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疹性疾病

合集下载

发疹性疾病

发疹性疾病

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嗜血
性流感杆菌等。 (3)心肌炎: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 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4)麻疹脑炎: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为1‰~2‰。常发生于出疹后 第2~6天。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变化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病死率高,存活 者20%以上留有运动、智力和精神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5)营养障碍:多见于病程中持续高热,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护理不 当,供给各种营养不足的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维生素A缺乏引起 干眼症等。 (6)结核病恶化:患麻疹时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暂时的抑制,使原有潜
麻疹:
病原: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畏光、流
泪)、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
屑并遗留棕褐色色素沉着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
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通过患者的呼吸、喷
儿科系统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执业医师要求发疹性疾病: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水痘 手足口病
猩红热
病毒感染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和手足口病。 细菌感染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发疹性疾病。
这些疾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带病毒者或病菌者,主要通过呼 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有一定的潜伏期,发病之初常 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 者可延至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2)前驱期:一般持续3~4天。 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热型不定, 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 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 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出疹前 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约0.5~1mm灰白 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 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 荨麻疹、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小儿发疹性疾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小儿发疹性疾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态 反应 性疾 病 , 见 于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感 染 等 。 ( ) 点 瘀 亦 7瘀 斑 : 在 性 点 状 或 小 片 状 皮 肤 出血 , 时 稍 隆 起 于 皮 肤 , 之 散 有 压
般 不破 溃 , 4d后 吸收 , 2— 干燥 , 结痂 , 留疱疹 , 不 整个病程 5~ 7d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E 。( ) 为 B病毒引 起 , 1% ~ 约 0 1% 出现皮疹 , 5 以斑丘疹 多见 , 常在 4~ 0d出现 , 1 少数可呈猩
疹和大疱 疹。小疱疹 为隆起 皮肤 表面 , 含浆 液呈水 晶样 的疱
疹, 病理变化 为皮肤 乳 头层 血管 扩张 , 渗 出的浆 液浸 入表 其 皮, 产生表层水 晶样 浆液 性水疱 , 即为小疱疹 。常见于 水痘 、 带状疱疹 、 单纯疱疹。大疱 疹为真皮 表皮局 限性裂 开 , 当中含 有液体 , 以移动 。( ) 可 5 红斑疹 : 为斑疹 中较特殊的一种 , 为广 泛的片状 红斑 , 弥散潮 红 , 间无 正常皮 肤 , 疹 皮疹呈 密集稍 高 出于皮表 面的点状充血性红疹 , 俗称鸡皮疹 。压 之褪色 , 为猩 红热特有 的皮疹 。( ) 6 荨麻疹 : 俗称风团块 , 为不规则 团块状 ,
过程中患儿身体上会 出现不 同形 态的疹 子 , 发生在 皮肤上 的
为 皮疹 或外 疹 ; 现 在 黏 膜 上 的 为 黏 膜 疹 或 内疹 。发 疹 性 疾 出
() I 麻疹 : 发热 4d出疹 , 典型斑 丘疹 , 出疹 3— 4d然后退 疹 , 后留有色素沉着 , 疹 出疹前 1~ 2d可见颊黏 膜有麻疹 斑 , 有 助于麻疹早期诊断 。( ) 2 风疹 : 由风疹病毒 引起 , 伏期 1 潜 O
发生 , 因此对此病毒 不能掉 以轻心。( ) 纯疱疹 : 6单 单纯疱 疹 病毒引起 , 分为 I型和 Ⅱ型, 前者病变主要在 身体 上部 和唇 等 处, 后者在身体下部 , 如会阴部 , 后者称 生殖器疱疹 , 于性 传 属 播疾病 。病变为直径 2Fm 左右的疱疹 , l t 成堆 出现 , 破溃后形 成 溃疡 。( ) 7 手足 口病 : 为肠道病毒柯萨奇 1 6型引起 , 少数为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5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6
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传染性较弱,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出疹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01
发热:出疹性疾病 通常伴有发热,体 温可高达39-40℃
04
呼吸道症状:部分 出疹性疾病可伴有 呼吸道症状,如咳 嗽、流涕、咽痛等
02
皮疹:出疹性疾病 的主要特征,皮疹 可表现为斑丘疹、
03
02
保持患儿皮肤 清洁,避免抓 挠,防止感染。
04
观察患儿病情, 及时就医,避 免延误病情。
饮食护理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
A
营养均衡:保证营养 摄入,增强抵抗力
C
B
多喝水:补充水分, 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D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 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心理护理
01
保持冷静: 家长要保持 冷静,避免 过度紧张和 焦虑
感染情况等
2
体格检查:观察患 儿的皮肤、黏膜、 淋巴结等部位是否 有出疹、红肿、疼
痛等症状
4
影像学检查:进行 X光、B超、CT等 检查,了解患儿的 内脏器官、骨骼等 部位的病变情况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针对不同 的出疹性疾病,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
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清 淡,避免刺 激性食物, 多喝水,保 持大便通畅
01 06
05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抓挠,防止感染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 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等药
物进行治疗
02 03
04
抗过敏治疗: 对于过敏性 出疹性疾病, 使用抗过敏 药物进行治 疗
止痒治疗:使用止痒药物, 减轻患儿的瘙痒症状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麻疹
01
麻疹是由麻疹 病毒引起的一 种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
02
主要症状包括 发热、咳嗽、 流涕、结膜炎、 口腔黏膜斑等。
03
麻疹的传染性 极强,主要通 过飞沫传播。
04
预防麻疹的主 要方法是接种
麻疹疫苗。
风疹
病因:风疹病 毒感染
症状:发热、 皮疹、淋巴结 肿大
传播途径:呼 吸道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接 种风疹疫苗, 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避免 接触感染源
水痘
01
02
03
病因:水痘-带状 疱疹病毒感染
症状:发热、皮疹、 瘙痒、水疱、结痂
传染性:高,可通 过飞沫、接触传播
04
05
06
治疗:抗病毒药物、 止痒药、预防感染
预防:接种水痘疫 苗,避免接触患者
并发症: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感染、 肺炎、脑炎等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提高 免疫力,预防感
染。
加强锻炼,增强 体质,提高抗病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 病
演讲人
目录
01. 发疹性疾病概述 02.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03. 发疹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发疹性疾病的定义
发疹性疾病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 体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发疹性疾病的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红斑、丘 疹、水疱、脓疱等。
发疹性疾病的病因包括感染、过敏、药物反 应等。
发疹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抗细菌、 抗真菌等药物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疫苗接种
01
疫苗接种是预防发疹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02
疫苗接种可以预防多种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等。
03
疫苗接种可以减少发疹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小儿发疹性疾病及鉴别教学讲义

