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苏轼《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PPT
![苏轼《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53e0d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8.png)
中心思想
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 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 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 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目
被贬黄州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 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 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 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 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 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 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 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 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诗句赏析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 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 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 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 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 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 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 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 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 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无再少:不能回 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 光的流逝。因黄 鸡可以报晓,表 示时光的流逝。
诗词翻译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 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 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 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 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 尘不染,傍晚时分,细 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 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 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 淌!不要在老年感叹 时光的飞逝啊!
完 感结
谢 聆 听
浣 溪 沙
—— ·
·
精品课件-《浣溪沙》教学课件ppt
![精品课件-《浣溪沙》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c6aa7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3.png)
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少?又 何必自伤自怜,哀叹衰老呢?
上阕 写景
兰芽浸溪 路静无泥 暮雨潇潇 子规轻啼
自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不要徒发衰 老之叹。
此时作者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 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 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 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 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 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 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 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 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 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 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 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 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 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 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 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 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 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 发自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 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傍晚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 雨中啼叫。
谁道人生无再少?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到少年时代 呢?
门前流水尚能西 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奔流呢!
休将白发唱黄鸡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的慨流时逝光。
不要再感概白发暮年时光流逝 了。
唐代诗人白居易 《醉歌》中有“听 唱黄鸡与白日”句, 意思是说,黄鸡催 晓,白日西落,时 光流逝,人生易老。 苏轼在这里却说“休
huàn
浣溪沙
qí
[宋]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jìn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
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
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下兰芽短浸溪
上阕 写景
兰芽浸溪 路静无泥 暮雨潇潇 子规轻啼
自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不要徒发衰 老之叹。
此时作者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 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 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 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 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 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 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 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 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 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 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 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 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 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 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 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 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 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 发自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 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傍晚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 雨中啼叫。
谁道人生无再少?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到少年时代 呢?
门前流水尚能西 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奔流呢!
休将白发唱黄鸡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的慨流时逝光。
不要再感概白发暮年时光流逝 了。
唐代诗人白居易 《醉歌》中有“听 唱黄鸡与白日”句, 意思是说,黄鸡催 晓,白日西落,时 光流逝,人生易老。 苏轼在这里却说“休
huàn
浣溪沙
qí
[宋]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jìn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
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
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古诗词PPT
![苏轼《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古诗词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888f4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a.png)
诗人典故
幽默的苏轼
