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奶牛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

奶牛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

6 8
黄 牛 杂 志
表 1 泌乳 牛的精饲料给量
第2 8卷
维普资讯
第 2 8卷第 4期
20 0 2年 7月
黄 牛 杂 志
o na e l w t l inc ur lofY lo Ca te Sce
V o1 2 N O. .8 4 J y. 2 02 ul 0
文 章 编 号 :0 19 1 (0 20 —0 70 10 —1 1 2 0 )40 6— 2
2 日粮 特点
2 1 奶 牛 的 日粮 必 须 由多 种适 口性 良好 的饲 料 配 .
比例 为 2 6 3 % ; 产 50 0 60 0 g奶 的 母 5/ 5 年 9~ 0 ~ 0k 牛, 精料 比例 可 达到 4 9~ 5 。 当粗 饲 料 品质 优 O/ O 6 良时 , 取 下 限 ; 饲料 品质 较差 时 , 取 上 限 。 牛 可 粗 可 奶 精粗 饲 料 的参 考用 量 见表 1 表 2 、 。
饲 粮 的质量 变化很 大 。饲料 干物 质采食 量 高低 , 对于 维 持泌 乳 牛的高 产 、 产和体 质健康 关 系很大 。 稳 因此 ,
收 稿 日期 :0 20 — 7 2 0 —50 作者 简介 : 张志 强( 9 4 , , 15 一) 男 陕西省仪祉农校 讲师.
维普资讯
2 2 日粮 要 有 一 定 的 容 积 和 浓 度 .
泌乳 牛每 日干物 质的 采食量 随其体 重 、 泌乳量 和
的合 理 喂 量 , 多 过少 都 影 响母 牛 的健 康 和 生 产 性 过 能的 发挥 。少 给勤 添 , 可保 证 奶 牛 旺盛 的食 欲 , 牛 使
吃饱 吃好 , 不 浪 费饲 料 。 也

奶牛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奶牛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奶牛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荷斯坦奶牛犊牛饲养管理的术语与定义及营养需求参数、标准化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荷斯坦奶牛犊牛的饲养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57《中国荷斯坦牛》GB/T37116《后备奶牛饲养技术规范》NY/T34《奶牛饲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农办牧[2008]3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及定义适合于本文件。

3.1犊牛Calf犊牛是指出生至6月龄的牛。

又分为:哺乳犊牛和断奶犊牛。

哺乳犊牛:指出生〜断奶的犊牛。

断奶犊牛:指断奶。

〜6月龄的犊牛。

3.2初乳Colostrum指母牛分娩后0-7天产出的乳汁3.3离地式犊牛岛Offthegroundcalfisland指哺乳期犊牛饲养在离地30~70cm,漏粪式单独饲养的专用围栏,所以称之为“离地式犊牛岛”。

3.4犊牛的饲养管理Feedingandmanagementofcalves根据奶犊牛的不同生理阶段和生理特征的营养需求,按照饲养标准规定了奶犊牛的日粮种类、配合比例、饲喂量、饲喂工艺和饲喂技术。

犊牛生产必需的质量环境、保健要求和日常管理需要,规定了犊牛的分群、运动、饮水、卫生保健、圈舍消毒和疫病防治措施等。

4荷斯坦犊牛各阶段的饲养标准与日粮营养浓度表荷斯坦犊牛饲养标准月龄体重(kg)DM采食量(占体重%)DM采食量(kg)粗蛋白(g)净能(MCal∕kg)粗饲料(%) 实施方案0-2852.8-3.01187.530-10鲜牛奶+犊牛开食颗粒料3-41452.83-4181.8010-15断奶犊牛颗粒+优质牧草5-62002.74.0-5.516.51.6540断奶犊牛颗粒+优质牧草3-6月龄高产犊牛日粮浓度推荐如下:干物质采食量(DMI),占体重2.6%;粗蛋白质(CP)占DMI的16%;降解蛋白质,占25〜304CP;非降解蛋白质,占45〜55%CP;可消化总养分(TDN)占69%干物质(DM);维持净能,是1.69mcal∕kg;增重净能,1.07mcal∕kg;中性洗涤纤维(DF)三,占25%DM;钙,占0.6%DM;总磷,占0.4%DM°5犊牛饲养技术要点浦乳期犊牛0-60日龄的饲养技术要点。