小儿发疹性疾病及鉴别教学讲义

风疹
风疹的治疗原则与麻疹相似,主要是 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对于高热、头 痛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解热镇痛药 物。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1
继发感染
小儿发疹性疾病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和继 发感染。为预防继发感染,应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一旦发生继发感 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心肌炎
部分小儿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可 引起心肌炎。对于疑似心肌炎的患儿, 应严密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指标, 及时给予心肌营养和保护治疗。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小儿发疹性疾病的典型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不同疾病的皮疹特点和 出疹顺序有所不同,如麻疹为红色斑丘疹,风疹为淡红色斑丘疹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如麻疹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 清学检测确诊,风疹可通过病毒抗原检测或血清学检测确诊。
学员应学会运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 段,对小儿发疹性疾病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了解小儿发疹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学员应了解小儿发疹性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提高临床应 对能力。
02
小儿发疹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小儿发疹性疾病是指儿童期常见 的以皮肤发疹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多为病毒感染所致,具有传染 性。
3
脑炎
少数小儿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可 引起脑炎。对于疑似脑炎的患儿,应立 即进行脑脊液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 及时给予抗病毒和降颅压等治疗措施。
06
预后评估及随访建议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疾病类型
不同类型的发疹性疾病预后差异 较大,如麻疹、风疹等一般预后 良好,而重症手足口病等则可能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02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类型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 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红色斑丘疹。
麻疹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 接触传播。
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 通风换气。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目录
• 儿童出疹性疾病概述 •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类型 • 儿童出疹性疾病的护理与照料 • 出疹性疾病的预防接种
01
儿童出疹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儿童出疹性疾病是指在儿童期出 现的以皮肤出疹为特征的一类疾 病。
分类
儿童出疹性疾病有多种类型,包 括感染性、过敏性、免疫性等。
发病原因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 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 结膜充血、口腔软腭及腭垂的黏膜斑 及皮肤红色斑丘疹。
预防风疹的有效方法是接种风疹疫苗, 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 室内通风换气。
风疹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 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污染物传 播。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 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和疱 疹。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在易感人群中可引起流行。
预防水痘的有效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03
儿童出疹性疾病的护理与 照料
家庭护理
010203源自0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经常为孩子洗澡,更换干净柔 软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继发感染。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 如何区分应对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 如何区分应对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如何区分应对一些发烧出疹中的常见病(幼儿急疹,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风疹、麻疹等),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识别皮疹形态特征及相应治疗措施。