有次苏轼宴请宾客,书法家米芾是苏轼的好友应 邀而来,酒至酣时,米芾忽然站起来对大家说, 世人都说我癫狂,我愿意让子瞻(苏轼)来证实, 意思是让苏轼证明他并不疯癫。结果苏轼却说他 的看法与大家一样,反而愈发证明了米芾的癫狂。 苏轼喜欢开朋友“惧内”的玩笑,他有一位朋友 陈慥(龙丘居士),其妻嫉妒凶悍。苏轼便作诗 嘲笑他,“龙丘居士亦可怜,说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东坡志 林》中记载的苏轼幽默故事和苏轼诗文中的幽默 之作,都表现了苏轼诙谐的性格。他会为深山中 有人知道他大名而故作惊讶,也会在集市常听闻 卖果人叫卖的果名是朋友外号而大笑。
完结
演讲人: 演讲时间:
第二部分
基本内容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基本内容
诗词原文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 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 欢。
作者简介
任职杭州
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下旬,苏轼抵达杭州。 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苏轼受命主持州试。十 一月,苏轼被抽调去督促汤村盐河工程的进行。盐 河之役后,十二月,苏轼又奉命去湖州督管堤堰工 程。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水旱灾害导致东 南大部分地区发生饥荒,苏轼受命前往常州、润州 等地发放灾粮,此次任务持续了七个月,苏轼尽心 尽职的处理赈灾事物,连除夕之夜都未能回到杭州 和家人团聚。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还曾到过 富阳、新城等地。
浣溪沙·细雨 斜风作晓寒
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73e86bd4d8d15abf234e59.png)
2021/4/8
8
知
本词从视觉和听觉角
主
度描绘了农家丰收繁忙的 画面,写了自己谢雨途中
旨 的艰辛,刻画出一位关心
农人,平易近人的太守形
象,透露出人们(包括词
人)对农村恢复正常生产
后的喜悦心情。
2021/4/8
9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10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 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口渴难忍, 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水喝,于是敲门 试着问野外的一户人家。
2021/4/8
6
上片:农村农村生活的丰收场景。
清新自然 欣欣向荣 (写景)
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 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 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 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 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缫车 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 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簌簌衣巾落枣花”一 句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 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的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 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 南村北响缫车”一句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细心、兴奋。 “牛衣古柳卖黄瓜”一句则换了一个角度写作者对蔬菜丰 收的喜悦心情。
2021/4/8
7
下片:雨途中行路的艰辛 困倦口渴 试问人家(叙事)
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 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 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信笔写来,不事雕琢, 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 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 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 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 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 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 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象,更是 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 之意,见于言外”。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c2968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e.png)
语言特色
平易自然
苏轼的诗歌语言平易自然 ,质朴无华,贴近生活, 易于引起读生动的 语言,通过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 动有趣。
节奏感强
苏轼的诗歌节奏感强烈, 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 口,具有音乐美感。
04
CATALOGUE
《浣溪沙》的解读与赏析
情感表达
01
情感表达
苏轼在这首词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他运用细腻的
笔触,将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的景物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
的情感波动。
02
情感层次
这首词中,苏轼表达的情感是多层次的。他既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又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
03
情感表达手法
意象意义
这些意象在词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例如,“细雨”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落花”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和生命的无常。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深沉、感慨的 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苏轼的情感世界。
意境营造
意境特点
苏轼在这首词中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幽静的意境。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环境氛围,将读者引入一个特定的艺术 空间,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艺术手法
意象运用
苏轼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 细雨”、“落花”、“燕子”等,营 造出一种清新自然、优美动人的意境 。
对比手法
象征意义
诗中的意象和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 如“燕子”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落 花”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苏轼通过对比“新”与“旧”、“去 ”与“来”、“悲”与“喜”等对立 面,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详细描述
该词以明月为引子,抒发了苏轼对人 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 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词中运 用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营造出 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苏轼《浣溪沙》ppt
![苏轼《浣溪沙》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1c5c80680203d8cf2f2401.png)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qí )水⑴清泉寺,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⑵短浸⑶溪,松间沙路净 无泥⑷,萧萧[1]暮雨⑸子规⑹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⑺?门前流水尚能 西⑻!休将白发⑼唱黄鸡⑽。
1. 蕲水:古县名,即今湖北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 兰芽:指溪边的野花野草都已发芽。 3. 浸:泡在水中。
4. 松间沙路净无泥: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
5. 6. 7. 8. 9.
无泥"。 萧萧:拟声词,这里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没法再现青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白发, 老年。唱黄鸡,感叹时光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 流逝。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 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你看门前的 溪水不是也能够向西奔流!不要 再发白发暮年时光流逝这样的慨 了!
• 游历蕲水清泉寺,寺邻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 岸边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苗,泡浸在溪水中,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谁说 人生只会变老,你看门前的溪水不是也能够向西 奔流!不要再发白发暮年时光流逝这样的慨了!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游历蕲水清泉寺,寺邻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 子啼。
岸边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苗,泡浸在溪水中,松 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傍 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 流水尚能西!休将白 发唱黄鸡。
• 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 表达了什么?
