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概念与及其思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女性文学
时间:“女性”一词出现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女性文学”同时出现 。80年代,随着 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苏,女性与女性文学再 次出现。(丁玲、萧红、张爱玲、张洁、王 安忆、铁凝、残雪、林白等)
内涵:“女性”以区别于旧式女人的
作为人的主体性为本质内涵 。
有关“女性文学”概念的争论 1、90年代以前

“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 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脑子里男性胜 过女性,在女性脑子里女性胜过男性,最正常、最适 合的状态是这两个力量在一起和谐地生活和工作”
西蒙娜·德 ·波伏娃(1908—1986): 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 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19岁时, 她发表了一项个人“独立宣言”, 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 人的意志”。 波伏娃将存在主义哲学和现实道德结合在一起,写过多 部小说和论文, 她的小说《达官贵人》获得了法国最 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此外她还写过多部小说如《女 宾》,《他人的血》,《人不免一死》,《名士风流》

刘斯谦认为“女性主义文学”是那
些“对中国妇女尤其是中国知识女性、职 业女性的精神成长和主体性建构进行了默 默和艰苦的探索”的作品。作者的性别限 定在女性。 ( 代表张洁、张辛欣、残雪、陆忆敏、萨 玛、王小妮、伊蕾、翟永明、张烨、张真、 叶梦、斯妤、铁凝、蒋子丹、方方、徐坤、 徐小斌、陈染、林白等)
3、
综上,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通俗易懂 的定义。女性文学就是女作家创作的赋
有女性意识的文学文本。

(四)女性主义文学
时间:
“女性主义文学”这一概念在我 国出现于80年代后半期,90年代大量使用 。 内涵:
孙绍先在1987年的《从女性文学到女
性主义文学》一文中,有感于当时“女性 文学”概念使用混乱而率先提出“女性主 义文学”这一概念。他认为女性主义文学 研究的对象应是以探讨女性问题为中心的 作品,不管其作者性别如何 。
第二编
女性文学概念与女权主义 思潮
一 、 “女性文学” 及相关概念 的梳 理
(一)
妇女文学 “妇女文学”这个词在我国二三十年代 就已出现,如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 梁乙真的《清代妇女文学史》、谭正璧 《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后改名为《中国 女性文学史》)里都使用的这个概念。
出现时间:20年代后期第一次浪潮 掀起于19世纪末,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 特征:争取妇女的权利和参政意识,强调的是社会 的、政治的和经济的改革。

代表: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 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 的意识流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 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知 名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 《到灯塔去》、《雅各的房间》。对抗-融 合-超越

最重要的女权作品《一间自己的屋子》(1928) 女性解放和独立精神方面的经典著作。提出”双性和谐” 的概念 。 观点: 开场白中写道:“我只能贡献给你们一点意见,关 于一件很小的事——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定要 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激励女性要为自 己的经济权益和社会地位而抗争,首先要争取经济上 的独立,进而得到政治和文化上的权利。 伍尔夫认为女性主义并非想要吞没男性,减弱他们 并使他们处于从属地位,真正的生活是共同的生活,
波伏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1949年),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 除了天生的 生理性别,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 男性亦然。”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成的“ 她在书中提出女人因为体力较差,当生活需要体力 时,女人自觉是弱者,对自由感觉恐惧,男人用法律形 式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来,而女人还是甘心服从。 她不同意恩格斯所说的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 的过度是男人重新获取权力,认为历史上女人从没有得 到过权力,即使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她认为妇女真正的 解放必须获得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力,并向中性化过度。
1)一切描写妇女生活的文学作品,只要 作品表现的是女性,无论是男作家还是女 作家创作的,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 这是从作品表现对象来定的;

2)以创作主体的性别为依据,即广义 地指女作家创作的一切作品,如盛英 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 就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排除了男性 作家所写的有关女性生活和女性形象 的创作;

3)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生活的作品, 我国女性研究专家李小江曾说:“只 要是出自女子手笔,描写女性生活题 材的文学,均可以看作女性文学。”
2、90年代后
1)当代文学批评家陈骏涛将“女性 文学”定位于“由女作家创作的,描 写女性生活的、抒写女性情感,并具 有独特的女性风采的文学作品”

2) 青年学者王侃发表于《文学评论》1998 年第6期的《“女性文学”的内涵和视野》可以 说是到目前为止提出“女性文学”概念最明确 的一篇文章。 他认为:“‘女性文学’是由女性作为写作 主体的,并以与世抗辩作为写作姿态的一种文 学形态,它改变了并还在改变着女性作家及其 本文在文学传统中的‘次’(sub-)类位置:它 对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既介入又疏离,体 现着一种批判性的精神立场。”
10年“文革”期间 ,社会主义妇 女观的妇女文学出现 。
内涵:“妇女”是一个被国家权利政
治化了的意识形态话语 ,妇女概念内 涵政治化功能化 。(冰心、庐隐、陈 衡哲、丁玲、杨沫等)
(二)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的核心。 从伍尔芙到波伏娃再到米利特,她们界定的 “女性意识”是反抗父权制文化对妇女的压抑和 迫害,反对妇女的屈从地位,要求妇女解放。这 也是女性意识的要义和中心所在,“女性意识” 并由此成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

2、第二次浪潮: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
期 特征:强调男女性别差异,鼓动差别,追求 差别;提倡双性 代表:法国的埃莱娜.西苏(1937-) 法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小 说家、戏剧家和文学理论 家之一。在法国和英美等 国家,她以诸多实验创作 和先锋理论而闻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