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

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小儿,尤以1周岁以下婴儿更多见,传染性不强。

患儿突发高热,体温39~40℃以上,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热退后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斑丘疹,可有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特点:本病的特点是热退疹出,皮疹形态较为多样,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经2~3天后皮疹消退,不留任何痕迹。

护理须知治疗:此病是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体温较高,如宝宝出现哭闹不止、烦躁等情况,可以给予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和营养物质。

出疹后病情就开始逐渐好转,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日常护理:应以母乳、牛奶、米汤、豆浆、粥以及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手足口病有20多种(型)的肠道病毒可引起本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多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口),同时手掌或脚掌或臀部(甚至肘、膝)其中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斑丘疹、米粒大小疱疹等皮疹。

可有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

也可以只有皮疹而不发热。

同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呼吸道症状或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护理须知传染方式:此病传染性强,可通过人群密切接触,如接触患者口鼻腔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被传染,也可通过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或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都会引起感染。

好发年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但当成人抵抗力下降时,免疫功能低下时也能受感染。

好发月份: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预防:在手足口病高峰发病期,保证孩子的自身卫生前提下,少去或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合(如游乐场、超市、公园等);外出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认真给孩子洗手。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之发疹性疾病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之发疹性疾病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之发疹性疾病一、麻疹(一)病因: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

飞沫传播为主。

(二)临床表现:典型麻疹可分为以下四期1.潜伏期:接触后10~14天,最长可4周。

2.前驱期:一般为3~4天。

特点:①低-中度发热,体温无一定热型;②上呼吸道及眼部炎症引起眼睑水肿、眼泪增多及畏光等;③麻疹粘膜斑(又称Koplik斑)。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出疹时发热更高。

皮疹开始见于耳后、颈部,红色斑丘疹。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

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三)并发症1.呼吸道:喉炎、支气管炎、肺炎。

肺炎最常见。

2.心肌炎。

3.神经系统: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4.结核病恶化,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四)治疗: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

(五)预防:关键是接种麻疹疫苗。

1.控制传染源: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至出疹后10天。

接触麻疹的易感者检疫3周(重点)。

2.切断传播途径:通风消毒,避免与病人接触。

3.被动免疫:接触麻疹5天内给予免疫球蛋白。

4.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初种年龄为8个月。

二、风疹(一)病因:风疹病毒。

飞沫传播。

(二)临床表现1. 潜伏期:14~21天不等。

2. 前驱期:约半天至两天。

低热、呼吸道卡他症状。

3. 出疹期:发热一日内出疹;斑丘疹,一般历时3天,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

(三)治疗:对症及支持治疗。

(四)预防:隔离期至出疹后5天(重点)。

三、幼儿急疹(一)病因:病原体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大致8~14天,平均10天。