古诗词背诵《浣溪沙》课件(共30张PPT)
![古诗词背诵《浣溪沙》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ea7ed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3.png)
感悟小学
把自己的离愁、自己的 快乐、自己的所有感受写下 来,尽量用上 “词”的格 式。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7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2024 课件
公开课教案
《浣溪沙》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引导学生理解《浣溪沙》的诗意,感受诗人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小学升初培中养的学作生文的选文材学技鉴巧赏如能下力:和朗读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教:学对重于点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来说,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非常重要。可以从家庭、 学校、生理活解等诗方意面,选感择受自诗己人熟对悉自的然材和料人,生这的样感能悟够和更思好考地。把握主题,写出有真情实感 的文章。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韵律。 关注细节教:学选难择点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己亲身经理历解的“小萧故萧事”、、场“景子等规,”通、过“细西节流描”写等来词表语现的主含题义和和中作心用思。想。 注重描写深:入注探重讨描诗写句可中以的让意文象章和更意加境生。动形象。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描 写性的材教料学,准如备人:物形象、景色描写等,通过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突出中心教:师在准选备择教材学料课时件,和要相明关确资文料章。的中心思想,并围绕中心思想来组织材料。这 样可以让学文生章提更前加预有习重课点文和,条了理解,作避者免及偏背离景主。题或文不对题。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 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 人、词人,豪放派词人的杰 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 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作品有《江城子》、《水调 歌头》、《念奴娇》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课件(共29张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86ba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6.png)
“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偶。 ---(明)杨慎《词品》
小园香径独徘徊
从“独徘徊”的身影中,你读出了什么?
读懂词人
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 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 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
---- 叶嘉莹
晏殊,北宋词人,少时聪慧过人,十四 岁以神童入试,因之召试,赐进士出身。 历任要职,从此步入仕途,为官40余年, 也是风平浪静,志得意满,官至宰相,是 个地道的达官贵人。因此,他的诗词,没 有大喜大悲的刻骨铭心,他虽然几乎天天 过着性情中的诗酒生活,但晏殊以其富贵 显达的身世,超凡脱俗的资质,一颗真诚 的心,始终对人生怀有审慎的理性思考和 明辨态度,从其词圆润平静的风格中,常 能体现出人生的哲理,不同凡俗的深思性。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首词感叹人生短促、离别太多,劝人把握当前、享 有生活,超脱愁苦的生活态度。
• 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言人之所能言,而言 人皆感受之却不能言之者。其词的这种情 调,乃是他显达的身世与他的诗人资质所 相融合的结果。
读出自己
思考 理性 通透 豁达
作业布置:
•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 阅读晏殊的《蝶恋花》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7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2024 课件
公开课教案
《浣溪沙》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引导学生理解《浣溪沙》的诗意,感受诗人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小学升初培中养的学作生文的选文材学技鉴巧赏如能下力:和朗读能力。
26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PPT课件
![26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0071c6866fb84ae55c8d42.png)
-
7
-
5
苏轼虽然身为士大夫,
内心却对农村田园
怀有亲近之心,
自谓"使君元是此中人", 此处漫不经心的"敲门试 问",与"野人家"之不分 彼此,可见一斑。
-
6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 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 的艰辛。 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 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 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 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 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 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 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 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 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写作背景1078年苏轼在徐州任职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石潭求雨后来天降甘霖缓解了旱情他又不百姓同赴石潭绘了农村快乐祥和淳朴温馨安居乐业的生活画面极有田园诗的优美意境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茶
浣溪沙——Biblioteka 轼-1写作背景
1078年苏轼在徐州任
职,那年春天,徐州发生
了严重旱灾,苏轼曾率众
-
3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
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 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 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 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 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
4
上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 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三句话,三个画面, 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 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 感。 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 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缫车声,还是瓜农的叫 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 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教学课件
![新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692c5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f.png)
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县名,今湖北 浠水镇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到蕲水县的清泉寺游玩,寺 面临一条往西边流淌的小溪。
上阕
初生的兰芽浸 润在溪水中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形容雨声 杜鹃鸟
潇潇暮雨子规啼。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 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 日暮,松林间的杜鹃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浣 溪 沙【
宋 】
苏 轼
huàn
浣溪沙 shì 【宋】苏轼
qí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
tí
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壹 释诗题 贰 知诗人 叁 明诗意 肆 悟诗情
词牌名
浣溪沙
唐代教坊曲名
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下阕
不能回到少年 时代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老年 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 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 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上阕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 鹃三幅画面。兰花发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 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 黄昏时潇潇细雨声中杜鹃在啼叫,提醒行人" 不如归去",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 优美洁净的春景,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 色彩。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蕴含 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 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 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浣溪沙苏轼ppt课件
![浣溪沙苏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62262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7.png)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 春,当时苏 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 (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 轼的职业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然而这首词却表达了苏轼乐观向上 的精神。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突发自伤 衰老之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 乐观的性格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3、有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此词
中反其意而用之的句子是 (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 西!