奶牛场管理制度

奶牛场管理制度

奶牛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奶牛场的管理,促进奶牛场的健康发展,保障奶牛的生活和生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奶牛场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奶牛场,包括奶牛饲养、繁殖、生产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奶牛场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制定并执行本管理制度。

第四条奶牛场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动物保健和安全技能,确保奶牛场的规范运作。

第五条奶牛场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奶牛场的监督检查,杜绝违规行为。

第六条奶牛场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管理制度,维护奶牛场的良好形象。

第七条奶牛场应当注重科研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升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第八条奶牛场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奶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奶牛养殖管理第一条奶牛场应当建立健全的奶牛养殖管理制度,包括饲养、繁殖、生产等方面。

第二条奶牛场应当注重奶牛的饲养环境,保证奶牛的饮食和休息环境,并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三条奶牛场应当加强对奶牛的疾病防控,及时对奶牛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减少因疾病而导致的损失。

第四条奶牛场应当合理安排奶牛的繁殖计划,提高繁殖率,确保奶牛的数量和质量。

第五条奶牛场应当加强对奶牛的生产管理,确保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

第六条奶牛场应当建立健全的奶牛健康档案,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和疫病检测,确保奶牛的健康。

第七条奶牛场应当对奶牛的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益。

第八条奶牛场应当制定奶牛养殖技术规范,确保养殖过程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

第三章奶牛产品质量管理第一条奶牛场应当建立健全的奶牛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乳制品加工和销售。

第二条奶牛场应当加强对奶牛产奶过程的监督管理,保证牛奶的卫生和安全。

第三条奶牛场应当建立健全的乳制品加工流程和检验制度,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四条奶牛场应当加强对乳制品的包装和存储管理,保证乳制品的新鲜和卫生。

第五条奶牛场应当加强对乳制品的销售管理,确保销售的乳制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规定。

奶牛饲养标准

奶牛饲养标准

奶牛饲养标准
奶牛是人类重要的家畜之一,其饲养标准直接关系到奶制品的
质量和产量。

为了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饲
养标准。

首先,奶牛的饲养环境需要保持干净整洁。

牛舍应该定期清理,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积聚粪便和尿液,防止细菌滋生。

牛舍内的饮
水设施也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确保奶牛饮水的卫生安全。

其次,奶牛的饲料需要科学合理。

奶牛的主要饲料是青贮料、
玉米、豆饼等,需要根据奶牛的生长阶段和产奶量合理配比,保证
奶牛的营养需求。

此外,饲料的质量也至关重要,需要选择新鲜、
无霉变、无污染的饲料,避免对奶牛造成伤害。

再者,奶牛的健康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驱虫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奶牛的疾病,保证奶牛的健康。

此外,合理的运动和放牧也是保持奶牛健康的重要手段,可以减少奶牛的
压力和焦虑,促进奶牛的消化和新陈代谢。

最后,对奶牛的生理期进行科学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配
种、妊娠、产犊、哺乳等各个阶段都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照料,确保奶牛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总的来说,奶牛饲养标准的遵循对于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至关重要。

只有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科学合理的饲料配给下,进行健康管理和生理期管理,才能保证奶牛的健康和高效生产。

希望广大奶牛饲养者能够严格遵循奶牛饲养标准,为生产优质奶制品做出贡献。

牛群喂养管理的制度规范

牛群喂养管理的制度规范

牛群喂养管理的制度规范一、总则第一条本制度旨在规范牛群喂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养殖场、养殖户的牛群喂养管理工作。

第三条牛群喂养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环保、人道的原则,确保牛群生长健康,提高养殖产品质量。

二、喂养管理第四条喂养管理应根据牛的年龄、品种、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

第五条饲料应选用优质、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原料,确保牛群营养均衡。

第六条喂养量应根据牛的体重、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

第七条喂养时间应固定,每天至少喂养两次,确保牛群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第八条喂养过程中应观察牛的食欲、消化状况和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环境管理第九条养殖场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第十条牛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满足牛的生长需求。

第十一条牛舍内的设施应安全、舒适,避免对牛造成伤害。

第十二条应定期进行牛舍巡查,及时修复破损设施,确保养殖环境良好。

四、健康管理第十三条应定期对牛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第十四条应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牛群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第十五条应定期对饲料、水源进行检测,确保喂养安全。

第十六条应建立牛群档案,详细记录牛的生长、繁殖、疫苗接种、疾病治疗等情况。

五、人员管理第十七条养殖场应配备专业、负责任的饲养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养殖技能。