多见于6-18个月小儿,发热3-5天,热退后全身出疹,并很快消退。

(三)治疗:无特殊治疗。

(四)预防:预后良好,注意隔离患儿。

四、水痘(一)病因: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整理课件ppt
22
麻疹
• 对症治疗。休息,容易消化的食物,充足 的水分,保存皮肤、黏膜清洁。
• 高热时使用退热药。 • 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足量的抗生素。 • 补充维生素A。 • 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
长至10天。
整理课件ppt
23
谢谢!
整理课件ppt
24
• 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 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 症。
•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整理课件ppt
12
手足口病
• 皮疹常亮相于手、足、臀部、臂部、腿部。 • 初起为红色斑点,24小时转变为疱疹。 • 传染性强,传播快,短期内制造大流行。 • 学龄前儿童多见,<3岁发病率最高。
• 经24小时,水疱内容物变为浑浊,水疱易 破溃疱疹持续3~4天,然后从中心开始干缩, 迅速结痂。
• 皮疹为分批出现,在疾病高峰期可见到丘 疹、新旧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
整理课件ppt
5
水痘
•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即可。体 温高者可用退热剂。
• 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修剪指 甲,防止抓破水疱。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 洁。
• 疹退后不留痕迹。 • 热退疹出。
整理课件ppt
10
幼儿急疹
• 病并不需要特殊措施,一般会自动痊愈, 而且极少有后遗症。
• 在发热过程之中,需要给婴幼儿补充充足 水分,防止脱水。可以采用一些物理降温 的办法。
整理课件ppt
11
手足口病
• 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故宝 宝不会因为得过手足口病而产生长期免疫, 可能多次患病。
少见。

儿科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皮疹特点

儿科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皮疹特点

儿科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皮疹特点儿科中常见的出疹性疾病有很多种,每种疾病的皮疹特点都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常见的儿科疾病以及它们的皮疹特点。

1.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的特点是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

皮疹呈红色丘疹,边缘清晰,直径约2-4毫米。

疹子之间有正常皮肤的间隙,这种“麻点”特色是麻疹的典型皮疹特征。

麻疹通常伴有高热、咳嗽、流鼻涕和结膜炎等症状。

2.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皮疹起初是红斑,然后逐渐变成水疱,水疱内含有清亮的液体。

水痘通常先从头部开始,然后向全身蔓延。

疹子会出现连续分布或散在分布的情况。

水痘皮疹多数会痒,有时还伴有低度发热和全身不适等不适症状。

3. 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风疹皮疹通常是均匀而粉红的红丘疹,个别疹子可能较大。

疹子可以蔓延至全身,但不包括手掌和脚底。

风疹疹子通常会持续2-3天,并会伴有头痛、发热、咳嗽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4. 花柳病:花柳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皮肤病,是由副发性梅毒病原体引起的。

花柳病起初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微小的、红色的丘疹,然后逐渐扩散成小片或大片的扁平红斑。

斑块表面常呈现不同颜色的脱屑,有时还会有破了后出血的症状。

花柳病通常伴有发热、咽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5.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它的皮疹特点是手、足、口腔和臀部等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

水疱通常是红色的,有时还带有少量的液体。

手足口病通常伴有发热、咳嗽、流鼻涕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6. 猩红热:猩红热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皮疹特点是从颜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皮疹起初是红色的斑丘疹,然后变成红色的斑丘疹合并为片,呈现出“猩红热舌苔”,也就是舌头上的小红点。

猩红热还会伴有高热、喉咙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7. 青霉素过敏性皮炎:青霉素过敏性皮炎是由对青霉素过敏产生的一种皮疹。