1.兰芽 沙路 暮雨 子规 2.视觉和听觉 3.时间是在三月或早春“子规啼和兰芽 短” 4.寂静 以动衬静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上阕(què )写了什么样的风光和环境? 有什么效果?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六、解释词语与理解词意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浣溪沙是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那么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词和其他的词有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三、知诗人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突发自伤 衰老之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 乐观的性格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3、有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此词
中反其意而用之的句子是 (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 西!
1.兰芽 沙路 暮雨 子规 2.视觉和听觉 3.时间是在三月或早春“子规啼和兰芽 短” 4.寂静 以动衬静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上阕(què )写了什么样的风光和环境? 有什么效果?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六、解释词语与理解词意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浣溪沙是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那么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词和其他的词有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三、知诗人
最新苏轼《浣溪沙》精品PPT课件
![最新苏轼《浣溪沙》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874322e009581b6ad9eb8c.png)
•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请不要把我的阳光带走
• you'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 你永远不会知道,我有多爱你
•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请不要把我的阳光带走
苏轼《浣溪沙》精品PPT 课件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You Are My Sunshine
• 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你是我的阳光,我唯一的阳光
•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 你让我感到开心,当天空黑暗的时候
• you'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 你永远不会知道,我有多爱你
பைடு நூலகம்
❖ 2、“黄鸡”的本意是: 指黄鸡报晓 ,诗中是指: 。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3、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4、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
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You Are My Sunshine
歌曲简介
• I'll always love you and make you happy,
浣溪沙古诗ppt课件苏轼
![浣溪沙古诗ppt课件苏轼](https://img.taocdn.com/s3/m/c8b96e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f.png)
细节描写
诗歌中对细节的描写细腻入微, 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
诗歌的表现力。
05
《浣溪沙》的影响与评价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后世评价
文学价值
苏轼的《浣溪沙》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被认 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之一。
情感共鸣
该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达到了巅 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文化氛围
苏轼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苏轼生活在北宋中期,这一时期的社 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其创作提供了丰 富的土壤。
北宋中期,文化氛围浓厚,文人士大 夫阶层活跃,诗词创作繁荣。
个人背景
苏轼的生平经历
苏轼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从小 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他早年在 京城任职,后因得罪权贵被贬至 地方,历经多次迁徙。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杰出代表,他 的诗、词、散文都有深远的影响
。
苏轼的诗以豪放、豁达见长,语 言优美,意境深远;他的词则清 新自然,婉约柔美;他的散文则
气势磅礴,富有哲理。
苏轼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和后世都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文
坛宗师”。
苏轼思想及影响
苏轼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他主张“仁政”,关心民生 疾苦,反对腐败。
该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强烈共鸣, 成为了传颂千古的经典之作。
历史地位
在文学史上,该诗被视为苏轼创作生涯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 2 3
创作启示
苏轼在《浣溪沙》中展现出的独特艺术视角和深 刻人生感悟,为后世的文学家提供了创作灵感和 启示。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600581bb4cf7ec4afed09c.png)
12
唐代诗人白居易 《醉歌》中有“听 唱黄鸡与白日”句, 意思是说,黄鸡催 晓,白日西落,时 光流逝,人生易老。 苏轼在这里却说 “休将白发唱黄 鸡”,反用其意, 劝阻人们不要徒发 自伤衰老之叹。
13
上阕 写景
兰芽浸溪 路静无泥 暮雨萧萧 子规轻啼
自然的 美景和生机 令人心旷神 怡。
下阕 抒情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苏轼
6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对王安石
新法的某些政策持不同意见,新
党李定等人从他的诗篇中摘引了
一些讽刺新法的句子,指控他诽
谤朝廷,苏轼因而被捕。他被关
押在御史台狱,在狱一百多天,
史称“乌台诗案”(御史台又称
乌台)。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
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8
狱中寄弟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 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 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 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 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 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
琅珰(lánɡ dānɡ )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
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
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
桐乡应在浙江西。
21
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 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c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 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 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 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 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 “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 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 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 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 的情怀。
唐代诗人白居易 《醉歌》中有“听 唱黄鸡与白日”句, 意思是说,黄鸡催 晓,白日西落,时 光流逝,人生易老。 苏轼在这里却说 “休将白发唱黄 鸡”,反用其意, 劝阻人们不要徒发 自伤衰老之叹。
13
上阕 写景
兰芽浸溪 路静无泥 暮雨萧萧 子规轻啼
自然的 美景和生机 令人心旷神 怡。
下阕 抒情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苏轼
6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对王安石
新法的某些政策持不同意见,新
党李定等人从他的诗篇中摘引了
一些讽刺新法的句子,指控他诽
谤朝廷,苏轼因而被捕。他被关
押在御史台狱,在狱一百多天,
史称“乌台诗案”(御史台又称
乌台)。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
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8
狱中寄弟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 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 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 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 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 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
琅珰(lánɡ dānɡ )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
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
