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框架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框架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框架、知识点总结及例子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基本工具:刻度尺单位:主单位m,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单位换算:1km=10^3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10^-6m,1nm=10^-9m测量步骤: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使用时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整数刻度开始测量。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刻度尺要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例子:使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注意起始点和结束点的读取,以及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时间的测量基本工具:停表(秒表)单位:秒(s),还有小时(h)、分钟(min)机械停表的使用:短时间内的测量,可用停表(机械表)较准确些。

长时间的测量,可用秒表,再换算成小时。

在使用机械停表时,先按下复位键,使停表指针回到零点;按下开始键开始计时,再按下停止键停止计时;最后按下复位键使指针回到零点。

例子:使用停表测量自己跑步100米所需的时间,注意开始和结束时的操作。

二、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通常选择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例子:坐在行驶的汽车中,若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车中的人是运动的;若以车为参照物,人则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那么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第二单元:凸透镜与照相机- 凸透镜:中心、光轴、顶点、主轴、焦点、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物的高度、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照相机:镜头、快门、孔径、焦平面第三单元:声的传播- 声的产生:振动体产生声波- 声的传播:机械波,需要媒质传播- 声的特性:音速、频率、波长,声音的高低和大小第四单元:声的反射与波动- 声的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声的波动:声波的传播是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振动传递的第五单元:电与磁- 电路中的电流:电荷的流动形成电流-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和电器- 磁性物质和磁场:磁力线、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六单元:电的华尔兹和电解质溶液- 电的华尔兹法则:磁感应强度、导线长度、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理和条件第七单元:电的磁效应- 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导体在磁场中相对运动会感生电动势和电流- 电感和互感:电感的概念和特性,互感的概念和应用第八单元:电磁感应与电能传输- 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定律: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定律- 发电机和变压器:电能的转换和传输原理及实际应用第九单元:直流电和电化学- 直流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 电化学现象:电解和电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第十单元:利用电和光的现代技术- 电的常用应用:电灯、电铃、电炉等- 光的常用应用:光纤通信、激光器、光电器件等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构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不产生声音,振动必定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在振动不用然能听见声音。

2、声音的特点:声音的三因素(或说特点):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次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

音色:( 1)不同样样发声体的资料,构造不同样样,发生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样样。

2、声音的流传: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液、气都是介质,都可以传声。

流传速度:V固>V液>V气(真空不可以够传声)。

声音15 摄氏度的空气中流传速度为340m/s。

在3、声音的应用:回声测距离、传达信息、传达能量。

1.1 声音的产生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碎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刻消逝。

(由于本来发出的声音还可以连续流传);3、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用然发声(低于 20 Hz 或许高于 20000Hz 或没有介质)。

4、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平易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5、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而且可从头复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流传1、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平易体都可以流传声音;2、真空不可以传声;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流传;注:有声音物体必定在振动,在振动不用然能听见声音;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流传的距离喊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 s 是距离,单位是米( m), t 是时间,单位是秒( s)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相关。

V 固> V 液>V 气一般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截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巅峰的回声,夏季雷声轰鸣不停,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距阻截物最少 17 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由于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丈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流传行程: S=v* t ,距离 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能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正确?看到冒烟正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 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质高 0.29 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基本概念: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是:牛顿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 2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零刻线;(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限度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10.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

8N/k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kg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课本知识点整理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课本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点
一、力。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3. 力的作用效果:
- 使物体发生形变。

-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二、力的三要素。

1. 力的大小。

2. 力的方向。

3. 力的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三、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

例如,划船时,船桨向后划水,水对船桨向前的力,从而使船前进。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的第一章通常是为同学们打开物理世界大门的重要篇章,一般会涉及到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知识。

以下是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机械运动(一)什么是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比如我们日常见到的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鸟儿在空中飞翔、树叶飘落等,都是机械运动的表现。

(二)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我们是运动的;但如果以车内的座椅为参照物,我们则是静止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如,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太阳则是运动的。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要牢记:1km = 1000m,1m =10dm = 100cm = 1000mm,1mm =1000μm,1μm = 1000nm。

(二)长度的测量工具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等。

1h = 60min,1min = 60s。

(四)时间的测量工具常见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时钟、手表、秒表等。

秒表的读数要注意小表盘和大表盘的配合。

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基本概念:1.国际单位制①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