常见发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发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发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分类
一、按发病原因 1.病毒性: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传染性红斑、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 2.细菌性:猩红热、金葡菌感染(ssss) 3.变态反应性:发疹性药疹、泛发性湿疹皮炎 4.二期梅毒疹 二、按皮疹特点 1.麻疹样:疹间有正常皮肤 2.猩红热样:弥漫性红斑 3.玫瑰疹样:黄红色斑丘疹,较稀疏
足底,2~5日出齐。 特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皮疹压
之褪色, 疹间皮肤正常,疹数增多融合呈暗红色 , 少数呈出血性皮疹。皮疹褪后有无色素沉着和脱屑 可以协助诊断 发疹期:全身毒血症状加重,体温达40℃,眼部及呼吸道 症状加剧, 颈部淋巴结及肝脾都可能增大 恢复期:出疹后3-5天开始消退,有色素沉着和糠状脱屑
无皮疹, 1天内布满全身。淡红色斑丘疹,皮疹较稀疏。 常有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 1-3日内消退,常在下肢发疹时面部皮疹已消退
风疹
• 初期:白细胞数降低,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减少,约 出疹5日后,淋巴细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增多,
• 难以诊断时,检测风疹抗体(IgM)可确诊 • 并发症少见 • 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和胎
• 主要与面部丹毒相鉴别 -单侧发病 -具有急性炎症明显的红肿热痛
猩红热
• 病原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潜伏期:典型病例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
全身弥漫性红疹(疹后脱屑)三大临床特征 • 皮损特点:猩红热样皮疹、口周苍白圈、帕氏线、草霉舌(早
期)、杨梅舌(晚期); • 全身症状:可轻可重,发热第二天发疹; • 实验室检查:WBC↑,N%↑,咽部分泌物检查; • 治疗:青霉素(有特效)。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oxic shock syndrome, TSS)

小孩出疹性疾病有哪些

小孩出疹性疾病有哪些

小孩出疹性疾病有哪些小孩出疹性疾病有哪些小孩出疹性疾病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某种缘由引发的皮肤上消失疹子的疾病。

这些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因此对于家长来说,了解这些疾病是特别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孩出疹性疾病。

1.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和眼结膜充血。

几天后,患儿的面部和颈部消失红色斑丘疹,然后渐渐集中到全身。

这些疹子会渐渐变成小颗粒状,然后融合在一起,最终消退。

麻疹病毒特别传染,所以准时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2.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它最突出的症状就是全身消失红色疹子和水疱。

这些疹子往往痒得让孩子难以忍受,但家长要留意,切忌让孩子抓破水疱,以免引起感染。

水痘一般会自行痊愈,但家长可以给孩子使用舒缓痒痛的药膏来缓解症状。

3.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和食欲不振。

几天后,患儿的手掌、脚底和口腔内消失红色斑丘疹,有时也会有水疱。

手足口病一般是自限性疾病,患儿需要多休息、多饮水,并且留意口腔卫生。

4. 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流鼻涕。

几天后,患儿的面部、颈部和四肢消失红色斑丘疹。

与其他出疹性疾病不同,风疹一般不会消失水疱。

风疹对孕妇的胎儿有肯定的危害,所以准时接种疫苗是预防风疹的重要措施。

5. 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疾病,而非传染病。

它的特点是皮肤上消失红色、肿胀的疹子,类似蚊虫叮咬后的症状。

荨麻疹经常会引起猛烈瘙痒,但一般不会持续太久。

对于消失荨麻疹的孩子,家长应当尽量找出引发过敏反应的缘由,并避开接触这些过敏原。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小孩出疹性疾病,它们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并不肯定都需要特别治疗。

家长们在面对孩子消失疹子时,应当亲密观看孩子的其他症状,并询问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孩子能够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儿童皮肤常见的出疹性疾病有哪些?儿童的皮肤是比较娇嫩的,简单受到外界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ppt课件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执业医师要求发疹性疾病: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水痘 手足口病 猩红热
病毒感染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和手足口病。 细菌感染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发疹
性疾病。
这些疾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带病毒者或病菌者,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有一定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般患 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对接触麻疹的 易感者应隔离检疫3周,接受过被动免疫者可延至4周。 (2)切断传播途径:麻疹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患者曾住过的房间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患者的衣物在阳光下曝晒
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护理。给予易消化
富于营养的食物,补充足够的水分。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剂量的退热剂,切忌 退热过猛(脱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烦躁可给予苯巴 比妥等镇静。剧咳时用祛痰镇咳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 生素。麻疹患儿应给予维生素A,有干眼症者,1~4周后 应重复给予维生素A制剂。 (3)并发症的治疗: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
或肥皂水清洗。 (3)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肌注免疫球蛋白 0.25ml/kg,可预防麻疹;若5天后注射者,仅能减轻症状。被动免 疫只能维持3~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 (4)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 按我国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初种年龄为8个月。1.5~2岁儿童应再
肤有糠麸样脱屑并留棕褐色色素沉着。此为后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
般7~10天后痊愈。
(2)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多见于有部分免疫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 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以下有母亲被动抗体保护者。此型发 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黏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色淡、消失 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或脱屑,无并发症。病程患者身体虚弱、原有严重疾病或免疫力低 下者。此型中毒症状严重,发热高达40℃以上,惊厥、昏迷。皮疹 呈紫蓝色,皮疹密集或融合成片,有时疹出不透或突然隐退。可伴有 消化道出血、鼻出血、血尿、血小板减少,亦可伴有休克、心功能不 全。此型病死率高。 3)异型麻疹:多见于接种过灭活麻疹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后而再 次感染麻疹野病毒株者。表现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黏膜斑。 皮疹顺序先为四肢远端,而后向躯干、面部发展。皮疹为多形性, 有斑丘疹、荨麻疹、水疱和紫癜等。常并发手足水肿、肺炎、肝炎、 胸腔积液等。