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
桐乡应在浙江西。
21
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 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c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 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 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 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 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 “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 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 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 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 的情怀。
苏轼《浣溪沙》ppt
![苏轼《浣溪沙》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68099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7.png)
详细描述
这首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 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作者通过 对夜晚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自己 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浣溪沙》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概述
苏轼的《浣溪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词,通过描绘溪水、落花、 燕子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主题思想分析
这首词的主题思想主要集中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上,通过细腻的笔触,苏轼表达 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他通过对溪水、落花、燕子等自然景物的描绘 ,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自然与人生的相互依存关系。
《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
总结词
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 的思考。
VS
详细描述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 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悟, 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
总结词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 考。
表现手法
01
02
03
象征与暗示
苏轼在《浣溪沙》中运用 了大量的象征和暗示手法, 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内涵 和寓意。
对比与反衬
通过对比和反衬的表现手 法,苏轼突出了事物的特 点和情感的变化,增强了 作品的表现力。
细节描写
苏轼在《浣溪沙》中对人 物和景物的细节描写十分 到位,使得作品形象生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栩如生。
05 其他《浣溪沙》名篇介绍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总结词
描述了苏轼在徐州石潭谢雨的场景,表达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感慨。
浣溪沙ppt课件
![浣溪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2607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e.png)
THANKS
感谢观看
修辞手法
比喻
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 体化,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所
表达的含义。
拟人
通过拟人,可以将无生命的事物 赋予生命,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和 特征,增强诗词的生动性和形象
性。
排比
通过排比,可以将多个相似的意 象或句子并列在一起,形成强烈 的语势和节奏感,增强诗词的表
现力。
结构布局
起承转合
是诗词的基本结构布局,包括起始、承接、转接 和收合四个部分。
02
诗词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
总结词
简练、含蓄、生动
详细描述
浣溪沙的诗歌语言简练,用词精准,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感受。同时,诗歌 语言含蓄,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此外,诗歌语 言生动形象,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描绘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意境构造
总结词
清新、自然、深远
详细描述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浣溪沙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 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 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5
诗词的创作技巧
意象运用
意象
是融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是作者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
形象。
意象的分类
分为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和通 感性意象。
意象的作用
通过意象,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 情感,使诗词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写 ,当时他身处逆境,心情苦闷,但仍 然保持着豁达开朗的性格。
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 苏轼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内容解析
上片
(完整版) 苏轼《浣溪沙》精品PPT课件
![(完整版) 苏轼《浣溪沙》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5c4527bb4cf7ec4bfed056.png)
写作背景
词人远谪(zhé)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 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萧 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 白发唱黄鸡。
①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 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 《书清泉寺词》。 ②浸:泡在水中。 ③潇潇:形容雨声。 ④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⑤白发:老年。 ⑥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 表示时光的流逝。
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 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 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 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 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 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 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此时作者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 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 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 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 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 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 之一。
➢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 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 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 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 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谁说人老了不能再年轻? 你看门前的流水还尚且能向西奔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突发 衰老之谈
• 《浣溪沙》这首诗是不服老的宣言, 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 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 发向上。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 候,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勇往 直前、不畏艰难。
• 十、拓展延伸与当堂训练
• 1不、正下确面的对是苏?C 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
A.上阕写景,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正所谓鸟鸣山更幽, 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想到“人生再无少”不 由得时光流逝之快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旷达乐观的
2、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醉歌》里说过
“听唱黄鸡与百日”一句。意思是说:黄鸡 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苏 轼却在这里说:休将白发唱黄鸡。又有何用 意?