第十八条饲养员应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喂养、环境管理等工作。

第十九条应建立考核制度,对饲养员的养殖工作进行评价,激励饲养员提高工作质量。

六、安全生产第二十条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养殖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二十一条应配备消防、急救等安全设施,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十二条应加强剧毒、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七、法律责任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牛群损失、疫病传播等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一、引言奶牛养殖是现代农业中一项重要的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奶牛养殖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以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养殖场建设养殖场是奶牛生产的基础,合理的养殖场建设对提高养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养殖场建设的技术规范:1.场地选择:选择土地时应考虑土地的气候、水源、排水条件等因素,并确保场地周围环境无污染。

2.圈舍设计:圈舍应符合奶牛的生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保证其舒适、安全和卫生。

3.饲料储存和处理:养殖场应有合理的饲料储存和处理设施,确保饲料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三、奶牛品种选择奶牛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奶牛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不同的养殖目标和地区环境,选择适合的奶牛品种是养殖成功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奶牛品种选择的技术规范:1.乳品种的选择:应选择乳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适中的品种,如荷斯坦、黑白花奶牛等。

2.肉奶品种的选择:应选择肉奶产量高、肉质优良的品种,如西门塔尔等。

四、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奶牛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以下是饲养管理的技术规范:1.饲料供给:奶牛应按照科学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喂,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2.水源供给:奶牛需要足够的清洁饮水,养殖场应保证给奶牛提供优质的饮水。

3.疫病防控:养殖场应制定疫病防控计划,定期给奶牛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和疾病检测,确保奶牛健康。

4.环境控制:养殖场应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保证奶牛舒适。

五、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保证奶牛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生产管理的技术规范:1.繁殖管理:合理的繁殖管理可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包括合理的配种时间和配种方法等。

2.妊娠保护:对妊娠的奶牛进行特殊管理,包括提供合理的饲料、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等,确保胎儿发育健康。

3.分娩管理:对分娩的奶牛进行观察和帮助,确保分娩顺利,并及时对产后的奶牛进行控制和护理。

奶牛养殖技术规范.doc

奶牛养殖技术规范.doc

奶牛养殖技术规范《奶牛养殖技术规范》第一季-10月31日,XXXX。

奶牛养殖技术规范1的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奶牛在生产过程中的引进、养殖、繁殖、环境、养殖、消毒、用药、防疫、牛奶收集和废物处理等方面应遵循的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奶牛场奶牛的生产、饲养和管理。

2规范性参考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本标准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对于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其所有后续修订(不包括错误内容)或修订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但是,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对于未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548畜禽疾病、肉及其制品无害化处理规则GB 16567畜禽运输检疫技术规范GB 7959——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伟、孙爱林、沈、傅文勇。

本标准于XXXX 10月31日首次发布。

奶牛养殖技术规范1的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奶牛在生产过程中的引进、养殖、繁殖、环境、养殖、消毒、用药、防疫、牛奶收集和废物处理等方面应遵循的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奶牛场奶牛的生产、饲养和管理。

2规范性参考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本标准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对于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其所有后续修订(不包括错误内容)或修订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但是,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对于未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548《畜禽疾病肉及其制品无害化处理规则》GB 16567《畜禽运输检疫技术规范》GB 7959: 60,脂肪可添加到体重明显减轻的牛中。

在泌乳中期(101-200天),混合物将跟随乳汁,混合浓缩物将逐渐减少。

粗细比为50-45∶50-50∶60,体脂恢复到7.50%。

防止过度肥胖。

泌乳曲线是评价奶牛管理的工具。

泌乳曲线可以用DHI 数据来描述。

奶牛产奶高峰出现在分娩后4-8周。

如果泌乳高峰不高,注意饮食蛋白质;如果泌乳高峰持续时间短,注意饮食能量。

牛奶蛋白和牛奶脂肪的比例应该在0.85和0.88之间。

DB11T150.1-2019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育种

DB11T150.1-2019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育种

ICS 65.020.30B 43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 11/ T 150.1—2019代替DB11/T 150.1―2002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育种Specification of dairy cattle feeding management technology-Part 1: Breeding2019-06-18发布2019-10-01实施目次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育种方案 (2)5 育种目标 (2)5.1 外貌特征 (2)5.2 体高、体重 (2)5.3 生产性能 (3)6 育种资料的记录 (3)6.1 牛只编号 (3)6.2 系谱 (3)6.3 泌乳牛生产性能测定 (4)7 优秀公、母牛的选择 (4)7.1 优秀母牛的选择 (4)7.2 优秀种公牛的选择 (4)8 体型鉴定 (4)9 选配 (5)9.1 一般要求 (5)9.2 选配方法 (5)前言DB11/T 150《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育种;——第2部分:繁殖;——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第4部分:卫生防疫。

