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供水水文地质》第六章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始下渗率f0与土质、土壤的干湿状况有关。
稳渗率fc与土质有关,与降雨开始时的土壤含水量无关。
对下渗的研究最初是为了适应灌溉工程的建设需要而 开展的。以后在水文学上进行降雨径流计算工作中得到了 发展。先是通过实际试验,获得下渗曲线,再从图形来模 拟下渗曲线的数学表达式。这类表达式就是所谓的经验公 式,此类公式的类型颇多,共同的特征是具有下渗率随时 间递减的函数形式。其中霍顿(R. E. Horton)公式应 用较普遍。
最大汇流时间,以ι表示,为流域最远点A的净雨流到出口 断面B所经历的时间。
6.3.2 等流时线原理
流域汇流是指,在流域各点产生的净雨,经过坡地和 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形成径流的全过程。
同一时刻在流域各处形成的净雨距流域出口断面远近、 流速不相同,所以不可能全部在同一时刻到达流域出口断 面。但是,不同时刻在流域内不同地点产生的净雨,却可以 在同一时刻流达流域的出口断面 。
为部分汇流形成的洪峰流量
(2)净雨历时等于流域汇流时间( tc=ι)
(3)净雨历时大于流域汇流时间( tc>ι)
1、某站控制流域面积F=121000km2,多年平均 年降水量P=767mm,多年平均流量 Q=822m3/s,试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多年平均
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多年平 均流量模数、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
(1)下渗曲线:下渗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该曲线上f0为初始下渗 率。
下渗最初阶段,下渗率具有较大的数值,称为初渗 (f0),其后随着下渗作用的不断进行,土壤含水量的增 加,下渗率逐步递减,递减的速率也是先快后慢。当下渗 锋面推进到一定深度后,下渗率趋于稳定的常值。此时下 渗率称为稳定下渗率(fc)
f = fc+(f0-fc)e-βt 霍顿公式结构简单,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与实际资料配合 较好,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 6.2.3 设计净雨量的推求
➢ 净雨量:暴雨量扣除损失量,也就是 地表径流量。
➢ 分阶段扣除损失法(初损后损法) 把实际的下渗过程简化为初期损失 和后期损失两个阶段。 ①初损:降雨开始到出现产流时, 历时t0 ,降雨全部损失I0 ,包括初期 下渗,植物截留,填洼等。 ② 后损:产流以后损失阶段,超渗 历时tc 内的平均下渗能力。 由水量平衡原理,净雨深R用下 式计算: R=P- IO - tc
水量。 植物截流:降雨发生后,部分雨水首先被植物的叶茎拦截,其拦 截量对一次降雨影响不大。 蒸发量:本次降雨落到地面然后蒸发或在洼地蓄水体表面上蒸发 的那部分水量,可忽略不计。 填洼:雨水被地面凹坑或洼地拦蓄的现象,在一般地形下,损失 不大,但如果地形特殊或有大量人工蓄水工程,填洼量要另行考虑。 下渗:雨水从地面渗入土壤中的现象,是降雨损失中的主要因素。
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供水水文地质》第六章讲义
6.1 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的特点
小流域暴雨洪水的应用范围: 小流域面积上的排水建筑物; 城市厂矿中的排水管渠; 厂矿地区的排洪渠道; 铁路和公路的桥梁和涵洞; 立体交叉道路的排水渠道; 广大农村中众多小型水库的溢洪道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特点: 缺乏暴雨和流量资料 拟定计算方法可以作适当简化 计算方法应力求简便,使基层工作者易于掌握
计算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公式有: 推理公式法 经验公式法 综合单位线法 水文模型法
➢ 推理公式
• 也称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着重推求设计洪峰流量。 • 以暴雨形成洪水的成因分析为基础,考虑影响洪峰流量的主要因素,建
立理论模式,并利用实测资料求得参数。
• 其计算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较好的精度。
➢ 地区经验公式
只推求洪峰设计流量,它是建立在某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实测洪水和
调查洪水资料的基础上,探求地区暴雨洪水经验性的规律,使用上有一
定的局限性。
➢ 推导计算公式时,重点分析:
1)暴雨强度
2)暴雨损失
3)流域汇流
6.2 设计净雨量的推求
6.2.1 暴雨损失及分类 ➢ 暴雨损失:降雨过程中由于植物截流、蒸发、填洼和下渗而损失的
基本概念及含义:
流域汇流时间 :流域上最远点 的净雨流到出口的历时。 汇流时间τ:流域各点的地面净 雨流达出口断面所经历的时间。
等流时线:流域上汇流时间τ相 等点子的连线,如图中标有1 、 2 、…的虚线( 为单位汇流时 段长)。 等流时面积:两条相邻等流时 线间的面积,也称共时径流面 积,以fi表示。
6.3 流域汇流
6.3.1 暴雨洪水形成过程 与径流形成过程一样
1、降雨强度小于当时当地的土壤下渗率时,全部降雨都消 耗于损失,尚未产生地面径流。
2、降雨强度等于土壤下渗率后,流域开始产生径流。 3、降雨强度小于稳渗率后,地面径流逐渐消失,河槽集流
过程持续,直到全部流经出口断面时为止。 从净雨终止时刻到河槽集流结束的时间段,称为流域
等流时线在地面汇流分析中的应用
利用等流时线概念,分析流域上不同净雨情况下所形
成的出口断面地面径流过程。
⑴地面净雨历时小于流域汇流时间( tc<ι) 设一次均匀降雨的历时tc=△t(h);净雨深为R(mm);净雨强 度i=R/ △t(mm/h)。
Q3是洪峰流量,它是由最大共时径流面积f3上的全部
净降雨汇集而成,
2、根据某山区年平均径流深R(mm)及流域 平均高度H(m)的观测数据,计算后得到 均值R=697.9mm,H=328.3m,均方差 σR=252.1,σH=169.9;相关系数r=0.97,已 知流域平均高程H=360m,此处的年平均径 流深R为多少?
6.2.2 下渗: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从地表深入土壤中的运动过程。 ➢ 下渗的物理过程
按水分所受的力和运动特征,下渗可分三个阶段: 渗润阶段:水分主要受分子力的作用,被土壤颗粒吸收。 渗漏阶段:水分主要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土壤空隙向下作 不稳定流动,并逐步充填土壤空隙直至饱和。此时毛管力消失。 渗透阶段: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成稳定流动。 ➢ 下渗曲线与下渗量累积曲线 下渗率(下渗强度):单位时间内渗入单位面积土壤中的水量,记为f, 以mm/min或mm/h计。 下渗能力:在一定下垫面条件下,有充分供水时的下渗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