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突发自伤 衰老之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 乐观的性格
3、有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此词
中反其意而用之的句子是 (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 西!
4、词中的下片抒写了词人
(
)的看法,表现了
词人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的
人生态度。
答: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
浣溪沙 晏殊
三、知诗人
• 宋代有一位诗人,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仙。其诗题材 广阔,清新豪健,善 用夸张比喻,独具风 格。他就是:
苏轼
•苏轼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 。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 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 阳修、苏轼。
一、新课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 的东流不返,正如人们的青春年华 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 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面 对生活中的变故呢的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苏轼笔下的《浣溪沙》去寻 找答案吧!
浣溪沙
• 二、 题解
浣溪沙是词牌名,它又名《浣沙 溪》上下阕七句,共有四十二字。 双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 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 词人所常用。
五、正音与诵读:
蕲水(qÍ) 浸(jìn) 少(shào)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 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 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春雨 子规啼
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上阕重点描述了哪几个景色?从哪些感官描 绘了上阕的景色?能否从景物推断出是哪 个季节?环境是寂静的还是喧闹的?
1.兰芽 沙路 暮雨 子规 2.视觉和听觉 3.时间是在三月或早春“子规啼和兰芽 短” 4.寂静 以动衬静
• 上阕(què)写了什么样的风光和环境? 有什么效果?
• 黄鸡的本义是指黄鸡报晓,在诗中指的是 什么?
代之时间,时间流逝
八、主旨归纳
•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虽处 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的生活态度和旷达乐观 的性格。
• 九、课堂小结与结构图解
上阕 写景
兰芽浸溪 沙路无泥 子规暮啼
自然的美景和生 机令人心旷神怡
下阕 门前流水尚能西 抒情 莫将白发唱黄鸡
•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
小溪潺湲(chán yuán ),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
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 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 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 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 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 怀。
敲门试问野人家。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 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
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全词绘景逼真形象,栩 栩如生,叙事清新淡雅,
苏轼
脉脉含情,为宋词词境
的拓展作出了贡献。
簌簌衣巾落枣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村南村北响
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 思茶
它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告诉 我们苏轼是去蕲水的清泉寺游玩。
•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兰芽: 芽浸: 潇潇: 子规: 啼:
指溪边的野花野草都已发
泡在水中 形容雨声 布谷鸟
叫
• 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浸 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仿佛 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傍晚细雨 蒙蒙,寺庙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 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订正字音: 浸:jìn 净:jìng 谁:shuí少:shào
六、解释词语与理解词意
浣溪沙是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那么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词和其他的词有
什么区别?
多了一行小字: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这行小字在词中叫小序,它相当于现在的 “引子”。 它的作用是介绍时间地点和背景,那么在这 首词的小序中交代了什么?
•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无再少: 尚: 还 白发: 唱黄鸡:
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老年 黄鸡报晓
• 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变得年轻? 你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 你看黄鸡不也依旧在报晓吗?不要再 发白发暮年时光流逝着这样的感慨了!
七、合作探究与赏析
兰芽 松间沙路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 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 巩。
苏洵
字明允,号老 泉。北宋文学 家,被列“唐 宋八大家”
苏轼
亲兄弟
字子瞻,又字和 仲,别名苏东坡, 宋代重要文学家。
苏辙
字子由,北宋文 学家、诗人、宰 相。唐宋八大家
之一。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 春,当时苏 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 (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 轼的职业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然而这首词却表达了苏轼乐观向上 的精神。
• 下阕( què)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 表达了什么?
下阕议论。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
以反诘(jié )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
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 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 神。
休将白发唱黄鸡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虽处困境却老当益壮、 自强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