本部分为DB11/T 15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11/T 150.1―2002《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育种》,与DB11/T 150.1―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3157、GB/T 35568、GB/T 35569和NY/T 1450(见2);——删除了DHI、谱系、后裔测定、体型线性鉴定、表型值、性状、表现型(见2002年版的3.1、3.2、3.3、3.6、3.10、3.11和3.13);——增加了测定日模型的定义(见3.3);——修改了体细胞数的定义(见3.7,2002年版的3.12);——删除了第四章育种组织(见2002年版的4);——修改了体高、体尺和产奶量参数(见5.2和5.3.1,2002年版的6.2和6.3.1);——修改了母牛编号规则和进口牛编号原则(见6.1.1和6.1.2,2002年版的7.1.1);——删除了牛只来源的国别代号标准内容(见2002年版的7.1.3);——删除了第七章中育种报表(见2002年版的7.2.5);——修改了泌乳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内容(见6.3,2002年版的7.3);——删除了优秀母牛的选择原理(见2002年版的8.1.1)——修改了优秀母牛的选择(见7.1,2002年版的8.1.2);——删除了对种子母牛的规定(见2002年版的8.1.4);——修改了优秀种公牛的选择(见7.2,2002年版的8.2);——修改了第八章体型鉴定(见8,2002年版的9);——增加了一般要求(见9.1);——删除了选配原则(见2002年版的10.1);——修改了选配方法(见9.2,2002年版的10.2);——删除了附录A中的育种表格(见2002年版的表A.1~表A.8)。

DB11_T150_3-2019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

DB11_T150_3-2019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

ICS 65.020.30B 43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 11/T 150.3—2019代替 DB11/T 150.3 —2002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Specification of dairy cattle feeding management techno logy—Part 3:Feeding and feedstuff2019-06- 18 发布2019- 10-01 实施目次前 言 (ii)i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营养需要 (1)4管理 (1)5 饲料 (4)6 饲料供应 (6)附录A (资料性附录)奶牛体况评分和不同生理阶段体况评分推荐值 (8)附录B (规范性附录)TM R颗粒度评价方法 (9)附录C (资料性附录)几类季节性储备饲料的年需要量 (10)参考文献 (11)刖言D B11/T150《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育种;一一第2部分:繁殖;---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一一第4部分:卫生防疫。

本部分为DB11/T150的第3部分。

本部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11/T 150.3—2002《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与DB11/T 150.3 一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将国务院令和农业部等国家相关规定作为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见2002版前言的主要文件和参考文献);一一删除了术语和定义(见2002年版的3);一一増加了奶牛营养需要量参照NY/T34执行(见3.1);一一修改了奶牛的分群标准及每一阶段的饲养管理要求(见4,见2002版的4.1.1,5);一一増加了奶牛全混合日粮(T M R)的制作要求、奶牛各阶段T M R的营养需要以及品质评价(见5.3和附录B);一一増加了断奶期犊牛的管理(见4.3.2)一一删除了奶牛精料补充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和干草的质量和检测要求(见2002年版的6)。

中国奶牛的饲养标准

中国奶牛的饲养标准

中国奶牛的饲养标准中国奶牛的饲养标准是指根据中国国情和奶牛的生长特点,制定的适合中国奶牛健康生长和高产的饲养管理规范。

中国奶牛的饲养标准主要包括饲料配制、饲养环境、疾病防控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奶牛的饲养标准。

首先是饲料配制。

中国奶牛的饲料配制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的奶牛,科学搭配饲料,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青贮饲料、玉米秸秆、豆饼等粗饲料要保证质量和数量的充足,浓缩饲料要根据奶牛的体重和产奶量来合理配比,保证奶牛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符合需求。