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 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 β- 溶血性链球
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
• 慎用氨苄青霉素或阿莫西林:可出现多形性皮疹。
• 重症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 、IVIG。
• 抗病毒:阿昔洛韦、等可能有效。
疱疹性口炎的治疗:
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杨作成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
皮疹是儿科的常见体征,有斑、丘、疱疹及紫癜。 同一种皮疹可见于不同疾病 同一疾病又可有不同型皮疹 根据不同疾病的前驱表现,发热与发疹的关系、皮 疹的形态、分布、出疹和退疹的演变过程及伴随症 状的不同,分析皮疹的特点,有助于原发病的诊断 及鉴别诊断。
4、局部非对称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婴儿湿疹, 尿布皮炎,皮肤真菌感染, 对机械、温度或物理损害的皮肤反应。
儿科常见发热、发疹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麻疹、风疹、猩红热、幼儿急症、传染
性红斑;水痘,天花,手、足、口病; ECHO病毒、传单
出血热等。
立克次氏体病:斑疹伤寒、战壕热。 细菌性疾病:流脑、败血症、脓疱病等。 2.结缔组织病伴发皮疹:川崎病、风湿热、类风湿关节
疾病 猩红 热 水痘 肠道 病毒 感染
全身症状及其他 特征 高热,中毒症状 重,咽峡炎,杨 梅舌,环口苍白 圈,扁桃体炎 很轻 发热、咽痛、流 涕、结膜炎、腹 泻、全身或颈、 枕淋巴结肿大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关系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 发热1-2天出 集针尖大小丘疹,持续 疹,出疹时高热 3~5天退疹,1周后全身 大片脱皮 透明水疱疹,周围有红 发热1日出疹, 晕,同一部位可有斑、丘、 可无发热 水疱、结痂各期皮疹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 发热时或热退后 少融合,1~3天消退, 出疹 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 样或水泡样皮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3
13
(1)发热:多为中高度以上,热型 不一。 (2)上呼吸道炎表现:在发热同时 有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等 卡他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不易区别 ,但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分 泌物多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
2020/11/3
14
(3)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 时于下臼齿相对应的颊粘膜上,可 见直径约1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 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 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 ,于出疹后1-2天迅速消失,可留有 暗红色小点。
2020/11/3
18
2020/11/3
19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 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若无并发症 发生,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 之好转。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 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2020/11/3
20
2020/11/3
21
(二)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见于有一定免疫力的病儿, 如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曾接 种过麻疹疫苗,或<8个月的婴儿。潜伏 期长、前驱期短、临床症状轻,如发热低 、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常无麻疹粘膜斑 ,皮疹稀疏、色淡,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或 脱屑,病程约1周,无并发症。
核及细胞浆内均可见包涵体。在电镜下, 包涵体呈管状结构,是副粘病毒核衣壳的 典型表现。这些损害在脑内分布不均匀, 且在病程早、晚期改变也不一致,故脑活 检无诊断意义。
2020/11/3
12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接种失败及免疫 功能正常、使用过免疫球蛋白的小儿,感 染麻疹病毒后常为典型表现。 (一)典型表现: 1、潜伏期:大多数为6-18天(平均10天 左右)。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
2020/11/3
10
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浆渗 出、红细胞相对增多形成麻疹淡红色 斑丘疹。疹退后,表皮细胞坏死、角 化形成脱屑。由于皮疹处红细胞裂解 ,疹退后形成棕色色素沉着。麻疹病 毒可引起的间质性肺炎
2020/11/3
11
脑、脊髓初期可有充血水肿,后期少数 可有脱髓鞘改变。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患者有皮质和白质的变性,细胞
2020/11/3
22
2、重型麻疹:见于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
