐 湿 疣与 年 87 岁 平 3 岁 ; 照组 3 例 , 1 例 , 2 7 对 5 男 5 女 O例 , 年龄 1— 9 , 均年 龄 H V 、 11、83 、3型感染 有 关 。在 宫颈 部位 的感染 中 , P 86 岁 平 P 6 1、6 1、13 IV - I 3 岁 。两组年 龄 、 别 、 体 大小 、 目及 病程 统计 学分 析差 异均 的类 型 与致 癌性 有 关 , P 6 1 型 致 癌性 小 , P 3 、3 3 中 6 性 疣 数 H V 、1 H V 13 、5型 无显 著性 , 具有 可 比性( > . ) P O0 。所有 患 者均 无心 、 、 、 5 脑 肝 肾等 器 等 致癌性 , P 1、8型有 高度致 癌性 [ 接触 H V后 是否发 病取 H V6 1 1 1 。 P 质性病 变 , 周前 均元 使用 过抗病 毒 药及 免疫 治疗 。 2 决 于 H V类 型 , 感染 部位 、 体 免疫力 及 营养状 况等 。H V感 P 受 机 P 增厚 、 角化形 成疣 体 , 1 临床表 现及诊 断方 法 : 沽性 交史 , 伴侣 感染 史 。男性 好发 染初 期 主要为 病毒 复制 所致 局 部上 皮增 生 、 . 2 不 性 于冠 状 沟 、 包皮 、 尿道 口、 阴茎 体 、 阴阜 、 阴囊 、 阴 等部 位 ; 性好 单纯 用激 光 、电灼 等治疗 短期 效果 良好 ,但复 发率 高达 3 % 以 会 女 0m 发于 阴道 口、 小阴唇 、 大 阴蒂 、 阴道壁 、 宫颈 、 阴阜 、 阴等部 位 。 会 病 上 。 在疣体 周 围存在 亚 临床 感染 灶及 H V, 深达 真皮血管 、 P 浸润 淋 灶 系淡红 色 、 色米 粒样 、 头瘤 样 、 淡灰 乳 鸡冠 样 或蕈样 赘 生物 。醋 巴管及 组织 细胞 , 锐 湿疣 复 发的 重要 原 因。用 醋酸 白试验 等 是尖 酸 白试验 阳性 , 中病 理学 检查 确诊 。 术 方法找到隐形感染扩大激光治疗范围,可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 1 . 3治疗方 法 : 疗组 于 局 麻 下 C : 光 治 疗后 ; 处 注射 d 但 仍不 能彻 底治愈 。而注 射用 重组 人干扰 素 O 2 含 有多种 蛋 白 治 O激 皮损 一 /b . 一 2 干 扰素 , b 每次 10 u1 3 , 9 ; 后 创 面外 涂 莫匹 质和糖蛋白, 0 万 ,周 次 共 次 治疗 具有广谱抗病毒、 抑制细胞增殖、 抗肿瘤以及提高免 罗星 软膏 ( 百多邦 ) 照组 采 用单 纯 C : 光 治疗 , 后创 面 疫 功能 等作 用 。C 光手 术 治疗 了显性 的尖 锐湿 疣 , 。对 O激 治疗 O激 局部 注射 也外 涂莫 匹罗星软 膏 。 的重组人 干 扰素 q 2 治疗 亚 临床感 染 ,弥补单 纯激 光治疗 的不 一b 1 疗效 标准 : . 4 治愈 : 疗后 局 部 病灶 完 全 消失 , 面愈 合 , 个 月 足 , 了复 发 。 治 创 6 减少 追踪 复 查 , 部未 再 出 现 病灶 ; 发 : 局 复 治疗 后 无 非 婚 性 接触 史 , 6 本 治疗采 用 C 。 光联 合局 部 注射重 组人 干扰 素 一 b O激 2 治疗 个月复查, 局部或附近再次 出现新发典型病灶 , 醋酸白试验阳性。 生 殖器 尖 锐 湿疣 ,复 发 率 为 1. 8 %,而 单用 激 光 治疗 复 发率 为 4 1 不 良反应 观察 : 治疗 过程 中由患 者叙 述 , . 5 在 医生 综 合分析 分别 4 . 2组 比较 差异 有 显著 性 ( < . ) 明 C 2 2 %, 9 尸 O0 。说 5 o 激光 联合局 部 按 轻 、 重 度标 准记 录 。轻度 为询 问出有 不适 感 觉 ; 中、 中度 为主 动 注射 重组 人干 扰素 一 b 疗尖 锐湿疣 可有 效降 低其复 发率 。 2治 参考 文献 叙 述出但 能忍 耐的不适 感 觉 ; 度为 客观 表现 且难 忍耐 。 重 2 结 果 【 赵 辨 . 床 皮 肤 病 学【 】 3版 . 京 : 苏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 1 ] 临 M. 第 南 江 21 效 : 组 治 疗 1 月 内复 查 均 治愈 , 损 消失 , 面 愈合 。6 2 015 6. .疗 2 个 皮 创 0 .3 【 2 全 福 . 生 殖 器疾 病 诊 治 图 解.北 京 :人 民军 医 出版 社 . ]马 外 } 青海省互 助县人 民 医院( 150 80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