此外,饮水也是十分重要的,奶牛每天的饮水量要保证在80-100升左右。

其次是饲养环境。

中国奶牛的饲养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和清洁。

牛舍要保持干燥,地面要铺设干净的稻草或木屑,以减少奶牛接触湿地面的机会,防止蹄部疾病的发生。

牛舍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奶牛的健康。

另外,牛舍要保持清洁,每天要清理奶牛的粪便,保持牛舍的卫生。

再次是疾病防控。

中国奶牛的饲养标准要求对奶牛的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控。

首先是定期做好奶牛的疫苗接种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其次是定期做好奶牛的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另外,要做好牛群的隔离和消毒工作,防止疾病的传播。

最后是生产管理。

中国奶牛的饲养标准要求对奶牛的生产管理要科学合理。

对于产奶的奶牛,要做好产后护理工作,保证奶牛的产后康复。

对于幼崽奶牛,要做好断奶后的饲养管理,保证幼崽奶牛的健康成长。

同时,要做好奶牛的繁殖管理工作,提高繁殖率和产犊率。

总之,中国奶牛的饲养标准是保证奶牛健康生长和高产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饲养标准进行管理,才能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提高。

希望广大奶牛饲养者能够认真遵守这些标准,做好奶牛的饲养管理工作。

奶牛饲养管理规范

奶牛饲养管理规范

制订规范的目的,在于维护高产奶牛群的健康,延长高产奶牛的利用年限,充分发挥高产奶牛的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本规范主要是针对一个泌乳期 305 天产奶量 6000 千克以上、乳脂率 3%----4% (或者与此相当的乳脂量)的牛群或者个体奶牛。

中等产奶水平的牛群或者 305 天产奶万千克以上的高产奶牛,可参考使用。

规范中的各条内容必须认真执行,各地(或者各场)也可根据所列条款,因地制宜的制订适合本地区(本场)的“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充分利用现有饲料资源,划拨饲料基地,保证饲料供应。

一头高产奶牛全年应储备、供应的各类饲草、饲料量为:①青干草: 1100---1850 千克(应含有一定比例的豆科干草);②青贮玉米: 10000---12500 千克, (或者青贮青草 7500 千克+青饲青草 10000--15000 千克);③块根、块茎及瓜果类: 1500—2000 千克;④糟渣类: 2000---3000 千克;⑤精饲料: 2300---4000 千克(其中能量饲料占 50%,蛋白质饲料占25%---30%),精饲料的各个品种应做到全年均衡供应,尽可能研制供给适合本地区的经济、高效的平衡日粮。

其中矿物质饲料应占精饲料总量的 2%---3%。

每年应对所喂奶牛的各种饲料进行一次常规饲料营养成份测定,并反复进行饲用及经济价值鉴定。

大力推行退耕还牧,种草养牛。

大量种植豆科及其他高效牧草作物,收获制作青贮和青干草喂牛。

调制禾本科干草,应在抽穗期刈割;豆科和其他牧草可在开花期刈割。

青干草的含水量控制在 15%以下,绿色、芳香、茎枝柔软、叶片多、杂质少,并应打捆设棚贮藏,防止营养损失。

其饲喂时的铡切长度应在 3cm 以上。

种植饲用玉米,建议制作带穗青贮。

青贮原料要求富含糖分(如甜高粱等) ,干物质应在 25%以上。

青贮玉米应在腊熟期收获、加工、制作。

禾本科野草应在结籽前收贮。

各类含水分较多的块根、块茎类应经风干、或者掺入 10%--20%的糠麸类饲料青贮,也可将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混贮。

奶牛饲养标准

奶牛饲养标准

奶牛饲养标准
奶牛饲养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保障奶牛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奶牛饲养标准对于农户和养殖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奶牛饲养的标准,希望能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首先,奶牛饲养的场地要求。

奶牛的饲养场地应当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积水和污染物的滋生。

饲养场地的面积要足够大,确保每头奶牛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此外,饲养场地的卫生情况也需要经常清理,保持整洁。

其次,奶牛饲养的饲料标准。

奶牛的饲料需要包括粗饲料、浓缩饲料和矿物质饲料。

粗饲料主要包括青贮饲料和干草,浓缩饲料则包括谷物和豆粕等。

饲料的搭配要合理,保证奶牛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此外,饮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奶牛每天需要足够的清洁饮用水。

再次,奶牛饲养的健康管理标准。

奶牛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产奶量和乳制品的质量,因此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养殖户需要定期为奶牛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此外,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有效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最后,奶牛饲养的生活管理标准。