或护理不当继发严重感染者。体温持续40℃ 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密 集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粘膜出血,如鼻 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 称为黑麻疹,可能是DIC的一种形式。若皮 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或皮疹 骤退、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出现循环衰竭表 现。此型患儿常有肺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死亡病因Etiology】
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是RNA病 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较稳定 。病毒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 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
2020/11/3
5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麻疹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 亚临床型带毒者。在前驱期和出疹期, 患者口、鼻、咽、气管及眼部的分泌物 中均含有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 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 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通过第三者或 衣物间接传播甚少见。
2020/11/3
9
【病理Pathology】
麻疹系全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可见 于各个系统,其中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 呼吸系统更为明显,全身淋巴组织有不同 程度的增生,在淋巴结、扁桃体、呼吸道 、肠道等处可见多核巨细胞也称“华-佛细 胞”。颊粘膜下层的微小分泌腺发炎,其 病变内有浆液性渗出及内皮细胞增殖形成 koplik斑
2020/11/3
6
麻疹病人自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 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 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本病传染性极 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可发病 。发生季节以春季发病数较多,高峰 在2-5月份。
2020/11/3
7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麻疹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及局 部淋巴结,在这些部位繁殖,同时有少 量病毒侵人血液;此后病毒在全身单核巨噬系统复制活跃,大量病毒再次进入 血液,引起全身广泛性损害而出现一系 列临床表现。
2020/11/3
15
2020/11/3
16
(4)其他:包括一些非特异症状, 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 等。婴儿尚有呕吐、腹泻、腹痛等 消化系统症状。
2020/11/3
17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疹,体温增
高至40℃-40.5℃,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嗜睡 或烦躁不安,甚至谵妄、抽搐、咳嗽加重。 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颈部,逐渐蔓延 至额面、躯干及四肢。疹形是玫瑰色斑丘疹 ,继而色加深呈暗红,可融合呈片,疹间可 见正常皮肤,同一部位皮疹持续2-3天,不伴 痒感。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 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2020/11/3
2
麻 疹 Measles
Measles 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 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 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 疹粘膜斑及皮肤特征性斑丘疹为主要临 床表现。本病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 病后免疫力持久,大多终身免疫。
2020/11/3
3
1965年我国自制麻疹减毒活疫苗广 泛使用,使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降 低。然而近年来麻疹的发病率又有所上 升,且呈现出新的特点,即两极化:小 龄化和高龄化,因此,对麻疹疫苗的接 种程序提出新的挑战。
小儿出疹性疾病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临床教学医院 儿科教研室
桂芹
2020/11/3
1
本节教学目的、要求以及重点和难点
1、教学目的与要求:
• 熟悉麻疹的病因、 流行病学、发病机 理和病理以及治疗 等;
• 掌握麻疹的临床表 现;
• 掌握常见几种发疹 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2、重点和难点:
• 麻疹的临床表现;
• 常见几种发疹性疾病 的临床特点
2020/11/3
8
由于免疫反应受到抑制,易发生细菌 性继发感染,故部分病人常继发鼻窦炎、 中耳炎和支气管肺炎。并使结核病复燃, 阳性的结核菌素反应转为阴性。麻疹病毒 感染过程中,机体反应明显降低,可使湿 疹、哮喘、肾病综合征患儿病情得到暂时 缓解,但患者亦易继发细菌感染。
SSPE常在患麻疹后7-11年,其致病机 制尚不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