②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③我国法定的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2.长度单位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②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长度的测量①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②正确使用刻度尺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记录的测量结果:数字:准确值+估计值。

4.时间的测量①基本工具:停表。

②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5.误差①定义: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②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a.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b.仪器本身不准确。

c.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二、重难点重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1.长度单位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②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③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0后面均为立方)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2.正确使用刻度尺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的知识点主要涉及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
1. 长度的测量: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和纳米。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

常用的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特殊测量方法包括累积法、平移法(如测硬币直径、测乒乓球直径)和替代法(如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2. 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钟、秒等。

时间测量工具包括停表等。

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误差:时间测量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工具的精度和人的反应时间。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并尽量减少人的反应时间。

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或相关教辅资料,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嘿,同学们!让咱一起来瞅瞅八年级物理第一章都有些啥知识点哈。

先来说说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这玩意儿,就好像是给各种东西
量个身一样,咱得知道用啥尺子去量,还得量得准准的。

时间呢,滴
答滴答地走,咱们得清楚怎么看表,知道过去了多少时间。

你想想,
要是连个长度和时间都搞不清楚,那物理世界不就乱套啦!
然后就是运动的描述。

啥是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呀!就好比
你在操场上跑步,从这头跑到那头,位置变了,这就是运动啦。

那怎
么描述运动快慢呢?就有个速度的概念。

速度快的,嗖一下就跑老远啦;速度慢的,慢悠悠地晃。

这多形象呀!
还有参照物呢,这可重要啦!你说一个东西动没动,得看跟谁比呀。

就像你坐在车上,看路边的树,树相对于你就是往后跑;可要是看同
车的小伙伴,他就没动呀。

这参照物选得不一样,结论可就大不同喽。

再说说机械运动吧。

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有的
直线跑,有的转圈,有的还上下蹦跶。

这物理世界多有趣呀!
咱学这些知识点有啥用呢?用处可大啦!你想想,以后你要盖房子,不得知道怎么量尺寸,怎么计算时间呀?或者你想当个运动员,那速
度啥的你不得搞得清清楚楚呀。

物理其实就在咱身边,八年级第一章的知识点就像是打开物理大门的钥匙。

同学们,可得把这些知识点牢牢记住呀,别小瞧它们,它们可是以后探索物理奥秘的基础呢!就像盖房子得先打牢地基一样,这些知识点就是咱物理学习的地基呀!以后咱就能在这个基础上盖起高高的物理知识大厦啦!好好学,加油干,咱一定能在物理世界里玩得转!。

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特性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物理学的第一章——运动。

本文将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运动的描述1.位置和位移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通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来描述其运动状态。

位置是指物体所处的地点,位移则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发生的变化。

位移可以用矢量表示,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2.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速度可以用矢量表示,具有大小和方向。

3.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即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而瞬时速度则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取极限来计算。

4.加速度当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时,我们就需要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同样地,加速度可以用矢量表示,并具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二、运动的规律1.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时,我们称其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恒定,而加速度为零。

2.匀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加速度保持恒定时,我们称其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但改变的速率是恒定的。

3.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并且大小为重力加速度。

三、运动的图像1.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

图像上位移的大小对应于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曲线的斜率则对应于物体的速度大小。

2.速度-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

图像上速度的大小对应于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速度,曲线的斜率则对应于物体的加速度。

四、力与运动1.力的概念与表示力是推动物体运动的原因,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

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

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比如: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20℃。

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一章到第九章知识点详细归纳_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一章到第九章知识点详细归纳_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一章到第九章知识点详细归纳_新人教版第一章一、声音的产生: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 (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软木除外) ;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 (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1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190Hz,高于 20190Hz 叫超声波;低于 20Hz 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八下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下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下物理第一章知识点Physics is a subject that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the natural world and the universe we live in. 物理是一个让我们了解自然界和我们所生活的宇宙的学科。

It helps us comprehend how things work, from the smallest particles to the largest galaxies. 它帮助我们理解事物是如何运作的,从最微小的粒子到最庞大的星系。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eighth-grade physics curriculum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motion, forces, and energy. 八年级物理课程的第一章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运动、力量和能量。

One of the key concepts in this chapter is the study of motion, which is the change in position of an object over time. 这一章的关键概念之一是对运动的研究,即物体随时间改变位置。

We learn about different types of motion, such as linear motion, circular motion, and periodic motion. 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运动,如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和周期性运动。