奶牛的生活管理包括梳理毛发、修剪蹄角、定期洗浴等。

这些管理措施可以帮助奶牛保持整洁,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定期搓奶和挤奶也是非常重要的,保证奶
牛的产奶量和乳制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奶牛饲养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养殖户来说更是
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饲养,才能保证奶牛的健康和产
奶量的稳定。

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重视奶牛饲养标准,提高养殖水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奶牛饲养标准

奶牛饲养标准

奶牛饲养标准
奶牛饲养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奶制品的质量和产量。

因此,制定科学的奶牛饲养标准对于提高奶制品的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饲养环境、饲料搭配、健康管理等方面介绍奶牛饲养标准。

首先,饲养环境对奶牛的生长和产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奶牛需要一个干净、通风良好的舒适环境。

饲养场地应该保持干燥,避免积水和泥泞,同时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饲养场地的温度和湿度也需要得到控制,避免极端的气候对奶牛的影响。

此外,饲养场地的卫生也至关重要,需要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保持场地的清洁卫生。

其次,饲料搭配是奶牛饲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奶牛的饲料需要包括粗饲料和精饲料,粗饲料主要是青贮料和干草,精饲料则包括玉米、豆粕等。

合理的饲料搭配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保证奶制品的质量。

此外,饲料的新鲜度也需要得到保证,避免因饲料变质导致奶牛生病或产奶量下降。

另外,健康管理是奶牛饲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奶牛需要定期
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避免因疾病导致产奶量下降。

同时,对奶牛
的日常护理也需要得到重视,包括定期洗澡、梳理和蹄部修剪等。

保持奶牛的健康状态对于提高产奶量和保证奶制品的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

总的来说,科学的奶牛饲养标准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保证良好的饲养环境、合理的饲料搭配和健康管理,可以提高
奶牛的产奶量和保证奶制品的质量,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望广大农户能够重视奶牛饲养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奶牛饲养,为
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养殖奶牛日常管理制度

养殖奶牛日常管理制度

养殖奶牛日常管理制度一、养殖环境管理1. 牲畜舍的建设与管理(1)选择合适的场地牲畜舍应选在离水源、饲料储藏地和农作物储藏地近的地方,并要有便于通风的地形。

另外,也要考虑到保护牲畜不受恶劣气候影响。

(2)合理设计牲畜舍牲畜舍要配备隔间,根据不同牲畜的性别、年龄和用途分区,确保每个牲畜都有足够的空间。

此外,还需保证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牲畜粪便,保持牲畜舍干净卫生。

另外,还需定期消毒,预防疾病传播。

2. 饲料管理(1)合理配饲根据不同牲畜的需求量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配制合适的饲料,确保牲畜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生产效率。

(2)饲料贮存饲料储存要避免潮湿和霉变,避免牲畜进食发霉变质的饲料。

此外,还需定期清理饲料储存地,防止饲料受到污染。

3. 疾病预防与防治(1)定期检查定期对牲畜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2)疫苗接种根据季节和地区的疫情情况,及时为牲畜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风险。

4. 饮水管理(1)保持清洁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避免水质受污染。

另外,还需定期清洗水贮存设施,防止细菌滋生。

(2)定时补水定时为牲畜补充新鲜水源,确保牲畜喝水的时间和量符合需求。

5. 日常管理(1)定时观察定时观察牲畜的状态,包括外表和行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制定日常管理表制定牲畜的日常管理表,记录日常饲养和健康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二、牧场管理1. 牧场规模管理(1)合理规模根据场地条件和养殖技术,确定合理的牧场规模,避免人畜密集导致交叉感染。

(2)分区管理将牧场划分为不同区域,每个区域根据养殖牲畜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分区管理,确保牲畜获得良好的饲养环境。

2. 经济管理(1)成本控制合理控制养殖成本,包括饲料、药品、劳动力等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销售管理规范销售渠道,确保牲畜的销售价格和质量。

3. 人员管理(1)饲养员培训对饲养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养殖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绿色奶牛管理制度

绿色奶牛管理制度

绿色奶牛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规范农场养殖奶牛的活动,保护环境、保障奶牛健康、提高奶牛生产效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农场养殖的奶牛管理,包括奶牛的饲养、饲料销售、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等具体事项。

第三条农场应当依法经营,按照本管理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或违反本制度。

第四条农场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动物福利、生产安全等管理制度,并通过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奶牛养殖活动。

