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定价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初
探]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初探所谓贷款定价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经营成本和信贷风险收益,与借款人协商确定贷款价格(贷款利率)的行为。国际银行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贷款的定价问题,一些银行由于贷款定价过低,其贷款收入不能补偿贷款的违约损失和发放贷款的经营成本;而如果贷款定价过高,又会使银行在市场竞争中丧失客户,于是合理确定贷款价格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商业银行基本丧失了自主定价的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的竞争将真正从规模竞争转向价格竞争,在当前主要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下,贷款定价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一、国际上常用的贷款定价模型商业银行在制定贷款具体价格时,主要通过对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风险成本、预期利润四个因素的权衡和计算,并结合市场竞争、需求水平来确定。各国商业银行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贷款定价模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模型该模型力图在分析银行发放贷款成本的基础上,对贷款风险做出必要的补偿,为每一笔贷款确定出有利可图而又为客户接受的利率。在使用该模型时,
要考虑以下四个部分银行筹集可贷资金的成本、贷款费用(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贷款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为银行股东提供一定的资本收益率所必需的预期利润水平。
用公式表示为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预计补偿违约风险的成本预期利润水平成本加成定价模型属于"内向型"定价模式,它主要考虑银行自身的成本、费用和承担的风险,银行的资金成本、贷款费用越高,贷款利率就越高。由于未考虑当前资金市场上的一般利率水平,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和贷款市场的萎缩。此外,该模型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准确地计算各种成本,以精确地归集和分配成本,而银行属复合型产品产业,很难准确地将其经营成本分摊到各项业务上。
(二)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模型这是国际银行业广泛采用的一种贷款定价方法。其具体操作办法是在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市场基准性利率(如同业拆借利率、优惠利率)的基础上,加上违约风险补偿和期限风险补偿。
对于不同风险程度的贷款种类,一般确定一个大致的利率波动区间。计算公式为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加点(客户违约风险溢价和期限风险溢价)公式中违约风险溢价是对非基准利率借款人收取的费用,期限风险溢价则是对长期贷款的借款人所收取的费用。
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基准利率的选择,在西方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中,基准利率既可以是优惠利率,也可以是国际市场
同业拆借利率或国债利率等。与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模型不同,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模型是一种"市场导向型"的定价模型,它以市场一般价格水平为出发点,寻求适合本行的贷款价格。通过这种模型制定出的贷款价格更贴近市场,从而更具竞争力。但是采用这种定价模型进行贷款定价,除了要考虑贷款本身的风险(客户违约风险、期限风险)外,还要考虑市场利率风险(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基准利率的增减变化),这就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在使用该方法时还必须充分考虑银行的资金成本,否则容易出现抢得市场而失去利润的情况。
(三)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模型该模型综合了"内向型"和"市场导向型"贷款定价模式的优点,将贷款定价纳入客户与银行的整体业务关系中考虑,从银行贷款成本和借款客户为银行提供的综合收益为出发点,兼顾市场竞争和经营收益,是在具备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前提下可选择的理想方法。采用该模型的出发点是商业银行在与任何客户进行业务往来时,都要保证"有利可图"或至少不亏本,因此,银行在为每笔贷款定价时,应全面考虑客户与银行各种业务往来的总成本、总收入和银行的目标利润。这一模型实际上是成本加成定价模型的延伸和细化。用公式表达即为银行从某客户获得的总收入为该客户提供服务的总成本该笔贷款所应实现的目标利润公式中银行从某客户获得的总收入包括向该客户提供的贷款利息收入,这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由贷款引致的存款收益、结算业务收益;服务费收入。
总成本指为客户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资金成本;贷款的管理费用,即信用分析的费用、抵押品的维护费用等;应摊的费用,即人事费用、业务费用、折旧等;违约成本。从一般做法看,可以将贷款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如五级分类法、十级分类法),根据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历史资料计算出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平均违约率,进而根据平均违约率和贷款额来确定违约成本;贷款营业税及附加。
目标利润是银行资本从每笔贷款中应该获得的最低收益,可参照银行近几年的资产利润水平和同业平均水平等指标确定,也可根据既定的产权资本目标收益率、贷款额、贷款的资本金支持率来确定。
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模型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试图从银行与客户的全部往来关系中寻找最优的贷款价格,是比较理想的定价模式。但该模式要求银行不仅要拥有大量的自身经营信息和广泛、可靠的客户信息,而且还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运用"分客户核算"、"作业成本计算会计"等科学的方法将各种信息进行有机的梳理、分析和融汇,国内商业银行在现行技术条件下尚难以做到。
二、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新型贷款定价方法结合目前我国利率管理现状和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笔者认为合适的贷款定价方式应该将三种定价模式配套使用,做到优势互补。
以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模型和成本加成模型为基础,确定贷款的基本价格,然后通过客户盈利能力分析确定每笔贷款的最终指导定价。用公式表达即为贷款利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该笔贷款的营运费用率违约风险补偿率银行目标利润率利率的调整幅度公式中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是指资金在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产品、不同机构之间流动时产生的价格,是贷款的基准利率。从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来看,贷款基准利率一般选择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或者无风险的国债利率。相比之下,我国的基准利率体系只是初具雏形国债发行规模偏小、期限结构欠合理、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割裂等因素使得国债收益率曲线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尚难发挥市场基准利率的作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自x年运行以来,基准地位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各种期限报价基准不一致、市场制度和交易机制不完善、微观金融机构定价能力不强和市场认同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因此当前我们选择银行内部资金的转移价格作为基准利率。使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可以使不同的银行具有不同的基准价格,资金充足、效率较高的银行会更具竞争性,同时可避免银行对每笔贷款业务进行复杂的成本分摊、精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该笔贷款的营运费用是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除资金成本外所发生的综合营运费用,包括发放贷款并维持与客户的借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