Understanding these concepts helps us describe and predict the motion of objects in various situations. 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描述和预测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第一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4、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⑴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⑴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三、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 ⑴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第一章:力与运动1、力的定义和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力的单位是牛顿(N),一个普通的成年人的体重约等于质量是700N。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第二章:压强与浮力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浮力:浮力是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托的力。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条件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会悬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第三章:光学与声学1、光的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线通过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2、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介质分界面时,会有一部分光线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介质中,这就是光的反射。

3、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

4、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等介质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和密度有关。

5、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强弱,音色是声音的品质。

第四章:热学与电磁学1、温度与热传递: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传递是物体之间热量的转移。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2、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1 光的反射定律当光线射到平滑的镜面上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2 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中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成一定比例关系,即正弦定律。

1.3 凸透镜成像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被透镜聚集成一点,称为焦点;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方时,透镜会将光线聚集成物体的实像。

第二章电的基本性质2.1 静电基本规律摩擦带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电荷量守恒。

2.2 电路基本性质电流的定义及单位,欧姆定律(伏安定律),电阻的定义及单位,串联与并联电路。

第三章磁场与电磁感应3.1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产生、磁场的方向和大小、磁力作用的规律,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

3.2 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3.3 交流发电机与变压器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组成,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物质的三态及状态变化4.1 物态变化的基本特征凝固、熔化、汽化、液化的基本特征和图像表示。

4.2 物态变化的分子解释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从分子角度出发解释物态变化。

4.3 物态变化的应用应用容器、塞卡定律等概念探讨大气压力和液体压强,探究液体的压强和液面高度的关系。

第五章声的基本特征5.1 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消失声波的产生,从发声物性质的角度认识声波的特征,声音的主要特征,声波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

5.2 声音的获取和利用声音的获取,声音的放大,利用超声波的应用,利用声波测深,探究空气和固体对声波传播的影响。

这里列出了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的本质和应用。

同时,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初二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导语】本篇⽂章是为您整理的初⼆下册物理第⼀章知识点总结,仅供⼤家查阅。

1、模型的作⽤:模型可以帮助⼈们认识和理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幅图、⼀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意
2、符号的作⽤:(1)、简单明了地表⽰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字语⾔不同引起的混乱
3、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分⼦,原⼦,离⼦
4、由原⼦直接构成的物质有:⾦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体单质(:如氦⽓He、氖⽓Ne、氩⽓Ar等),部分固态⾮⾦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5、由离⼦直接构成的物质有:⾷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碳酸钙、等
6、由分⼦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氧化碳、氮⽓、氢⽓、⼆氧化硫、五氧化⼆磷、⼀氧化碳、甲烷、氧⽓、蔗糖、酒精等
7、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

如:氧⽓和臭氧;氧⽓和氮⽓
8、构成分⼦的原⼦可以是同种原⼦,也可以是不同种原⼦
9、同种原⼦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样的。

如⾦刚⽯和⽯墨;红磷和⽩磷等
10物质的性质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物理量与单位。

-物理量:可以用数字表示并用单位进行度量的量。

-单位:度量物理量时所采用的标准量,可以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
位两种。

- 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
间(秒,s)、电流(安培,A)、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等。

2.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SI)是全球通用的物理量与单位的标准。

所有的物理
量都有统一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 基本单位包括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
文(K)、摩尔(mol)和坎德拉(cd)等。

3.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误差包括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可以通过有效数字和误差限来表示。

4.量纲式。

-量纲式是物理量间关系的数学式子,可以用于表示物理量的量纲
(即物理量的单位组合)。

-在量纲式中,相同的物理量可以相互抵消,达到简化式子的效果。

5.物理量的转换。

-物理量可以通过换算公式进行转换。

-对于需要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换算的物理量,可以使用等式或者称为换算公式的方式进行转换。

6.比例式。

-比例式是用来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数学式子。

-在比例式中,两个物理量可以采用相同的单位,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单位。

7.式子中的合并与分解。

-在合并式子的过程中,相同的项可以合并并且系数相加。

-在分解式子的过程中,可以将系数和某个物理量分离出来,并将剩余部分写成其他物理量的积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一、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八个字概括“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1、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 7. 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

8.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B (A 弹簧测力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第九章《压强》复习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和对比法 3、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4、压强公式:⑴推导过程:(结合课本)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⑵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 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 F=G 6、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

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1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