第二章奶牛场基本要求第五条奶牛场应选址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肥沃的地方,距离居民区、污染源等敏感点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第六条奶牛场应保持清洁卫生,做好消毒防疫,保持牛舍内外清洁干净,防治病虫害的传播。

第七条对于未经严格隔离检疫合格的奶牛,不得入场,并应加强对新引进奶牛的隔离观察。

第八条奶牛场应建立健全的环保设施,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废弃物处理设施等,确保对环境污染达标排放。

第九条奶牛场应建立定期巡视、检查机制,保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状态,确保设施的完好。

第三章奶牛饲养管理第十条奶牛饲养应当合理安排奶牛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一条奶牛饲养应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饮水。

第十二条奶牛饲养应根据奶牛的生理状态和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配置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

第十三条奶牛应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确保奶牛的生活空间、运动空间和休息空间得到充分的保障。

第十四条对于生病、受伤的奶牛应及时进行治疗和隔离,其排泄物应得到特殊处理,防止传染疾病的传播。

第四章奶牛疫病防控第十五条奶牛应完成全套的疫苗接种,按时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

第十六条在发生传染性疾病疫情时,奶牛应被隔离观察,不得擅自销售或运出。

第十七条对于疫病患牛的排泄物和尸体进行特殊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第五章奶牛生产质量安全管理第十八条奶牛产品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不得在禁止使用的物质。

第十九条对于奶牛产奶过程中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等应达标准,不得超标使用。

伊利牧场奶牛工作制度

伊利牧场奶牛工作制度

伊利牧场奶牛工作制度一、总则1.1 为了保障伊利牧场奶牛的健康、生产和福利,提高原料奶质量,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伊利牧场奶牛的饲养、管理、保健、繁殖等工作。

1.3 伊利牧场奶牛工作制度遵循“以牛为本、科学管理、精细饲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饲养管理2.1 饲料供应2.1.1 饲料种类应根据奶牛的生理阶段、生产性能和营养需求进行科学搭配,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

2.1.2 饲料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禁止使用有害、变质、污染的饲料。

2.1.3 饲料储存应干燥、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确保饲料的安全和营养价值。

2.2 饲养环境2.2.1 牧场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2.2.2 奶牛舍应设有足够的采光和通风设施,保持舍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2.2.3 奶牛床应定期清理、消毒,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2.3 奶牛管理2.3.1 奶牛编号应明确,记录应齐全,便于追溯和管理。

2.3.2 定期进行奶牛生产性能评估,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2.3.3 奶牛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乳房按摩、挤奶等工作,确保奶质安全。

2.4 犊牛管理2.4.1 犊牛出生后应立即进行清洁、消毒,并给予适当的保暖。

2.4.2 犊牛应定时喂奶,保证营养需求,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4.3 犊牛生长发育期间,应注意监控体重、身高、健康状况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三、保健与防疫3.1 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3.2 按照国家和地方兽医部门的要求,对奶牛进行疫病预防和疫苗接种。

3.3 牧场应建立疫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疫病传播。

3.4 严格执行兽药使用规定,确保奶牛安全和产品质量。

四、繁殖管理4.1 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提高繁殖效率。

4.2 定期进行奶牛发情监测,及时配种。

4.3 加强对孕牛的饲养管理,保证胚胎发育良好。

4.4 分娩期应做好接产、护理工作,确保母子平安。

奶牛养殖技术规范

奶牛养殖技术规范

奶牛养殖技术规范Q/TMVY01—20022002—10-31发布2002—11—1实施上海市金山区吕巷奶牛公司发布前言为确保本区奶牛安全、卫生优质高效的饲养与管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特制定本地方标准.本标准是按GB/T1。

1-2000和GB/T1.2—2002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编写.本标准的附录A、B、C、D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市金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金山区奶牛管理站、上海光明乳业集团、金山区兽医卫生监督所、上海市金山区吕巷奶牛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伟、陆耀华、孙爱林、沈国辉、符文勇。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为2002年10月31日.奶牛养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奶牛生产过程中引种、育种、繁殖、环境、饲养、消毒、用药、防疫、牛奶收集和废弃物处理应遵循的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奶牛养殖场奶牛生产饲养与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堪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 7959—1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8979—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6568—1996 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NY/T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6045 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NY 5046 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17 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药防疫准则NY 5048 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第二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净道牛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奶车出入的专用道路.3.2 污道粪便等废弃物、淘汰牛出场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